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619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0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docx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

打入式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总体概况:

厂外输油管线管廊工程隶属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原油输入、成品输出及水处理的运输主动脉,管廊全长约11km,工程结构为: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土建工程内容有:

挖山填塘(海)造地及场地平整、桩基工程、钢筋混凝土基础及框架梁柱、浆砌排水明沟、水工保护、地面铺装、电、光缆预埋、管廊封闭围护等附属工程。

厂外输油管线管廊和炼油项目均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筹资金投资建设的炼油工程。

厂外输油管线管廊工程走向: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厂外输油管线长约为11km,其走向为:

10万吨码头库区的交接点为起点,跨越果鹰大道并沿果鹰大道北侧西行至110kv变电站,管廊沿变电站南、北侧拐向南港大道的西侧北行至金鼓大道的南侧,沿金鼓大道的南侧西行至铁路,再沿该铁路西侧北行至聚园路南侧的炼油厂厂外铁路南侧,并沿炼油厂厂外铁路南侧西行至炼油厂的管廊交接点。

1.2管廊D段桩基工程设计概况

a、管桩设计规格及嵌岩深度:

管桩规格、桩型为:

PHC-500(125)-A型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即PHC桩),管桩桩端嵌深度:

管桩桩端嵌入强风化泥岩/砂质泥岩层④-1或强风化砂岩/泥质砂岩层④-2的深度不小于1.5m(不包括桩尖)。

b、收锤标准:

最后1.0m沉桩锤击数≤30击;最后贯入度≯30mm/10击,亦不宜小于15mm/10击。

c、管桩检测:

管桩承载力试验:

桩的静荷载试验根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管桩身质量检查:

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每个柱子承台不得少于1根。

实验按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管桩外观检查和钢筋笼抽检:

工厂生产桩时,钢筋笼抽查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根;桩运到施工现场,桩外观质量应全数检查。

1.3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1.3.1场地地形地貌

整个拟建厂外输油管线管廊的原始地貌为海岸丘陵及池塘与浅海区域,经人工挖山填海与填塘造地与土方施工机械初步平整碾压后,整个场地为20m×11000m带状场地,场地平坦。

管廊场地穿(跨)4处铁路、14处公路,途经2个居委会13个自然村;沿线挖大小山18座、回填大小池塘26座、浅海域约11万㎡。

场地虽经土方施工机械平整碾压,但场地土层呈松散或稍密状态。

1.3.2外管廊D段区域地质概况

厂外输油管线管廊D段位置从10万吨码头库区的交接点为起点,跨越果鹰大道并沿果鹰大道北侧(浅海域)西行至110kv变电站,全段长约2.6km。

该段地质土层地勘资料揭示,地质土层从上向下描述:

第①层素填土:

灰黄色为主,主要由山体挖方区的全风化~中等风化的砂岩、泥岩、页岩组成,局部覆盖粉土。

土性不均匀,呈稍密~密实稍湿~饱和状态,岩块粒径差异大,呈棱角状,砂岩的块体较大,泥岩和页岩较为破碎,经夯实后主要呈细粒土状,土工试验结果以粉质粘土,砾砂为主。

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在填方区厚度较大,变化范围5.1~13.0m,分布在厂外输油管线D段全区域。

第②层海陆混合相沉积层:

黑色、灰黑色,由于上部回填土的挤压作用,使该层土中含砾砂及角砾,有腥臭味,土性不均匀,局部夹有粘土薄层。

该层在场地原始海沟低洼处均有分布,层厚变化较大,呈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

属高压缩性、低灵敏度土。

第②-1层淤泥质土:

黑色、灰黑色,有腥臭味,土性不均匀,局部为淤泥以及夹有粉质粘土薄层,呈流塑~软塑状态。

该层分布一般,呈薄层或透镜体状分布,厚度变化大,变化范围2.1~15.8m,平均6.84m,分布于ZK1、ZK2、ZK3、ZK4、ZK5、ZK6、ZK7、ZK8、ZK9、ZK10、ZK11、ZK12、ZK21、ZK2'钻孔揭露厚度较大。

第②-3层有机质粘性土:

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黑色、灰黑色,有臭味,有机质含量小于10%,土性不均匀,韧性中等,光滑,干强度中等局部为粘土、粉土,呈软塑~可塑状态。

该层分布较少,呈薄层或透镜体状分布,厚度变化大,变化范围0.7~5.5m,平均2.82m,分布在ZK13、ZK14、ZK15、ZK17、ZK18、ZK19、ZK22、ZK26、ZK1'钻孔。

第②-5层含粘性土粉细砂:

灰黑色,有臭味,有机质含量小于6%粘性土含量40%左右,稍密、分选差、磨圆差、湿~很湿。

该层分布一般,呈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厚度变化大,变化范围0.7~5.5m,平均2.23m,分布在ZK1、ZK2、ZK3、ZK4、ZK5、ZK6、ZK7、ZK8、ZK11、ZK12、ZK16、ZK20、ZK23、ZK24、ZK25、ZK27、ZK29、ZK31、ZK1'、ZK2'孔号钻孔。

第③层基岩全风化带:

该层分布不连续且分布较少,全风化泥岩相对砂为多。

属中等压缩性土。

第③-1亚层全风化泥岩/砂质泥岩:

主要为泥岩,棕红色,结构构造基本破坏,但层理、片理尚可辨认,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已蚀变成土状,用手可捏碎;用锹易挖掘。

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变化大,变化范围0.9~4.6m,平均2.32m,分布在ZK2、ZK5、ZK10、ZK13、ZK14、ZK17、ZK19、ZK22、ZK29、ZK30、ZK1'、ZK2'钻孔。

第③-2亚层全风化砂岩:

黄灰~灰黄~灰白色,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局部含较多石英颗粒;已蚀变成砂土状,用手可捏碎;用锹易挖掘。

该层主要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变化大,变化范围0.90~8.90m,平均3.51m,分布在ZK10、ZK11、ZK12、ZK13、ZK15、ZK16、ZK20、ZK23、ZK24、ZK27、ZK28钻孔。

第④-1层基岩强风化带:

该层普遍存在,按不同岩性共分为2个亚层,亚层之间相变无规律。

强风化泥岩分布相对于砂岩为多。

属低压缩性土。

第④层强风化泥岩:

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棕红,紫红~暗红色,结构构造已大部分破坏,岩体破碎,完整性较好,碎块干时用手易折断,遇水软化;用锹可挖掘。

该层分布较少,局部为互层状,含中风化基岩夹层,局部地段相变为强风化砂岩,厚度变化大,变化范围0.50~8.4m,平均3.96m,分布在ZK1、ZK2、ZK3、ZK4、ZK5、ZK6、ZK7、ZK8、ZK9、ZK10、ZK17、ZK18、ZK19、ZK20、ZK21、ZK22、ZK23、ZK24、ZK25、ZK26、ZK28、ZK31、ZK1'钻孔。

第④-2层强风化砂岩:

黄色~黄灰色,灰~深灰色,棕红色,结构及构造大部分破坏,岩体破碎,完整性差,碎块用手易折断,用锹可挖掘。

岩体破碎,松散,岩芯采取率低。

该层分布广泛,局部夹有泥岩,含中风化基岩夹层,局部地段相变为强风化泥岩,厚度变化大,变化范围1.20~8.40m,平均4.96m,分布在ZK10、ZK11、ZK12、ZK13、ZK14、ZK15、ZK16、ZK18、ZK19、ZK21、ZK23、ZK25、ZK27、ZK28、ZK29、ZK30、ZK31、ZK1'、ZK2',部分钻孔缺失。

第⑤层基岩中风化带:

该层普遍存在,按不同岩性共分为2个亚层,亚层之间相变无规律,泥岩相对砂岩分布更广泛。

第⑤-1层中风化泥岩:

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棕红色,结构、构造部分破坏,层理清晰,岩体裂隙发育;锤击可碎,用镐难挖掘。

岩芯采取率高,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

该层分布一般,局部为互层状,夹有强风化岩,ZK1、ZK2、ZK3ZK4、ZK5、ZK6、ZK7、ZK8、ZK9、ZK10、ZK11、ZK19、ZK20、ZK22、ZK24、ZK26、ZK30,局部地段相变为中风化砂岩。

第⑤-2层中风化砂岩、泥质砂岩:

黄色~黄灰色,灰白~深灰色,紫红~暗红,结构、构造部分破坏,层理清晰,岩体裂隙发育;锤击可碎,用镐难挖掘;岩芯采取率低,岩石质量指标RQD差。

该层分布较广泛,局部夹有泥岩,ZK12、ZK13、ZK14、ZK15、ZK16、ZK17、ZK18、ZK21、ZK23、ZK25、ZK27、ZK28、ZK29、ZK31、ZK1'、ZK2'局部地段相变为中风化泥岩,部分钻孔缺失。

1.4编制依据

本桩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依据,依据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厂外输油管线设计图、桩位平面布置图、施工验收规范、工艺标准及相关的规范、程序,结合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上报项目质量管理程序文件与施工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编制。

1.5.编制的目的

旨在明确厂外输油管线管廊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顺序、工艺标准、验收规范及项目相关规定,确保施工的每道工序及工程质量符合质量管理程序文件规定及验收规范要求。

1.6参考文献及相关验收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97—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7)《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筑工程》(BY4025—93)

(8)《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则》(BY4024—93)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1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2002)

(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1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

(1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6)《建筑工程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003年)

(21)《建筑施工工艺标准》第二版(2003年)

二、施工部署

厂外输油管线管廊预应力管桩工程,主要是果鹰大道沿海回填区(约2.9km),即管线管廊D段。

根据工程特点,D段管桩施工,采用小流水循环推进式作业方式,进行打桩施工,即一台打桩机为一个小流水段,流水段按每台桩机3个工作日完成工作量进行设置;D段管桩工程,计划安排3~5台柴油打桩机,从10万吨码头库区的交接点,即管廊的起点,以此为起点流水循环推进式,进行管廊D段管桩施工。

三、打入式管桩施工方案

3.1施工准备:

3.1.1技术准备

a、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技术、质量交底卡,明确相应的验收标准;编制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及控制措施。

b、对一线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培训和技术交底。

交底主要交底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等相关程序规范的交底。

c、编排打桩流程图或管桩施工顺序图(编管桩施工顺序图或编号图)。

准备桩基工程沉桩记录和隐蔽验收记录表格,安排记录人员及与现场监理对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或方案进行确认及交底。

3.1.2施工准备

a、场地准备:

根据工程特点,进行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准备工作;

b、施工机械准备:

根据工程特点及里程碑工期节点,选用适宜数量的施工机械,进行保养、检修和进场准备工作;

c、现场勘察、清理及平整碾压:

深入现场实际勘察,对地下通讯、燃气、市政排水、电力及临近建(构)筑物等地下设施的走向布置进行深层了解;

场地清理、碾压及排水设施:

清除高空及地下的障碍物(地下非本次施工的市政、通讯等设施,均视为本次施工的障碍物),若打桩施工影响邻近建(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场地应进行平整、碾压,预防桩机倾斜或倾倒,保证桩机移动时的平稳及垂直,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

施工用电采用现场柴油发电机提供动力。

d、测量定位及控制网络建立:

依据设计图进行桩位放线和区域测量控制网络的设置;

e、依据设计图和整体施工计划,编制管桩预制、进场的详细计划和施工人员进场计划并及时安排进场施工人员的技术、质量、安全培训。

3.2平面测量控制网络设置:

3.2.1平面测量控制网络的设置与测量

a、平面测量坐标控制网络的设置,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移交的GPS点,建立厂外输油管线管廊平面坐标控制网络。

平面坐标控制网络的观测,采用附和导线观测方法,进行测定与复核。

控制点距离,一般按300~350m设置一点,标桩宜采用≥φ18钢筋,在钢筋中刻十字丝或钻一小孔,标桩埋深≯500㎜,采用浇筑80×80×30㎝混凝土保护,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厂外输油管线管廊按单独控制网络进行设置和必要保护。

平面高程控制网络的设置,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移交的GPS点,建立厂外输油管线管廊平面高程控制网络。

平面高程控制网络的观测,采用附和导线观测方法,进行测定与复核。

控制点距离,一般按150~200m设置一点,标桩宜采用φ25以上的粗钢筋,将钢筋顶端部打磨平整,标桩埋深≯800㎜,采用浇筑100×100×30㎝混凝土保护,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厂外输油管线管廊按单独控制网络进行设置,等级宜按Ⅲ等水准,进行设置和必要保护。

b、测量仪器要求

测距仪器精度要求测角误差3″、测距误差±3mm。

测高程仪器要求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不小于24~30倍、水准管分化值不大于15″/2㎜,并经国家法定计量检测单位校验符合相关规范规定,且在校验规定期限内。

c、测量及测量仪器管理:

为确保测量仪器、设备及测量精确性,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测量仪器定期送检,由国家计量单位专业检验人员负责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保养。

测量及测量仪器管理由专职测量工程师、测量人员负责保管和使用,其它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擅自动用仪器。

测量由专业工程师测量,专业质检员复测并记录,内业资料员整理测量成果报告,技术负责人审批、QA/QC主管复核,并上报测量成果报告。

d、水准测量:

Ⅲ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不大于50~65m,测站前后视距之差不大于2m,视线距地面距离不小于50㎝。

观测程序:

“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进行观测,读数宜采用中丝读数。

水准观测应在标桩控制点埋设15~20天后进行观测。

水准测量结果限差:

往、返测、附和或闭合水准线路最大允许闭合差=±12√L(mm),式中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e、平面坐标测量:

测量视线长度宜不大于200~300m,控制点夹角不小于300不大于1200。

坐标观测应在标桩控制点埋设15~20天后进行观测。

测量允许限差: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测角中误差1.8″,导线全长闭合差1mm/55000;方位角闭合差±3.6″√h。

f、测量成果报告资料文件要求,测量成果报告资料格式按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工程,项目交工文件规定格式进行整理编写(土建按广西地方表格)。

g、资料签字,施工形成的交工文件签字必须经监理、业主、技术负责人、测量、复测、记录人员签字确认。

资料质量必须准确、真实、齐全完整、评定、签字完整有效。

3.2.2施工测量放样:

a、依据设计图、平面控制网络进行工程桩测量定位放线,并设置轴线控制桩。

控制桩距离应设置在打桩震动和挤土影响范围之外的地方,以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测出各桩位点,用白灰画出与桩径相等的圆圈,并在桩中心打设标志小木桩,小木桩上根据桩位编号图上的编号进行桩位编号。

施工期间应有专人经常检查控制桩、桩位标志桩有无碰撞、松动、偏移,防止毁坏,以便施工期间检查和桩位对中。

b、桩机移位后,应进行第二次桩位放样复核,复核时依据轴线控制桩拉线或用仪器进行复测(桩机移位时,应尽量避开桩位放线标志桩,若损坏,必须重新测量定位,严禁以随意恢复桩位标志桩,进行施打管桩,恢复测量定位时,质检员跟踪检查,未经质检人员检查的桩位,严禁施工)。

桩机移位对中时,施工员或质检员检查桩对中情况,符合规范规定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应重新进行桩位对中,直至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桩位放线、对中允许误差,详见表见01

表01预制桩(PC、PHC桩)桩位允许误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桩数为1-3根桩基础中的桩

100=0.01H

150=0.01H

拉线尺量检查

2

桩数为1~3根的桩

100

拉线尺量检查

3

桩数为4-16根桩基础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拉线尺量检查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拉线尺量检查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3.3施工主辅材料要求与质量验收

a、管桩规格、质量及选用生产单位

预应力管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包括:

预应力钢筋及接桩钢板出厂合格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水泥、砂、碎石及外加剂或掺合料试验报告、成品桩出厂检验报告等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管桩生产单位优先选用业主指定的生产单位或地方批准生产的免检单位,在定购管桩前,项目QA/QC部向业主QA/QC部上报管桩生产单位的相关资质,供业主审定,业主审定批准后,进行采购。

生产PHC桩(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根据设计及地质资料揭示的地层情况分析,拟采用五种规格预应力管桩:

管桩规格、桩型PHC-500(125)-A,桩单节长度选用12.0m、10m、8m、6.0m,桩尖选用十字桩尖、锥形桩尖或根据地层土质结构选用。

b、焊条(接桩用)

焊条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本桩基工程接桩焊条拟选用E43或E507系列。

c、钢板(接桩用)

接桩用钢板的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宜选用低碳钢(钢板材质在预定管桩时,应在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

接桩防腐材料:

0.8mm镀锌铁皮、冷底子油、厚奖型环氧煤沥青漆。

3.3.2桩进场质量验收及验收标准

a、预制管桩的验收标准及允许偏差,详见表01~04。

验收程序,出厂自检→进场自检→共检(专业质检员、监理工程师、业主共同检查,批准使用前,停工检查点)。

管桩进场时,项目质检工程师先检查管桩出厂合格证(包括预应力钢筋、接桩钢板出厂合格证、桩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成品桩出厂检验报告),核对标识及规格,进行桩的外观质量检查验收。

每次运到施工现场的管桩,桩身外观质量检查,务必全数逐根检查,检查验收合格后,上报区域主管监理工程师、业主专业工程师进行共检,共检通过后,办理相关签字确认手续,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共检未通过后管桩,严禁使用。

表02预应力管桩允许偏差和验收方法

序号

检查项目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1

桩径

mm

±5

用钢尺量

2

管壁厚度

mm

±5

用钢尺量

3

桩尖中心线

mm

<2

用钢尺量

4

顶面平整度

mm

10

水平尺量

5

桩体弯曲

<1/1000L

用钢尺量

6

外观

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目观

表0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验收标准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值)

检查方法

单位(mm)

1

主筋距桩顶距离

mm

±5

用钢尺量

2

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

mm

5

用钢尺量

3

多节桩预埋铁件

mm

±3

用钢尺量

4

主筋保护层度

mm

±5

用钢尺量

1

主筋间距

mm

±5

用钢尺量

2

桩尖中心线

mm

10

用钢尺量

3

箍筋间距

mm

±20

用钢尺量

4

桩顶钢筋网片

mm

±10

用钢尺量

5

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

mm

±10

用钢尺量

表0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验收标准

项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表桩04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砂、石、水泥、钢筋原材料

符合设计要求

查出厂证明文件或抽样送检

2

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查预制厂配合比试验报告

3

成品桩外形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逐根进行外观检查

4

成品桩裂缝(起吊、运输、堆放引起裂缝)

深度<20mm,宽度0.25mm

,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裂缝测定仪,本工程不检

 

5

成品桩尺寸:

横截面边长

桩顶对角线差

桩中心线

桩身弯曲矢高

桩顶平整度

mm

mm

mm

mm

mm

±5

<10

<10

<1/1000L

<2

 

钢尺量测

 

6

电焊接桩里质量

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详见附表

min

mm

mm

>1

<10

<1/1000L

秒表

钢尺量测

钢尺量测

7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8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沉桩记录

附表-1桩接缝焊接质量允许偏差及验收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及偏差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上下节端部错口(外径<700)

≤2

钢尺量测

2

上下节端部错口(外径>700)

≤3

钢尺量测

3

焊缝咬边深度

≤0.5

钢尺量测

4

焊缝加强层高度

2

焊缝检查仪

5

焊缝加强层宽度

2

焊缝检查仪

6

焊缝电焊外观质量

无气孔、无焊遛、无裂缝及夹渣

b、质量检查报告及对有质量缺陷的管桩处理

对有质量缺陷的管桩,应按规格分开堆放。

质检工程师出具书面检查验收报告,上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并通报生产厂家、监理及业主,未经技术处理和业主、监理批准,有质量缺陷的管桩严禁使用。

有严重外观质量缺陷或材质不明确、出厂合格证和实物标识不一致的预制管桩,直接退场。

并通报项目采购部门,取消该生产厂家的供销合同。

对质量检查符合设计、验收规范规定的管桩,进行挂牌标识,标识牌明确使用时间,严禁使用未到养护龄期的预应力管桩。

c、管桩起吊、运输时预制管桩混凝土强度要求

预制管桩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

d、管桩在厂内和施工现场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同规格的管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同一端;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

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

管桩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可设垫木,也可不设垫木,层间不设垫木时,最下层的贴地垫木不得省去,垫木边缘处的管桩应用木楔塞紧,防止滚动。

3.4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底桩就位、对中和调直→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再接桩→打至持力层→收锤→试验→验收

3.5桩位测量定位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