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722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docx

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高中部分

全国中学应用物理竞赛考试大纲(试行)

(高中部分)

一、竞赛的宗旨与原则

1.通过课外竞赛的途径,进一步配合我国本世纪的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实施。

通过竞赛过程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新教材,推动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等,以利于新的课改精神在课内外的落实。

2.通过应用物理竞赛,提高广大中学生学物理、用物理、爱物理的创新意识,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下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在竞赛过程中,通过应用与实践的环节,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达到大面积地发现人才的目的。

4.竞赛活动必须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各省、市、地区、学校和学生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达到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有利于激发广大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的目的。

竞赛活动尽可能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

二、竞赛活动的对象和内容

1.竞赛活动的对象

竞赛以基本学完高中主要物理知识的高二学生为主要对象。

高一和高三学生视自身情况,也可参加。

2.竞赛的内容

鉴于本竞赛的宗旨是强调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所需的物理知识既主要来源于物理课堂教学,同时也有来自于学生平时多种课外渠道获得的,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

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见下面的“知识内容表”。

为了便于考生了解相关知识内容的要求水平,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实际问题中识别或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灵活地应用。

知识内容表1:

必考内容及要求

主题

内容

要求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平衡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超重和失重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现象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

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电场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

点电荷,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电场线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常见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电路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洛仑兹力及其应用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涡流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知识内容表2:

选考内容及要求(在下列3个模块中自选两个模块)

模块3—4

主题

内容

要求

分子动理论

与统计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固体、液体

与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热力学定律

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模块3—4

主题

内容

要求

机械振动

与机械波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单摆、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机械波,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电磁振荡

与电磁波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谱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模块3—5

主题

内容

要求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光谱、光谱分析及应用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反应方程

结合能、质量亏损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放射性的防护

三、题型示例

1.(2006年,选考3-5)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

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所发生的一系列核反应形成的,其主要的核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A。

2.(2006年,必考)有一种手电筒和台式电子钟都是使用1节干电池作电源。

将新电池装在手电筒中,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当手电筒的小灯泡只能发出微弱的光而不能正常使用时,把电池取出来,用电压表测其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基本等于1.5V。

把这节旧电池装在台式电子钟上却仍能使电子钟正常工作。

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电池的电动势比新电池的电动势小很多

B.这个电池的内阻比新电池的内阻大很多

C.台式电子钟的额定电压一定比手电筒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小

D.台式电子钟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一定比手电筒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小

参考答案:

BD。

3.(2006年,必考)麦收时,常要用拖拉机拉着一个圆柱形的石滚子在场院里压麦秸。

如果石滚子在拖拉机的牵引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其中的虚线表示它的运动轨迹。

那么关于石滚子经过某点P时受到拖拉机对它的牵引力F的方向,图2中几种情况中可能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C。

4.(2006年,必考)在建筑工地上有时需要将一些建筑材料由高处送到低处,为此工人们设计了一种如图3所示的简易滑轨:

两根圆柱形木杆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把一摞瓦放在两木杆构成的滑轨上,瓦将沿滑轨滑到低处。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瓦滑到底端时速度较大,有可能摔碎,为了防止瓦被损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减少每次运送瓦的块数B.增多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C.减小两杆之间的距离D.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D。

5.(2006年,必考)来自太阳和其他星体的宇宙线含有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若这些粒子都到达地面,将会对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危害。

但由于地磁场(如图4所示)的存在改变了宇宙线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使得很多高能带电粒子不能到达地面。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磁场对宇宙线的阻挡作用与观测点的纬度及宇宙线的方向无关

B.地磁场对垂直射向地球表面的宇宙线的阻挡作用在南、北两极附近最强,赤道附近最弱

C.地磁场对垂直射向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的阻挡作用在南、北两极附近最弱,赤道附近最强

D.地磁场会使沿地球赤道平面内射来的宇宙射线中的带电粒子向两极偏转

参考答案:

C。

6.(2007年,选考3-5)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视机、空调器等家用电器。

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B.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C.遥控器发出的“光”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D.遥控器发出的“光”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参考答案:

BD。

7.(2007年,必考)在灭火抢险的过程中,消防队员有时要借助消防车上的梯子爬到高处进行救人或灭火作业,如图5所示。

已知消防车梯子的下端用摩擦很小的铰链固定在车上,上端靠在摩擦很小的竖直玻璃幕墙上。

消防车静止不动,在消防队员沿梯子匀速向上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铰链对梯的作用力逐渐减小B.墙对梯的弹力不变

C.地面对车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地面对车的弹力不变

参考答案:

CD。

8.(2007年,选考3-3)对于不同的柴油机,燃烧同样的燃料,输出的机械能越多,表明柴油机越节能。

柴油机的节能状况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经验的柴油机维修师,不用任何仪器,只是靠近柴油机排气管口,将手伸到排气管口附近感觉一下尾气的温度,就能够初步判断这台柴油机的节能效果。

在同样负荷的情况下,关于柴油的节能效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尾气的温度越高,柴油机越节能B.尾气的温度越低,柴油机越节能

C.尾气的柴油味越浓重,柴油机越节能D.尾气的颜色越发黑,柴油机越节能

参考答案:

B。

9.(2007年,必考)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跳过某一高度,该高度比他起跳时的重心高出h,则他从起跳后至跃过横杆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A.都必须大于mgh

B.都不一定大于mgh

C.用背越式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必须大于mgh

D.用背越式必须大于mgh,用跨越式不一定大于mgh

参考答案:

C。

10.(2007年,选考3-4)小明通过观察发现,通常人在正常步行时手臂自然摆动的频率与臂长的关系类似于单摆固有频率与摆长的关系,由此他猜想人的步行速度v与身高h之间可能存在如下的关系,你认为他的下列猜想中正确的是()

A.v∝h2B.v∝hC.v∝

D.v∝1/

参考答案:

C。

11.(2007年,选考3-4)心电图仪(如图7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这样医务人员便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8甲、乙所示。

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可知乙的心率和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分别为()

A.48次/min,25mm/sB.75次/min,25mm/s

C.75次/min,45mm/sD.48次/min,36mm/s

参考答案:

B。

12.(2008年,选考3-4)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主要发出可见光。

人体温度约为310K,主要发出红外线。

宇宙间的温度约为3K,所发出的辐射称为“3K背景辐射”。

若要对“3K背景辐射”进行观测,应该选择适用于下列哪一个波段的观测仪器()

A.X射线B.紫外线C.可见光D.无线电波

参考答案:

D。

13.(2008年,必考)图9是粉刷工人给墙壁粉刷涂料的情景和所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

粉刷墙壁时,工人通过撑杆使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便可将涂料粉刷到墙壁上。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希望涂料滚缓缓上移的过程中,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大小保持一定,则该过程中撑杆对涂料滚的作用力F的变化为()

A.F逐渐变小,且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变小

B.F逐渐变大,且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变小

C.F大小不变,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变小

D.F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D。

14.(2008年,必考)某乡村中一小塑料加工厂有一台焊缝用的高频热合机,它工作时会使附近居民家庭中的电视机在收看节目时荧屏上出现网状条纹干扰,影响收视效果。

为了能使附近居民不受干扰地收看电视节目,可采取的做法是()

A.将高频热合机放在一个大的金属网罩内

B.将高频热合机放在一个大的金属网罩内,并将金属网罩接地

C.将电视机放在一个大的金属网罩内

D.将电视机放在一个大的金属网罩内,并将金属网罩接地

参考答案:

B。

15.(2008年,必考)为训练航天员适应失重,需要创造失重环境。

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利用飞行器来创造短时间的完全失重环境。

俄罗斯的加加林阿特拉斯宇航中心,配备的IL―76―MDK型飞机,就是用来完成对航天员空中失重训练的飞行器(图10所示是它的内部情况),用它可以创造出长达数分钟的完全失重环境。

这类飞机通常通过在空中做某种飞行动作来创造完全失重环境,飞机从速率达到v1时开始进入完全失重的实验状态,从安全考虑,要求当速率达到v2(v2>v1)时退出实验。

则为了使失重训练的有效时间最长,飞机在空中的飞行动作应是()

A.在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速率由v1增加到v2时退出实验状态

B.在竖直面内沿圆弧俯冲,速率由v1增加到v2时退出实验状态

C.以v1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当它竖直下落速率增加到v2时退出实验状态

D.以v1的初速度沿某一方向做斜抛或平抛运动,当速率达到v2时退出实验状态

参考答案:

C。

16.(2008年,必考)在一些机场、车站、饭店的洗手间通常都装有自动热风干手器。

人们洗手后,将湿手靠近自动热风干手器,机内的传感器发出感应信号,使自动热风干手器工作,吹出“热风”,将湿手烘干(如图11所示)。

自动热风干手器之所以能实现这种自动控制,主要是由于湿手靠近它时()

A.改变了传感器附近的湿度B.改变了传感器附近的温度

C.改变了传感器的电容D.改变了传感器的电阻

参考答案:

C。

17.(2008年,必考)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探月之旅。

通过适时的变轨,使“嫦娥一号”先后经历16h轨道、24h轨道和48h轨道,于10月31日将“嫦娥一号”加速至10.58km/s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1月2日在“嫦娥一号”奔向月球的过程中,对卫星飞行航向实施了一次必要的修正。

11月5日,对“嫦娥一号”卫星第一次实施成功的减速,使它成为真正的绕月卫星,之后又经过适时的减速,经过3.5h轨道过渡到周期约为2h的工作轨道上。

“嫦娥一号”奔月整个过程的轨道变化情况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对于“嫦娥一号”卫星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卫星每次运动到绕地轨道近地点和绕月轨道近月点时都需要加速

B.“嫦娥一号”卫星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进行最后一次加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并在地月转移轨道途中对卫星飞行航向实施了必要的修正

C.“嫦娥一号”卫星在绕地轨道远地点时一定进行过变轨

D.“嫦娥一号”卫星在月球附近至少需要经历三次减速,才能使“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绕月球飞行的工作轨道

 

参考答案:

BCD。

18.(2008年,选考3-4)2002年3月31日,台湾地区附近发生了一次地震,广州和厦门的地震观测站分别记录到了这次地震的震波,这一地区的相对位置如图13所示。

广州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相差125s;厦门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相差50s。

已知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0km/s和4.0km/s。

由此可知,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A.台北附近

B.高雄附近

C.台湾海峡中部中线附近

D.台湾中部以东的太平洋上

参考答案:

A。

19.(2009年,必考)电脑中用的光盘驱动器,可使光盘以恒定角速度转动。

光盘上凸凹不平的小坑就是存贮的数据信息记录。

激光头发出激光在扫描这些凸凹不平的小坑的过程中,可读取相应的数据信息。

要求激光头在读取数据过程中,每秒读取的数据量相同,那么光盘上凸凹不平的小坑的密集程度应为()

A.越靠近内圈越密集B.越靠近外圈越密集

C.中间位置最密集D.各处密集程度相同

参考答案:

A。

20.(2009年,必考)一辆卡车如果在如图14所示凸凹不平的路面上以一定速率行驶,由于载重量过大,轮胎有可能发生爆胎现象。

在这段路上最容易发生爆胎现象的地段应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参考答案:

D。

21.(2009年,必考)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讨论“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日、地间的平均距离,地球接受太阳的辐射能”等问题时,有下列结论,你认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太阳不断向外发射大量光子,太阳质量将不断减小

B.日、地间的平均距离将不断增大,地球公转的周期将不断变大

C.日、地间的平均距离将不断减小,地球公转的周期将不断变小

D.地球表面相同时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将不断减小

参考答案:

ABD。

22.(2009年,选考3-4)在抽制很细的金属丝的过程中,可以用激光随时监测抽丝的粗细情况。

其装置如图15甲所示,在抽丝机的细丝出口附近,用一束激光沿与细丝垂直的方向照射细丝,在细丝的另一侧用光屏接收激光。

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光屏上明暗相间亮斑的情况(如图15乙所示为沿激光传播方向看到的光屏情况),便可知道抽制出的细丝是否合格。

对于这种监控抽丝机的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B.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细丝粗了

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细丝细了

参考答案:

BD。

23.(2009年,必考)指针式石英钟的步进电机原理如图16甲所示,在由硅钢片叠压而成的定子上绕有线圈,由永磁体构成的圆柱形转子,可绕垂直线圈的转轴O转动,其两磁极分布在柱面上。

当电路产生的脉冲电信号(如图16乙所示)输入到线圈时,线圈就产生磁场,且线圈两端的磁极随着输入电流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使转子每次按预定的方向(弧形箭头方向)旋转180°,转子带动齿轮,齿轮带动秒针转过一秒。

则图16乙中脉冲电信号的频率为(  )

A.4.0HzB.2.0Hz

C.1.0HzD.0.5Hz

参考答案:

D。

24.(2009年,必考)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中的隧道效应而设计成的,当原子尺度的探针针尖在不到一个纳米的高度上扫描样品时,在针尖与样品之间加一大小在2mV~2V之间的电压,针尖与样品之间产生隧道效应而有电子逸出,形成隧道电流,电流I随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r的增大而指数减小(如图7甲所示)。

当探针沿物质表面按给定高度匀速扫描时,因样品表面原子的凹凸不平,使探针与物质表面间的距离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隧道电流随时间不断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便反映了样品表面原子水平的凹凸形态。

如果在某次扫描中隧道电流如图7乙所示,那么样品表面可能是图8中的()

 

参考答案:

A。

25.(2006年,必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常用的电子设备,近年来国产手机在手机市场上已经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如图19所示是某型号国产手机电池外壳上的文字说明,由此你可以知道哪些与手机有关的物理量?

请说出它们的名称和数值(包括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参考答案:

电动势3.7V;电池容量700mAh;充电限制电压4.2V;待机时间48h;待机电流不大于14.6mA;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9324J;最大充电电荷量2520C

26.(2006年,选考3-3)北京向阳中学的小明和小刚都是住校生,小明住在小刚的上铺。

冬季暖气供暖后,小明发现躺在上铺比躺在下铺要感到更暖和。

于是,他得出了结论: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小刚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高山上积雪常年不化,说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实两人说的现象都是事实,只是得出结论的条件不同。

请你分析为什么在室内和室外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参考答案:

空气加热后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所以热空气上升。

在室内,热空气上升到房间的顶部,散热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所以冷空气又回到房间的下部;下部的空气被暖气散热片加热后又不断上升,从而使得房间顶部的热空气始终比较集中,所以在室内较高的位置气温较高。

在室外,热空气同样要上升,但上升到高空时大气压强较小,此时热空气将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正是由于热空气上升过程中对外做功、温度降低,才使得室外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

27.(2007年,选考3-4)在学习光的干涉现象时,老师在课堂上谈到了肥皂泡在白光下出现彩色条纹的例子,这引起了小明同学对儿时玩吹肥皂泡游戏时的美好回忆。

在他的记

忆中,用嘴吹出的肥皂泡总是先上升、后下降,同时在泡的侧壁上总会有许多“转动”的彩色花纹,而且当这些彩色花纹消失后,这个肥皂泡也就会破裂了。

请你说明出现这些现象的道理。

参考答案:

(1)嘴吹出的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的密度通常小于空气的密度,将这样的气充入肥皂泡中,会使肥皂泡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大于其所受的重力,所以肥皂泡会在空气中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蒸汽由于液化而减少,同时肥皂泡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导致肥皂泡体积减小,其所受的浮力变小,所以肥皂泡将会在空中下降。

(2)肥皂液具有流动性,从而使得肥皂泡侧壁的厚度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白光在肥皂膜内、外表面的干涉条纹也随之变化,所以会看到肥皂泡侧壁的彩色花纹在转动。

(3)由于重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肥皂泡上部的厚度越来越薄、下部越来越厚,当肥皂泡的膜薄到小于可见光的波长的1/4时,将不能再看到白光的干涉现象,即条纹消失。

当然,这样薄的肥皂膜也就经不起“风吹草动”而很快就破裂了。

28.(2008年,必考)小红经常下厨房帮助妈妈做饭,在打破生鸡蛋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左、右手各持一个鸡蛋使它们的相同部位发生碰撞时,通常都是运动较慢的那个鸡蛋被打碎。

例如左手握住鸡蛋A静止不动,右手握住鸡蛋B撞向鸡蛋A,通常总是鸡蛋A被打碎。

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

当两鸡蛋相撞时,对于鸡蛋A来说,相互撞击点的蛋壳沿撞击方向的受力情况是:

鸡蛋B对鸡蛋A被撞击点蛋壳的作用力F1,鸡蛋A中的蛋液对鸡蛋A被撞击点蛋壳的作用力F2。

由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且F1>F2,所以鸡蛋A被撞击点蛋壳所受的合力FA=F1-F2。

对于鸡蛋B来说,相互撞击点的蛋壳沿撞击方向的受力情况是:

鸡蛋A对鸡蛋B被撞击点蛋壳的作用力F1′,鸡蛋B中的蛋液对鸡蛋B被撞击点蛋壳的作用力F2′。

同样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因此同样有鸡蛋B被撞击点蛋壳所受的合力FB=F1′-F2′。

此时,我们注意到,F1与F1′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

但由于鸡蛋B中的蛋液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在两鸡蛋碰撞过程中速度将突然减小,这就使得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鸡蛋B中的蛋液对被撞击点蛋壳的作用力F2′大于鸡蛋A中的蛋液对被撞击点蛋壳的作用力F2。

所以鸡蛋B被撞击点蛋壳所受的合力FB

29.(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