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018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docx

湘教版中考地理知识要点

初二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要点湘教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⑵、比例尺:

①、比例尺=  ————

②、比例尺的方式:

数字式1/1000或1:

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选择: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

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10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

依据: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约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

0°—30°为纬度;30°—60°为纬度;60°—90°为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

⑴、指示方向;⑵、长度都;⑶、自成。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

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

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⑴、A点的经纬度:

30°W40°N         

B点的经纬度:

10°W10°N

⑵、从东西半球看:

A点位于半球B点位于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

A点位于半球B点位于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

A点在纬度地区

B点在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

A点在带B点在带。

(A地区有,B地区有。

⑸、A点位于B点的方向。

六、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

海洋占,陆地占。

2、七大洲:

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23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

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

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

;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

亚、非两洲分界线:

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

海峡。

3、四大洋:

⑴、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七、世界的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记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

八、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止的变化之中。

如:

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见世界地理(上册)P35图)。

3、火山与地震: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

⑴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⑵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带。

第三章世界的人口

 

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

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短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人种,人种,人种等。

2、黄色人种—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1、语言:

⑴、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

⑴、世界三大宗教:

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

聚落包括两种形式。

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

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

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气温:

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月,最低是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种形式: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运动方向

转动中心

方向

转动周期

产生的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变化

注:

认真看世界地理(上册)P49图。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⑴、热带:

回归线之间°N—°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N—°N(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S—°S(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

北极圈内°N—°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

南极圈内°S—°S(有极昼、极夜);

注:

从五带分布来看,最热,最冷。

 

4、海陆分布:

纬度相同地方,夏季气温高,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

如:

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

季雨林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

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

全年炎热干燥

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

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如: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

森林草原、荒漠

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耐寒的针叶林

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

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

①、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

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1、比较亚洲和欧洲:

 

亚洲

欧洲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北半球,少部分在南半球

全部在北半球

海陆位置

东南北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西、南、北临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冰洋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中部高、四周低

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低;②地面起伏较小;③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特征和海陆差异特征显著

①、温带气候显著(热带气候没有);②、海洋性气候显著。

河流特点

①发源于中部高山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长,水量较大。

③、多内流河。

如长江,湄公河,塔里木河。

①、发源南部山地、是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如:

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

人口特点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部、南部人口稠密

人口居世界第二位(7.27亿)人口增长率最低,西部人口最稠密。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

海峡。

⑶、“地球之巅”——;世界陆地最低点——)。

⑷、北半球的“寒极”(俄罗斯);世界雨极——(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

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第二节、非洲

1、地理位置:

⑴、地理位置:

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⑵、海陆位置:

东临,西临,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亚欧相望,东北和东面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分界。

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个)。

二战前,只有三个国家独立:

3、非洲地形:

⑴、地形多以为主(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

⑵、势东南高,西北低。

⑶、主要地形区:

①、—“非洲屋脊”;

②、——非洲最高的山峰;

③、-----世界最著名的盆地;

④、----世界最长的裂谷带;

⑤、------世界最大沙漠;

⑥、-------非洲最大海湾;

⑦、------非洲最大岛屿。

4、气候:

⑴、非洲绝大部分在热带,平均气温高(25℃以上)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气候特点:

 

注: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适于栽柑橘、葡萄、橄榄等。

5、河流:

⑴、——世界上最长河(6000千米)注入地中海;

⑵、——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

6、物产丰富(“富饶大陆”):

矿产资源:

非洲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的铝土,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的铜,的石油也非常有名。

7、经济:

⑴、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低的一个大洲。

⑵、农业是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小麦和稻米大量进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等大量出口。

第三节、美洲

1、比较北美洲和南美洲

地理事物

北美洲

南美洲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北半球小部分在南半球

大部分在南半球,小部分在北半球

海陆位置

东北西三面临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北隔巴拿马运河与北美洲为界。

地形特征

西部是高山区、中部是平原区、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西部是高山区、中部是平原区、东部是高原区

气候特征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①、以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②、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主要山脉

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北段)

安第斯山(9000千米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南段)

主要河流

密西西比河,北—南,注入墨西哥湾,世界四长河

亚马孙河,西→东,注入大西洋,全长6400千米,世界第二长河,水量最大河流。

经济特点

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

发展中国家(巴西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2、需要识记的内容:

⑴、白令海峡:

“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

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南美洲是

⑷、主要地区:

①、——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通行语、和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

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种人为主。

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人种为主。

⑺、经济:

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③、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

⑷、的铁,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1、位置及领土组成:

亚洲的东南部,包括和。

2、地形特点:

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居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多火山和地震。

3、气候特点:

⑴、中南半岛——气候,一年明显的分为旱季和雨季。

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风)雨季6月-----10月,吹西南风)。

⑵、马来群岛——大部分是气候。

4、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东南亚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南面的“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5、国家和居民:

⑴、国小:

①、中南半岛国家:

越南、老挝、(内陆国)、缅甸——与中国南面陆上相临、泰国、柬埔寨,、

②、马来群岛国家:

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尼最大的群岛国家(火山国)、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

⑵、居民: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6、物产:

⑴、是世界天然橡胶、棕榈油量最多的国家,锡产量居世界首位;

⑵、:

世界上椰子、椰油最多;

⑶、东南亚著名的稻米出口国:

、越南、缅甸;

⑷、是东南亚著名的石油出产国;

⑸、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最多的三个国家: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第二节、南亚

1、地理位置: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两段与印度洋的广大地区、东临湾,西临海,南临印度洋。

2、南亚三大地区:

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3、两大河流:

⑴、印度河:

发源于中国的西藏,由北自南注入阿拉伯海,主体在巴基斯坦境内;

⑵、恒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由西向东注入孟加拉湾,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4、气候:

大部分地区是气候,该气候一年分三季。

热季:

3—5月,高温多雨;

雨季:

6—10月温热多雨;

凉季:

11—次年2月,凉爽。

5、农业:

⑴、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

⑵、三大经济作物的分布:

①、茶叶:

印度东北部和南部;

②、黄麻:

三角洲;

③、棉花:

高原西部。

6、宗教:

南亚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⑴、斯里兰卡、不丹信仰佛教;

⑵、印度信仰印度教;

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信仰伊斯兰教。

7、人口和经济:

⑴、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其中

人口(世界第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过亿。

⑵、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西亚

1、重要地理位置:

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海、海、海、海和海(内陆海)之间。

(见世界地理P41图)。

2、认识两个海峡:

⑴、海峡:

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

⑵、海峡:

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3、干旱的农牧业:

⑴、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所以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⑵、著名的畜产品:

羊毛,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⑶、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枣椰树——椰枣(居世界首位)。

4、阿拉伯国家:

⑴、西亚地区是阿拉伯世界、居民是人(白色人种)通用语、信奉。

⑵、西亚是教、教和教的发源地。

①、沙特阿拉伯的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圣城;

②、巴基斯坦的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5、石油宝库:

⑴、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

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⑵、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主要产油国有:

、伊朗、、伊拉克。

⑶、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国家:

①、特点:

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

②、输出地区或国家:

往东: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往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第四节、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

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洋,北临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雄厚的经济实力:

⑴、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是经济发达国家。

如:

英国、法国、德国。

⑵、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约居各大洲之首

⑶、——“钟表王国”;——“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制造业发达;——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之首;——花卉种植业发达,著名的有“郁金香”。

3、繁荣的旅游业:

⑴、欧洲西部三大著名旅游国:

⑵、丰富的旅游资源:

①、音乐之都——(奥地利);

②、艺术之都——(法国);

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

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

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

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

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

⑧、慕尼黑的啤酒——。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北级地区

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一些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北极地区图在世界地理(下册)P58)。

⑵、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人(黄种人)和人。

2、南极地区

⑴、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部分(南极地区图见世界地理(下册)P59)。

⑵、极地气候特点:

⑶、极地动物:

南极的,北极的等。

⑷、中国在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

站和站。

第三章走进国家

第一节、日本

1、东亚岛国: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最大)、和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

首都是。

2、多山的地形:

⑴、地形以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⑵、日本多火山、地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山是一座活火山。

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和横滨)

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

⑴、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⑵、日本的贸易对外贸易主要有。

⑶、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

海产、稻米和蔬菜。

⑷、日本工业分布:

沿岸和沿岸狭长的地带(这里海运方便,便于对外贸易)。

⑸、主要城市:

见世界地理(下册)P69《日本工业分布》。

识记下列城市:

①、首都——;

②、四大工业中心:

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

③、海港——横滨、神户。

第二节、埃及

1、地跨亚、非两大洲(亚洲的西奈半岛属于埃及)。

(见世界地理(下册)P72图)。

2、首都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3、是个沙漠之国,大部分地区是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母亲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最长的河流。

5、文明古国:

金子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象形文字等。

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埃及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盛产,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俄罗斯

1、面积最大的国家:

⑴、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⑵、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2、地形:

⑴、地势东高西低。

⑵、地形以为主(70%)。

西→东: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⑶、河流:

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⑷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淡水最多的湖泊。

3、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

4、资源:

⑴、水资源丰富(伏尔加河、贝加尔湖);

⑵、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⑶、矿产资源丰富(油田和油田、铁矿、煤矿)。

5、经济:

⑴、俄罗斯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⑵、四大工业区:

①、工业区:

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②、工业区:

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③、工业区:

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

④、工业区(亚洲):

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⑶、农业:

①、主要农业区:

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②、农产品:

谷物、马铃薯、亚麻等。

⑷、主要城市:

①、首都:

全国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