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227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docx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500字)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分论点并列式结构,中心论点在开头部分已鲜明提出,中间论证部分,又以分论点形式将中心论点的内涵,以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反复强调,结尾又对中心予以重申,这样,全文的观点非常鲜明,对观点的阐述也十分清晰,论证的层次十分清楚。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的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拟写分论点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

?

=中心论点。

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①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

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不能偏移。

 

②分而有序,就是要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或由重到轻,或由小到大,或由浅到深?

?

不能东扯西拉,杂乱无章。

 

③分而有度,就是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三四个足矣);也不能太少(尽量不低于三个)。

因为分论点如果在五个以上,在规定的800字的考场作文里,每个分论点就只能有100字左右的篇幅了,这样的话,—般很难把分论点说深说透;分论点如果低于三个,结构上则会有不完整、不匀称之感。

④分而有范,就是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不应该太长,字数最好控制在20个字以内;如果分论点太长,考官往往不容易—眼看出。

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因为这样的句子既醒目,又更能显示考生不同凡响的表达能力,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

 

3、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扣紧中心论点。

 

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提取的具体方法

 

一、从“是什么”的角度分解

 

【例文】(2004北京满分作文)

 

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

“宰相肚里能撑船”。

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英谚有云:

“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

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佛经有言:

“一念境转。

”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

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

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

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

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

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

 

他包容的一面。

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

“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

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

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

“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

包容则意味着不自知的恬静和淡然。

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

“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

康德告诉我们“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是我闻;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

 

【评析】这是一篇立意高、气度大、文质兼美的特等卷考场范文。

它的成功之处是:

作文的内容反映出该考生对“包容”题意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范文开篇立意起点高。

作者从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上,把对“包容”的理解定位在这样一个高度上:

“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好一个“共同拥有和赞美”!

)然后,作者分别从“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展开论述,层层深入,中外结合,把自己对“包容”的认识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

接着,作者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并结合自己切身体会,从反面将对“包容”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高度来理解,这就是:

“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

“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卒章先用排比: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

”再用康德的名言(“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

?

)和自创的歌词(“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来结束全文,有水到渠成的功效。

基于以上评析本篇当属不可多得的特等卷范文。

 

二、从“为什么”的角度分解

 

着眼于“分析问题”,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从坚持中心论点的意义的原因或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的原因这一角度分解中心论点。

 

【例文】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

?

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

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

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

?

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三、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解

 

着眼于“怎么办”即“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分解中心论点,即分论点依次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例文】

 

不要轻易说“不”

 

当暴风雨猛然袭来时,青松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更加挺直了腰板;当凛冽的北风开始肆虐时,梅花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吐出了缕缕幽香;当生活骤然激起了涟漪,刮起狂澜时,或许我们也曾迷茫,也曾徘徊,也曾担忧,但请记住: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不能在风雨还没吹倒自己之前就已先压倒自己。

(中心论点)

 

不要轻易说“不”,不管身体遭受怎样大的打击。

(分论点一)一直很钦慕那位敢在大殿上力排众议,对诸多大臣、对皇帝说“不”的司马迁,他一直深信李陵不会叛汉,所以他理直气壮地替他辩解。

虽然触犯了龙颜,身体备受摧残,精神压抑,但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选择握起了那杆沉甸甸的铁笔,于书案旁奋笔疾书,终于,一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在他手中完成。

于是,他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留传千年。

人们铭记着他在身心遭受打击下,却依然没有轻易说“不”的英雄气概。

 

不要轻易说“不”,哪怕曾经如何繁荣昌盛一时。

(分论点二)无法忘记清朝,那一段用血铸成的闭关锁国的历史。

曾经,我们繁荣昌盛,是世界著名的商品都会;曾经,我们拥有许多外国人梦寐以求的财富;曾经,我们受世人瞩目,中华之物受世人垂涎。

但我们却“聪明”地关起了大门,锁住了自己,认为天朝地大物博,应有尽有。

对一切外来文化、外来技术都轻易说“不”,并将其称为奇淫洋技。

因为轻易说“不”,我们拒绝了太多有利的东西,也错过了太多美好的机遇,于是,在短短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竟落后了一百多年!

 

不要轻易说“不”,即使拼命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分论点三)当地震突然袭击了四川——这个素被美喻为“天府之国”的地方时,多少人被掩埋在断壁残垣,乱石废墟中。

生命危在旦夕,但大家都没有轻易说“不”,依然抱着最大的希望,以最乐观的心态面对。

于是,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创造了。

96小时、129小时、176小时,最长时间的存活,这难道不是他们不轻易说“不”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吗?

不要轻易说“不”,即使是处于灾难关头、生死边缘,也要坚信我能行。

 

生活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偶尔也要吹一下风,淋一下雨,但无论在何时,处于何种境界,我们也不能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会看到坚强意志所焕发的魅力;不要轻易说“不”,我们会更好地把握前进的方向;不要轻易说“不”,生命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点评】文章继承我国古代的传统,以比兴手法艺术地提出中心论点。

举例论证的角度很讲究,“个人”“国家”“集体”点面结合,古今合璧。

最后一言以概括之:

“无论在何时,处于何种境界,我们也不能轻易说‘不’。

”文末以抒情的笔调作结,唱响主题的最强音,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二、分论据并列式

 

论据型并列式则以典型的很有说服力的论据,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它是以“事实”见长,事实胜于雄辩。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

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满分作文示例: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

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

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

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

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

为什么?

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

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

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

乡亲们感激她。

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论据一)

 

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

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

为什么?

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

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

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

?

爱!

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

(论据二)

 

是的,只要还有爱。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

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

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

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

(论据三)

 

爱,是天使的化身。

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

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

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

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2005山西省高考满分作文)

 

高尚不需要理由

 

穿越历史的星空,常看到许多惊人之举,觉得意外,然后沉思,才感到意外后的背后是亘古不变的情理:

高尚不需要理由。

惟有高尚的心灵,才肯作出人意料的选择,这才符合情理。

这不是偶然,这是一种必然。

 

千载胡曲,琵琶声声传驿道

 

宫中传着可怕的消息,皇上要选宫女去与胡人和亲,其他的宫女惶恐万分,惟有王昭君不慌不忙。

果然,几天之后,诏书宣布了选中宫女的名字,昭君也在其中。

没有悲伤,没有无奈,有的只是一种坚毅与执着。

她欣然登程,一路上,撒下了昭君悠扬的琵琶声。

 

许多人都感到意外,谁愿意离开繁盛的汉朝,那个月亮和星星都万分温柔的地方?

 

然而,高尚不需要理由。

王昭君的心中是一幅图景:

大树下,百姓欢歌笑语;田野中,人民安居乐业。

她高尚的品格决定了她出人意料的选择。

这,无须惊讶。

 

百年足迹,演绎出生命的华彩

 

新疆北部龟裂的土地上,行走着林则徐和他的下属。

被革职候命的他等了一年,其间几次重病,最后等到的却是流放新疆的一纸圣谕。

他强忍大起大落的悲哀,抵达伊犁之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在百姓心中,竖起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感到意外的人说,林则徐呀,你这是何苦?

你遭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你应心灰意冷呀!

 

可是,高尚不需要理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早已决定你的生命,即使流放之中也依然彰显华彩,照映千秋。

 

惊人一跪,决不向忘却的诱惑屈服

 

1970年12月7日,波兰华沙,细雨蒙蒙,曾被划为犹太人区的地方,走来了一群陌生人。

他们停在纪念碑前,既而是长久的伫立。

其中一位突然双膝脆在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

原来,他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

这一跪,超越外交礼节,令身旁的外交官大吃一惊,却从此掀开了德国与波兰及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不必吃惊呀,有知耻之心的人才会有这一跪,有正视历史,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高尚精神的人,才会有这一跪。

 

高尚不需要理由。

谈到这些人的事迹,你也许会吃惊、意外。

然而沉思之后,应当明白:

高尚不需要理由。

惟有敢作出意外之举的人,才能永远留在青史之中!

 

阅卷老师的现场札记

 

其一,精于选材。

选择哪些材料入文,作者首先进行了缜密的思考,仔细遴选,这才最后敲定了三个事例。

这些事例,既有古代的也有当代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它们从不同层面阐释了话题题旨。

选材的一以为十,显示了考生的才思、睿智。

 

其二,巧于结构。

首先,拟写了一个能统领全文的精彩开头。

作者不仅把材料的取舍定位在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反思上,而且紧扣话题,把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审视定格在人的心灵这一层面上。

其次,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为文章主体部分设计了三个互有联系互为补充的段落:

王昭君出塞,林则徐被贬,勃兰特下跪。

均以“高尚不需要理由”的思想红线贯之,叙事、说理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最后,以简洁的语言收束全文,既照应开头、文题,又给人留下不尽的思考。

 

其三,长于说理。

其一,化抽象为具体。

谈及昭君出塞,匈奴、汉室之间化干戈为玉帛,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图,把和亲政策的意义和作用形象地表现出来。

其二,引名言上品位。

林则徐被贬伊犁,身处逆境却励志垦荒,大兴水利,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这样去做?

作者没有用更多的语言去铺陈,却只引用林则徐的一幅名联来展现他的云水襟怀,磊落人格,真是再恰当不过,简洁不过。

(武国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