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321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勤学篇

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

昏沉困倦. ②给 (jǐ)足,丰足.③啖(dàn)吃. ④谗:

说别人的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

义:

③食不给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二、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三、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⑿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

(1)诸暨:

县名,今属浙江省

(2)牧:

放牧牲畜(3)诸:

许多4)忘:

丢失(7)蹊田:

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8)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9)如此:

这样(11)曷:

通“何”,为什么听:

听任(12)去:

离开(13)潜:

暗暗地、悄悄地走(14)执策:

策通“册”,拿着书(15)长明灯:

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16)达旦:

到早晨,到天亮(17)狞恶可怖:

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9)安阳:

古地名,今河南境内(20)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21)通儒:

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22)陇:

同“垄”。

(23)己而:

不久。

(24)琅琅:

形容响亮的读书声。

(25)遂:

最终。

【阅读训练】

A卷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B.满坐寂然C.坐佛膝上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D.以刀劈狼首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B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以居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无人耶?

使子为使

3.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冕)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人越城就养

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

--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

 --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

--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服、帽子跟随在车子后面。

5.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四、张无垢勤学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黑体的词。

①  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其如土石何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五、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

邴原:

三国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

  愿:

羡慕 中心:

内心 苟:

如果  就书:

上书塾(读书)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④徒以有先生也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译文: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六、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指烛光照不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加点的字:

⑴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⑶资给以书⑷遂成大学

2、翻译句子:

⑴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⑵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个字短语作答)。

七、七录

溥(pǔ)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加点的词:

⑴所读书必手钞⑵如是者六七始已

⑶日沃汤数次⑷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2、翻译句子:

⑴如是者六七始已。

⑵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3、对下面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八、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加点的词:

弗:

遏:

2、解释画线的句子: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4、薛谭有哪些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九、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画横线的句子:

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

3、欧阳修的成才,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什么?

成语篇(寓言篇)

一《投笔从戎》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

解释加点的字:

不修细节:

不耻劳辱:

而涉猎书传: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2:

读完本文后,你觉得班超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

”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有盗夜入其室

(2)梁上君子者是矣(3)寔徐譬之

(4)令遗绢二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岁荒民俭译文:

(2)夫人不可不自勉译文:

(3)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译文:

3人们常用“梁上君子”喻盗贼,引申为、处境危险的人。

4故事中的陈寔他对小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痛改前非,从陈寔言行上我们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三《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

①逆:

违抗②不信:

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⑵子无敢食我也⑶天帝使我长百兽⑷兽见之皆走⑸虎以为然

2、翻译句子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一个什么成语?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四《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1、给下列句中加黑的字注音。

(1)鹬蚌相争()()

(2)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3)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2、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渔者得而并禽之

(2)以弊大众

3苏代为赵惠文王讲述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常用来比喻

5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五《丑女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解释下面句中加黑的词

(1)挈妻子而去之走

(2)去死肌,杀三虫

(3)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4)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将“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解释下列句中的“而”字的用法。

(1)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2)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坚闭门而不出(4)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4源于这个小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也叫。

它常用来比喻。

5这个小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是:

六《螳臂当车》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

“此何虫也?

”对曰:

“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

“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不量力而轻敌

(2)此为人

2下列各句中加黑的“其”与“其为虫也”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B、其真不知马也C、其一犬坐于前D、专其利三世矣

3翻译:

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比喻

七《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从于桓公伐孤竹

(2)蚁冬居山之阳(3)以管仲之圣

(4)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2翻译:

春往冬反,迷途失道

3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改成与并说出它的比喻意。

4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八《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此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1翻译句子:

(1)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2)“此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这个句子的句式是

3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这篇短文的寓意是

九《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儒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它的寓意是

2翻译: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

3舍人少孺子给吴王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十、《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⑴遂不得履⑵宁信度,无自信也

2、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释义:

⑴先自度其足音:

义:

⑵吾忘持度音:

义:

3、下列加点的“之”与“至之市”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辍耕之垄上

C、食之不能尽其才D、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

4、将“何不试之以足?

”译成现代汉语。

5、这个故事讽刺了的人。

十一、《千丈之堤,溃于蚁穴》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①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②。

”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③。

故曰:

“图④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⑤;百尺之室⑥,以突隙之熛⑦(biāo)焚。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作:

做起;于,从。

②细:

细小(的事情)。

③是以:

“以是,因此;这句的大意是说,因此想要控制(或制止)(大的)灾害(要)从那些细小的(地方入手)。

④图:

图谋。

⑤以,因为;溃,崩溃。

⑥百尺:

虚数,指房屋很大。

室,房屋。

⑦突,烟囱;隙,孔隙。

熛烟火。

空隙之熛,烟囱中的烟火。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有与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个句子。

A、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

B、为大于其细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千里之堤,以蝼蚊之穴溃。

3、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读了上文后受到的启发。

十二、蝜蝂

蝜蝂(fùbǎn)①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áng)其②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

其背甚涩④,物积因不散,卒踬(zhì)仆⑤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⑥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⑦,遇货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⑨而踬也,黜弃⑩之,迁徙⑾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⑿,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⒀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选自《柳河东州集》

注释:

①蝜蝂:

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②卬:

同“昂”,高,这里是高高抬起的意思。

③困剧:

非常困倦疲累。

④涩:

不光滑。

⑤踬仆:

跌倒。

⑥苟:

如果。

⑦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

⑧货:

这里泛指财物。

⑨怠:

松懈。

⑩黜弃:

贬斥、抛弃。

⑾迁徙:

被贬迁(到远处)。

⑿艾:

停止。

⒀魁然:

壮伟的样子。

教子篇

一、陶母责子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

“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⑴反书责侃曰⑵汝为吏

⑶以官物见饷⑷非唯不益

2、将“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成现代汉语

3、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母_________(用四字短语)的好品质。

二、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xuān,遗忘)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其母方织②其母知其也()

③其母引刀裂其织④以此戒之

2、你觉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效果好吗?

三、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

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

“亦非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

孟母曰:

“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1、孟母三迁的原因是什么?

2、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得到什么教益?

四、孟母教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

“东家杀豚何为?

”母曰:

“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

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

⑴割不正不食音:

义:

⑵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音:

义:

⑶食之不能尽其材音:

义: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音:

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⑴是教之不信也⑵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⑶愿陛下亲之信之

3、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

⑴东家杀豚何为?

⑵是教之不信也。

4、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汝②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④,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⑤与婴儿戏耳⑥。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⑦。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⑧,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⑨,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⑩,非所以成教也⑾。

”遂烹彘也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⑴顾反为汝杀彘⑵特与婴儿戏耳

⑶是教子欺也⑷妻适市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⑴曾子之妻之市⑵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⑷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下列成语或名言哪一句与本文的寓意毫无相似的一项是: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B、言必信,行必果

C、掩耳盗铃D、一诺千金

4、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顾反为汝杀彘”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

“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咸叩头谢曰: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选自《汉书●陈万年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⑴欲杖之⑵具晓所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

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七、芒山盗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

盗谓母云:

“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怜之,与之乳。

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行刑者曰:

“尔何毒耶?

”盗因告行刑者曰:

“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而杀之。

”呜呼!

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音:

义:

(2)盗因告行刑者曰音:

义:

(3)以至不检音:

音:

义:

(4)夫语“教子婴孩”音:

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译文:

⑵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⑴与⑵相同,⑶与⑷不同B.⑴与⑵不同,⑶与⑷也不同

C.⑴与⑵相同,⑶与⑷也相同D.⑴与⑵不同,⑶与⑷相同

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

八、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不整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后汉书·陈蕃列传》

1解释加点的字:

候:

2、翻译句子: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诚信篇

一、李勉为书生埋金

天宝中,有一书生旅次宋州。

时李公年少,贫苦,与此书生同店。

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临绝,语公曰:

“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

”因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