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452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docx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学案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

经济调整。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知识梳理】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化的开端(1949-1956)

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

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主要任务:

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是土地改革)

1953年到1956年:

主要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主要任务:

三大改造,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949—1952)

1.背景: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

恢复国民经济没收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

(最主要)

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财经。

合理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意义: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补充:

政治上:

巩固人民政权

①基本解放全国——标志: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②开展土地改革(1950—1952底)(强调:

土地改革后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还是一种个体的土地私有制。

)③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夏)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1.内容(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

社会主义______和______同时并举

3.实质:

发展________和变革__________并举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的实施

1.基本任务之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工业化成就:

到___________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___________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意义: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本任务之二——进行三大改造

(1)措施:

项目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___________

原则

___________

方法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统购统销、加工订货、___________

步骤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质:

将生产资料___________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

(3)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中心任务。

(4)局限:

过急、过粗、处理不当,遗留了一些问题。

补充:

我国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土地改革后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一种个体的土地私有制。

这种个体经济,分散、落后、很难抗拒自然灾害,也提供不了足够的商品粮;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很不稳固,经常会出现贫富分化,导致农民出卖土地,使部分农民沦为赤贫,部分农民则可能成为新的富农,使剥削关系重新出现;国家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粮食。

个体农民生产的粮食易被粮商抢购和操纵,使国家征购粮食困难。

个体农业难于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根源:

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

对手工业改造的原因:

分散的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国家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直接控制某些企业。

如官办或官商合办的银行、铁

路、公用事业,工人受国家为代表的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国家能加以限制和规定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它不是为了资

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资本家利润占全部利润四分之一左右,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而生产的。

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底至1966年)━曲折发展

1、背景: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________阶段。

(2)1956年苏共___________召开,赫鲁晓夫掀起批判斯大林的浪潮,也使我国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2、过程:

(1)探索开始:

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_______________》的报告。

(2)初步成果:

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

①主要内容:

A.基本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______国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国的现实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

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_________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_国。

C.建设方针:

坚持既反___________又反___________,即在综合平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

中共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在它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3)严重失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接着,党中央发动了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___________”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影响:

A.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___________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

B.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C.导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大跃进”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4)纠正错误: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结果:

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

3、成就:

(1)先后建成___________、包头等钢铁基地。

(2)基本形成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结构。

(3)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4)到___________年石油已经实现自给,结束“洋油”时代。

◆小结;十年探索时期主要可以分为三阶段

初期→中期→后期

1956—19581958—19651965—1966

发展挫折发展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劫难

1、重大破坏

(1)原因:

“文化大革命”狂潮。

(2)表现:

①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

②国民经济的运行失去控制。

③全国交通运输阻塞,物资供应困难。

④大批工矿交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⑤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周恩来的整顿(1971—1973)

(1)背景:

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措施:

①提出整顿企业的措施;②在农村,重申必须坚持___________的原则。

(3)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1975年)

(1)背景:

1975年,四届人大重申了在20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

(2)措施:

以___________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进行了整顿。

实质上是要纠正“___________”的“左”倾错误。

(3)成效:

经过整顿,国民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和倒退的局面,开始了复苏和发展。

4、国民经济的再度混乱:

由于“___________”的阻扰,刚刚出现的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

◆“文革”中经济建设还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

并不是“文革”的成就,而是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的经济努力的结果。

5、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文革”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受“文革”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合作探究】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取得的成就、失误及其教训。

1.探索:

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___________》发表为标志,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之后的1956年,中共八大就我国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等问题作出了正确决定等都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2.成就:

在此期间,我国建成大中项目500余个,建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建立了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大庆、胜利、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实现了石油的全部自给,铁路新建8000多公里,原子弹爆炸成功,研制出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农村用电量增长70多倍等等。

3.失误

①1957年的“___________”斗争严重扩大化了,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

②1958年确立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并掀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运动。

③1959年又错误地开展了___________斗争,我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十年的“文革”浩劫。

4.出现失误的原因

①___________的影响。

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出现盲目服从;在民主革命时期,党一直用阶级斗争学说来指导革命,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难以很快地转变观念。

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需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③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___________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想尽可能纯洁革命队伍。

④国际上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峙尖锐,于是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

5.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___________,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必须始终坚持以___________为中心,把发展___________放在首位。

③搞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变革生产关系必须与___________的水平相适应,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___________出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⑤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___________原则,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

【高考演练】

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全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2.(2011·北京文综·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C.1966     1976    D.1978   1982

3.(2011·海南单科·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