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577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中特材料选编.docx

毛中特材料选编

2012毛中特材料选编

专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要点】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

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政治上:

侵占中国领土主权;经济上:

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上:

实施文化侵略政策;使中国丧失完整的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

 

专题二

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

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

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

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洒度就极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打长沙,却退到农村,这叫什么革命?

毛泽东耐心地说:

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

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

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

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

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

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苏扬: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

  请回答:

  ⑴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4分)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6分)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由于政治上的不平衡,城市是******力量统治的中心,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也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

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专题二

党建的材料: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材料2

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材料3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问题及答案:

(参见讲义)

【小结】标志着毛泽东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走向成熟的三篇文章的内容总结:

(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A.指出: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B.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C.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系统而又完整的概括

D.是毛泽东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2)《新民主主义论》

A.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B.是毛泽东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3)《〈共产党人〉发刊词》

A.是毛泽东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B.概括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战线

C.将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小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主要矛盾及其主要任务

中国革命的两阶段

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49)

社会主义革命

(1949-1956)

社会主义社会

阶段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49-19521953-1956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1956-2050)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判断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看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

客观辨证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注意出分析题的可能性)。

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第一,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第二,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

第三,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伟大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历史罕见: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专题四:

对外开放方面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十年来,进出口额2010年比入世初的2001年增长5倍,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中心,并形成了中国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经济模式。

但在入世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中国也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六大新挑战:

①对外开放的条件发生明显变化.首先,劳工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下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其次,与入世之初相比,贸易摩擦明显增加。

再次,出现了储蓄存款余额稳定增长且居高不下、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双过剩”,利用外资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

在“双过剩”条件下对外商投资的选择,意味着要重点鼓励富含多重竞争力载体的跨国公司的投资,这将使内资企业面临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治理制度完善、拥有丰富的参加全球化经验的跨国公司的更激烈竞争。

  ②对外开放区域重心转移.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重心在珠江三角洲,90年代转移到长江三角洲。

入世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重心向环渤海地区转移。

而今,区域开放重心正快速从南向北、从沿海向内地转移。

③对外开放产业重心面临调整.短期内全球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热潮降温。

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业的全球分工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服务业的全球转移和全球配置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的产业重点。

而中国相对脆弱的服务业以及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都在考验着新一轮的开放。

  ④步入高成本时代.在中国启动新一轮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也使出口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率下降。

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也出现上涨趋势。

在资产价格、出口成本、大宗进口产品、资源类产品、环境成本、劳工成本全面上涨趋势下,较长时期内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小觑。

⑤多重经济悖论并存.宏观经济多重经济矛盾和悖论困扰着我们。

调结构与保增长的矛盾、调结构与降失业的矛盾、扩内需与低工资的矛盾、扩内需与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涨工资与稳外需的矛盾、控通胀与保增长的矛盾、控房价与金融安全的矛盾、控房价与地方财政债务攀升的矛盾等将面临很大风险。

⑥外部冲击加大。

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等失业率仍处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制约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张;南欧的希腊等部分国家债务危机还在发展,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构成拖累。

过去十年,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受住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脚步稳健而有力。

今天,在多重挑战面前,

我们也面对新的机遇:

世界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期,

全球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

产业和技术创新处于酝酿期,

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

只有抓住机遇,勇敢接受挑战,才能创造中国经济新的辉煌。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作者:

桑百川

为此,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答案要点见讲义)

改革方面: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概括与总结】:

(1)注意区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与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区分开来:

三件大事实际上是三次伟大革命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伟大革命。

建党90年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和取得的三大成就:

“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大成就: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为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何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就是要在政治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在实践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在理论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专题六:

收入分配问题的材料: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迅速扩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96,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

当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贫富悬殊之大已经突破合理的限度(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且有继续扩大之势。

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还很可能引发各种社会不稳定现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时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

中国恰好处在这个阶段(人均GDP在2010年年底有望突破4000美元),决策者不能不对贫富悬殊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

中央也在此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

面对作为高收入阶层的日进斗金、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和低收入阶层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广大学者、社会公众和政府官员共同关注的焦点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问题1.结合实际分析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

问题2.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论述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

问题3.当前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要点提示: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

因此,不能把效率与公平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3.正确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状况的措施: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四要取缔非法收入。

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增低、扩中、调高、取非、规垄)。

专题七自主创新

专题八: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材料1】

 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随着一个个重大战略的付诸实施,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正在形成。

但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让人担忧。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光溢彩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东部沿海的率先发展与西部一些地区的相对滞后并存。

从城乡差距看,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仍高达3.23∶1;从区域差距看,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省区市中人均GDP最低与东部省区市中最高相差10倍多。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材料2】

“河曲美在水、富在煤,水煤合成电,河曲就会变。

”这是山西省河曲县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山东鲁能集团带着雄厚资本和技术来到河曲,兴建了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电厂。

水煤终于合成了电,河曲人从中尝到了甜头。

河曲的资源优势与山东鲁能的资本技术优势的成功联姻,反映了不同地区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以要素禀赋而论,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各有长短。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价格形成机制等制度壁垒,导致了生产要素的不合理流动,制约了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专题八

(2)城乡不平衡的材料

材料1

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但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科技水平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继续存在,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已从2003年的3.23∶1,扩大到2007年的3.32∶1。

这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好字优先,就是要

坚持城乡统筹,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参见讲义)

 

专题九: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深化了对于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与转变。

摘自2010年05月04日新华网

材料2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9.7%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生态代价过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发展。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得到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要得到切实保障。

当前,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摘自2010年05月04日新华网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