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092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7 大小:11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7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7页
亲,该文档总共1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1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总第一课时

课题:

准备课

教学内容:

1、了解学生假期学习情况,读书情况。

2、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及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

3、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教材,对知识有一个真体的把握。

2、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重新认识本学期学习的任务。

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重新认识本学期学习的任务。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教材,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

过年的场景照片,10册教材图片等。

新学期语文学习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寒假,重新返回了我们的乐园,假期里的新鲜事一定现在还在你的脑海里浮现,过年的种种有趣的经历还在眼前浮现吧?

能不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1、分组交流漫谈

2、每组选一人在全班交流。

3、用一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写下来。

二、了解教材初步把握:

1、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课文内容减少了,是因为内容相对加深了。

学生翻看教材。

尤其是语文天地中加入了基础性的知识。

每个单元对单元评价的程度提高了,对写自读提纲的要求提高了。

生字虽然已经不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了,但是生字量并没有减少。

2、课文文化含量增大。

比如《忆读书》一文中就涉及了许多名言、名诗的片段。

3、比较前几册,文章体式的多样性更突出,而童话和儿童故事则减少了。

三、教师提出本学期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1、对于预习的要求。

(难度上提高)

2、对于听讲的要求、上课的要求、作业的要求。

3、对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继续坚持一周一节课的课外阅读时间,坚持每天早上的口头作文练习、坚持小练笔):

四、制定学习计划。

1、讨论新学期新打算。

2、谈个人打算。

3、谈班级计划。

作业设计:

学生起草本学期计划。

板书设计:

新学期的准备课

过年的感受

了解教材

语文学习的要求:

预习听讲上课作业课外阅读练笔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龙

总第二课时

课题:

《龙的传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和有关龙的成语。

  2、了解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和形象,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4、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精读体会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

“龙”字,你能说出带有“龙”字的成语么?

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你还知道有关龙的其他故事么?

学生交流对龙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认读:

深渊圣旨龙凤呈祥金龙献瑞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从龙与中国人的密切关系,龙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人赋予龙的丰富含义等几方面,告诉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

   5、出示金钥匙,学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如:

课文哪一部分写了“龙到底是什么”?

课文中有哪些带“龙”的成语?

     同学之间互相交换题目,互相测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积累词语。

  五、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深渊 圣旨 龙凤呈祥 金龙献瑞

            龙到底是什么

课后反思:

总第三课时

课题:

《龙的传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会本课内容和有关龙的成语。

  2、了解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和形象,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4、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精读体会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文中的关键句段:

    1、龙之所以备受中国人崇敬,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出类拔萃、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

龙王高居天上,它能唤风呼雨,翻江倒海。

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祸福,全凭它的旨意。

    2、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象征,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

他的身体称为“龙体”,他穿的衣服是“龙袍”,他坐的椅子是“龙椅”……故宫里单是太和殿,便装饰有一万三千多条龙。

    3、但龙的形象并非帝王所专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所谓“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说的就是这种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重点指导朗读

    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思考:

为什么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无所不能,威力无比

     权利的象征

     自由、欢腾、完美

     “中国的龙则是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如今当你再读到这一句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能不能把你心里所想得读出来呢?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己试着读一读。

接着采取小组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读课文。

     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课文中有几次出现“龙的传人”分别出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

(开关与结尾)

     齐读开头与结尾。

     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相互照应,讨论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强调升华主题)

  四、阅读欣赏

    阅读有关龙的故事、诗歌、词语,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五、拓展练习

   1、关于龙的民间活动:

赛龙舟舞龙灯……

   2、关于龙的壁画、工艺品、装饰:

九龙壁双龙戏珠云龙纹……

   3、关于龙的其他传说。

  六、课堂小结

    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在当今世界上我们中国的地位又是什么呢?

(列举中国的各方面中的位置。

)从一系列的数字及实例中得知:

我们中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许多方面也属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总体来说,我们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很强,我们作为中国的新一代,自然要有担当,能够撑的起“龙的传人”的名号,不给他丢脸,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七、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无所不能

            权利的象征

          骄傲 自由 欢腾 完美

课后反思:

总第四课时

课题:

《大人们都这样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3.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4.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的读,进一步理解每一节的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去阅读,自己去感悟,然后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激情,读出韵味。

教学手段:

电脑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

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

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

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

 同学们,龙不仅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我们现代化中国的象征。

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凝聚在无数的神话、建筑、诗歌、地名中,更把中国视为龙的化身。

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大人们是怎样评价龙的吧!

二、老师感情朗读,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老师看到你们刚才听的非常的投入,你们能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诉我们吗?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

关于龙的神话、建筑、民俗,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

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

(指名读,评价,纠正)

2)齐读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税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

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

四、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齐读:

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

(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五、深入学习课文

出示课件,指读:

“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

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

”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长城蜿蜒于崇山之中,形似聚拢;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建筑,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龙的传人的无穷的智慧和汗水。

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歌颂。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画出喜欢的句子,在读中悟。

找找其中的比喻句。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

(播放课件——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

(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

作业设计:

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

3.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

       龙——腾飞的中华

课后反思:

总第五课时

课题:

《叶公好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

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加强学生朗读指导是突破本科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1、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2、能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

教方法法:

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质疑、探究、合作讨论、全班汇报。

在汇报中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叶公好龙。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

“叶公”是谁?

“好”是什么意思?

应读几声?

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

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

字音都读准了吗?

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

全班齐读一遍。

3、读文感知意思。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

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想:

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

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

(课件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

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

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你解决了哪个问题?

(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

“写龙”、“窥头与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这个句子呢?

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

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

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

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

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

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

为什么?

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

展开想象:

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

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

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

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

作业设计:

一、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二、填空

《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后来人们讽刺那些()地认为“叶公好龙”。

翻译句子: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板书设计:

叶公好龙

钩以写龙弃而还走

凿以写龙失去魂魄

屋室雕文以写龙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课后反思:

 

总第六课时

课题:

《语文天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乐山龙舟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整理查阅搜集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积累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

3、学唱《龙的传人》这首歌

4、初步学习开场白技巧

5、评价本单元学习收获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乐山龙舟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整理查阅搜集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积累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开场白技巧,评价本单元学习收获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手段:

搜集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搜集龙形象工艺品,欣赏“龙”的字

教学过程:

一、扩展阅读《乐山龙舟会》

1、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引出课文。

2、自读品味,思考: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什么活动?

3、小组交流,并深入学习——乐山龙舟会重点写的三项活动“龙舟夺标”“抢鸭子”“放漂灯”并思考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4、师生交流,小结全文。

二、畅所欲言说说龙的成语。

1、各小组根据本小组成员搜集的有关成语进行综合。

2、一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到的“龙”的成语。

3、摘抄积累

4、说说你有关龙的寓言故事:

5、各小组派代表讲故事。

6、播放龙字书法课件。

三、作业设计:

摘抄积累

板书设计:

乐山龙舟会

汇报:

收集到的龙的成语

讲讲:

有关龙的寓言故事

课后反思:

 

总第七课时

课题:

《语文天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组织活动时的开场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乐山龙舟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整理查阅搜集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积累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

3、学唱《龙的传人》这首歌

4、初步学习开场白技巧

5、评价本单元学习收获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乐山龙舟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整理查阅搜集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积累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开场白技巧,评价本单元学习收获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手段:

搜集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搜集龙形象工艺品,欣赏“龙”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带有龙字的成语。

二、初显身手

1、展示图片

2、介绍龙的产品或地名。

3、说说搜集查阅中的有趣的故事。

三、金钥匙。

1、自读课文,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

2、说说开场白的内容要求。

3、模拟开场白

四、单元小结自我评价

五、布置作业:

默写带龙的词语,写写开场白。

板书设计:

龙的产品地名

开场白:

看例文明内容要求

单元小结自我评价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书

总第八课时

课题:

《神奇的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精神食粮。

而一首好诗,则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我们从诗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狄金森《神奇的书》这首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自读自悟。

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

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

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认真讨论,实在弄不懂的词句记下来,准备质疑。

  三、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美国诗人狄金森写的《神奇的书》这首诗,用比喻的方法把书看成非凡的战舰,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把书看成神奇的座骑,能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诗人告诉我们,就算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书不仅像战舰,像座骑,更像一个太阳,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感谢诗人给了我们这样一首好诗,更让我懂得了书的力量。

尽管我们不能像小鸟一样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可是在书里,我们就能像一只小鸟,在知识的天地自由地飞翔。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

和大家谈一谈。

  2、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

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神奇的书

          非凡的战舰、神奇的座骑——在书的王国遨游

课后反思:

总第九课时

课题:

《忆读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2、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学习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正确的读书方法,有选择性地多读书,读好书。

2、学习作者总结性的语言,体会先分后总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总结性的语言,体会先分后总的写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适时点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生字词作标注。

2、检查朗读情况。

3、你知道作者在少年时代读了哪些书籍?

4、从她读书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与自己读书有哪些不同?

5、注意课文最后的落款,从中你猜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标注笔记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标注笔记。

2、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课后反思:

总第十课时

课题:

《忆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少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