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528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docx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练习

1.(2019•海南)实验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

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

2.(2019•宁波)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3.(2019•金华)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2019•攀枝花)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只含有Cu

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FeSO4和CuSO4

D.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5.(2019•眉山)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19•济宁)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见右图,分析图象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Fe>Zn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Mg<Fe<Zn

C.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

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Mg<Fe<Zn

7.(2019•绍兴)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8.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含有铜

C.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9.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D.取d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10.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11.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

12.(2019•西宁)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甲丙乙

13.(2019•大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1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为    。

(2)I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    ;固体A的成分是   。

(均填化学式)

(4)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          。

14.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

    、    、    。

(写化学式)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5.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求得m1:

m2=   ,m1﹣△M1  m2﹣△M2(填大于、等于、小于),曲线oac表示的是  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填甲、或乙),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还有      。

16.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

为节能减排,回收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部分流程。

(1)步骤I中操作名称是    。

(2)固体A的成分是    ;步骤II中滤液C内所含溶质有    。

(3)写出步骤III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将锌粉加入到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1)若反应后的滤渣中只含一种成分,则该成分是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滤液的颜色为   。

(2)若所得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请设计实验分析所得滤渣的成分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向一定量AgNO3、Cu(NO3)2、Al(NO3)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写出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9.实验室里收集了一些溶质为FeSO4和CuSO4的废液,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步骤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步聚Ⅱ中所加试剂Y的名称是     。

③加入过量X的目的是   。

④操作a和b的名称是  ,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⑤上述步骤    (选填步骤编号)所包含的反应体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⑥步骤Ⅱ中经过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金属铜,洗涤时检验金属铜是否已洗净的方法是           。

 

20.(2019•宁波模拟)甲、乙两烧杯內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小金同学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曲线oac表示的是  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填“甲”或“乙”),当乙烧杯內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还有     。

21.(2019•鄂州)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

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

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

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证明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2.罗筝依同学为探究Cu、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请分析实验,完成填空。

(1)试管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通过实验探究,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两支试管中的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过滤,把滤液倒在烧杯中得到一种蓝色的混合液。

黄一格同学由此认为试管①中Cu(NO)3溶液没有反应完,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

同学们还想对混合液中的溶质成份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

     ;

猜想二:

     。

【设计实验】请选择其中一种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猜想  成立

 

23.(2019•临沂)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A.Cu、Ag、稀盐酸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B.Zn、CuC.Cu、Ag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填编号)。

24.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

方案A

方案B

(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     (填“A”或“B”)。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19•海南)实验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

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

【分析】A、根据仪器a的名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选项说法错误。

B、烧瓶中的物质不一定是锌与稀硫酸,也可能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收集方法为排水法,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中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收集方法为排水法,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氧气进而用排水法收集,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9•宁波)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

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不含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不含硝酸银溶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锌>铜>银,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

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不含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不含硝酸银溶液。

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锌。

观察选择项B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2019•金华)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

金属片和氯化锌反应,金属片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依据的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

D。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2019•攀枝花)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只含有Cu

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FeSO4和CuSO4

D.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分析】根据实验目的是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则加入的试剂A是过量的铁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实验目的是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则加入的试剂A是过量的铁粉,固体X是铁和铜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固体X是铁和铜的混合物,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则试剂B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Z中的溶质是Fe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D、操作I是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实验目的是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19•眉山)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

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最终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B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B。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2019•济宁)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见右图,分析图象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Fe>Zn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Mg<Fe<Zn

C.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

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Mg<Fe<Zn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

A、由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表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铁、镁,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

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质量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2019•绍兴)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镁、铁、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金属、酸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

Mg+H2SO4=MgSO4+H2↑

2498

10g40.8g

Fe+H2SO4=FeSO4+H2↑

5698

10g17.5g

Zn+H2SO4=ZnSO4+H2↑

6598

10g15.1g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或酸的质量大于40.8g时,镁>铁>锌;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8.(2019•慈溪市模拟)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含有铜

C.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结合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

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FeCl2,③Fe+CuCl2═FeCl2+Cu,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9.(2019•揭阳二模)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D.取d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溶液质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正确;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故C正确;

D、d点时锌过量,因此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氢气,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能利用活动性判断反应的发生,还要结合坐标分析各段的意义。

 

10.(2019•无棣县二模)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分析】A、根据三种金属与酸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多少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放出氢气多活动性强;

B、金属活动性强产生氢气的速率大,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判断产生氢气的速率大小;

C、产生的氢气的氢元素都来自于稀盐酸,因此,放出氢气多少的顺序即消耗稀盐酸质量大小的顺序;

D、利用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金属的质量,由金属质量、产生氢气的质量及化合价求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解:

A、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在三种金属与稀盐酸进行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从多到少的顺序为Y>X>Z,可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故A正确;

B、由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可判断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应为Y>X>Z,而非X>Y>Z;故B不正确;

C、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X>Y>Z,而非Z>Y>X;故C不正确;

D、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金属的质量,要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要已知三种金属的化合价,而题中没有给出相关金属的化合价,因此,无法比较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D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产生氢气的速率越大。

 

11.(2019•济南模拟)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

【分析】镁比锌活泼,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AgNO3、Cu(NO3)2、Mg(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