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564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9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

教案教材山鸡人工养殖教材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

山鸡的饲养及管理

山鸡珍品——白羽雉鸡

    白羽鸡是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轮鸡公司1930年在野生的山鸡中发现的,经过几十年的饲养训化,选育出遗传稳定的纯白羽山鸡珍品。

    白羽山鸡雌雄全身羽毛纯白色,虹膜为灰兰色, 腿和喙都是白色。

 雄鸡体长650毫米—750毫米,体重1.3-1.6千克,面部皮肤和两边两夹的垂肉为鲜红色,在白羽毛的衬托下显得干净、漂亮格外醒目,耳羽两侧后面各生有两簇白色羽毛向后延伸,好象两只犄角。

雌鸡体长450-550毫米,体重1.1-1.4千克,除没有红色的面部和垂肉以及尾羽较短外,其它特征与雄鸡相同。

    白羽山鸡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方法同其它的山鸡相同,养殖10个月达到性成熟,年产蛋80-110枚,受精率86%。

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出肉率高, 家养驯化程度高,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商品生产,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雉鸡饲养的主要品种是美国七彩山鸡和中国环颈雉。

其饲养周期都是在20周以后才能达到上市的商品标准。

白羽山鸡饲养14-15周即可达到上市的商品标准,具有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肉质光滑,风味独特,口感好等特点。

为养殖商户和消费者所钟爱。

研究训养并投入商品化生产最早的只有美国和日本。

我国于1997年将这一禽种引进,形成批量试养 

  

 怎样选择山鸡种蛋

    第一,是种蛋的品质要新鲜。

一般来说,用于育种的蛋以10天内产收的蛋最好,因为这一时期内产收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孵化出的雏鸡往往也十份健康和强壮,其成活率极高。

    第二,是种蛋的形状大小要合适。

过大、过小或过圆、过长的蛋,都不适宜于用来孵化育锥。

    第三,是种蛋的外表结构要正常。

凡是薄壳蛋、厚壳蛋或“沙皮蛋”等外表结构异常的蛋,是不宜用来孵化的。

    第四,是种蛋的蛋的蛋壳表面要清洁和要保证其没有裂纹。

蛋壳过脏的蛋或有裂纹的蛋常会受微生物污染而最容易腐坏,从而直接导致孵化失败。

    第五,凡是用来育雏的种蛋,都必须要求其来源于饲养、管理正常的健康鸡群,以免出现病症。

 

  

山鸡雏期养殖管理技术

    1)适时饮水与开食: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

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

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

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

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

适宜的育雏温度为:

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

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

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

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

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

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

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

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

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

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

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山鸡成期养殖管理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

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

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

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

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

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

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

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具体措施是:

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

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

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

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山鸡多产蛋措施有六条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

是肉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名贵珍禽,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怎样使山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效益是众多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河南新野县新甸山鸡养殖场几年来摸索了一套提高产蛋率的成功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搞好防疫 在养殖过程中,使山鸡保持健康状态是提高产蛋率的重要措施。

因此必须保持圈舍清洁,除每天定时清扫外,每周用0.1%的百毒杀或灭菌灵喷雾消毒两次。

消毒液可以喷到山鸡身上。

食槽、水槽每天用微红色高锰酸钾水刷洗一次。

在产蛋期主要疫病有白痢、大肠肝菌等,防治可用青霉素,价廉安全,使用方便。

用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供80只鸡防疫一次,方法是将青霉素兑入饮水中给鸡饮用即可,一般每周一次。

同时也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二、选育良种 山鸡产蛋率的高低,种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个体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驯,活泼好动,冠髯鲜红,眼大有神。

公山鸡各部位匀称,发育良好,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长而哄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并具有较强的交配能力。

  三、公母比例 公母搭配合理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延长产蛋期的重要措施。

公鸡太多,一是浪费饲料,二是公鸡常争夺配偶而殴斗负伤,母鸡也因难以接受频繁的交配而影响产蛋,公鸡太少会使种蛋受精率下降,一般公母比为1:

3-1:

4为宜。

  四、科学配料 产蛋期间的山鸡,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此期间的饲料配方为:

玉米50%、豆饼15%、麦麸17%、高粱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另加添加剂0.5%和在每百斤饲料里加蛋氨酸50克。

产蛋两个月注射一次“产蛋综合下降疫苗”。

  五、温度适宜 山鸡虽然在—20℃不会冻死,但温度低于5℃就影响产蛋和正常生长,为使山鸡多产蛋,提高效益,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温措施,可用塑料大棚和煤火等,并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之间的关系。

  六、饲养管理定 时供水供食,经常保持有清洁充足的饮水,并细心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隔离给药治疗。

要每天清扫圈舍尽量保持鸡舍干燥清洁。

一船每平方米饲养不要超过5只,并按时补充光照,每天3-4小时,每平方米一般3-4瓦灯泡即可。

  

怎样让山鸡多产蛋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名贵珍禽,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如何提高山鸡的产蛋率呢?

 

一、搞好防疫。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圈舍清洁,除每天定时清扫外,每周用0.1%的百毒杀或灭菌灵喷雾消毒两次。

消毒液可以喷到山鸡身上。

食槽、水槽每天用微红色高锰酸钾水刷洗一次。

在产蛋期主要疫病有白痢、大肠杆菌等,防治可用青霉素,价廉安全,使用方便。

用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供80只鸡防疫一次,方法是将青霉素兑入饮水中给鸡饮用即可,一般每周一次。

 

二、选育良种。

山鸡产蛋率的高低,种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个体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活泼好动,冠色鲜红,眼大有神。

公山鸡各部位匀称,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长而哄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并具有较强的交配能力。

 

三、公母比例。

公母搭配合理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延长产蛋期的重要措施。

公鸡太多,一是浪费饲料,二是公鸡常为争夺配偶而殴斗负伤,母鸡也因难以接受频繁的交配而影响产蛋;公鸡太少会使种蛋受精率下降,一般公母比为1:

3—1:

4为宜。

四、科学配料。

产蛋期间的山鸡,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

此期间的饲料配方为:

玉米50%、豆饼15%、麦麸17%、高粱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另加添加剂0.5%和在每百斤饲料里加蛋氨酸50克。

产蛋两个月注射一次“产蛋综合下降疫苗”。

五、温度适宜。

山鸡虽然在-20℃不会冻死,但温度低于5℃就影响产蛋和正常生长,为使山鸡多产蛋,提高效益,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温措施,可用塑料大棚和煤火等,并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之间的关系。

 

六、饲养管理。

定时供水供食,经常保持有清洁充足的饮水,并细心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隔离给药治疗,要每天清扫圈舍尽量保持鸡舍干燥清洁。

一般每平方米饲养不要超过5只,并按时补充光照,每天3—4小时,每平方米一般3—4瓦灯泡即可。

山鸡冬季饲养要点

近年来,山鸡行情较好,特别是春节上市山鸡价钱都很高,冬养山鸡有利可图,饶平地处粤东沿海,冬暖夏凉,山鸡冬季饲养较为成功。

现将山鸡冬季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掌握进苗时间:

按消费习惯,雄性肉山鸡95-105 日龄上市,体重2-3市斤,羽毛丰满,出现“七彩”外观;而雌性肉山鸡上市要求不严格,约体重为1.5 -2 市斤,所以常以公鸡为准计算上市日龄(即95-105 天)。

根据养殖周期准确计算进苗时间,捕捉商机,如春节上市山鸡,可在农历9月上旬进苗。

二、适时饮用与开食:

雏雉出壳24小时开食,开食前先用雏禽开食补盐饮水,同时饮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0.3%硫酸新霉素,3-6天内喂适口性好的湿拌料,少喂多餐。

第一周每天喂5-6次,第二周每天喂3-4次,第三周以后每天喂3次。

三、温湿度调控: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日夜温差大,保温工作非常关键,1-3日龄为35℃-34℃,4-7日龄为34℃-32℃,2周龄为31℃-28℃,3周龄为26℃-24℃,4周龄为23℃-22℃。

第5周后,如天气正常,可脱离保温,如遇强寒流天气,5-6周龄的山鸡,还应适当保温或采取其它防寒措施,相对温度1-10日龄可高点,为65% -70%,11日龄以后为55% -65%。

四、解决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按目前山鸡养殖情况看,山鸡相当部分疫病都是因受寒和舍内有害气体引起的。

为便于采光、通风,最好选择背西北朝东南鸡舍,墙体、天花板导热绝缘性能要好,密封性能要好,通风可采用负压通风系统,必须控制通风口,使气流直接流向天花板,充分吸收天花板日照热能。

加热保温最好采用室内红外线灯,也可用煤炉等保温方式。

五、疫病的有效控制:

根据鸡场情况及周围环境、疫情情况等,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实行程序化免疫,以保证产生和维持可靠的抗体水平,值得提倡的是:

因山鸡生长期长,高日龄时慢性新城疫时有发生,50-60日龄山鸡可用新培灵饮水一次,加强免疫效果。

如今较多见的细菌疾病有霉形体、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其中以霉形体、大肠杆菌病及其并发症最为突出;霉形体病特效药有泰乐菌毒、泰妙菌素(支原净)、北里霉素、普乐健,这几种药按自标示量使用,效果不错。

由于霉形体经常经母体垂直传播,有的用户在雏鸡10-15 日龄饮0.1%泰农溶液,对预防后来霉形体的发生,有较好效果。

使用泰妙菌素应注意毒性反应,据了解多数饲料都加了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等药物,饲用添加了上述药物的饲料,是千万不能使用泰妙菌素的,大肠杆菌病用普乐健(氟甲砜霉素)0 .1 %饮水,或特号禽菌净0.2%饮水。

眼型大肠杆菌病可同时涂人用金霉素眼药膏。

对于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病混合感染。

可用泰乐菌素与庆大霉素合用饮水,鸡喉净拌料(按标示量)。

或用0.1%特号禽菌净加0.1%金刚呼喘清饮水,对于病情复杂、顽固的疾病,应配合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六、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并适当断喙:

使用添加剂可以促生长,减少应激,减少啄癖,促进羽毛丰满。

为使山鸡有较好的外观,使用添加剂非常重要。

本地区养户常使用的添加剂有:

应激灵、胺基维他、植酸酶等。

具体做法:

雏鸡1-2周龄用胺基维他0.1%饮水,断喙转群时,用应激灵0.2%饮水,4-10周龄用植酸酶0.2%拌料,适当使用上述添加剂,山鸡毛色光亮,羽毛丰满,肉肥体壮。

断喙应以浅断多次为原则,不要断得太深,发现啄癖再断喙,有的饲养密度小,饲养管理完善,较少出现啄癖,当然不需断喙。

雉鸡要摆脱“稚气”

近几年,受食野味风潮的推波助澜,一些大城市的饭店、宾馆、酒家已正式把雉鸡作为佳肴列入菜单。

  

    据了解,1993年是我国雉鸡生产高峰期 ,年生产商品雉鸡突破600万只。

此后由于市场饱和,加上缺乏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出口受阻,雉鸡产业曾一度出现滑坡,许多雉鸡养殖场纷纷落马。

1996年以后,随着众多小型饲养场家转产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雉鸡产业再度出现回升势头,雉鸡的需求量也较以前有了大幅度增长。

从2001年的统计资料来看,当年我国商品雉鸡年出栏量已突破500万只,且饲养面遍及全国,并逐步过渡到饲养大批商品肉用雉鸡时期。

 据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野生珍禽实验基地主任李福春介绍,节前在河北、东北一带,一只雉鸡30-40元,但地方差异很大,饲养量小的地方价格要高些。

例如广州,一只雉鸡100多元,香港则更高。

而养一只雉鸡成本不过20元(自繁自养)。

雉鸡产品(活鸡、冻白条鸡、分割肉)可销往日本、东欧等地。

出口到日本的到岸价约90多元一只,在日本市场上分割好的鸡每公斤400-500元(一只雉鸡出400-450克肉)。

 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王峰研究员认为,雉鸡价格虽然降了,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花三四十元买只鸡,经常吃还是不大可能。

眼下主要还是以宾馆、饭店消费为主,在超市上都很难见到。

虽然目前雉鸡在全国各地都有饲养,但各地发展不均衡,生产方式还多是小规模大群体,大规模鸡场很少,难以形成合力来面对国际市场。

加工跟不上也是制约雉鸡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出口日本的雉鸡,由于我国的分割技术达不到日方要求,只能出口雉鸡胴体,到了日本再分割,这部分市场利润让给了日方。

 如果想养殖雉鸡,一定要综合考虑后再决定。

对于经济实力不够雄厚的普通农户来说,最好引进50只母鸡,4-6月份一只鸡能产30个蛋,一年总共能产鸡1500只左右。

雉鸡外观漂亮,有条件的可以加工成标本出售。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学好技术,育好雏。

  

白山鸡墨绿山鸡饲养技术

山鸡的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均可饲养,且抗病力亦较强。

但由于驯化家养的历史不长,还保留相当的野性,胆小而机警,因此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易受到人或动物的惊扰,受到突然刺激,易发生扎堆、撞伤和撞死的情况。

墨绿山鸡和白山鸡均是禽类中的珍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香味浓、肉质嫩等优点。

一般饲养周期90天,体重可达1?

3?

1?

6公斤。

母鸡190天开产,平均产蛋量为80枚。

为了方便珍禽养殖者饲养,现常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雏山鸡的饲养管理  

  可用笼养、平养和小池养等方式育雏。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

1?

7天龄雏鸡育雏舍的温度为37℃,以后每周天逐渐下降以雏鸡均匀散布育雏室为宜。

  

  2、饮水:

雏山鸡进入育雏舍时,先用0?

01%的高锰酸钾水点嘴,然后让其自由饮用3天,以后供足清洁饮水供其自由饮用。

  

  3、饲料:

让雏山鸡开饮2?

3小时后,即投喂粗蛋白大于21%的小鸡料开食,日喂5?

8餐。

3天后让鸡只自由采食至25天。

  

  4、饲养密度:

育雏前7天可每平方米饲养150只,到15天龄时可每平方米饲养100只,25天龄时每方米可饲养60只。

  

  5、断喙:

墨绿山鸡和白山鸡喜欢互相追逐啄斗。

所以在第5?

7天龄,用200W的电烙铁第一次将山鸡上嘴的1/3烙掉。

第25天龄时,再用300W的电烙铁第二次加强将山鸡的上嘴的1/2烙掉。

  

  6、笼养的山鸡经常清洁鸡粪,平养的要勤换垫料。

  

  7、疾病防治:

第3?

7天龄,用氟哌酸防治鸡白痢,5天龄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和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混合滴鼻。

第25天龄用新城疫Ⅰ系疫苗肌肉注射。

期间要注意防治山鸡病毒性眼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中山鸡的饲养管理  

  1、雏山鸡饲养至25天后即可转到中鸡舍饲养。

保温则要视乎天气的变化而定。

在夏、秋季节,一般不需保温即可,但在冬春寒冷季节,特别在晚上,则一定要保温,以防鸡只因受冷互相挤压取暖而践踏致死。

  

  2、饲料可选用粗蛋白大于19%的破碎中鸡料,供鸡只自由采食至40天,再转用粗蛋白大于17%的颗粒中鸡料饲养至60天,到61?

90天的中鸡,则可用粗蛋白大于或等于13%的中鸡料饲喂。

  

  3、整个中鸡阶段要保证要有足够清洁饮水供山鸡自由饮用。

  

  4、中鸡舍内尽量使光线减弱,以减少山鸡的追斗。

  

  5、中鸡的饲养密度为:

25?

40天龄,每平方米30只,41?

70天龄,每平方米15只,71?

90天龄,每平方米5只。

  

  6、在60天龄时用新城疫Ⅰ系疫苗肌肉注射一次。

  

  大山鸡的饲养管理  

  饲养90天的黑绿山鸡、白山鸡,一般即可供应市场销售。

但如果把山鸡饲养至120天,将更受一些宾馆酒楼的青睐。

  

  1、大鸡舍应有一个比鸡舍大2倍的运动场,鸡舍和运动场多设一些障碍物和棚架,以便山鸡躲避追斗和不断攀跃,使山鸡肉质更具野味。

  

  2、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只,鸡舍要求通风好,光线足。

  

  3、选用粗蛋白大于或等于13%的大鸡料每天喂3次,其余时间让山鸡自由觅食、活动、跳跃、嬉戏。

可添喂适量的青绿饲料。

  

  4、供给足够清洁饮水供鸡只自由饮用。

  

  5、按公、母分群,强、弱分群进行饲养管理,使山鸡的个体达到均匀一致。

白羽山鸡

白羽山鸡是美国威斯康星州克法轮雉鸡公司饲养训化、选育的纯白羽山鸡珍品。

我国于1997年引进该禽种,现已在上海、河南洛阳等地大批试养。

白羽山鸡雌雄全身羽毛纯白色,虹膜为灰蓝色,腿和喙都是白色。

雄鸡体长65~75厘米,体重1.3~1.6公斤,面部皮肤和面颊的垂肉为鲜红色,耳羽两侧各生有两簇白色羽毛向后延伸。

雌鸡体长45~55厘米,体重1.1~1.4公斤,除没有红色的面部和垂肉以及尾羽较短外,其它特征与雄鸡相同。

白羽山鸡饲养10个月达到性成熟,年产蛋80~110枚,受精率86%。

其突出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出肉率高,家养驯化程度高,适合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白羽山鸡饲养14~15周即可达到上市的商品标准,具有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的优点。

它肉质光滑、风味独特,口感好于其它山鸡,是美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山鸡养殖学问多

选育良种:

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活泼好动,冠髯鲜红,眼大有神。

公山鸡各部位匀称,发育良好,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宏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体重1·5公斤上。

抓好防疫:

山鸡能保持健康状态是延长产蛋高峰期和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重要保证。

只有延长产蛋高峰期,才能使山鸡多产蛋。

因此必须保持圈舍清洁,每周可用百毒杀或灭菌灵1:

1000倍液喷雾消毒1次,消毒液可直接喷到山鸡身上。

食槽、水槽用0·1%的高锰酸钾刷洗1次。

在产蛋高峰期主要疫病有白痢、大肠肝菌等,防治可用青霉素,用法:

取1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开口平放入清水中饮用即可,可供80—100只山鸡防疫1次,每次半个月。

  科学配料:

在繁殖期间的山鸡,需供给营养成份齐全的饲料,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

饲料配方为:

玉米55%、豆饼15%、麸皮17%、高梁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2%、食盐0·4%、添加剂0·5%,并在每100斤饲料中加蛋氨配50克、氯化胆碱50克,多维素5克,产蛋2个月时注射1次“减蛋综合征疫苗”。

  公母比例:

公母搭配合理是提高产蛋率和降低饲养成本的重要措施。

如果公鸡太多,既浪费饲料及造成公鸡常因争夺配偶而斗殴负伤,母鸡也因难以接受频繁的交配而影响产蛋;公鸡太少,种蛋受精率较低。

因此,科学的公母比例为1:

3—4为宜。

  饲养管理:

每天要定时打扫卫生,定时供食供水,要保持经常有清洁充足的饮水。

适宜的水温为15—25℃。

如超过30℃或低于10℃都会影响产蛋量。

夏天气温高时应注意通风降温,冬春气温低时注意保温,并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七彩山鸡

山鸡也叫雉鸡、野鸡、环颈雉,属鸟纲、雉科。

  七彩山鸡是我国近年来从美国引进的优良山鸡品种,又称美国山鸡、美国雉鸡。

  

(一)繁殖性能

  七彩山鸡具有生长快、产蛋多、野味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繁殖快、较易驯化等特点。

成年公鸡每只体重可达1.25-1.7公斤,母鸡1.1-1.5公斤。

饲养到282-300日龄可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殖。

每年四月至八月是山鸡的产蛋季节,每只山鸡年产蛋70-90枚,平均蛋重30.6-32克/枚。

在饲养管理恰当的情况下,种蛋受精率90%左右,育雏率85%以上,公母比例1:

4-5为宜。

  

(二)饲养管理

  1、育雏饲养管理

  育雏期指雏鸡从出壳到脱温的时间,一般为42天左右。

  

(1)调控温度1-7日龄37-36.5℃,以后每隔3天降1℃,相对湿度65%为宜。

饲养密度1-10日龄采取箱养一平方米60只。

11-30日龄采用红外线灯式育雏伞平养,11-20日龄育雏伞下最高温度区为33.5-31℃,室温28-30℃;20日龄以后,室温在28-30℃,白天可停止给温,但夜里要继续加温;雏鸡在25日龄以后,白天黑夜都可以停止给温。

到30-35日龄时,送到普通育雏舍饲养,一直饲养到60-65日龄。

育雏伞平养密度20只/平方米,全程饲养最好采取离地平养为好。

  

(2)饮水与开食出壳24小时后,先用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滴喂一次,水温与室温相近。

一周龄内用5%葡萄糖加0.1%维生素C混合液作饮水之用。

育雏期要保证饮水器中经常有清洁饮水。

1-10日龄的雏鸡,供给温开水与室温一致。

同时,要防止雏鸡进饮水器羽毛被水沾湿。

20日龄后,供给温水。

  雉鸡雏喜吃零食,因此,要采取多次喂食的制度。

1-20日龄每日喂6次,每隔两小时喂一次,夜里不喂食;21-30日龄日喂5次;31-60日龄日喂4次。

1-20日龄可喂大江510雏鸡料;20-40日龄喂正大5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