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608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人教新课标版.docx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人教新课标版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探究实验(非选择题1)

1.(2012年泸州)实验题:

小兰通过新闻得知,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发生重金属镉污染事件。

镉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都成黄褐色,茄子辣椒则形态恐怖。

她想,含铬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假设:

(2)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

向甲培养皿倒入适量的含铬溶液;向乙培养皿倒入适量的清水,作为甲培养皿的对照组。

②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20粒。

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偶然性。

③置于30℃和有充足空气的相同环境下培养。

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填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2组,取其平均值为为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

甲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98%。

(4)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含铬的溶液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

2.(2012年泰安)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

“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

”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各加入1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度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度

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水温。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根据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禁?

烧杯③④组,试说明烧杯①②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唯一(或③④变量不唯一。

只要意思对即可)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2012年潍坊)某同学以桑叶和其他植物叶为食,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食物选择,探究“家蚕取食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

请帮其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

(2)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形似,原因是防止叶子的颜色、形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3)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③组家蚕为实验对象。

①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②租来的体形较小的蚕;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蚕

(4)实验过程中,应以桑叶和其他植物的叶子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

(5)下图是该同学将剪成相同形状的桑叶和芹菜叶以及家蚕在玻璃上的放置方式的设计,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D。

(6)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

这样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2012年湘潭)某组同学以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种子萌发所需的条

件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你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组

温度(℃)

湿度

空气

种子数(粒)

发芽率(%)

A

26

潮湿

充足

50

96

B

5

潮湿

充足

50

2

C

26

干燥

充足

5

0

D

——

(1)请你指出该组同学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C装置只有5粒种子,容易产生偶然性;也应该为50粒种子。

(2)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A与C组进行对照实验。

(3)用A、B两组作对照时,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4)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实验D,请完善这组实验:

26℃、潮湿、无空气、50粒种子(四个内容少写一项不计分)。

(5)在适宜的条件下,A组也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种子胚被破坏、胚已死亡、种子正在休眠期(答对一个即计分。

5.(2012年湘潭)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镉污染像幽灵一样渗透在我市马家河镇。

近几年来有十几位村民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经化验发现,原因为镉中毒。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计划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涉重金属企业的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

今年在湘江流域开展了“同心系湘江,共护母亲河”活动,旨在关注湘江重金属污染,助力将湘江建设成为“中国莱茵河”,带动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科学发展。

(1)根据所学知识,你推断资料中的村民所患的是痛痛病。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到在马家河镇流域范围内,有许多的工厂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到河水中,河水颜色发黑,并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味。

该小组同学决定探究污染的河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实验小组准备了生长状况相同的20只小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放在两个水缸中,其中A组中盛有洁净的、未被污染的河水,B组中盛有被污染的河水。

将A、B两个水缸放置在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饵料喂食蝌蚪,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

(3)请你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若A、B组的蝌蚪都正常生长,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②A组蝌蚪正常生长,B组蝌蚪死亡(或畸形、发育迟缓、发育过快);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要求写明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4)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可以做哪些有益的工作?

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6.(2011湘潭)37.(5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

下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表,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次数

时间

全国人口

总数(亿)

占人口百分比

年增长

率(%)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第三次

1982.7.1

10.319

51.50

48.50

106.30

2.10

第四次

1990.7.1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11.1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11.1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1)我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

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历次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

(2)请在右边坐标图中画出第五次普查的全国人口总数直方图。

(3)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逐年趋势。

(4)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多于、等于、少于)女性,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

(1)C

(2)见右图(3)下降(4)多于说明人们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严重,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7.(2011巢湖)29.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同质地同数量烟草在不同体积水中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时记录的数据。

请回答:

清水

烟草浸出液

70ml

60ml

50ml

40ml

30ml

20秒内的心跳次数

70

63

65

67

69

71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升高,水蚤的心率与烟草浸出液的关系是

(3)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应先在中观察,再在烟草浸出液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答案:

(1)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2)(4分)水蚤心率随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3)(4分)清水(4分)烟草浸出液会在水蚤体内残留,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8.(2011广东)36.(7分)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

已知l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

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为主。

(2)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

(4)实验中,①应该为克,因为。

答案:

(1)大米

(2)核桃仁(3)有机物无机盐(4)20控制变量

9.(2011郴州)60.分析实验做出评价:

为了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需要光”,实验小组设计的方案如下:

①材料分组:

将两盆韭菜的地上部分剪去,分别标注A.B。

②设置对照:

A盆用透明薄膜袋套住.B盆用不透明黑色薄膜袋套住。

③处理方法:

置于有光照的适宜地方,并保持土壤湿润。

④观察记录:

每天取下A.B盆的薄膜袋,观察并记录长出新叶颜色的情况,观察后再套上?

请你指出诚实验不严谨的步骤:

,理由是。

10.(2010烟台)30.(5分)请根据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完成有关问题。

(1)水蚤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结构,你看到水蚤跳动的心脏是在右图中的(填A或B)处。

(2)水蚤的心率因个体不同差别很大,大约在100-350次/分之间!

因此我们选择用来实验的几只水蚤应该是。

(3)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

前后顺序(能或不能)颠倒,因为

(4)全班同学完成实验后,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对全班同学的实验数据应该怎样处理

答案:

(1)A

(2)个体大小一致(3)不能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实验结果(4)计算全班同学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11.(2010绍兴)30.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

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

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控制能力下降、情绪激动等(合理即可)

(1)设置对照组(对照作用)等

(2)下降

12.(2010济宁)4.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

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2)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4)实验结果:

甲烧杯中的孑孓,乙烧杯中的孑孓。

(5)得出结论:

答案:

(2)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3)20空气(4)死亡正常生活(5)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13.(2010义乌)35.果汁生产厂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来提高出汁率。

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C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

④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并记录果汁量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请回下列问题:

(1)苹果的果实是由▲发育而来的;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4)进行实验①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答案:

(1)子房

(2)专一性(3)4.0(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4)使果胶酶和苹果泥达到相同的温度(回答“保证测得的是该温度下的果汁量”或“保证体现的是该温度下的酶的活性”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14.(2010福州)35.(5分)今年3月21日,史上罕见、范围最广的沙尘暴突袭榕城,整个市区弥漫在黄色的尘埃中。

福州市民第一次领略到沙尘暴的“威力”,人们甚至发现家里的地板上多了很多细细的尘土。

某中学气象观测小组长期利用午休时间监测校园的空气质量。

当获知沙尘暴即将来临时,他们组织开展了专题探究活动,以调查沙尘暴对校园空气的污染程度。

他们的做法是:

准备了一些用于收集空气尘埃粒子的特制载玻片(背面刻有如图8所示的100个2mm×2mm的小方格,以便计数)。

收集前,在载玻片正面涂上凡士林,以粘住尘埃。

(1)要探究沙尘暴发生前后校园空气的污染程度,应选取收集尘埃时的(选填“沙尘天气的有无”或“载玻片放置的数量”)作为变量。

(2)要对100个小方格进行计数比较困难,人们常用“五点取样法”进行抽样计数。

为使抽

样最具代表性,应选取下列图()所示的五点共20个小方格进行计数。

(3)图9是他们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监测空气尘埃数量的统计结果。

从中可以看

出,在的天气状况下,空气中尘埃粒子最多。

(4)该探究中,如果只在某处放置一片特制载玻片来收集尘埃,这种做法是否准确?

原因是。

答案:

(1)沙尘天气的有无

(2)C(3)沙尘(沙尘暴)

(4)不是(否、不、不准确)偶然性太大,实验结果不准确(类似答案均可)

15.(2010龙岩)40.(5分)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回答问题:

十七世纪,雷迪对腐肉生蛆的古老看法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A:

腐肉是滋生苍蝇的地方。

假设B:

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能从腐肉中自生。

假设C:

即使通气良好,腐肉也不可能自

然生蛆。

(1)从雷迪提出的三个假设来看,雷迪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迪在一个容器内放入死小鸡,不久发现死小鸡上爬满了蛆,后来又飞出了苍蝇。

在以后的重复实验中,雷迪在蛆出现后,立即将

容器盖起来,结果还是出现了苍蝇。

这个实验能证明假设(填A、B或C)。

(3)雷迪把一块煮熟的肉分割成相同的小块,分别放入几个广口瓶中。

一部分瓶口用不透气的石蜡密封(苍蝇不能飞入),另一部分瓶口敞开(苍蝇能飞入),结果是瓶口密封的瓶

中没有产生蛆和苍蝇,瓶口敞开的瓶中有蛆和苍蝇产生。

该实验能证明假设

(填A、B或C)。

但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是变量不是唯一的,不能形成。

(4)雷迪把用石蜡密封的广口瓶改用纱布包盖瓶口后,瓶中仍然没有蛆和苍蝇产生。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

16.(2010长沙)29.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

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试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__。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试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

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

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__________

答案:

(1)A

(2)生态系统相同(3)高(4)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