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706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1.【综合题】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

”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小题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

答案: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联盟。

2小题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小题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

冷战;两极格局。

4小题4.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超多强。

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

5小题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答案: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解析

(1)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可知,材料一中“上一轮争夺”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一轮争夺”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巴黎和会,成立了国际联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3)由“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可知,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指的是美苏之间的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由“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可知,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

(5)由“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可知,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是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2.【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南方各州向英国提供大量的棉花,从英国输入绝大部分的消费品,几乎所有的食物也都在当地的农场里生产。

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认为并不需要联邦的其他地区。

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

南方独立后,北方一家报纸发表社论:

如果任何地区都有独立权利的话,那一个国家就会不停地面临内部要求独立的纷争。

如此一来,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维持稳定,不可能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联邦体制必须维护,对分裂叛乱活动必须武力镇压。

——选自《新全球史》

材料二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所在,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

明治政府仿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基础教育体制,增加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众多发明使化学工业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

——选自《西方近代文明》

材料四1932年是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残酷的一年,作为重工业关键链条的钢铁工业,开工率只有19.1%,全国劳动力有1/3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中。

危机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美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罗斯福在施政初期也遇到许多阻碍,最大障碍之一是在最高法院思想保守的首席大法官休斯主持下,最高法院把他的新法取消了11种之多。

之后,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加强司法工作的法案,经过斗争,最高法院恢复了被取消的部分新法。

——选自《话说世界历史》

1小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方对南方独立持什么态度?

答案:

反对。

2小题2.根据材料二写出明治政府关注的是哪一阶段教育?

答案:

基础教育。

3小题3.根据材料三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答案:

化学工业。

4小题4.根据材料四回答,“新的发展道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体现出美国的政治原则是什么?

答案:

罗斯福新政;三权分立、加强民主建设等方面回答,语言规范即可。

5小题5.上述材料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可从维护国家统一、重视教育发展、注重科技创新等方面回答。

结合所给材料,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南方独立后,北方一家报纸发表社论:

如果任何地区都有独立权利的话,那一个国家就会不停地面临内部要求独立的纷争。

如此一来,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维持稳定,不可能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联邦体制必须维护,对分裂叛乱活动必须武力镇压。

”可以看出北方对南方独立持反对态度。

(2)根据材料二的“明治政府仿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基础教育体制,增加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可以看出明治政府关注基础教育。

材料的“小学校和基础教育体制”都属于基础教育。

(3)根据材料三的“科学家们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众多发明使化学工业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

”可以看出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

(4)根据材料四的“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美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国家干预手段”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故“新的发展道路”指的是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四的“罗斯福在施政初期也遇到许多阻碍,最大障碍之一是在最高法院思想保守的首席大法官休斯主持下,最高法院把他的新法取消了11种之多。

之后,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加强司法工作的法案,经过斗争,最高法院恢复了被取消的部分新法。

”可以看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综合题】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编者按: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

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XX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

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

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小题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

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答案:

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小题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

对工业的调整。

加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量失业者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提高了该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等。

3小题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

马歇尔计划。

欧盟的成立。

4小题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解析

(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罗斯福新政四项内容中,其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对工业进行调整。

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加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便利了水上交通,同时还可以吸纳了大量失业者就业;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有利于国家渡过危机。

(3)二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一方面,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了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分析材料“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

”其中的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欧洲联盟”。

欧盟成立以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成员国经济发展,提高了成员国国际地位,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4)本题答案开放,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调整经济的政策,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由此可见,国家的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经济改革要突破传统的束缚,适时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创新。

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使经济持续发展。

4.【综合题】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小题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局面?

答案:

瓦特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小题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案: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自由资本主义。

3小题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

请谈谈它的利与弊。

答案: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积极方面:

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消极方面:

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危害。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小题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答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认识:

符合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促进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此题为开放试题,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认识,解题时紧扣关键信息“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自由资本主义。

第(3)问,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的成果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迈入了“信息化时代”,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合理的引导。

第(4)问,主要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分析与认识,由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可以得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促进了我国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综合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尊重市场)

材料一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国家干预)

材料二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一系列反危机法案,实施新政。

(改革新生)

材料三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1小题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这种市场经济又是如何变为计划经济的?

答案: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于1956年颁布苏联新宪法形成了苏联模式。

2小题2.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措施是什么?

为什么说罗斯福改革是“新政”?

答案:

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国家对经济大大规模的干预和指导。

3小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大力发展改革和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于1956年颁布苏联新宪法形成了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提倡的市场经济变为计划经济。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罗斯福为了解决危机带来的动荡,实行罗斯福新政,恢复工业和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措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大大规模的干预和指导,所以说罗斯福改革是“新政”。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大力发展改革和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回忆录中写到:

“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他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他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材料二它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他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

……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他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三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五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世界史》

1小题1.材料一中所指的这个“和约”是什么?

以此“和约”为核心形成的一战后的新秩序是什么?

答案: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小题2.材料二反映了英法长期实行的什么政策达到了顶峰?

它对当时世界局势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危害?

答案:

绥靖政策。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小题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

“联盟”的成立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争,大大增强了反法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小题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关系?

答案:

尽力以和平手段,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他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919年巴黎和会上针对德国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形成的一战后凡尔赛体系。

(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他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可知这是指的是慕尼黑会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会议是英法长期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这个联盟指的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反法西同盟的形成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争,大大增强了反法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7.【综合题】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

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

材料二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

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

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1小题1.指出材料一中“政权”的名称,该新政权建立后“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答案:

名称:

工农苏维埃政府(或“苏俄”);

措施: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小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政策:

新经济政策。

重大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3小题3.材料三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什么?

20世纪20年代,这个“创造”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答案:

“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答出“国家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亦可)。

重大成就: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解析

(1)由材料“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

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可知,材料一中“政权”的名称是工农苏维埃政府(或“苏俄”)。

该新政权建立后“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措施分别是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由材料二的时间“1921年3月”及会议内容可知,苏俄实行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3)由材料三“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可知,材料三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在这一模式之下,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