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注民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4746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关注民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关注民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关注民生.docx

《2关注民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关注民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关注民生.docx

2关注民生

第二讲关注民生

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前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和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感知国情民意,对当前的民生热点问题有更深入地了解,使学生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的改善和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把握形势,理性观察形势,自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当前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民生的基本含义

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要点:

一、民生的基本含义

二、当前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改善民生的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

【导入新课】

民生的字面意思就是人民生计。

中国人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当年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就有民生主义一说。

孙先生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中华民族的忠诚和挚爱赢得了人民的敬仰。

但是,他以资本和土地两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思想,却没有抓住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质。

这是孙中山先生从他所处的时代观察民生问题的局限所致。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

为什么民生问题在现阶段凸显出来呢?

因为为了有效地推进改革发展的进程,就必须要解决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如何做这样一些重大的问题。

而重视民生,恰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系列重大的问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民生的时代。

重视民生,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大主题。

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8部分),“民生”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这还是第一次。

十七大就涉及百姓生活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既有宏观的理念,又有微观的部署。

不仅如此,在报告的其他部分也贯穿着关注民生的着眼点,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等等。

这些贴近百姓的话语,使十七大关注民生的亮点格外醒目。

一、民生的含义

十七大报告罗列了民生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即: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如果我们对民生问题作一界定,那么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的状况等等。

学者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认为,具体说,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的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

其具体内容包括:

民众的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等等。

第二个层面,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以及基础性的基本权利。

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还要发展。

所以,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

其具体内容包括:

充分就业问题,提供基本的职业培训问题,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等)。

第三个层面,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随着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当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问题之后,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应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

这主要包括:

民众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状况,社会成员权利的全面保护状况,等等。

从现实和操作逻辑看,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有逐层递进的关系,即:

前一层面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层面内容基本实现之后,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实现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

二、当前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问题,十七大报告分六个部分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即: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下面我们就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一)关于教育发展的问题

十七大报告有关教育发展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点:

1.强调教育公平。

2.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强调教育,特别是教育机构的公益性质。

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突出成就,而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政府没有放弃责任,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责任还在加强。

改革开放初期的义务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那时候中小学生虽然不需要交付学费,却要交付杂费,这些年来我们则逐步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西部一些中学还进行课本和住宿费补贴。

改革开放初期,1977年,大学招生不足30万,截至2006年大学招生已达546万。

大学教育基本上从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

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大好事,圆了许多家长供子女上大学的梦想。

但也不能否认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上学难,上学贵。

先说上学贵。

现在不少家庭无力支付子女学习费用。

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许多家庭义务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1/3。

大学接受新生入校时,曾有子女考上大学的家长因无力支付学费而自杀的极端个案。

义务教育阶段上学贵不是宏观体制选择的结果,而是由微观管理导致的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对公立学校放权过度,约束不足,再加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催生了公立学校行为偏离公益目标的现象。

有些学校乱收费,变相收费现象严重。

(2)择校问题人为形成的教育质量和条件差异给了条件好的学校以寻租的机会。

学者陆学艺在北京、深圳等几个大中城市进行的一项社会学调查显示,居民认为最有声望的职业不是市长,也不是院士,而是重点中学校长。

比如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的校长,一般人请他们吃饭都排不上队。

在北京要上一所非常好的小学没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一般是办不到的。

(3)应试教育催生的各种校外教育的服务费用增加了学习的总费用。

非义务教育阶段上学贵跟大的体制选择有关。

大学教育收费符合国际惯例,因为大学教育跟个人未来的工作收入挂钩。

这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大学收费价格过高。

发达国家的大学收费一般控制在教育成本的1/4左右,而我国目前的大学收费大大超过这个比重。

这主要跟大学扩张过快有关。

每年的政府投入都在增加,但政府投入的增长低于大学招生数量的扩张,以至于摊到每个学生头上的政府投入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不得不提高收费价格。

增加收费的同时,其他制度建设没有跟上。

从国际经验看,为了保护贫困家庭子女,尤其是有天分的孩子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建立了各种助贷学制度。

虽然我国也建立了相关的助贷学制度,但远远不能满足招生数量扩张的需求,资助的总额度不够,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强度也不够。

再说上学难。

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主要是上好学校难,这跟学校发展严重不平衡有关。

政府投了很多钱,但主要是投向重点学校,以致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类型学校教学水平、硬件设施差异越来越大,逼着家长找机会,走关系送礼把子女送往这些好学校。

上大学难,主要是因为优质大学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所以上好大学难几乎是一个必然问题。

(1)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城乡教师学历层次差异明显。

(2)整体教育质量不高。

(3)整个教育目标存在较大偏差。

(围着考试转)

(4)发展中盲目求大求洋。

目前,我国大学贷款余额总计4千多个亿,贷款搞新校区建设在世界上这还是绝无仅有的。

(5)教育领域已不是一片净土。

就目前批露出来的材料显示,像招生腐败,基本建设腐败都有上升的趋势。

鉴于上述突出问题,未来教育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阶段:

1.要确保每一个少年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城乡全部免费教育。

2.逐步实现办学条件的均等化,不能再向重点学校倾斜政府投入。

3.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学内容,考试方法。

4.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对义务教育机构的约束。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

1.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指出,国家图书馆收录的博士论文水平近年来逐年下降。

2.完善奖助学金制度,确保贫困大学生,特别是有天分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完善管理,明确定位,加强绩效的考核评估。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这一原则必须坚持。

民间力量确实可以参与办教育,但只起补充作用。

(二)关于就业问题

十七大报告有关就业问题的论述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主要关键点:

1.在整个就业体制中,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

3.改善就业结构。

4.建立统一规模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平等就业的制度。

5.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就业的意义:

1.就业直接关系到财富创造,影响国民经济增长;

2.就业直接影响收入和分配,不就业就不会有劳动收入;

3.就业还影响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制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就业机会的迅速增长以及就业结构的巨大变更。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劳动力总量是5亿左右,从形式上看没有失业问题,但事实上隐性失业非常严重。

目前我国就业人口总量是7亿多,比以前净增2亿多,并消化掉了过去的大量隐性失业。

就业结构也发生巨变,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基本持平,劳动力不断从农村转向城市,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劳动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了第二、三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在非公有制部门就业。

2.劳动就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过去在城市按计划就业,在农村按户籍分田,现在变为按供求关系决定就业,劳动力流动日趋自由。

但是,目前就业领域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尚待解决:

1.总量矛盾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失业在一部分地区、行业仍然比较突出,比如夕阳行业,资源枯竭型城市。

隐性失业也仍待进一步解决。

2.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仍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3.体制矛盾仍然存在。

劳动力流动是自由的,但福利保障制度却与此不相匹配,因为保障制度是服务户籍人口的。

4.劳资关系矛盾日趋突出。

山西黑砖窑事件揭露出的问题是令人发指的,根本为文明社会所不能容忍。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大体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千万不能大起大落。

通过综合性的调控政策,在一般产业发展中推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路线。

增加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

2.全面清除体制障碍,强化就业服务,推进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转移,核心是逐步消除基于户籍的社会福利、公共服务体制。

3.有效处理特殊领域的矛盾,切实避免发生严重问题。

比如,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再就业;复转军人就业;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失业和其他群体失业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4.完善失业保护。

无论怎样积极推动就业总有失业。

5.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劳资关系。

(三)关于收入分配问题

十七大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以下几个关键点:

1.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分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有效指标,基尼系数越小,越平均;系数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小于0.3,90年代后期大于0.4,现在有学者估计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大于0.5,从国际上看,基尼系数的警戒线是0.4。

收入差距过大伴随着城乡差距大,地区差异大和行业差距大。

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还有不可接受的因素。

合理的因素是,这是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不合理但是不得不接受的因素是,由历史和传统体制形成的初始条件差异。

不可接受的因素是,不公平竞争、违法犯罪和腐败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

收入差距过大必然导致内需不足,必然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必然影响政治稳定。

解决收入差距扩大:

1.抓好两头。

不怕有人高收入,但要确保其收入的合法性,规范其行为,鼓励其投资;(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很富,但收税时却找不着人,或没有足够的收税根据)。

切实保护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让其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钱看病。

2.强化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

3.清理不合理的政策,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证等量的要素投入有等量的收益。

(四)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十七大报告有关社会保障的论述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下一步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

2.完善对各项制度的组织管理。

比如,中央早在十几年前就出台了要求各地建立廉租房的政策,要迟到今天仍有一些地方没有贯彻实施,使廉租房制度有其名无其实。

这既跟地方政府的认识有关,也和政府职责划分不当有关,地方政府承担了过重的财政负担。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已出现问题的社会成员的保障,二是对未来风险的防范保障。

这些年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成就主要是:

1.社会救济逐步走向制度化,保障的内容范围不断拓展,部分保障项目基本实现应报尽保。

2.社会保险从企业保障走向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社会救济制度总体标准还很低。

中西部一些地区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低于每月100元。

2.社会救济管理水平低下,不规范,随意性问题比较较多。

“漏保”,“错保”时有发生。

3.养老保险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实现对目标人群的充分覆盖。

目前城镇就业人口总量3亿多,参加医保的1.5亿多。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分开组织,分开管理,而且差距过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两倍。

新型农促合作医疗是政府第一次拿钱为农民提供保障,这是划时代的,但目前主要是象征性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必须清醒地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进行定位。

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1)社会目标:

追求公平,保障老百姓的基本权利;

(2)经济目标:

保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最好对经济发展具有适当的激励作用;

(3)政治目标:

不同群体间利益关系必须平衡。

简单说就是处理好穷人跟富人间的关系。

政治设计必须在几个目标之间达成平衡,以前的教训实在不同目标之间摇摆。

2.处理好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结合的问题。

比如,医疗保险建立个人账户就是简单模仿新加坡。

失业保险多年的经验证明基本不起作用,忽略了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3.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关系。

比如老年护理,在中国指望政府根本行不通,必须走以家庭作用为主的道路。

廉租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本来该由政府负责,却没有做好;养老金完全可以委托商业机构经营,政府行使监管责任,但到目前政府也一直没有放手这一块工作。

4.必须完善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中没有百姓一方,费正清说:

这是所有的社会保障决策中最糟糕的。

5.必须搞好制度试点。

试点是试错,现在搞试点领导的要求往往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就必然逼出弄虚作假。

(五)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问题

十七大有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问题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点:

(参见十七大报告)

1.确保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2.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保障供应体系。

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多数城乡居民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现在5亿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障的只有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20,地方20,个人10)由于筹资水平低,通常只能报销农民医药费的20-30%,常见病、多发病仍然需要农民掏腰包自己解决。

2.卫生投入的绩效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投入大大快于GDP的增长,也大大快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超过大多数国家卫生总费用的增加速度,但基本卫生健康指标(如婴儿死亡率)的改善程度却几乎低于所有可比国家。

主要原因是政府责任弱化,这些年政府投入只占卫生总费用的17%。

世界上,英国的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90%以上,美国的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50%以上。

3.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比如,开办医院的审核过宽,使一些人想在哪办医院就在哪办医院。

4.激励机制选择存在问题。

让医生的收入跟他的服务、开处方检查单挂钩,由于医患信息的不对称,医院行为扭曲,公益目标全面淡化,所有医疗系统都以营利为主要或唯一目标。

5.药品生产、流通、消费问题严重。

我国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每年销售收入不比美国辉锐一家,恶性竞争,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药品滥用,有资料显示,药源性疾病已占所有疾病的40%以上。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明确公共卫生的服务内容,包括传染病控制、健康教育、卫生防疫等。

2.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核心是要形成有效的费用分担机制。

据统计,美国人均年卫生支出7000多美元,德国5000多美元,英国、澳大利亚2500多美元,中国的人均GDP刚刚2500美元。

3.服务体系要以公立机构为主体,加强约束。

4.完善药品监管制度。

(六)关于社会管理问题

十七大有关社会管理问题的论述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统、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重视社会组织建设。

3.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现在社会单位非行政化,个人非组织化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解决社会管理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健全法制建设,依法管理。

2.从重管理走向管理、服务相结合。

3.形成利益表达,利益调停机制。

4.探索更加有效的道德建设。

(七)搞好民生问题,需要摆正的几个关系:

1.搞好增长和发展的关系,不能重增长,轻发展。

2.摆正公平、效率的关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关系。

5.既要重视宏观体制选择,又要重视微观管理。

6.处理好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三、改善民生的意义

(一)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只有不断破解民生难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人民信任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如泰山。

因此,我们必须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关心百姓,始终惦记民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人民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问题之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一系列具体的惠民政策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需要健康,需要安全保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这是十七大报告中最精彩的论述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的同时,必须遵循“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化解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改善民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财富的分配要公正、公平、合理,社会财富要为全民共享,共同致富,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早在1987年就强调指出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让人民富裕起来,过上殷实、幸福的生活。

因此,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高度关注民生,注重改善民生,使劳动人民创造的一切财富为全民共同享有,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四)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而改善民生问题,特别是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纵观中外发展史,民不聊生必将产生动乱;重视民生则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

因此,只有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关注全体人民的民生问题,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五)改善民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导致各个不同阶层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的民生问题面临诸多新课题、新矛盾。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一些带有基本生存性质的民生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由于经济增长目标导向的单一性而产生的就业难问题,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而出现的地区间、城乡间、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问题,由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导致的看病难、上学难和住房难问题,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到位而产生的生产安全和环境污染的事故频发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加以解决,否则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将危及社会的稳定,影响社会文明的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思考题:

1.民生的基本含义

2.当前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社会热点面对面,[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09

2.郭振玺,提问2011—中国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M],红旗出版社,2009.03

3.刘旦,流动中国—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考察,[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