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025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题库.docx

《考研政治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题库.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题库.docx

考研政治题库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特别提示①10年来本章单项选择题、多所属哲学派别、哲学内涵的认定。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特别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认定)、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性。

③2006年大纲新增知识点:

无。

第1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选择题Ⅰ

1.一切哲学都是( )

 A.智慧之学  B.各门科学的总和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人们自发的世界观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 )

 A.将一切具体科学包括在内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 )

 A.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  B.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  D.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

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

 A.朴素唯物论  B.庸俗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8."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 )

 A.折衷主义  B.唯心主义  C.神秘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0.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1.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12.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A.辩证法和认识论相分离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

 C.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  D.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二、选择题Ⅱ

13.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我思故我在  D.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14.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天下只是一个理  B.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C.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1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下列关系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 )

 A.天人关系  B.理气关系  C.形神关系  D.心物关系

16.当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 )

 A.剥削阶级的偏见

 B.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谜

 C.私有制度的存在

 D.主观和客观永远存在着矛盾

17.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 )

 A.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B.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D.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三、分析题

18.试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看法。

19.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为什么列宁认为把唯心主义仅仅看成是胡说的观点是"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

1.【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认识。

【解析】C项: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来自于经济规律所依存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存在,是指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这就排除了D项。

A、B两项:

人们在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自觉按规律办事以取得工作的成果。

◆答案与解析◆

二、选择题Ⅱ

2.【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理解。

【解析】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指经济规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此应该从A、B、C三个选项去理解,其中有时是C项:

正是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才有可能去认识、利用它,按照统一的规律办事,取得工作的成效。

【拓展】考生应仔细甄别各个选项,并深刻把握题干所强调的核心意思与准确含义。

理解此题及其各个选项可以从"人的活动"和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这两个方面把握。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

1.【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含义。

 【解析】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教科书中对哲学含义的规定,符合一切哲学的规定。

B项是描述古代哲学的状况;D项则与C项不符合;该题的最大干扰选项是A,此项太泛化,其实,一切科学都是智慧之学。

 【拓展】做该题需要考生结合教材给哲学提供的基本含义,得出最佳答案。

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时代本质。

 【解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这是从其时代本质的一般要求而言的。

A项是描述古代哲学的状况;对于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它并不能替代哲学的一般时代本质含义;D项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

 【拓展】做该题时考生要注意: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哲学的一般时代本质,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时代的精髓 (如B项)。

3.【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恩格斯明确总结出的,也是哲学教科书上明文规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最抽象的概括:

A、C和D项都只是B项的一个方面。

 【拓展】由该题可受启发:

对于最一般、最基础性的知识,考生一定要牢牢掌握、深刻体会,这样才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4.【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党性。

 【解析】哲学的党性是由其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演化而来的;考生不妨可以这么理解哲学的党性问题:

信"物质" (唯物主义)还是信"精神" (唯心主义)。

A、C两项其实是哲学研究者的政治立场,而非哲学本身的党性;B项较A、C两项更具迷惑力,但是考生只要抓住党性问题的源头或本质,也可以明确排除该项。

5.【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由此可以明显得出它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项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划分;D项:

唯理论与经验论是旧哲学认识论的两大派别,它们分别只从理性和感性两个层面上寻找知识、理论的源泉,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

 【拓展】做此题时,考生要紧密结合题干的设问。

6.【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解析】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指思维能不能认识、把握存在。

但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差异中的同一,而不是等同,所以A项不对;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问题才是划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标准,所以C错;D项只牵涉到思维而没涉及存在,不对。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有细致、准确的把握。

7.【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立场。

 【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论试图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庸俗唯物论混淆物质和意识的严格界限,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机械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物质的变化在根本上只有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所以,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是都没有彻底认识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拓展】当然,此题要选出正确答案不难,当在历史领域也是唯物主义的时候,即将包括社会历史领域在内的整个世界看作是物质的一元世界,此即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也就是辩证唯物论。

8.【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二元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二元论认为世界有物质与精神这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但是二者最终都会统一于上帝或其他精神性的实体,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A项:

折衷主义是将世界统一于存在等中性、模棱两可的东西,对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避而不谈,或是折中处理,即认为物质与精神都是存在;C项:

神秘主义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认识清楚二元论其实是唯心主义的一个特殊变种,它企图通过变相隐晦地将物质与精神统一于上帝等精神性的实体。

9.【答案】D

 【考点】本题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的观点有所了解。

 【解析】朴素唯物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也叫自发唯物论,是唯物主义的初级形态。

B项:

唯意志论的核心思想将世界的本质看作"意志"。

该题的最大干扰项是A项:

宿命论认为在人类诸多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有种神秘的气息,但是题干中荀子的观点是朴素唯物论的体现,是在当时条件下的一种正确认识。

 【拓展】做此题要结合题干作者的时代背景,细致区分几种观点。

10.【答案】C

 【考点】本题要求考生对唯物主义的哲学史有所掌握。

 【解析】A项本身的分类标准就不对;B项不确切;D项是关于辩证法的分类。

 【拓展】从题干的"阶段"与选项C中的"古代、近代、现代"的呼应就可以找出一些暗示。

11.【答案】C

 【考点】本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考查。

 【解析】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即思维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显然,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二元论都有承认世界的可知性的例子,故A、B、D三项都排除。

 【拓展】做此题关键要仔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划分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和依据。

12.【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解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就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其他三项都只是该根源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结果,或与唯心主义产生谈不上根源上的关系。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唯心主义的本质。

◆答案与解析◆ 

二、选择题Ⅱ

13.【答案】ABCD

 【考点】本题是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题中"感觉"、"感知"、"思"、"意志"都是属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范畴。

 【拓展】要抓住主观唯心主义的根本特点,即"主观"二字,而不是其作为唯心主义的一般特征。

14.【答案】ABCD

 【考点】本题是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的"理"、"绝对观念"、"实理"、"上帝意志"都属于客观精神的范畴。

 【拓展】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精神性的东西是世界本原,其区别是前者认为人自身拥有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后者则认为人之外的精神性本原是第一性的。

15.【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的理解。

 【解析】天与人、气与理、形与神、物与心是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关系,它们都是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问题。

16.【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当今高科技时代存在唯心主义的原因。

 【解析】A项是阶级根源;B项是生产力根源:

再发达的科技,也不能够解决世界全部之谜,对世界无知就会产生"唯心"的看法;D项:

唯心主义本身就是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方面的结果。

17.【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伟大意义。

 【解析】四个选项完整地揭示了唯物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故全选。

◆答案与解析◆

三、分析题

18.【答案要点】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4分〕

 

(2)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3分)只有不可知论才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分〕

19.【答案要点】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亦即谁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的两大阵营,凡是主张思维、精神、意识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相反则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1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

凡是对此问题做出肯定回答的,在哲学上便是可知论者;凡是对此问题表示怀疑或做否定回答的,在哲学上最终将导致不可知论。

〔1分〕

 

(2)理论意义:

第一,第一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理论上识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没有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这就为我们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

第二,第二方面为我们能够正确反映、认识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批判不可知论提供了理论武器。

〔3分〕

 (3)实践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首先,实际工作的出发点问题:

要从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政策、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可知论。

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是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可知论,才能更有效、更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

再联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分析一下。

〔3分〕

 (4)以上分析表明,在实践中,在一切实际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坚持唯物论和可知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1分〕

20.【答案要点】

 

(1)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作用出了错误的回答,是对世界的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

〔1分〕

 

(2)唯心主义根源于人的认识过程本身的矛盾,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1分〕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虽然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但认识的形式却是主观的。

〔2分〕所以,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既可能与客观相符合,也可能与客观相分离。

〔2分〕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2分〕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了认识的主观形式,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颗美丽的花,只是一颗不结果实的花而已,却不能因此将之看作是胡说。

〔1分〕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2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选择题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伟大贡献是( )

 A.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创立了唯物史观

 C.确立了辩证法的科学地位  D.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3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

 A.它的革命性 B.它的能动性

 C.它的科学性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

  

6下列观点正确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D.具体科学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7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 )

 A.掌握全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知识 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C.正确认识自然现象  D.妥善处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

二、选择题Ⅱ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 )

 A.它的批判精神 B.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C.它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D.它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9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表现在( )

 A.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B.扬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C.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含义在于( )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国哲学优秀传统相结合

 C.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

 D.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 )

 A.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武器

 C.创立了唯物史观

 D.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三、分析题

12试论述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3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与阶级性。

14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精髓?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特别提示】

①10年来本章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的命题数量之比:

13∶7∶2∶0

②常考核心知识点及命题规律、趋势:

多为选择题,结合当代高科技或最新的认识成果,常考关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等老生常谈的知识点。

另外,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③2006年大纲新增知识点: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第1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选择题Ⅰ

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外在性 B.可感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2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 )

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

B.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

C.时间和空间

D.实践和社会

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相对主义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

5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时空的客观性B.否认时空的无限性

C.否认时空的可变性D.否认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8"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 )

A.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D.揭示意识起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二、选择题Ⅱ

12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A.自然界盲目自发的的运动

B.动物的本能活动

C.人的感性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

13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4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

15《传习录》记载:

"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 )

A.指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论和二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7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

A.形式  B.主体  C.承担者  D.基础

18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

A.它是理解运动的前提  B.通过静止可以衡量运动

C.它是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D.它是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

19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

A.根本属性  B.存在方式  C.内在结构  D.外在形式

20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命题揭示了(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三、分析题

22试分析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并由此分析静止这一概念。

23"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24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