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5127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docx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

26 幻方问题

【含义】   把n×n个自然数排在正方形的格子中,使各行、各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这样的图叫做幻方。

最简单的幻方是三级幻方。

 

【数量关系】 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相等,这个“和”叫做“幻和”。

              三级幻方的幻和=45÷3=15   

               五级幻方的幻和=325÷5=65

 

【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要确定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即幻和),其次是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然后再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

 

例1   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填入九个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解 幻和的3倍正好等于这九个数的和,所以幻和为

(1+2+3+4+5+6+7+8+9)÷3=45÷3=15

九个数在这八条线上反复出现构成幻和时,每个数用到的次数不全相同,最中心的那个数要用到四次(即出现在中行、中列、和两条对角线这四条线上),四角的四个数各用到三次,其余的四个数各用到两次。

看来,用到四次的“中心数”地位重要,宜优先考虑。

设“中心数”为Χ,因为Χ出现在四条线上,而每条线上三个数之和等于15,所以 (1+2+3+4+5+6+7+8+9)+(4-1)Χ=15×4

2

7

6

9

5

1

4

3

8

       即  45+3Χ=60   所以    Χ=5

           接着用奇偶分析法寻找其余四个偶数的位置,它们

       分别在四个角,再确定其余四个奇数的位置,它们分别

       在中行、中列,进一步尝试,容易得到正确的结果。

例2   把2,3,4,5,6,7,8,9,10这九个数填到九个方格中,

       使每行、每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

           解 只有三行,三行用完了所给的9个数,所以每行三数之和为

                  (2+3+4+5+6+7+8+9+10)÷3=18

           假设符合要求的数都已经填好,那么三行、三列、两条对角线共8行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8,我们看18能写成哪三个数之和:

               最大数是10:

18=10+6+2=10+5+3

               最大数是9:

18=9+7+2=9+6+3=9+5+4

               最大数是8:

18=8+7+3=8+6+4

最大数是7:

18=7+6+5         刚好写成8个算式。

首先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

第二横行、第二竖行、两个斜行都用到正中间方格的数,共用了四次。

观察上述8个算式,只有6被用了4次,所以正中间方格中应填6。

9

2

7

4

6

8

5

10

3

然后确定四个角的数。

四个角的数都用了三次,而上述8个算式中只有9、7、5、3被用了三次,所以9、7、5、3应填在四个角上。

但还应兼顾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为18。

最后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

如图。

 

 

       27 抽屉原则问题

【含义】   把3只苹果放进两个抽屉中,会出现哪些结果呢?

要么把2只苹果放进一个抽屉,剩下的一个放进另一个抽屉;要么把3只苹果都放进同一个抽屉中。

这两种情况可用一句话表示:

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了2只或2只以上的苹果。

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则问题。

 

【数量关系】 基本的抽屉原则是:

如果把n+1个物体(也叫元素)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着2个或更多的物体(元素)。

抽屉原则可以推广为:

如果有m个抽屉,有k×m+r(0<r≤m)个元素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通俗地说,如果元素的个数是抽屉个数的k倍多一些,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解题思路和方法】 

(1)改造抽屉,指出元素;

 

(2)把元素放入(或取出)抽屉;

 (3)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例1               育才小学有367个1999年出生的学生,那么其中至少有几个学生的生日是同

一天的?

解 由于1999年是润年,全年共有366天,可以看作366个“抽屉”,把367个1999年出生的学生看作367个“元素”。

367个“元素”放进366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有2个或更多的“元素”。

   这说明至少有2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的。

例2   据说人的头发不超过20万跟,如果陕西省有3645万人,根据这些数据,你知道陕西省至少有多少人头发根数一样多吗?

       解 人的头发不超过20万根,可看作20万个“抽屉”,3645万人可看作3645万个“元素”,把3645万个“元素”放到20万个“抽屉”中,得到

           3645÷20=182……5   根据抽屉原则的推广规律,可知k+1=183

       答:

陕西省至少有183人的头发根数一样多。

例3   一个袋子里有一些球,这些球仅只有颜色不同。

其中红球10个,白球9个,黄球8个,蓝球2个。

某人闭着眼睛从中取出若干个,试问他至少要取多少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颜色相同?

       解 把四种颜色的球的总数(3+3+3+2)=11 看作11个“抽屉”,那么,至少要取(11+1)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的颜色相同。

       答;他至少要取12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的颜色相同。

       28 公约公倍问题

【含义】   需要用公约数、公倍数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公约数、公倍数问题。

 

【数量关系】 绝大多数要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来解答。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确定题目中要用最大公约数或者最小公倍数,再求出答案。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最常用的是“短除法”。

 

例1   一张硬纸板长60厘米,宽56厘米,现在需要把它剪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最大的正方形,不许有剩余。

问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解 硬纸板的长和宽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所求的边长。

             60和56的最大公约数是4。

   答:

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例2   甲、乙、丙三辆汽车在环形马路上同向行驶,甲车行一周要36分钟,乙车行一周要30分钟,丙车行一周要48分钟,三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个起点出发,问至少要多少时间这三辆汽车才能同时又在起点相遇?

         解 要求多少时间才能在同一起点相遇,这个时间必定同时是36、30、48的倍数。

因为问至少要多少时间,所以应是36、30、48的最小公倍数。

            36、30、48的最小公倍数是720。

         答:

至少要720分钟(即12小时)这三辆汽车才能同时又在起点相遇。

例3   一个四边形广场,边长分别为60米,72米,96米,84米,现要在四角和四边植树,若四边上每两棵树间距相等,至少要植多少棵树?

         解 相邻两树的间距应是60、72、96、84的公约数,要使植树的棵数尽量少,须使相邻两树的间距尽量大,那么这个相等的间距应是60、72、96、84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2。

所以,至少应植树 (60+72+96+84)÷12=26(棵)

         答:

至少要植26棵树。

例4   一盒围棋子,4个4个地数多1个,5个5个地数多1个,6个6个地数还多1个。

又知棋子总数在150到200之间,求棋子总数。

        解 如果从总数中取出1个,余下的总数便是4、5、6的公倍数。

因为4、5、6的最小公倍数是60,又知棋子总数在150到200之间,所以这个总数为

                       60×3+1=181(个)

        答:

棋子的总数是181个。

       29 最值问题

【含义】   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节约能源,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这类应用题叫做最值问题。

 

【数量关系】 一般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题思路和方法】 按照题目的要求,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1   在火炉上烤饼,饼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3分钟,炉上只能同时放两块饼,现在需要烤三块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解 先将两块饼同时放上烤,3分钟后都熟了一面,这时将第一块饼取出,放入第三块饼,翻过第二块饼。

再过3分钟取出熟了的第二块饼,翻过第三块饼,又放入第一块饼烤另一面,再烤3分钟即可。

这样做,用的时间最少,为9分钟。

        答:

最少需要9分钟。

例2   在一条公路上有五个卸煤场,每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都是10千米,已知1号煤场存煤100吨,2号煤场存煤200吨,5号煤场存煤400吨,其余两个煤场是空的。

现在要把所有的煤集中到一个煤场里,每吨煤运1千米花费1元,集中到几号煤场花费最少?

       解 我们采用尝试比较的方法来解答。

           集中到1号场总费用为 1×200×10+1×400×40=18000(元)

           集中到2号场总费用为 1×100×10+1×400×30=13000(元)

      集中到3号场总费用为 1×100×20+1×200×10+1×400×10=12000(元)

      集中到4号场总费用为 1×100×30+1×200×20+1×400×10=11000(元)

      集中到5号场总费用为 1×100×40+1×200×30=10000(元)

                 经过比较,显然,集中到5号煤场费用最少。

       答:

集中到5号煤场费用最少。

 

重庆

武汉

北京

800

400

上海

500

300

例3   北京和上海同时制成计算机若干台,北京可调运外地10台,上海可调运外地4台。

现决定给重庆调运8台,给武汉调运6台,

   若每台运费如右表,问如何调运才使运费最省?

       解 北京调运到重庆的运费最高,因此,北京

   往重庆应尽量少调运。

这样,把上海的4台全都调

   往重庆,再从北京调往重庆4台,调往武汉6台,运费就会最少,其数额为

             500×4+800×4+400×6=7600(元)

       答:

上海调往重庆4台,北京调往武汉6台,调往重庆4台,这样运费最少。

       30 列方程问题

【含义】   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用字母Χ代替,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而得到应用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就叫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量关系】  方程的等号两边数量相等。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可以概括为“审、设、列、解、验、答”六字法。

        

(1)审:

认真审题,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设:

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设为Χ。

        (3)列;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按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验:

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6)答:

回答题目所问,也就是写出答问的话。

     同学们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只写出四项内容,即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答语。

设未知数时要在Χ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在方程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都不带单位名称,求出的Χ值也不带单位名称,在答语中要写出单位名称。

检验的过程不必写出,但必须检验。

 

例1   甲乙两班共90人,甲班比乙班人数的2倍少30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第一种方法:

设乙班有Χ人,则甲班有(90-Χ)人。

               找等量关系:

甲班人数=乙班人数×2-30人。

               列方程:

   90-Χ=2Χ-30

 解方程得   Χ=40   从而知    90-Χ=50

第二种方法:

设乙班有Χ人,则甲班有(2Χ-30)人。

列方程      (2Χ-30)+Χ=90

解方程得   Χ=40   从而得知   2Χ-30=50

                                            答:

甲班有50人,乙班有40人。

例2   鸡兔35只,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兔?

多少鸡?

          解 第一种方法:

设兔为Χ只,则鸡为(35-Χ)只,兔的脚数为4Χ个,鸡的脚数为2(35-Χ)个。

根据等量关系“兔脚数+鸡脚数=94”可列出方程   4Χ+2(35-Χ)=94  解方程得  Χ=12  则35-Χ=23

  第二种方法:

可按“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

假设全都是鸡,

则有 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所以 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

鸡是23只,兔是12只。

例3   仓库里有化肥940袋,两辆汽车4次可以运完,已知甲汽车每次运125袋,乙汽车每次运多少袋?

          解 第一种方法:

求出甲乙两车一次共可运的袋数,再减去甲车一次运的袋数,即是所求。

                              940÷4-125=110(袋)

              第二种方法:

从总量里减去甲汽车4次运的袋数,即为乙汽车共运的袋数,再除以4,即是所求。

                        (940-125×4)÷4=110(袋)

              第三种方法:

设乙汽车每次运Χ袋,可列出方程940÷4-Χ=125

                                              解方程得   Χ=110

              第四种方法:

设乙汽车每次运Χ袋,依题意得

                  (125+Χ)×4=940        解方程得   Χ=110

                                            答:

乙汽车每次运110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