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195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docx

唐山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甲卷

试卷类型:

甲卷A

唐山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卷

和卷

两部分,共30题,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卷

为选择题,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卷

用蓝、黑色笔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Zn—65;Cu—64

(选择题部分,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手机电池   B.硅太阳能电池  C.燃气灶  D.太阳能热水器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红磷与白磷B.甲烷与乙烷C.

H与

HD.正丁烷与异丁烷

3.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的试剂是

A.饱和(NH4)2SO4溶液B.浓硝酸    C.95%酒精D.硫酸铜溶液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B.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C.氟化钠的电子式: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14692U

5.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粒子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A.CH3COO-B.NH4+C.OH- D.HCO3-

6.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Cl->Mg2+>Na+   B.热稳定性:

HF>H2O>H2S

C.酸性:

HClO4>H2SO4>H3PO4    D.非金属性:

Cl>Br>I

7.右图为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为正极,且锌片逐渐溶解

B.铜片为负极,且铜片上有气泡

C.溶液中的H+移向铜极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B.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C.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醛基和氨基D.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10.下列过程中,破坏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A.HCl溶于水和NaCl溶于水B.干冰升华和碘升华

C.NH4Cl受热分解和HI受热分解D.石英熔化和冰熔化

11.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B.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C.“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D.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12.由乙烯推测丙烯(CH3CH=CH2)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与氯化氢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D.能发生加聚反应

13.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B.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

Cu2++2e-=Cu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14.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正确的是

A.

A族与

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

C.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D.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价从左到右,由+1递增到+7

15.反应3A+B

2C+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mol/(L·s)②v(B)=0.06mol/(L·s)

③v(C)=0.05mol/(L·s)④v(D)=0.045mol/(L·s)

则反应进行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④>③>①>②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

1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的分子数约为NA个

B.常温常压下,在18gH218O中含有NA个水分子

C.标准状况下,15gCH3CH3所含共价键数为3.5NA个

D.电解精炼铜时,若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轻64g

17.下列各组物质,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CO2和H2SB.CCl4和KClC.NaCl和HClD.SO2和SiO2

18.下列实验中,所采用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分离苯和溴苯

分液

二者不互溶

1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关于该有机物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水解反应B.能发生酯化反应

C.不易溶于水D.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0.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H=-Q1kJ/mol

2H2S(g)+O2(g)=2S(s)+2H2O(g)△H=-Q2kJ/mol

2H2S(g)+O2(g)=2S(s)+2H2O(l)△H=-Q3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C.Q3>Q2>Q1D.Q2>Q1>Q3

21.可逆反应:

2NO2(g)

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NO2和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③④⑤B.①②⑤C.③⑤D.②③④

22.已知0.5mol某烃X能与1molHCl完全加成得到Y,0.5molY能与3molCl2完全取代得到Z,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2=CH2B.CH≡CHC.CH2=CHClD.CH≡CCH3

23.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葡萄糖的银镜反应B.形成原电池C.检验苯中有无碳碳双键D.石油的分馏

2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B.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

Y>Z>X

C.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反应

试卷类型:

甲卷

唐山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

题号

总分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

二、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得分

评卷人

25.(10分)在试管A中加入2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3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以制取乙酸乙酯。

(1)为防止试管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若分离B中的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NaOH溶液,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该实验中不考虑原料挥发和副反应,若用3mol乙醇和1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后,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量是理论产量的60%,则实际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26.(7分)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某学生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锌粉,用排水量气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0

50

120

232

290

310

(1)该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逐渐增大”等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2~3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在盐酸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蒸馏水B.NaNO3溶液C.Na2CO3溶液D.CH3COONa溶液E.CuSO4溶液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得分

评卷人

27.(11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1)以上①-⑨号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②、

、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任写出一种由①、③、⑥、⑨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其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4)②、⑧、⑨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酸的化学式表示)。

(5)用石墨电极电解⑥、⑨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28.(11分)某气态烃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

以A为主要原料可合成一种具有香味的油状液体F,A通过反应也可以合成聚合物E。

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E的结构简式为,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反应①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B的任一种同系物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为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有香味,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两个小题,共13分)

得分

评卷人

29.(7分)某有机物A,气态时相对于同温同压下H2的密度为23。

2.3gA完全燃烧时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和2.7gH2O。

(1)求A的分子式(写出计算过程)。

 

(2)写出A的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30.(6分)某温度下,在2L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7molH2,10min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且放出QkJ的热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2)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2与H2反应合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类型:

甲卷B

唐山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卷

和卷

两部分,共30题,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卷

为选择题,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卷

用蓝、黑色笔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Zn—65;Cu—64

(选择题部分,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手机电池   B.硅太阳能电池  C.燃气灶  D.太阳能热水器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红磷与白磷B.甲烷与乙烷C.

H与

HD.正丁烷与异丁烷

3.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的试剂是

A.浓硝酸B.饱和(NH4)2SO4溶液    C.95%酒精D.硫酸铜溶液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B.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C.氟化钠的电子式: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14692U

5.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粒子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A.CH3COO-B.NH4+C.OH- D.HCO3-

6.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Cl->Mg2+>Na+   B.热稳定性:

HF>H2O>H2S

C.酸性:

HClO4>H2SO4>H3PO4    D.非金属性:

Cl>Br>I

7.右图为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H+移向铜极

B.铜片为负极,且铜片上有气泡

C.锌片为正极,且锌片逐渐溶解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B.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C.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醛基和氨基D.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10.下列过程中,破坏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A.HCl溶于水和NaCl溶于水B.NH4Cl受热分解和HI受热分解

C.干冰升华和碘升华D.石英熔化和冰熔化

11.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B.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C.“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D.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12.由乙烯推测丙烯(CH3CH=CH2)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与氯化氢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D.能发生加聚反应

13.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B.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

Cu2++2e-=Cu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14.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

B.

A族与

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D.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价从左到右,由+1递增到+7

15.反应3A+B

2C+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mol/(L·s)②v(B)=0.06mol/(L·s)

③v(C)=0.05mol/(L·s)④v(D)=0.045mol/(L·s)

则反应进行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④>③>①>②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

1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的分子数约为NA个

B.常温常压下,在18gH218O中含有NA个水分子

C.标准状况下,15gCH3CH3所含共价键数为3.5NA个

D.电解精炼铜时,若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轻64g

17.下列各组物质,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CO2和H2SB.CCl4和KClC.NaCl和HClD.SO2和SiO2

18.下列实验中,所采用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分离苯和溴苯

分液

二者不互溶

1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关于该有机物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水解反应B.能发生酯化反应

C.不易溶于水D.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0.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H=-Q1kJ/mol

2H2S(g)+O2(g)=2S(s)+2H2O(g)△H=-Q2kJ/mol

2H2S(g)+O2(g)=2S(s)+2H2O(l)△H=-Q3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3>Q2>Q1C.Q1>Q3>Q2D.Q2>Q1>Q3

21.可逆反应:

2NO2(g)

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NO2和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③④⑤B.①②⑤C.③⑤D.②③④

22.已知0.5mol某烃X能与1molHCl完全加成得到Y,0.5molY能与3molCl2完全取代得到Z,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2=CH2B.CH≡CHC.CH2=CHClD.CH≡CCH3

23.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葡萄糖的银镜反应B.形成原电池C.检验苯中有无碳碳双键D.石油的分馏

2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B.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C.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

Y>Z>X

D.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反应

唐山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甲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A卷:

1.C2.A3.A4.C5.D6.A7.C8.D9.A10.B11.B12.D

13.B14.A15.C16.C17.A18.B19.D20.B21.C22.D23.A24.C

B卷:

1.C2.A3.B4.C5.D6.A7.A8.D9.A10.C11.B12.D

13.B14.B15.C16.C17.A18.B19.D20.C21.C22.D23.A24.B

二、实验与探究(17分)

25.(10分)

(1)向试管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1分)

(2)饱和Na2CO3溶液(1分);分液漏斗(可加烧杯)(1分)。

(3)不能(1分),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2分)

(4)不能(1分),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1分);26.4g(2分)

26.(7分)

(1)先增大后减小(1分) 开始时因反应放热速率增大,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速率减小(2分)    

(2)0.1mol·L-1·min-1(2分)  

(3)AD(2分)

三、填空题(22分)

27.(11分)

(1)第二周期VIIA族 (2分)  

(2)Al>C>O(2分)

(3)

等等 (2分)

离子晶体(或分子晶体)(符合题意即可)(1分)                                       

(4)HClO4>H2CO3>H2SiO3(或H4SiO4)(2分)   

(5)2Cl-―-2e-=Cl2↑ (2分)

28.(11分)

(1)

 (2分) 羟基(1分)

(2)加成反应(1分)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分)

(3)

(2分)

(4)CH3COOH+CH3OH

CH3COOCH3+H2O(饱和一元醇与乙酸反应)(2分)

(5)HCOOCH3(2分)

四、计算题(13分)

29.(7分)

(1)解: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3×2=46  物质的量n=2.3g/46g/mol=0.05mol…(1分)

分子中含H个数

……(1分)

分子中含C个数

…………(1分)

分子中含O个数

……………………………………………(1分)

∴此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 ……………………………………………………(1分)

(2)CH3CH2OH  CH3OCH3(2分)

30.(6分)

(1)1.5mol/L (2分)

(2)75% (2分)

(3)N2(g)+3H2(g)

2NH3(g) ΔH=

Q kJ/mol(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