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5860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

农安五中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

虽有嘉肴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周广平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

理解文章的类比写作手法、品味对偶的句式特点

学习过程

个性补改

【环节一】赏读入境、夯实基础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四书”、“五经”吗?

二、预习与交流

(一)文学常识:

1.《礼记》

《礼记》又叫()是()年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时期经学家()编纂的。

《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论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所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等原则,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

⑦是故

①虽:

②嘉肴:

③其:

④旨:

⑤至道:

至,⑥善:

⑦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

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

故曰:

①困:

②自反:

③自强:

强,

①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②学学半”,③其此之谓乎!

①教学相长:

②学学半:

前一个“学”,

③其此之谓乎:

其,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学相长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知识归类

1.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

(2)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3)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4)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其此之谓乎

①教学相长

②学学半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不知其善也

4.通假字:

学学半

5.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3)弗食,不知其旨也

【环节二】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1.借助关联词,读出层次(找出关联词,给文章划分层次)

 

2.读出美感,注意句式有什么特点?

有何好处?

 

3.读出重音、情感(找出那些词应该重读,读出什么感情)

 

【环节三】悟读品味、理解内容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运用了什么手法?

 

2.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4.文章论述了什么关系?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教者的角度:

学者的角度:

【环节四】研读展示、探究写法

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环节五】美读运用、实践拓展

一、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2、积累出自《礼记》中的成语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检查背诵:

虽有____,弗__,不知其__也;虽有____,弗__,不知其__也。

是故__然后知____,

__然后知__。

知____,然后能____也;知__,然后能____也。

故曰:

_________也。

《兑命》曰:

“_____。

”_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相传为_____时期_____编纂的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⑵《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论述了的()与()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答案:

二、预习与交流

(一)文学常识:

1.《小戴礼记》/战国至秦汉/西汉/戴圣《礼记》《周礼》《仪礼》

2.《礼记·学记》/教育学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yáo)(qiǎng)(jiāo)(zhǎng)(yuè)(xiào)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一)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

⑦是故

①虽:

虽然。

②嘉肴:

美味的菜肴。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③其:

代“食”的对象。

④旨:

味美。

⑤至道: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⑥善:

益处,好处。

⑦是故:

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

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

故曰:

①困:

困惑。

②自反:

自我反思。

③自强:

自我勉励。

强,勉励。

①教学相长也。

《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

①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②兑:

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③学学半: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④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二)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2.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知识归类

2.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

最、达到极点;今义:

(2)不知其旨也古义:

甘美;今义:

意思、旨意。

(3)教然后知困古义:

困惑;今义:

困难、贫穷。

(4)教学相长也古义:

促进;今义:

增长。

3.一词多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

③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①教学相长向别人学习

②学学半同“敩”音xiào,教导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理解

②不知其善也知道

4.通假字:

学学半同“敩”音xiào,教导

5.词类活用

(3)不知其旨也旨,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4)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3)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环节二】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1.借助关联词,读出层次(找出关联词,给文章划分层次)

借助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可以分清文章层次。

根据“是故”这个词,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二层。

根据“故”(因此的意思)将文章分开二三层。

2.读出美感,注意句式有什么特点?

有何好处?

“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强化了比喻说理,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读出重音、情感(找出那些词应该重读,读出什么感情)

第一句重读“弗”、“不知”读出一种错失珍品的遗憾之情。

第二句重读“不足”、“困”,读出一种自惭形秽的沉重心情。

第三句,重读“自反”、“自强”,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之感。

第四句重读“也”,拖着读,读得语重心长

第五句重读“其此之谓乎!

”读出一种欣喜的感觉。

另外,文中的五个“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读来有一种谆谆教诲之情

【环节三】悟读品味、理解内容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运用了什么手法?

⑴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⑵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1.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⑴本文在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⑵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再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以《兑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3.文章论述了什么关系?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

这就叫作“教学相长”。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教者的角度:

体会: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学者的角度:

体会一:

实践出真知,重视实践,在教与学的实践里“知不足”,“知困”,不断提升自己,得到进步与发展。

体会二: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体会三: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教学相长”也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你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环节四】研读展示、探究写法

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⑴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⑵有较强的逻辑性。

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环节五】美读运用、实践拓展

一、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习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算劳苦也难有成就。

(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

(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之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二、积累出自《礼记》中的成语

半途而废博闻强识孤陋寡闻教学相长嗟来之食

特立独行先人后己心不在焉移风易俗谨言慎行

美轮美奂温文尔雅一成不变明辨是非瑕不掩瑜

课堂检测答案:

1,略。

2,《礼记·学记》、《小戴礼记》,西汉、戴圣。

3.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2)尚书·兑命》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教、学,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