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5884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docx

第四单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单元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关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ATP中的P也可以写成PiB.ATP中的化学能都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C.ATP中的糖是核糖D.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

答案:

C

解析:

ATP中的P表示磷酸基团,而Pi表示磷酸分子,故A项错;ATP中的化学键有普通的化学键和高能磷酸键,它们中都储存能量,故B项错;ATP的结构式简写成A—P~P~P,故D项错;ATP中的糖是核糖,核糖是五碳糖,C项正确。

2.关于ATP和AD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和ADP含有元素种类相同

B.ATP和ADP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C.ATP和ADP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D.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C

解析:

ATP和ADP都含有核糖、腺嘌呤和磷酸,因此,两者都含有C、H、O、N、P元素;ATP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AD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当ATP被利用,ATP就转化为ADP,当ADP和磷酸得到能量就可以转化为ATP,故A、B、D均正确。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而ADP不是,故C项错。

3.右图能表示酵母菌细胞ATP产生量与氧气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在氧气供应量是O时,酵母菌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ATP的产生量随之增加,但由于其他因素的限制(如酶),不会继续增大。

4.下面关于淀粉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淀粉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淀粉酶能水解肽键

C.淀粉酶能被蛋白酶水解D.淀粉酶能作为药物

答案:

B

解析:

淀粉酶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能被蛋白酶水解,淀粉酶可以用于助消化的药物,故A、C、D三项正确。

淀粉酶能水解淀粉,而肽键是蛋白质分子存在的化学键,故B项错。

5.在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甲试管中加入2滴新鲜鸡肝匀浆,向乙试管中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的气泡多B.甲试管和乙试管产生的气泡一样多

C.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的气泡少D.甲试管产生气泡,乙试管不产生气泡

答案:

A

解析:

新鲜的鸡肝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Cl3都是催化剂,但酶的催

6.某同学进行以下实验:

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的稀释10倍的唾液和未稀释的唾液,然后分别滴入1滴碘液,37℃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

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

这项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A.唾液含有淀粉酶B.淀粉遇碘变蓝C.酶具有高效性D.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中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和经稀释10倍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都足以使2%的可溶性淀粉在相同的时间内分解。

同时也说明了酶催化的高效性。

7.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37℃温水、沸水中5min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三支试管都不变蓝。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酶与淀粉不能在设置各自温度之前接触B.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不是37℃

C.这三支试管都应该变蓝D.不能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答案:

A

解析:

如果在设置温度之前将淀粉与酶接触,可能淀粉被分解,因此加入碘都不变蓝。

8.(2011江苏镇江市质量检测,4)下列各图表示酶活性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示不正确的是

答案:

A

解析:

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酶的浓度和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不影响酶的活性,故A项错。

9.(2011山东济宁一中第二次练习,9)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

C

解析:

图③曲线可以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当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时间的进行,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10.将l毫升5%的胃液溶液倒入装有10毫升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

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

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B.在试管内再加入1毫升5%胃液溶液

C.将pH由3调节为7D.在试管内加入l毫升唾液

答案:

A

解析:

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人体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故A项正确。

11.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双缩脲试制,并震荡,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答案:

D

解析: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

60℃左右条件下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麦芽糖,但淀粉酶在反应前后性质是不变的,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呈紫色反应。

12.下面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因为吸收绿光故呈绿色B.叶绿体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C.叶绿体色素都能吸收红光D.叶绿体色素只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

B叶片因这对绿光吸收最少,故呈现绿色,故A项错。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C项错。

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其它光也能吸收,故D项错。

13.下面关于“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作为提取的溶剂

B.加入碳酸钙过少可能导致提取液颜色过浅

C.滤纸条剪去两角能使层析液同步到达滤液细线

D.插入滤纸条时要注意将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答案:

D

解析:

丙酮和无水乙醇都是有机溶剂,而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故A项正确;碳酸钙能防止叶绿体色素破坏,加入过少可能导致提取液颜色过浅,B面正确;滤纸条剪去两角可以避免层析液从两过扩散过快,使层析液同步到达滤液细线,C项正确。

滤纸条的滤液细线不能插入层析液中,否则色素可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故D项错。

14.下面关于叶绿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的存在

B.外膜、内膜和基粒片层膜结构与细胞膜相似

C.叶绿体色素存在于内膜和类囊体中

D.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基粒和基质中

答案:

C

解析:

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存在叶绿体,如根细胞就不存在叶绿体。

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和基粒片层膜都属于单位膜,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结构。

叶绿体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内膜和外膜中不存在光合色素。

基粒中的酶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关,基质中的酶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有关。

15.真核生物的下列哪种生物膜能产生ATP

A.细胞膜B.类囊体膜C.叶绿体内膜D.线粒体外膜

答案:

C

解析:

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在光反应过程中有ATP的产生。

16.下面关于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影响光反应B.CO2影响暗反应

C.温度影响暗反应不影响光反应D.Mg2+影响光反应

答案:

C

解析:

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酶的催化,故C项错。

17.下图表示CO2浓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随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B.BC段随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不再加强

C.在A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D.在A点时,总的光合作用为0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

二氧化碳浓度很低时,绿色植物不能制造有机物;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A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因此A点时总的光合作用为0,但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细胞呼吸,所以A点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可能等于呼吸速率,C项错,D项正确。

18.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的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

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答案:

C

解析:

培养液中的的CO2是逐渐减少的,因为含有低浓度的NaHCO3培养液用石蜡油覆盖。

因此,随着时间延长光合作用强度逐渐下降。

19.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红pH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若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暗处,一份放在明处,结果放在明处的仍为红色,而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

其原因是

A.光合作用消耗了CO2B.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C.光合作用产生了CO2D.光合作用消耗了氧

答案:

A

解析: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利用CO2作为原料,所以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CO2减少使得碱性增强,培养液变为红色;在暗处的小球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使得培养液中的酸性增强,所以培养液又恢复为原色。

20.绿色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

A.生长B.吸收水分C.合成叶绿素D.细胞呼吸

答案:

C

解析: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在暗处绿色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

暗处的绿色植物可以利用体内储存的物质,暂时生长。

21.下面关系式中是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是

 

答案:

A

解析:

ATP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在C3被还原成糖类时,ATP被利用,A项正确。

水的分解是发生在叶绿体中,而[H]与氧气形成水是在线粒体中;C3形成CO2是在线粒体中,CO2形成C3是在叶绿体中;CO2与H2O形成(CH2O)是在叶绿体,而(CH2O)的分解是在线粒体中,故B、C、D三项错。

22.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不产生气泡,乙产生气泡

B.甲产生气泡,乙不产生气泡

C.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不同

D.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相同

答案:

C

解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场所,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第二阶段,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CO2可以释放出来,因此甲产生气泡。

完整的叶绿体在光下,由NaHCO3供给CO2进行光合作用,将水分解并释放氧气,因此乙也有气泡产生。

23.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性细菌,下面关于其体内ATP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C.直接能源不是ATP,是葡萄糖D.ATP不是在线粒体内产生的

答案:

D

解析: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原核生物,体内没有线粒体,但可以通过有氧呼吸。

24.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生酒精的过程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答案:

D

解析:

氧气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糖分解有水产生一定的有氧呼吸,酵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A、B、C均不存在无氧呼吸。

25.在剧烈运动时,肌肉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增加不是很多。

这是因为

A.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B.大量能量在酒精中未释放出来

C.大量能量在乳酸中未释放出来D.大量能量随汗流失了

答案:

C

解析:

因为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只有有氧呼吸的1/19左右,大部分的能量在乳酸中没有释放出来。

26.(2011山东济宁一中第二次练习,12)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栽的天竺葵在光下共同生活于

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

已知小白鼠每星期产生6molCO2,天竺葵每星期消耗1.2mol葡萄糖。

该密闭的玻璃罩中每星期氧的净产量是1.8mol,则玻璃罩中每星期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的总

量是

A.2.5molB.3.0molC.4.0molD.5.4mol

答案:

A

解析:

小白鼠每星期产生6molCO2,同时也消耗氧气6mol,天竺葵每星期消耗1.2mol的葡萄糖,同时也消耗氧气7.2mol。

因此,天竺葵每星期产生的氧气量是6+1.8+7.2=15mol。

因此,每星期天竺葵可产生葡萄糖的总量是15/6=2.5mol。

27.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吸收量关系的是

答案:

C

解析:

在呼吸强度是0时,由于没有能量水稻无法吸收K+,随着呼吸强度的增加,吸收的K+逐渐增多,但由于载体数量有限,吸收K+的量保持在某一最大值。

28.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无关的是

A.晒干小麦种子以延长保存期限B.对番茄植株进行摘心以增加产量

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以提高产量D.农村采用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蔬菜

答案:

B

解析:

晒干的小麦种子含水量下降,呼吸强度下降,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适当降低温度,呼吸强度也会下降;密闭的土窖含氧量低,呼吸强度低;故A、C、D三项均与细胞呼吸有关。

番茄的摘心是解除顶端优势,与细胞呼吸无关。

29.(2011扬州一模,6)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②乙图表示冬季蔬菜大棚中一天内C02的浓度变化

③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0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ATP产生量最大

④丁图表示小鼠的离体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故①说法正确。

离体细胞内酶的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活性降低,故④说法正确。

丙图中ATP产生量最大是在有氧呼吸最强的时候,而不是a点;大棚内的蔬菜中午不会出现气孔关闭,故12时的CO2突然增加是不正确的,故②③不正确。

30.(2011山东济南外国语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2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中,对3个保温瓶的处理情况分别是:

A瓶注入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B、C两瓶注入未经煮沸的同样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向A、B两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C瓶加等量蒸馏水,并向A瓶注入液体石蜡覆盖满液体表面,最后用蓬松的棉花塞住瓶口。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C保温瓶的作用是作为对照B.24小时后温度最高的是B瓶

C.A瓶中酵母菌不能存活D.煮沸的作用包括灭菌和去除氧气

答案:

C

解析:

A瓶中的葡萄糖溶液经煮沸后除去其中的杂菌和氧气,加入酵母菌培养液注入液体石蜡,其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能存活,故C项错,D项正确。

B瓶中S可能存在杂菌,加上酵母菌进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4小时后温度最高,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6分)下图是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ATP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

(2)在人体内,图示中左侧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右侧的“能量”用于。

(3)在植物体内,图示左侧的“能量”来源

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右侧的“能量”用于反应,而左侧的能量则来源于。

(4)由图可知,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ADP转变为ATP时所需要的条件是。

答案:

(1)A-P~P~P

(2)呼吸作用生命活动(3)暗光能(4)酶能量Pi

解析: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远离腺嘌呤核苷的高能磷酸碱断裂,释放出的能量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对于动物来说可用于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吸收和分泌等。

细胞内的ATP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保证ATP的持续供能,必须不断地进行ATP的再生成,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可以来自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也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通过叶绿体色素将光能转变ATP中的化学能,在暗反应C3被还原时,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7、(9分)为了检验证某种酶X在37℃时对三种二糖的作用,实验设计了三支试管如下图所示: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前

二糖

二糖

二糖

实验后

二糖

二糖

单糖

 

5分钟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二糖的变化,结果如上表。

(1)表中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

(2)抗洪官兵从洪灾中抢救出的库藏物资中有袋装的果糖和蔗糖,二者都为无色晶体,其中部分已经不能从包装外观加以辨认。

请你鉴别这部分果糖和蔗糖。

所选试剂,原理;

现象与结论:

①_;

②_;

(3)实验研究pH对人体某种酶活性的影响。

现准备A、B、C、D、E5支试管,其中含有等量的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每支试管各加1块1㎝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并置于25℃的室温条件下。

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

A

B

C

D

E

酶溶液pH值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时间(min)

13

9

11

45

740

①酶活性最强的试管是试管;

②为了实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请设计二种改进方法。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③为验证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应对实验进行怎样的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酶具有专一性

(2)斐林试剂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①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该包装袋中为果糖②加热后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该包装袋中为蔗糖(3)①B②将温度提高到37℃减小蛋白块体积③设计对置实验。

另取一洁净的试管,不加入酶溶液,加等量蒸馏水和蛋白块,并将pH调到2。

解析:

(1)同一种酶能分解分解试管3中的二糖,不能分解试管1和2中的二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2)果糖是还原性糖,蔗糖没有还原性,可以通过斐林试剂鉴定二者,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3)蛋白块消失时间越短,表明该酶活性越高。

如果要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可以提高温度,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二是把蛋白块切的更小,增加与蛋白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度加快。

28、(9分)(2011广东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32)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②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③不移动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③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倍。

答案:

(1)①c→a→b(或c→b→a→b);d→b②吸收空气中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①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②①向左移④向右移⑤向左移⑥向右移

③6

解析:

(1)若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必须排除空气中的CO2,因此,首先选择装置c,让无CO2含氧气的空气进入含有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的装置a,如果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验证其是否产生CO2,故需要选择装置b。

如果是验证无氧呼吸,只需选择d和b,因为酵母菌在装置d中氧气消耗完之后就可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有CO2,也需要b装置中的石灰水验证。

(2)如果要利用装置Ⅱ探究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还需要设置对照组Ⅲ,设置对照组装置Ⅲ与装置Ⅱ保持单一变量,此单一变量能通过CO2的变化推测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装置Ⅲ(对照组)中用清水代替NaOH溶液。

如果要验证有氧呼吸,装置Ⅲ中红色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量和产生CO2量相等,而装置Ⅱ如果进行有氧呼吸,红色液滴应该向左移动,因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装置中的氧气,产生的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导致红色液滴向左移动。

如果要验证无氧呼吸,装置Ⅱ中红色液滴不动,因为产生的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中压强不变,而装置Ⅲ进行无氧呼吸,由于CO2溶于清水的能力有限,装置中的压强增大,红色液滴会向右移动。

可以通过装置Ⅱ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和装置Ⅲ中液滴向右移动验证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酵母菌消耗3mol/L氧气,同时产生CO23mol/L,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L。

根据有氧呼吸中1葡萄糖→6CO2,无氧呼吸1葡萄糖→2CO2,可知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6倍。

29、(7分)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

请据图回答:

 

(1)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甲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I中的哪些过程?

(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达到丁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丙点状态时,叶绿体内消耗的C02来自图I中_______过程。

(用图中字

母表示)。

(4)图I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图II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

合物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

(5)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

从能量输入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答案:

(1)fgha

(2)光照强度CO2或温度或矿质营养或水(3)h和b(4)丙酮酸升高

(5)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解析:

(1)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甲点状态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从外界吸收氧气,将葡

萄糖氧化分解释放CO2,即图甲中的fgha过程。

(2)图II中乙至丙段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

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此是光照强度。

丁点,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

加,此时,可能其他因素,如CO2浓度、温度等都可能成为限制光合强度的因素。

(3)丙点,光

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需要的CO2,除了呼吸作用释放的以外,还需要从外界

吸收,即图甲中的h和b的过程。

(4)图Ⅰ物质A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的物质,是丙酮

酸。

如果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被还原的速率减慢,故C3化

合物的含量将会升高。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