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5981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docx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

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尊重他人历史故事,欢迎大家查阅。

尊重他人历史故事1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

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

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

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

怎么办呢?

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

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

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

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

“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

”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

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尊重他人历史故事2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

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

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

张良很不高兴。

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

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

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

“小子可教矣!

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

“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

过5天再早些见我。

”说完就离去了。

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

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

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

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

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

“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

10年之后,兵事将起。

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

”说完飘扬而去。

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

张良特别高兴。

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全中国,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王朝。

尊重他人历史故事3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尊重他人历史故事4

美国前总统哈里斯有一次和孙子一起乘坐马车。

路上一个黑人奴隶看到后站在路边向他们脱帽致敬。

哈里斯总统也向他脱帽还礼。

孙子看到后大位不解,说爷爷你怎么能向一个奴隶致意?

哈里斯笑着说,孩子,你怎么能让一个奴隶都比你有礼貌?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

“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

”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招待印度客人,餐后印度客人把端上来的洗手水喝了,女王面不改色也将其喝了。

大臣们见状纷纷效仿,成为美谈。

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

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

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

“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

“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

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尊重他人历史故事5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

“小子,下去拾鞋。

”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

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

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

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

“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

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

“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

过5天,你再来等我。

”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

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

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

“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

后10年你会发迹。

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

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

张良得到这本书后。

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尊重他人历史故事6

有个业务员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

他的工作是为强生公司拉主顾,主顾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

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

有一天,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他不想再买强生公司的产品,因为强生公司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食品市场和廉价商店而设计的,对小药品杂货店没有好处。

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

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

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过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

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

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

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

“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你是到店里来的推销员惟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

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同其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

”从此店主成了这个推销员最好的主顾。

这个推销员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尊重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特质。

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

当你用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感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的朋友,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第二篇:

尊重他人的小故事

尊重他人的小故事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

尊重一个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

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

从古到今,关于尊重的故事有许许多多,在这里就列举一二。

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

故事

一、《买铅笔的商贩》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

“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

”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故事

二、《鲁迅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

“妈妈,鱼圆是酸的!

”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

“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故事

三、《纪晓岚的幽默》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

“坐。

”又叫一声:

“茶。

”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

“请坐。

”又吩咐道:

“泡茶。

”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

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

“请上坐。

”又大声吆喝:

“泡好茶。

”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

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故事

四、《张良拾履》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

“小子,下去拾鞋。

”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

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

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

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

“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

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

“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

过5天,你再来等我。

”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

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

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

“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

后10年你会发迹。

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

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

张良得到这本书后。

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故事

五、《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

“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

“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

“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故事

六、《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故事

七、《尊敬与生意》

有个业务员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

他的工作是为强生公司拉主顾,主顾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

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

有一天,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他不想再买强生公司的产品,因为强生公司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食品市场和廉价商店而设计的,对小药品杂货店没有好处。

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

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

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过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

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

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

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

“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你是到店里来的推销员惟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

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同其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

”从此店主成了这个推销员最好的主顾。

这个推销员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尊重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特质。

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

当你用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感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的朋友,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故事

八、《突变》

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时髦的中年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着名企业“亚联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他们坐在一张长椅上,女人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一脸生气的样子。

不远处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打扫垃圾。

小男孩终于不能忍受女人的大声责骂,他伤心地哭起来。

女人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为男孩擦干眼泪,随手把纸丢在地上。

老人瞅了中年女人一眼,她也满不在乎地看了老人一眼,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来捡起那团纸扔进一旁的垃圾桶内。

女人不停地责骂,男孩一直都没停止哭泣,过了一会儿,女人又把擦眼泪的纸扔在地上。

老人再次走过来把那团纸捡走,然后回到原处继续工作。

老人刚刚弯下腰准备清扫时,女人又丢下了第三团卫生纸就这样,女人最后扔了六七团纸,老人也不厌其烦地捡了六七次。

女人突然指着老人对小男孩说:

“你都看见了吧!

如果你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会跟他一样没出息,做这些既卑贱又肮脏的工作。

”老人依旧没有动怒,他平静地对中年女人说:

“夫人,这个花园是亚联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女人理直气壮地说道:

“那是当然,我是‘亚联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上班!

”边说边拿出一张名片丢在老人的身上。

老人从地上捡起名片,扔进了垃圾桶。

并且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

女人十分生气,正要理论时,发现有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

老人对男子说:

“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亚联集团’的职务!

”“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

”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说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温和地对他说:

“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每一个人。

”说完后,就朝大厦走去。

中年女人由生气变成了惊呆,他认识这个男子,他是亚联集团所有分公司的总监。

“你,你怎么会对一个清洁工毕恭毕敬呢?

”她惊奇地问道。

男子用同情的眼光对女人说道:

“他不是什么清洁工,而是亚联集团的总裁。

”中年女人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

在这个故事中,中年女人从始至终都没有正眼看过老人一眼,她除了不尊重老人的劳动果实,更重要的是不尊重老人的人格,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篇:

名人尊重他人的故事

1、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

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

“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

“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3、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

“妈妈,鱼圆是酸的!

”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

“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4、张良拾履的故事。

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

“小子,下去拾鞋。

”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

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

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

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

“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

”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

“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

过5天,你再来等我。

”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

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

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

“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

后10年你会发迹。

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

”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

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5、名人逸事:

钱钟书和护工

这个护工50多岁,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程度,敦敦实实的一个人。

她一直在北京一所规格很高的医院里当陪护。

一天,我与她闲聊时,她说她曾陪护过钱钟书。

钱钟书!

我大惊。

对我这等学识低微的草根阶层来讲,那简直是云中庙堂、海底龙王、只可闻其声不可能见一面的“神”啊!

阿姨说她陪护他5年,我简直要嫉妒她好命了。

我问钱先生是否也住这座楼,她摇摇头,说他只能住南楼的单人病房。

我说我极崇拜钱先生,学问那样高,对名利那等淡泊。

阿姨立即两眼放光,喜道:

“就是啊就是啊,有学问的人,待人真是好好啊!

真的真的!

她知道我是在赞钱先生,于是像遇到知音似地大喜。

她只晓得说钱先生好,激动之下一时间不知如何表达。

我就像追星族一样,想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钱先生的形象,便急切地追问:

“他怎样好?

举例子,越具体越好。

阿姨深情地说:

“他心肠好,脾气也好,从不在我面前说半句重话。

你想想,像干我这个的,有啥地位呀,可他跟我说话时,极客气,十分尊重人,生怕刺伤你。

即使疼得要命,他也忍着,生怕影响到我休息。

不像有些人,有一点疼就不得了,能把好几个人支使得团团转„„”

有一次,钱钟书家里人送葡萄来病房。

陪护阿姨洗了一部分喂他,他一边吃一边看着碗。

吃了一小部分后,说什么他都不肯再吃。

阿姨说:

“你吃啊,还有这么多。

”原来他不肯再吃,是想留下一些让阿姨吃,让她也尝尝新鲜。

阿姨说没洗的还有好多,他才“哦”了一声,再开始吃。

后来,每次不管吃什么,他都这样。

一天,钱先生闭着眼睛躺在病床上。

阿姨以为他睡着了,就和进来查房的护士小声地聊了一会儿天。

护士问阿姨为什么从外地来北京的医院当护工,阿姨说家里穷,正在盖房子,需要钱。

当时,在北京做医院陪护的,一个月最多只挣五六百块钱。

当天下午,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来医院。

钱先生忽然问她要钱,他说:

“我要3000块钱!

你给我带3000块钱来!

”杨绛奇怪道:

“你躺医院里,要钱干嘛?

”钱先生顿了顿,忽然用家乡话与杨绛说起话来。

陪护阿姨当时在场,因没听懂他的家乡话,所以没在意他们说钱的事。

第二天,杨绛再来医院时,拿了3000块钱给阿姨。

阿姨惊奇地问:

“干嘛给我钱?

”杨绛指了指钱先生笑道:

“他听说你家在盖房子,怕你缺钱,叫我拿来给你的。

阿姨向我忆述这件事时,一脸感激地说:

“唉呀,我当时都不知说什么好,他是那样有心的一个人!

我知道他们不会叫我还钱的。

钱先生去世后,杨先生又另外给了我4万块钱。

他女儿也极好,平时怕我为省钱不吃饭,每次来都大袋大袋地带许多食品来,都是在大商场买的。

她说外面卖的怕不干净。

可惜她那么早去世了„„”

这位陪护阿姨不善于表达,我耐心地追问,她才断断续续地讲了这些真实往事。

她要回病房继续陪护工作,不能耽搁太多时间,临走向我道别时,她又说了一句:

“你喜欢钱先生,我叫钱先生带的研究生给你带本他的书来!

”我赶忙问:

“怎么带来?

”“他们隔一段时间就来看我一次,特别有两位,几乎每星期都来看我一次„„”

6、萧伯纳和小姑娘

爱尔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萧伯纳在苏联访问期间,和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玩了很长时间。

分手时,他对小姑娘说:

“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小姑娘看了他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

“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美丽的小姑娘卡秋莎。

”这番话使萧伯纳大吃一惊,后来他把

这件事作为教训,铭记在心,并发誓要尊重他人。

7、宋濂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