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6019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教育实习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实习手册.docx

《教育实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实习手册.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实习手册.docx

教育实习手册

学号:

3121001118

 

本科生教育实习手册

 

学院:

_闽江学院_____________

专业:

_物理师范_____________

年级:

___12___________

姓名:

_____罗_焱________

实习成绩:

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

实习学校:

___余盛小学___________

实习时间:

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 闽江学院       专业       实习生     学号   

本校指导教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原任课教师       

  2015 年9月1日(星期2)第4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1个教案)

实习学校

培才中学

实习班级

4年级1班

实习科目

数学

教学课题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 1册,第 1 章 1节,第 1 课时

自用

参考书

数学教材

课时安排

1

教学用具

PPT,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数位顺序表,使学生经历各计数单位间关系的过程。

 

三、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演示讲解法 

学法: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

25000 

老师:

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存款?

 这个数是几位数?

(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

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数位 ……万千百十个    →计数单位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数?

 

从234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451。

 

从320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510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出示通北镇的人口数:

48976人,让学生试着读一读, 板书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活动2

1. 探究新知 

1) 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时问:

一千一千

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2)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教学活动3

1. 请学生10个10地数,数到10个一万时问:

是多少?

 2.利用计数器问:

10个一万怎么表示?

 3照这样数下去,10个一万是多少?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归纳:

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教学活动4

1.巩固新知:

 

A.做一做的1题  数数  

B做一做的2题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万以上的数?

最后师小结

 

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

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

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 课件出示:

(教科书第2页主题图) 

(2) 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

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

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1) 课件出示例1图:

 

老师:

19612368这个数有多大呢?

 

(2) 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 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②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

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

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

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

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 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 认识数级. 

①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 

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填出新学习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②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

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为一级.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个级左边一级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第3题。

 

课后总结与评议纪录

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 闽江学院       专业       实习生     学号   

本校指导教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原任课教师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个教案)

实习学校

余盛小学

实习班级

4年级一班

实习科目

数学

教学课题

数的产生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 1册,第1  章 2 节,第 2 课时

自用

参考书

数学书

课时安排

1

教学用具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4、通过学习活法动,培养学生

 

教学重点

 

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1,2,3,4,5,6,7…….         自然数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3年数学了,每天都和数打交道,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数是怎样产生的?

这节课我将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数的产生

(1)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

(可以出示书上图)

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巴比伦数字:

∨ ∨∨   ∨∨∨

中国数字:

1 11 111 1111  11111

罗马数字:

ⅠⅡ Ⅲ Ⅳ Ⅴ

(3)阿拉伯数字的产生。

在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

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传入了欧洲,人们就无人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即我们现在通用的1、2、3、4、5、6、7……

2、学些什么是自然数以及自然数的特点。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师问:

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谁?

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属于文化性知识,通过介绍记数方法、数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学生会积极地去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习惯。

)    

 3、十进制计数法

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更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

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猜一猜

师问:

“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

相邻是什么意思?

谁来说一说?

师:

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3、想一想,填一填。

(1)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2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小的六位数是()。

(设计意图:

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和综合能力进行训练,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回忆自然数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课后总结与评议纪录

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

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算的基础。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        专业       实习生     学号   

本校指导教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原任课教师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个教案)

实习学校

余盛小学

实习班级

4年级一班

实习科目

数学

教学课题

亿以上数的认识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 1册,第 1 章  3节,第1  课时

自用

参考书

数学书

课时安排

1

教学用具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4、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是读写法

板书设计

 

亿级  万级个级

72340000

723400000000 

250300000000 

1295320000

            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相同,也要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

30706900700054361000000 思考:

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干什么?

几位一级?

(课件:

分级)指名读。

 提问:

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

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例1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

“我快背不动了!

”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

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借助数为顺序表来读比较方便。

(出示数位表)因为61在亿级,所以读作六十一亿。

) ⑷出示:

10040002000400305000000 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说出理由。

 思考:

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汇报。

强调:

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

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920000000026705000000 508040000000300200000提问:

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会读亿以上的数了,那你们会写吗?

请看例2.(出示)1、三亿怎么写?

能写成30000吗?

2、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两个数怎么写?

自己试一试。

 3、写亿以上的数,关键要先干什么?

4、出示:

说一说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

(先找到“亿和万”字,每级的数的写法都和个级的写法相同。

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 说明:

为了便于检查,每级中间空一格或用小逗号隔开。

 强调:

写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关键要先找到“亿”或“万”字

 

教学过程及内容

 5、试一试:

 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

四、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自学例32、讨论:

(1)、怎么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

(2)、不是整亿的数怎么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的。

得出:

改写为以“亿”为单位,只要去掉8个0,再写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

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在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3、试一试:

 五、巩固应用1、读出下面各数。

(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35479600人。

(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49000000平方千米。

 2、写出下面各数。

 

(1)、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十亿颗星。

 

(2)、地球海洋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

 (3)、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根据这些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不是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10600000000503000000000 527023000026900800000 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最大的九位数是(),最小的十位数是()5、动脑筋 有一个九位数,千位上是数字5,千万位上是数字4, 最高位是千位与千万位数字的和,十万位上是千万位上数的一半,其它位都是0,这个数是多少?

 填下表:

 这个数是

  这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这个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后总结与评议纪录

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

 

 

1.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

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对于大数写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前提下,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综合知识,使学生对有关大数有了更丰富的感受。

2.经过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有了较深的理解,这为本节课教学做了铺垫,同时教材的编排上为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留下了空间,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3.由于我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村庄周边,加之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厚,开学初利用两周时间开展大数知识的教学,时间充足,我利用一帮一、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学困生一点一点的学习,在单元测试中学生整体对本章把握良好,这几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交流、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        专业       实习生     学号   

本校指导教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原任课教师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个教案)

实习学校

余盛小学

实习班级

4年级一班

实习科目

数学

教学课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第 册,第  章  节,第  课时

自用

参考书

课时安排

教学用具

小棒、算盘、计算器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了解计算工具——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及其计算方法。

 

2、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使用计算器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学会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On/c开和清除键  

Off关闭键          

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

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

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

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

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

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

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

你认识算盘吗?

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一)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

(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

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教学过程及内容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

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

计算和计数 

2、介绍计数方法: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例如(边说边操作)10、325、4709、   6890

(二)计算器的认识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师:

如果你是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2、计算器的操作 

问:

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

会用吗?

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

 

试一试 

(1)2765+469        589×76     41600÷128     765+496-296    816÷68×27 

(2)有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两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2、分组比赛,第1,2小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第3,4小组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

看看谁快。

 

15+20    82-62    1000×5    76549+3568    87×45   1305÷45 

(3)3、请你拿着计算器与老师一起去买一次东西。

你帮助算一算共应付的钱。

  

字典每个8元 ,买6个;     书包每个35元 ,买 7个;   文具盒每个4元  ,买4个;   

先估一估,再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汇报,后交流计算结果  

 

课后总结与评议纪录

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

 

 

 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所以在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师生互动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到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        专业       实习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