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133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导学案

.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自主学习

原因

1、清政府加紧搜括和地主的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2、列强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3、广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准备

1、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2、拜上帝会组织的建立

1、1851年初,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军”

2、同年,永安封王,初步奠定太平天国建政权基础。

兴起

3、1852年4月太平军途中发布《奉天旨胡檄布四方渝》

太平军迅速壮大

4、1853年3月,定都天京

1、北伐:

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全盛

2、西征:

为太平军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保障

3、天京突围:

巩固天京政权

合作探究一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依据地图册《太平天国前期形势》画出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路线图

 

1.废除

2、土地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

内容

不论男女,按

3、生产。

生活资料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原则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4.目的:

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有饭同吃,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1、进步性:

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2、局限性:

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

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运动

1、政治上:

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

提倡广开言路

内容

2、经济上:

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

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

3、对外关系: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4、其他:

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评价

1、进步性: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案,

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局限性:

缺乏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因而未能真正实现。

合作探究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产生的背景不同前者盛后者衰;

(2)经济主张不同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后者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前者反映农民阶级的要求后者不代表农民阶级的愿望。

〈二〉、联系:

后者继承了反封建的一面同时又弥补前者在社会改革方面的

空想性落后性;都是革命纲领。

 

1、原因:

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和领导集团矛盾

2、过程:

1856年密诏韦昌辉、石达开回天津,杀杨秀清及家属,

洪秀全不得已下诏诛杀韦昌辉、出走

3、影响:

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的标志。

失败

1、标志:

1864年天津陷落

2、原因:

1)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战略上的失误

性质: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列强的农民阶级运动。

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了

侵略者。

教训:

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农民阶级不可能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合作探究三

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的时代特征?

(1)肩负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列强的双重任务;

(2)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是“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

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

1、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D、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A、金田村B、东乡C、永安D、天京

3、洪秀全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思想是()

A、基督教B、儒家大同思想C、拜上帝教D、佛教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

A、宣传西方的基督教B、推翻清朝的统治

C、建立理想的共和国D、建立朴素的共产主义社会

5、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6、太平军在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

A、1853年B、1855年C、1856年D、1858年

 

7、太平天国前期天京突围的目的是()

A、巩固天京大本营B、推翻清朝政府

C、断绝清政府的财源D、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8、从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即()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农民阶级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B、农民领袖间不能同安乐

C、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可避免

9、西方列强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其实质是()

A、表明支持慈禧和变B、为显示其军事实力

C、把太平天国控制地区变为其势力范围

D、维护和扩大其侵华权益

10、说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

A、其主力是农民B、建立农民阶级的政权

C、其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仍是旧式的D、其斗争目标是反封建

〈二〉、材料分析说明题:

11、阅读下列图片,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

据此回答:

①《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②《资政新篇》反映的是哪个阶层的何种要求?

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③《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最终都没有得到施行。

你能找到其根本原因吗?

《天》背离了农民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

《资》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④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判断;缺乏坚实社会基础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

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对,《天》要求废除私有制,实质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两者的经济思想有本质区别。

三、问答题

请简要回答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二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广义:

指1900年(也有说1894年兴中会成立)——1912年3月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狭义:

1911年秋到1912年春的一系列事件。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等)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

“新政”比较突出的有三件事。

第一是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业。

第二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设立学堂,提倡出国留学。

第三是改革政制与军制。

它是在不触动旧有的封建势力的基础上采取的防危补救措施。

在经济上,清末新政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军事上,由于清末新政时注意编练新军,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编成16镇。

于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在思想文化上,通过清末新政,西方资产阶级某些思想得到了一定的传播。

因此它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兴起;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引入了资本主义的政府部门;培养了适应于新科学的人才。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

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

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一、革命爆发——武昌起义

1.请试着从时代、阶级基础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经济和阶级基础:

清政府的“________”和“_____”,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推翻清政府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组织、军事等方面都做了哪些酝酿和准备?

思想上:

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传阵地:

_____\_____

组织上:

兴中会成立:

时间:

_____年;地点:

______;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盟会成立:

时间:

______年;地点:

_____;组成:

兴中会、光复会|______________等

领导者:

孙中山、_______等;政治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称三民主义);机关刊物_________;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上:

黄花岗等武装起义,_________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3.哪件事给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辛亥革命是何时、何人首先起义的?

有利时机:

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爆发:

______年____月____日,湖北武昌城内______________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到12日,占领武汉三镇,史称“辛亥革命”

试一试: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

“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

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旧政府即已推翻,亦为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二、革命高潮:

——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是何年、何地成立的?

国旗?

孙中山就任的是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______(时间)颁布的?

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体现了哪些原则?

内容

意义或目的

体现原则\精神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_____;

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_

体现________________

②国内____________一律平等;

民族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体现了天赋人权、

_______________思想

④国民有_______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立法、司法、行政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___________。

规定_______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可以驳回总统意见,总统命令须_____________才有效

目的

限制:

_________________,

维护_________________

体现________________原则

3.从《临时约法》的内容可以看出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有何意义?

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

1.有位老人出生于民国三年。

他应该是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A1913年B1914年C1915年D1916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中华民国的政体是

A.总统共和制制    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三、革命结果——亦喜亦忧

①____年_____月____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②同年三月,袁世凯在_________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为什么?

试一试

1.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你认为支持这两种观点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支持第一种观点:

辛亥革命巨大的历史功绩:

①政治上:

最大功绩:

②思想上:

③经济上:

④社会风俗:

支持第二种观点:

辛亥革命的局限:

3.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以致用

1.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

由于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

C动摇了封建统治制度的根基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3.有人曾说: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4.有人认为: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知识结构】

社会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

一:

武昌起义——夺取政权

客观条件:

“新政”和“预备立宪”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必然性

新式学堂、留学教育发展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历史原因

革命团体、政党的不断建立

偶然性:

四川保路运动

二:

建立民国——建立政权

 

内容: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三:

《临时约法》——巩固政权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影响:

反封建专制制度

一、选择题

学以致用

1、中国同盟会()

A、1894年成立于檀香山B、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C、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D、领导了武昌起义

2、武昌起义()

A、为四川保路运动创造了条件B、革命的主力是农民

C、孙中山指挥的武装推翻清政府的起义D、起义军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3、南京临时政府()

(1)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4)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1)

(2)(3)B、

(1)

(2)(4)C、

(2)(3)(4)D、

(1)

(2)(3)(4)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包括()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4)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A、

(1)

(2)(3)B、

(1)

(2)(4)C、

(1)(3)(4)D、

(1)

(2)(3)(4)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6、清王朝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B、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宣统帝正式下召退位

7、《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权利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8、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B、袁世凯比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的“国内秩序”保护其在华利益

9、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0.“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1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

由于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

C动摇了封建统治制度的根基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3.有人曾说: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二、材料分析题

1.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20XX年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①时隔90年以后,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的胜利?

 

②会场背景中心悬挂的画像是谁?

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在纪念大会上悬挂其画像的理由?

 

2、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立法、

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什么变化?

材料2: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

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

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以上数据又反映了什么变化?

材料3: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3反映的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学习目标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国共合作的原因;

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知识补充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权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领导的政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革命发展和群众发深度、广度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所属的革命范畴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

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继续。

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直接原因: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第一阶段L1919年5月,中心在北京,斗争主力是。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中心在上海,以为斗争的主力。

3.结果: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端。

(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的广泛传播;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工人中宣传马无思主义,促成了马无思主义和中

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国际上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内容:

大会规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段,建立无产阶段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

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燃然一新了。

3.中共“二大”的召开:

时间:

19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