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6218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docx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学度高二上抽考语文

山东临沂某重点中学2018-2019学度高二上12月抽考-语文

2018.12

第一卷(36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天姥(mǔ)木屐(jī)澹澹(dàn)石扉(fēi)

B.訇(hōng)然渌(lǜ)水战栗(lì)霓(ní)裳

C.嗟(jiē)叹鸾(luán)鸟青冥(míng)恍(huǎng)然

D.栖(qī)隐东南坼(chè)涕泗(sì)垆(lú)边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沙州葭苇 四际渺弥 嵌岩窦穴钟鼓馔玉

B.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 军壁垓下繁文缛节

C.悲歌慷慨 避易数里 檐牙高啄越俎代庖

D.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 鼎铛玉石未雨绸缪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2)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3)前不久,这里曾山洪,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痪。

A.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B.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

C.素质情境不落窠臼爆发D.素质情形不落窠臼暴发

4.在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C.2007年“嫦娥奔月”,2017年“神七”升空,2017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8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5.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在CBA季后赛中,南钢大华队与广东宏远队的几场比赛屡遭败绩,究其原因,大华队所欠缺的,一是战术不当,二是心理状态不稳定。

B.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在武汉演唱了一些抒情歌曲。

对其演唱风格是否由青春偶像转为文艺的说法,其负责人玛莎并不认同。

C.不论中学还是大学,思想政治课都应该把传授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D.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二、课内阅读(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阿房宫赋》中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6.对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

顾念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负:

承担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爱:

吝惜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

传递

7.以下各组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8.对文中划线句子中的四个“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②两个“后人”都指代秦以后的统治者。

B.①②③都指秦代以后的统治者。

C.③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D.④指唐朝统治者。

9.以下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三、课外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①,曰:

“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次之矣。

”二子曰:

“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张孟谈曰:

“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

”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于前,大败智伯之众,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

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10.对以下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   潜:

秘密

B.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通:

全部

C.小人智足以遂其奸遂:

实现

D.夫德者人之所严严:

严格要求

11.以下八点内容,分别编成四组,全都与评析小人有关的一组是(  )

①才胜德 ②失人 ③聪察强毅 ④挟才以为恶 

⑤智不能周 ⑥决其暴 ⑦国之乱臣 ⑧家之败子

A.①③  B.⑤⑥  

C.④⑦  D.②⑧  

12.对全文内容理解不合原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臣光曰: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可见,司马光是把智伯列为小人的。

B.司马光对人才作了界定: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智兼无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

C.司马光精辟地揭示了德才的辩证关系:

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D.司马光的用人观可以归结为:

任人唯贤。

即:

先用圣人,次用君子,再次用愚人,最后用小人。

第二卷(114分)

四、(26分)

13.翻译以下语句。

(10分)

(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分)

 

(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分)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8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

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4分)

 

(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8分)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在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在这首诗中,“月亮”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作答。

(4分)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作答。

(4分)

五、(10分)

16.名句填空。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

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拜 访

郭凯冰

男人还没想要进去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响声。

男孩在里面问:

“谁?

进来吧。

”说话的同时,男孩已经把门打开了。

男人还没想好说什么,只好进到屋子里。

屋子里挺简陋,一张小床,一辆很旧的自行车,除了这些,就是满屋子的画。

有的画在布上,有的画在纸上,有的是用铅笔画的,有的是用彩色颜料画的。

男孩请他坐到小床上,自己坐到一个放在画架边的小凳子上。

“叔叔,您是不是旁边盖新楼的?

男人一惊,口袋里的手使劲攥了攥:

“你认识我?

“我猜的。

您身上有种味道,跟我爸爸一个样。

“你爸爸是干建筑的?

“我爸爸在另外一个城市做建筑工。

您看,这是我给他画的速写。

男人接过男孩递过来的一幅画:

画上是一个中年男人,穿戴跟建筑工地上许多男人一样。

可那双眼睛亮亮的,让这个父亲又不同于工地上的其他男人。

男人想,这是一个对日子有盼头的父亲。

“叔叔,您看,这是我妹妹。

”男孩又递过一幅画:

一个小女孩,头上扎着两个朝天撅着的小抓鬏,脸蛋红红的,鼻梁上还有一道细细的灰,站在画布里朝着男人调皮地笑。

男人看着这个甜甜的小姑娘,嘴角忍不住翘起来。

“这是我上一次回家的时候,给妹妹画的。

她刚烧完午饭,鼻子上还有一道灰呢。

”男孩也跟着笑。

男人松弛下来,把手从口袋里抽出,甚至将背靠在男孩卷起的被褥上。

“小子,你平时怎么吃饭——也不见你的锅碗瓢盆。

“我在旁边的中学吃饭。

那里馒头不贵,还可以喝一碗汤,免费的。

“菜贵不贵?

“好像也不贵,我没买过菜。

“哦,舍不得吃菜呀。

听说你们学美术的学生能挣钱呢。

我们村里有一个画画的大学生,给画廊打工,一个晚上就挣五百块钱。

你怎么不也挣点,改善一下生活?

“我也挣的,叔叔。

这些天,我给旁边那几个商店画广告牌,您没看到我天天站在梯子上吗?

男人当然看到了,而且每天都能看到。

他们站在脚手架上议论,如今还是有一技之长挣的钱多,不远处那个画广告牌的男孩,一天下来,比他们十天的工钱都多。

“今天人家先给了我五百。

这下好了,我可以不用跟家里要钱,就能够跟着班里出去写生了。

”男孩拍拍自己大大的裤兜,很自豪的样子。

男人笑了,右手撑着脑袋,很舒适的样子。

这孩子,一点也不知道作假。

“小伙子,你今年上高中几年级?

“我上高三。

“你怎么不在学校上学,来这里自己租房子住?

“今年我跟着老师学专业呢。

高三都这样,找个老师学专业。

其他同学都在老师家楼下租了房子,我钱不够,就来这里找了这间要拆的房子,一个月才三十元钱。

“那老师水平行?

“行!

老师还说我画的是最好的,他让我考中央美院,那可是中国最好的美术院校。

“有志气的好小子。

“叔叔,您的孩子上几年级了?

“我的孩子……嗯,好像是上初三了。

“哈哈,叔叔,您可不合格,我爸爸不但知道我上几年级,还知道我每次考试的名次!

“是的,我要向你爸爸学习。

”男人又笑了。

“哎呀,对不起叔叔,您是不是来借水喝的?

我忘了给您倒水。

男人不是来借水喝的,不过并没有阻拦。

接过水,大口喝了。

男孩在一边看着就笑。

“叔叔,您喝水的样子,跟我爸爸一个样。

“你爸爸是什么样?

“是……不是没礼貌呀,叔叔,这可是我妈说的,她说跟我们家的老黑牛喝水一样。

“好小子,你说我是牛饮!

”男人突然很兴奋,起身拍了站在床边的男孩的肩膀一下,那肩膀很结实。

是个结实的小伙子,男人在心里这么想。

“我要走了,小子,谢谢你的水。

我就是来借水喝的,可惜你小子想起来的太晚了,让我渴得不行,来了个牛饮。

”男人再一次拍拍男孩的肩膀,走出去。

“叔叔,您丢了东西。

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刀子。

“防身用的,小子。

送给你了。

你一个人,拿着防身吧。

男人转过身,身后传来“砰”“吧嗒”的关门锁门声。

男人没有回头,自言自语道:

“真是个机灵的小子。

月亮出来了,男人觉得眼前一片明亮。

走在路上,男人想,要是自己的儿子这么有出息,该多好。

再过几天就到了探视的日子,管教来信说,儿子最近在里面不太安心,让自己去看看。

明天先让工头预支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可以的。

(摘自《贵港日报》2017年8月3日,有改动)

17.文中说“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刀子”,这一情节在文中早有暗示,请找出两处并简析。

(4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月亮出来了,男人觉得眼前一片明亮”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4分)

19.请简要分析“男人”这一人物形象。

(6分)

20.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自然段纯属多余,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

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

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

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

母亲说:

“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

”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

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阶段性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卷

1. B(渌:

lù)

2. B(A州—洲,C避—辟,D溶—融)

3.A(素养:

修习涵养。

也有平素所供养的意思。

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

素质:

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

也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

独树一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制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

不落窠臼:

窠臼:

比喻老套子,旧框框。

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伍。

暴发和爆发:

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

4.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

A“万人空巷”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物把居民吸引、轰动一时的情景。

但A句是说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那就谈不上“万人空巷”了。

可见这里是误解了这一个成语的意思,以为路上没有行人,才算是“万人空巷”。

B“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

而C句的意思是消费者利用厂家商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显然与这个成语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

C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5.选C。

A句式杂糅。

去掉“不当”和“不稳定”。

B“是否”与“并不认同”,双面对一面。

表意不明。

D逻辑顺序不当。

“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应互换顺序。

6.C.(爱:

爱护)

7.C.(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却”。

A,①介词,让;②连词,假使。

B,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到……去。

①介词,比;②介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可译为“到”)

8.B.

9.D.(“钩心斗角”文中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现在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气候”在文中指气温,现在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收藏”在文中是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现在是一个动词)

10.D(“严”为“敬重”)

11.C

12.D(司马光是反对用小人的,由文中“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可知)

【译文】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

“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魏国攻打赵国。

赵国灭亡,那么接着就是韩国和魏国了。

”韩康子和魏桓子说:

“我们心里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担心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泄露,那么灾祸马上就来临了。

”张孟谈说:

“计谋从你们二位口中说出,只传入我的耳中,有什么损害呢。

”两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订立盟约,为进攻智伯约定好日期,然后把张孟谈送走。

赵襄子派兵在夜里杀了守堤官员,放水淹智伯的军队。

智伯军队为逃水淹而一片混乱,韩、魏军队从两侧攻打,赵襄子带兵从正面攻打。

大败智伯军队,尽灭智伯部族。

臣光(司马光)说:

智伯灭亡,是才能超过了德行。

才与德不同,可是一般人不能分辨,全部说成是贤德。

这大概就是对人失察的原因吧。

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

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

云梦的竹子。

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揉和,不做成弓箭,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

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和磨砺,就不能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

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人”,才智全无就是“愚人”,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

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而要交往他人的话,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

为什么呢?

君子借助才来做好事,小人借助才来做坏事。

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无处不到;借助才做坏事的人,做坏事也无处不到。

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力未能超过,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

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岂不更大吗!

有德的人们敬重他,有才的人们喜欢他,喜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

自古以来,国家的叛臣,家庭的败家子,才有余而德行不足,招致家国覆灭的例子太多了,岂只一个智伯呢!

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明察才与德的区别并懂得它们的先后主次,又担心什么在用人的问题上对人失察呢!

第二卷

13.(10分)

(1)我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2)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3)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14.(8分)

(1)是这样的自然景象: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2)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

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杜甫“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相伴,因为“戎马关山北”。

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

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

15.(8分)

(1)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的善解人意,可亲可爱,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与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16.(10分)

(1)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处春江无月明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4)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17.

(1)“男人还没想要进去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响声”,暗示“男人”是想偷偷地进去,不想让人发觉;

(2)“男人还没想好说什么,只好进到屋子里”,说明“男人”对被发现缺乏心理准备,并不是真正地来“拜访”的;(3)“男人一惊,口袋里的手使劲攥了攥”,看出男人被认出的紧张感,“使劲攥了攥”的当然是那把刀子;(4)“男人当然看到了,而且每天都能看到”,可以看出“男人”的这次“拜访”是有预谋的;(5)“男人不是来借水喝的,不过并没有阻拦”,直接点明了“男人”不是为水而来,而是另有所图。

(4分)

18.一方面写月亮出来照亮了黑暗,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男人”心理的变化:

摒弃了黑暗,变得一片轻松。

(4分)

19.“男人”是一个差点失足犯罪、良知未泯的打工者(建筑工人)的形象。

他为了去探望劳教的儿子而想通过抢劫的方式弄到钱,但当他面对单纯机灵的“男孩”时,不禁心生关切、爱怜,良知再现,最终救赎了自己的灵魂。

(6分)

20.认同。

文章到倒数第二自然段故事情节就已经非常完整了,以此结尾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增强小说的文学色彩。

不认同。

小说最后一自然段是前面有关情节的注脚,照应到了前面“男人”谈自己儿子时的不自然,也交代了“男人”“拜访”“男孩”的缘由,使全文情节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4分)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来自一个经典案例。

美国内战结束后,法国记者马维尔去采访林肯。

马维尔:

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

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

可能有这个意思吧。

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马维尔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这句话的含义。

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

也就是林肯在信中谈到幼年时的这段经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其隐含的比喻:

困难只是石头,不是人们想像的山头。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在真正面对现实时,许多人却又表现得无所适从,他们要么就是被假象迷糊,看不清前面的路;要么就是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总是依照惯例看问题,人云亦云,不敢有新的看法;要么就是习惯于放大困难,于是根本就不敢去尝试。

慢慢地,他们会觉得成功不是常人才能办到的事,自己是没什么指望了。

因为有很多人都这样想,就注定了成功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达到!

其实,所谓成功者,与其他人的惟一区别就在于,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他去做了,而且全身心地去做。

所以,成大事其实只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

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据此提出韦特莱法则:

成功者所从事的工作,是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去做的。

要先有超人之想,才会后有惊人之举;能够不落俗套,才会不同凡响。

事实上,读到林肯这封信的时候,马维尔已是76岁老人,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下决心学习汉语。

三年后的1917年,他在广州旅行采访,是以流利的汉语与孙中山先生对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