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321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docx

中国古典园林史打印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

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 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

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

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 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

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

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

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

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 囿:

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 台:

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 园圃:

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大咸阳计划:

1信阳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

2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布局“天人合一”的体现3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大宫苑集群。

1、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

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

2、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

一、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二、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

四、西汉的皇家园林

1、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

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

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

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苑”浑然一体或“宫”中有“苑”的格局(如建章宫);

苑:

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呈“苑”中有“宫”的格局(如上林苑)。

上林苑供水体系:

以昆明池作为主要水库,揭水陂和沧池作为辅助水库,形成一个能储积调节水量、控制水流的多级水库,从而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还提供了潼关至长安之间漕运水路的经常性接济。

这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也算得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

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

五、东汉的皇家园林——称之为“宫苑”。

游赏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西园的“列肆”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处皇家园林内的“买卖街”。

六、汉代的私家园林

1、王侯官僚的园林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

(1)梁孝王兔园

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

位置:

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

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

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

(2)梁冀苑囿

特点A:

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B:

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东汉梁翼园林假山的这种构筑方式,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录最早的例子

3、隐士宅园(园林化庄园)

东汉初年豪强群起,形成各地大小割据势力,逐渐瓦解地主小农经济,促进庄园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他们一定程度上能避开皇帝的集权政治,得以成为较理想的隐蔽之所,隐士成为庄园主,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受老庄及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重视居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意识地开发内部的自然生态之美,赋予一定程度的朴素的园林特征,从而形成了园林化庄园。

东汉的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是产生隐士的温床,而东汉的庄园经济则为隐士们提供了田园牧歌式的比托之所。

庄园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家园;隐逸不仅与山林结缘,而且也开始与园林发生了直接关系。

这样的园林化庄园既是生产、生活组织形式,也可以视为私家园林的一个新型类别“别墅园”的雏形。

小结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

其中:

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二、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三、由于原始山川的崇拜、帝王的封禅果冻,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中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园林里所进行的审美经营尚处于低级水平上,造园活动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一、 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有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结合。

三、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

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

1、 邺城

御苑——华林园

经度、纬度的出现,后世一直沿用;把重要的建筑放在中轴线上

2、 洛阳

大内御苑——华林园(芳林苑),其造园艺术成就占一定位置

确立城市中轴线规划体制

3、 建康(南方)

大内御苑——华林园、乐游苑

芳林苑(桃花园)、上林苑(皇家狩猎场)

特点:

1、规模较小,规划设计精密细致了;2、造园四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由从摹拟神仙虚拟转为世俗题材的创作;3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文人参与园林开始;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以较多地用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写实手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5、皇家园林的“宫”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

此后大内御苑的发展便纳入更为规划的轨道,在首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

它不仅为皇帝就近提供了日常游憩场所,也是拱卫皇居的屏障,军事上足以作为攻防之应变,起着保护宫禁的作用。

北魏的洛阳、南朝的建康就是这种规范化的皇都模式的代表作,对于隋唐以后的皇都的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私家园林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

从地理位置上私家园林有两种:

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院、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同时也有南方与北方私家园林的差别。

庄园、别墅与文人:

1、江南人文荟萃(衣冠南渡),文人参与造园;2、庄园、别墅自身自然条件优越;3、两晋南北朝盛产隐士,别墅、庄园可为隐士提供精神、物质居所;4、庄园、别墅的山居风光和田园风光经文人诗文吟咏,在文人圈子里培育出一种包含着隐逸情调的美学趣味。

对后世影响极深远,促成了唐宋及以后田园诗画、山居诗画的大发展。

诗画艺术的这类创作,又反过来影响及与园林。

唐宋以后的文人园林中,出现不少以山居、田园居为造景主题,蕴含着或多或少的隐逸思想和意境。

四、 寺观园林

五、其他园林

非主流园林类型——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这样的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公共园林,曲水流觞

小结

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

庄园、别墅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而得到很大发展,它们作为生产组织者、经济实体同时也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山居”的精神寄托。

它们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一种天然清纯的风格。

其所含蕴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影响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一开始便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园林化化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

中国风景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洛阳

沿用了秦代开始的九经九纬规划格局,前宫后院的布局手法

隋的大兴宫,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水系

唐代正式建立“两京制”——长安、洛阳

二、皇家园林

1、 大内御苑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

长安大内三苑:

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

陶光园为洛阳宫(隋名紫微城)的大内御苑

2、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西苑——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

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

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上阳宫——建筑密度较大,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玉华宫(玄奘)、仙游宫(舍利塔、白居易《长恨歌》)——依山而建的行宫御苑,

华清宫——仿长安规划布局,最重要的离宫御苑,苑林区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

九成宫——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皇帝避暑的离宫御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

三、私家园林

唐代确立的官僚政治,催生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士流园林,(“中隐”思想,入世的避世愿望)

1、 城市私园

履道坊宅园——前宅后园的布局,白居易《池上篇》

2、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洛阳的平泉园:

李德裕,怪石名品多,花木品种丰富

浣花溪草堂:

大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流寓成都。

于上元元年,择城西之浣花溪畔建置“草堂”,两年后建成。

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园内的主体建筑物为茅草葺顶的草堂,大量栽植花木,极富田园野趣。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庐山草堂:

元和年间,白居易任江洲司马时在庐山修建了一处别墅园林——“草堂”《草堂记》,建园基址选在香炉峰之北“面峰腋寺”的地段上,依山开池,纳入自然风景,为外向型的山野园林。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辋川别业(借景于自然山水):

在陕西蓝田县,由王维资购并规划建成的一座庄园别墅,共有20处景点。

园内有山、岭、岗、坞、湖、溪、泉、滩以及茂密的植被,总体上是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的园林化则偏重于各种花木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

建筑物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园林造景尤注重诗情画意。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文杏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四、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

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白居易为代表性人物,其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

五、寺观园林

长安城的佛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

唐代寺观园林出现一个新的表现形式——水庭

全盛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一、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二、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中隐”思想的流行成为士流园林风格形成的契机,同时官僚政治的成熟为士流园林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

文人参与造园,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又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

三、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四、公共园林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五、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应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六、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虽然第四个特点——意境的涵蕴——尚处朦胧状态,但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及亚洲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

(一)——宋代

北宋的东京城、南宋的临安城

一、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 东京——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艮岳——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艮岳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论述.艮岳的造园成就.

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2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3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植物配置。

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

丛植。

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

建筑。

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2、 江南

南园——别墅园

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南以山石之类见长,被以水景之秀取胜

沧浪亭——苏州名园

梦溪园——沈括

3、 文人园林的兴盛

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简约、疏朗、雅致、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延伸

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

三、寺观园林

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界

    四、其他园林

西湖成为一座特大型的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楠溪江苍坡村——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总体景观构思:

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南宋时,村上世族按“文房四宝”构思来重新进行布局:

针对村右状似笔架的“笔架山”,以一条东西向铺砖石长街为“笔”,称为“笔街”,凿两条5米长的大青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

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构思奇特,独具风格。

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

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

造园主要成就:

一、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地“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

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皇家园林较多地收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三、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

四、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综完成。

五、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

(二)——元、明、清初

市民园林出现与士流园林分庭抗礼

叠山方面,使用的石材多样化,技法也趋于多样化

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

一、元、明的皇家园林

二、清初的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西苑,把南海分隔成一个独立的宫苑区

行宫御苑——香山为主体的香山行宫,玉泉山为主体的静明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苑林区(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

避暑山庄,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具备“避暑宫城”的性质;山庄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格局:

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

避暑山庄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圆明园,加上长春园、畅春园,又叫圆明三园,整个山水体系的布局,反映了勘舆风水学说,水系自西北而东南的流向

三座离宫御苑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著名皇家园林

三、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扬州私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

           影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由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

苏州私园——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无锡私园——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是中型的别墅园林,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上海私园——豫园

四、北京的私家园林

元代私园——万柳堂

清华园,李伟,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花卉大片种植

勺园,米万钟,简约、朴素“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酸”

清初私园——怡园、万柳堂、半亩园

五、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大发展,文人园林的高峰在江南

造园家——张南坦,叠山作品突出,主张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其子张然

   计成,造园理论著作——《园治》:

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由明末著名的文人阮大铖、郑元勋作序。

全书共分为三卷,用四六骈体文写成。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

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后期园林历史上的两个高峰

一、皇家园林

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大内御苑

1、西苑(现在北海的规模一样)

  明确的划分了北、中、南海三个相对独立的苑林区

  团城、琼华岛,南坡的永安寺(一组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西坡地势陡峭,建筑依山就势;北坡叠石构成地形;东坡以植物之景为主

 北海东面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主要体现山野景观

 北岸新的建筑,静清斋,典型的园中之园,是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建筑庭院烘托山石主景区,山池景观突出,具有多层次、多空间的变化特点。

2、慈宁宫花园(颇有寺庙园林的色彩)

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园路纵横均齐的几何式,少见的规整式庭园。

建福宫花园(乾隆皇太子时的住所)这座园林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比较高,总体布局比较灵活,虽非均齐对称,但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乾隆后期造园风格的主要特点

3、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花园布局

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

⑵建筑布局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相同

行宫御苑

1、静宜园(香山的东坡,大型的山地园)

内坦,为主景点,其中有著名的古刹香山寺,园内最宏大的一座寺院,东邻历史上最著名的景点“来青轩”外坦,为高山区别坦,两组大建筑群,昭庙中有一座静宜园最精致的小园林,见心斋,以建筑结合山石的庭院山景为主体

2、静明园(玉泉山为主体,天然山水园)

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建筑很少

玉泉山上的玉峰塔,为惜墨如金而又画龙点睛之笔

3、南苑(皇家猎场,人工挖湖建山)

苑内有一座精致的园林,团河行宫

离宫御苑

1、圆明园(平地人工挖湖的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三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成趣。

圆明三园是集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建筑的群体组合极尽变化之能事,120多组建筑无一雷同,把建筑院落布局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

 长春园内欧式宫苑,西洋楼,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规划轴线控制、均齐对称。

   圆明三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包含百余座小园林均各有主题,性格鲜明,堪称典型的“标题园”。

 2、 避暑山庄(天然山水园)

 山庄总体布局,前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