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911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docx

伊拉克战争中的T72主战坦克

T-72曾经是苏联红色重工业生产机器中最恐怖的产物之一,也是无数西方坦克兵们的恶梦。

当时西方媒体和专家曾经普遍认为:

西方没有任何一种型号的坦克主炮可以击穿T-72的正面装甲,也没有任何一种型号坦克的装甲可以防御住T-72的125mm主炮。

对于这种高性能,数量又高达2万辆的坦克,西方社会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内惶恐不已。

他们恐惧的对象就是无数T-72坦克构成的装甲洪流。

但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依靠M1A1和英制挑战者2型坦克,几乎毫发无伤的击毁伊拉克装备数百辆T-72坦克。

一时间,T-72坦克又成为西方媒体讥笑的对象,被称为垃圾和活动的火药桶。

到底是经典还是垃圾呢?

听老萨来说。

产生的历史

第二次时间大战一结束,冷战就迅速开始。

当时苏联为首的苏维埃联盟和华约国家的实力还是比较弱的,相对美国和北约国家来说,无论海陆空三军常规武器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如对手。

更要命的是当时美国垄断了核武器的技术,具有对苏联压倒性的优势。

苏联领导层一方面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研发核武器,一方面试图通过建立大大超过西方阵营的常规武器阵容,拉平双方的实力差距。

作为陆军主要进攻力量的坦克,自然就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二战结束以后的10年内,苏联使用的主要坦克还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T-34坦克的改进型号T-34/85,其中一部分这类坦克还参加了朝鲜战争。

实战中这些坦克表现也还算不错,和西方当时坦克基本旗鼓相当。

但是随着战后10年军事科技的突飞猛进,采用老式技术的T-34/85一是无法对抗西方的新式坦克,二是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自然很快要被淘汰掉。

当时苏联有两大坦克设计局,一个是著名的列宁格勒坦克设计局,西方一般叫做鄂木斯克坦克工厂(ОмскийТанковыйЗавод),另一个也是著名的哈尔科夫坦克设计局(ХарьковскийТанковыйЗавод),西方称为下塔吉尔坦克工厂。

这两个设计局集中了苏联和华约阵容里面坦克装甲设计方面的精英人物,苏联冷战期间众多世界著名的坦克坦克都出自他们的双手。

为了取代T-34,哈尔科夫设计局推出了战后第一代坦克:

T-54和T-55系列坦克。

其中T-54的技术比较老,是在二战末期哈尔科夫设计局的T-44坦克上的改进型。

可惜当时的T-44相对德国二战期间的豹式坦克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它的后继者T-54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它早在1949年就面世,使用的主要技术T-34没有大的不同,尤其是火控系统仍然停留在二战末期水平,只是经过一定程度的改良,属于过度产品。

它的型号很少,产量也不多,很快被T-55取代。

T-55系列坦克则是苏联战后标准的第一代坦克,它也是哈尔科夫设计局的大作。

在研究出T-54以后,哈尔科夫设计局的主要专家感觉这种坦克各方面的性能都平平,不具备超越西方同类坦克的能力,随即推出一种全新的坦克,这种坦克就是大名鼎鼎的T-55系列坦克。

T-55系列坦克在当时看来是相当先进的坦克,它使用新一代的火控系统和全新的Д-10T2C100毫米线膛火炮,配用了双向稳定器(原本都是单向稳定器,在不平坦的地形上只能做炮口高低误差的纠正,不能纠正方向的误差。

这种仪器使得火炮射击精度大大提高),具有远强于T-34和T-54的打击力。

辅助武器包括1挺7.62mm机枪和1挺12.7mm机枪。

夜战上,T-55具有红外探照灯和红外观察潜望镜等简单夜战设备,可以粗略探测到数百米外夜间行动的敌军装甲目标。

防御能力上车体采用焊接结构,炮塔整体铸造结构,它的车身非常低矮,而且炮塔扁圆,防弹性很好。

机动性上,它使用B-55型12缸水冷柴油发动机,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行驶距离500公里,还可以涉水1.4米深,潜水4.5米深,具有相当不错的机动能力。

坦克全重36.5吨,乘员4人。

总之,T-55系列坦克已经具有现代坦克的一些基本因素,算是现代的坦克鼻祖,而且它的操纵极为简单,也很容易修理,非常适合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程度不高的坦克兵使用。

也因为此,直到50年后的今天,T-55仍然在很多国家的军队中服役。

T-55系列坦克虽然具有这些新的技术,但由于结构简单,零件价格低廉,所以制造起来非常容易。

从1950年投产开始,苏联几十年内一共生产了5万多辆,如果加上中国仿造的近1万辆59式坦克,T-54和T-55系列坦克总数高达近7万多辆,占二战以后全世界生产坦克总数的三分之一,相当惊人。

 

--------T-55坦克虽然性能平平,但是对付敌人的非装甲部队还是很厉害的。

现在还有几十个国家装备这种老式坦克。

 

T-55系列坦克装备苏军以后,确实震动了西方社会,加上朝鲜战争美式坦克对于老式T-34坦克的有心无力。

当时西方阵营苦心设计了针对T-55系列坦克的M48巴顿坦克。

该坦克装备1门M41式90mm坦克炮,装有新一代的体视光学测距仪(改进型使用更为简单有效的合像式光学测距仪),机电式弹道计算机,这些新技术使得该坦克在1500米内对静止目标首发命中率超过50%。

改型坦克采用AV-1790-5B汽油发动机,性能很不稳定,早期型号最大行使距离仅有110公里,后期改进型号达到460公里。

1953年投产进入美军现役,到1959年一共也生产了1万1000多辆。

M48巴顿坦克的主要性能和T-55差不多,主要强在先进的火控系统上,已经远远超过二战的水平,属于战后第二代火控系统。

和M48相比,T-55的火控系统太简单,仍然使用老式的光学瞄准设备,不但命中率很低而且对坦克乘员中车长和炮手的个人技术要求很高。

苏制100mm火炮虽然口径较之美国火炮大,但是无论射程和精度都不及。

在之后的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使用M48巴顿坦克的以色列装甲兵,依靠出色的个人技术和战术素养,重创了阿拉伯国家装备的大量T-54和T-55系列坦克。

在6天的坦克大战中,以军在坦克800辆对阿军1560辆的劣势下,发挥技术和战术的优势。

在绝对优势的空军有效掩护下,以损失400辆坦克(其中只有61辆坦克全毁,无法修复)的代价击毁俘虏了阿军960辆坦克,占领了包括戈兰高地在内的大量领土,获得了大胜。

在实战中,阿拉伯国家的坦克兵集中反应T-54和T-55系列坦克的火控系统很差,不容易打中以色列的坦克。

即使双方同时开火,往往都是T-54和T-55被以色列改装M48的新式M68式105mm线膛炮准确击中。

另外,T-54和T-55系列坦克装甲防御偏弱,无力防御M48坦克火炮的打击。

苏联方面很快意识到这点,在之后很快责令哈尔科夫设计局进行了T-55继任者的研究,这也是著名的T-62系列坦克。

T-62系列坦克是苏联战后第二代坦克,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先进的2A20型115毫米滑膛炮,该炮可以使用世界首次使用的尾翼稳定长杆脱壳穿甲弹,杀伤力远远超过T-54。

T-62还改善了整体装甲设计,加厚了装甲,修改了炮塔外形,让其防御力比T-55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珍宝岛和中国的交火中,解放军主要反坦克武器RPG-2火箭筒和85mm反坦克加农炮都无法有效将其击毁。

其中勇敢的解放军战士使用RPG-2火箭筒在几十米内击中T-62,但是只能在其装甲上打出一个小坑,最后还是靠了预设的大威力反坦克地雷帮了忙。

T-62坦克还有完善的三防装置,可以在核爆炸情况下作战。

但是T-55系列最让人接受不了的火控系统,在T-62初期型号中没有任何改变。

虽然后期更换了比较先进的“波浪”2,3型火控系统,但是和西方同类坦克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通过战术来弥补。

T-62坦克的战斗综合能力比T-55系列有着成倍的提高,装备M41式90mm坦克炮的M48已经很难和其对抗。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只有以色列改装先进的105mm火炮M48A5才可以勉强对付T-62坦克。

T-62坦克是一款相当成功的坦克,它和前辈T-55坦克一样容易生产。

从1963年装备部队,一共生产了4万辆,产量非常惊人。

目前还在俄罗斯服役,经过改进的T-62参加过车臣战争。

不过客观来说,在车臣的T-62主要还是作为自行火炮使用。

----------T-62的性能比T-55好的多,直到30年后的90年代,它也曾经在车臣战争中使用过。

由于火炮威力大,内部空间也很宽敞(没有安装自动供弹机,所以内部空间大),很受俄罗斯军人的欢迎。

 

通过情报部门得知T-62的大概性能数据以后,美国和华约方面对自身装甲武器的劣势感到忧心忡忡,他们也马不停蹄的继续进行自己二代坦克的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和积累,美国于1960年投产了自己的M60主战坦克。

M60主战坦克也是美军划时代的产物,它在火力,防御能力,机动性上都远远超越M48系列坦克。

它的主要武器是1门105mm口径M68式线膛炮,可以有效击穿T-62坦克的正面装甲。

至于美国传统优势的火控系统上,M60又大大上了一个台阶,它使用当时极为先进的M16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淘汰了M13A1D机械式计算机(使用该弹道计算机使坦克炮2000米距离上对静止目标的首发命中率由50%提高到80%以上),同时配有炮长瞄准镜,有昼用光通道和主动红外夜视光通道,夜视距离是1000米.车长还有先进的车长合像式光学测距仪,测量距离为500到4400米,测距仪与弹道计算机机械相连,操作极为简单,实战中射速快,准确性很高,一辆M60坦克可以对付几辆T-62,T-55,而且可以有效射击移动目标,同时具备一定的夜战能力。

这还是初期的M60坦克,后期随着美国科技在60,70年代的突飞猛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AN/VVS-1红宝石激光测光测距仪(不需要坦克手将测试数据手动输入计算机,大大提高射击数度和精度),M19弹道计算机(使得M60射击精度再次提高),逐步使用在M60上。

传统的T-54和T-55系列坦克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已经很难对M60造成大的威胁,M60的主炮可以并排击穿二辆老式的T-54坦克。

而M60的综合性能相对T-62也有相当的优势,以双方在1500米距离首发命中率来说,T-62仅仅为33%左右,约是M60的一半。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M60虽然在多次作战中损失不轻,有相当一部分是被阿拉伯步兵大量装备的RPG-7火箭筒和AT-3反坦克导弹击毁。

对于当时极为先进的反坦克导弹,无论苏联和美国的坦克都没有好的对付办法。

如以军190坦克旅早埃及军队第2步兵师伏击,装备的120辆M60坦克中有92辆被击毁,28辆被俘。

在几次重要的坦克战中,犹太军人在绝对的劣势下(如在戈兰高地,以军坦克仅仅为阿军的10%),依靠M60出色火控系统和高精度火炮力挽狂澜,最终击毁数倍于己的苏制坦克,反败为胜。

--------老美的M60主战坦克,它的车高有3.2米,是当时最高的一种坦克。

美国坦克兵曾经自嘲说:

我们是全世界最显著的坦克兵。

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证明西方现役的坦克相对苏联坦克,仍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西方宣称其坦克技术领先苏联5到10年,航空技术领先苏联10到15年),这就要求苏联坦克设计部门尽快研究出更为先进的第三代坦克来。

由此,T-72坦克呼之欲出。

T-72的诞生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T-62坦克相对美国M60的失利,让苏联方面更加了解到自身坦克仍然落后于西方。

战后,由于哈尔科夫坦克设计局众多专家的优秀表现,使得苏联另一巨头鄂木斯克坦克设计局几乎没有什么成绩。

哈尔科夫设计局在20年内的时间内包揽了从T-54到T-62全部二代三种型号的坦克设计和研发。

这让鄂木斯克设计局的领导们深感汗颜,他们自觉无论人才和研发实力都不低于哈尔科夫,不甘于始终落在对手的后面。

在苏联军事高层眼中,称为战后第二代坦克的T-62和早期的T-55系列坦克其实区别不很大,并不是新一代的坦克。

面对西方坦克研制的咄咄逼人的势头,研发新一代坦克的任务还是迫在眉睫的。

这个任务,苏联军事高层交给了在一直在旁观望的鄂木斯克坦克设计局。

鄂木斯克设计局早就在卧薪尝胆等待这个机会,他们迅速提出一个超级坦克的计划,就是划时代的T-64主战坦克。

这个坦克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极端高科技的产物,除了初期使用了少量T-62技术(如2A20式115mm主炮)以外。

T-64投入生产的成熟型号包括当时极为先进的以下技术:

1.先进的大口径2A26式125毫米滑膛炮。

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最大有效射程2100米,穿甲厚度350毫米,可以轻松击穿当时所有西方坦克正面装甲。

后期使用更为先进的2A26M式125毫米滑膛炮,2000米上穿甲厚度达到460毫米,还可以发射9K112型“眼镜蛇”炮射导弹,最大距离5000米,破甲厚度800毫米。

2.自动装弹机。

它采用旋转式双层输弹机构,有记忆装置,能迅速对22发炮弹进行弹种选择,装填和抛壳。

也使得坦克乘员只需要3个人,炮塔里面仅有2人,这使得炮塔可以大为减小。

实际上,使用自动装弹极使得T-64和T-72成为世界上外形最矮的两种坦克,大大减小了坦克的中弹概率。

3.最新科技的二冲程5缸对置活塞水冷增压柴油机。

这种先进的发动机使得40吨的坦克,在公路最高时速达到75公里,最大行程550公里,启动速度快,加速度也快,具有相当优秀的机动性。

4.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

合像式光学单目测距仪,红宝石激光测距仪,模拟式弹道计算机,炮长昼夜瞄准镜,耳轴倾斜传感器,瞄准点注入装置及射击控制面板等。

使用这种火控系统使T-64坦克在1600米远距离射击低速运动目标的首发命中概率,为52%,虽然和西方坦克还有差距,但是已经超过T-62近一倍。

在夜间射击时,T-64A通过安装在火炮左侧与火炮一起联动的红外探照灯,可以在夜战中对800米距离上目标进行射击。

火炮安装有双向陀螺稳定装置,理论上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但命中率低。

5.还有当时西方没有使用的复合装甲。

其车体前侧采用了复合装甲结构,炮塔采用了整体铸造加顶部焊接结构,炮塔前部装甲相当于400毫米均质钢,炮塔侧甲厚120毫米,后部为90毫米。

当时西方在60,70年代主要装备的德国的豹1,美国的M60等坦克炮塔前部最厚部位也只有110毫米左右。

 

---------先进的T-64坦克,由于先进技术不成熟,它们服役的时间并不长。

这款坦克是苏制坦克中,装备国家最少的一种型号。

仅仅装了原属苏维埃联盟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没有1辆外销。

 

简单来说,T-64从各方面远远超过当时西方任何一款主力坦克,至少可以保持15年左右的领先优势。

可以说,这些技术能够容纳在一辆坦克身上,在60年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妄想。

所以苏联军事高层众多将军们在1963年看到T-64的样车以后,都不敢相信他们的眼睛。

几乎不假思索的,他们一致同意T-64成为下一代苏联的主战坦克,否定了哈尔科夫设计局的另一个方案,并且让鄂木斯克设计局立刻投入坦克的生产。

可惜,这些将军高兴的太早了。

技术是技术,样车是样车,一到投入实际的使用的时候恶梦就来了。

引以为自豪的先进技术几乎都有些问题,首先自动供弹机不可靠,经常造成炮弹卡死。

这种问题很严重,因为一旦战时自动供弹机发生问题,是几乎无法修复的,不能射击的坦克和废铁没有什么区别。

先进的二冲程柴油机经常出现故障,导致坦克无法行动。

先进的火控系统也不稳定,机器经常出问题或者无法使用。

总之,T-64坦克的问题多多,所以从1963年苏联军方下令生产,直到6年后的1969年第一款成熟车型才开始生产。

就是这样,固有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只能以小规模生产。

后到了1976年才完全解决技术问题,开始大量生产。

此时距离T-64定型已经超过10年,部分技术优势已经被西方赶上。

所以大量生产仅仅6年以后,到1982年被更先进的T-80取代停产。

虽然如此,T-64的产量也不低,苏联一共生产了1万4000多辆。

由于使用最高的技术和价格昂贵(在1980年单价就高达120万美元,相当惊人!

要知道,就是20多年后的今天,全新的T-80坦克不过售价200多万美元!

大家注意通过膨胀因素。

在两伊战争期间,中国曾经卖给伊拉克一批老式的T-54坦克,单价仅仅当时币值的20万人民币),苏联从来没有出口过这种先进的T-64坦克,所有坦克只装备苏联本国军队。

T-64问题多多,从1963年定型到1976年才能大量生产,长达13年的时间内苏联陆军还是使用性能已经落后的老式坦克。

军方对这个情况反应非常强烈,加上T-64坦克的价格过高无法大量生产,形成不了对西方坦克绝对的数量优势,完全不符合苏联大纵深战略中以坦克数量取胜西方坦克质量的理论。

而且使用过于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出口到其他国家(怕被西方缴获后研究),苏联当时所谓朋友国家仍然使用落后西方坦克10年的老式苏制坦克,实战中面对美国的友好国家一败再败,这对苏联冷战全球战略极为不利。

苏联军事高层开始希望生产一种简化的T-64坦克。

这种坦克和T-64形成高低搭配,可以弥补T-64数量的不足,也可以用作出口用处。

苏联军事高层在60年代末期,希望在T-64竞争中失败的哈尔科夫坦克设计局也投入生产,全力在T-64的基础上研发一种简化的T-64坦克。

由于军方要求很迫切,他们把T-64仅有的几辆样车提供给哈尔科夫设计局,让他们迅速拿出改进方案。

当时哈尔科夫设计局的领导们正在进行自己新一代坦克的研究(就是被鄂木斯克的T-64淘汰的方案),他们对鄂木斯克设计局的成功非常不满和羡慕。

傲慢的哈尔科夫设计局的领导们,一直不认为鄂木斯克设计局的T-64方案超过他们的方案。

在接到军方的命令和拨款以后,他们却没有从事T-64的改进工作。

而且偷偷的在自己新一代坦克方案的基础上,使用了一些T-64的成熟技术,同时使用了一些相对落后但是使用的老坦克技术。

---------偷梁换柱的产物T-72,它和T-64不同,是完全的苏制传统坦克。

技术简单,容易制造,价格低廉。

 

如它火控系统采用是很成熟的廉价老式机械弹道计算机和合像式光学测距仪,而不是T-64先进的机电模拟弹道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

它的炮塔装甲采用简单的钢钢复合结构,两层装甲板之间填充的是石英沙,相对T-64的复合装甲要廉价使用的多,防御能力也差了一截。

同时除了正面装甲防御能力比较出色以外,T-72侧面和后部装甲的防护能力都很差,尤其对坦克乘员保护很差,不但没有弹药隔离仓,而且弹药供弹装置甚至就在乘员的坐位下面。

一旦被敌军火炮击穿坦克装甲,往往会引燃这些弹药,形成第二次爆炸,掀翻炮塔,杀死全部乘员。

T-72没有装备比较先进的夜视设备,比如微光夜视仪器,使用的还是比较原始的红外夜视仪,探测距离不超过1000米,夜战能力很弱。

唯一照搬没有简化的就是125毫米的主炮,不过也是用了更为成熟的自动供弹机,缺点是供弹速度有很大降低,一分钟最多只能射8发。

苏联军方高层在1970年检查哈尔科夫设计局提供的所谓T-64改进型以后,大吃一惊!

这些熟知军方所有坦克技术的高官们自然发现这是一款和T-64没有什么共同点的新式坦克,甚至连车体和履带都是完全不同。

但是经费已经花了,几年宝贵的时间也过去了,总不能弃置不顾,苏联高官们硬着头皮接受这个现实。

不过这种坦克虽然综合性能比T-64差了一大截,但是毕竟使用起来相当可靠,没有T-64那么多问题,而且价格低廉又容易生产。

所以苏联在1972年将这种坦克定型为T-72主战坦克,随即开始大量生产,从1974年开始装备部队,比T-64能够大量生产的时间还要早好几年。

T-72的结构简单,设备价格低廉,到2006年俄罗斯宣布停产该型号坦克以来。

苏联和俄罗斯联邦自己在20年内至少生产了2万多辆T-72坦克。

特选生产的国家,如捷克,罗马尼亚,波兰,南斯拉夫,印度等国也约生产了1万辆,大量装备T-72的非苏联国家至少有15个之多。

老萨客观分析,T-72虽然属于第三代坦克,但是真正的第三代坦克应该属于更为先进的T-64和之后的T-80。

T-72虽然使用了相当的T-64技术,也有第三代坦克的大部分基本技术特征,但是其科技水平和世界主流的第三代坦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老萨个人觉得,T-72和梅卡瓦1型一样属于准三代坦克,属于三代坦克的雏形,也有专家说是二代半坦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T-72坦克的内部,相对以前的老式坦克来说,它还是相当先进的。

 

不过,在T-72服役期间,直到1985年之前的10年内,T-72的主要对手仍然是西方第二代坦克M60,梅卡瓦1型2型之流及其改进型,T-72想战胜这些对手还是没有大的问题!

但是,T-72只能和西方第三代坦克的最初型号,如M1基本型相对抗,一旦西方同类坦克有超过T-64的技术,T-72就很难对付了。

 

第一次实战

T-72刚刚开始大量生产,苏联就开始出口给一些国家。

1983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为了消除巴解组织对其威胁,出动主力部队进攻黎巴嫩。

期间,以军装甲部队和叙利亚,巴解组织的坦克部队有过多次交手。

当时叙利亚已经装备了一些当时最先进的T-72主战坦克,而以色列方面也有当时最先进的自产坦克梅卡瓦1型。

梅卡瓦1型在1979年刚刚进入以军现役,是以军结合多年实战经验和美国高超的坦克科技,苦心研究近10年的产物。

梅卡瓦1型在当时算是非常先进的坦克,其主要性能都全面超过美军当时主力坦克M60,尤其防御能力上,更是比M60强出一倍有余,还有相当先进的火控系统。

以军本来并不需要使用这种刚刚加入现役的坦克,但是得知叙军有相当数量的T-72坦克,以军现役的所有坦克没有战胜它的把握,所以只能将近200辆刚刚出厂的梅卡瓦1型加入战斗。

双方的交手中,梅卡瓦1型有几十辆被击中,由于防护能力出色,很多坦克被击穿以后并没有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坏,完全损坏不能修复的有7辆。

T-72坦克的损失和梅卡瓦1型基本相当,数量稍微多一些,有9辆被完全击毁无法修复。

战后西方宣布梅卡瓦1型可以对付T-72,但是苏联方面不以为然。

因为黎巴嫩的地形比较特殊,多是山地和丘陵,双方交战多是山地战。

山地战和城市战一样,对于坦克属于“特种作战”。

双方坦克发现对方普遍在1000到1500米以内,这么近的距离,梅卡瓦1型的M68型105毫米线膛炮还是可以击穿T-72的正面装甲的。

苏联专家认为梅卡瓦1型在正常平坦地形下,很难有机会在这么近的距离开火,2000米上穿甲能力不到250mm的105毫米线膛跑,也不可能击穿T-72的350mm正面装甲。

所以T-72还是大大强于西方现役主力坦克,无须担心。

苏联官方在冷战期间一再通过媒体申明:

西方没有一辆坦克可以击穿T-72的正面装甲,也没有一辆坦克可以抵御T-72火炮的打击!

不过西方专家并没有同样的看法,他们认为T-72相对梅卡瓦1型没有绝对的优势,尤其在火控上较差。

双方在山地近距离遭遇,也让T-72比较容易瞄准射击,没有发挥出梅卡瓦1型火控系统的威力。

但是西方专家认为T-72的打击能力还是很强的,梅卡瓦1型是特别重视装甲防护的坦克(坦克有60吨,超过T-72近20吨,重量增加主要是增加的装甲防护。

由于以色列有钱有武器,但是小国寡民,人口很少,士兵更少,他们所有的武器装备都以保护战斗人员为第一位。

武器损失了可以再造,但是有经验的老兵损失了,他们无法弥补),有西方专家苦心研究的复杂防御措施。

就是这样也被技术差劲的叙利亚坦克手轻松击穿了数十辆,确实是不能容忍的。

 

-----T-72对乘员保护很不好,一旦被击中往往引起弹药的殉爆,就像这样。

 

西方的迎头赶上

西方开始对自己坦克的变革,也促进了西方第三代坦克的出现和改革。

可以说,西方第三代坦克本身就有一个固有的口号:

超越T-72!

美国第三代坦克就是大名鼎鼎的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战坦克,它早在1963年就开始研究,但是由于和T-64一样使用很多新概念且不成熟的技术,直到1984年才开始定型和大量生产。

很多人把M1和T-72作为比较,其实他们单单从生产时间来说,他们就差了10年之久。

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