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693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docx

《金版学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5

单元排查通关(五)

易错点1 不要混淆自交与自由交配

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AA♂×Aa♀等随机组合。

易错点2 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原因如下: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易错点3 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易错点4 基因的自由组合强调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因,但是它们不能自由组合。

易错点5 生物的性别并非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有些生物体细胞中没有明显的性染色体,其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如蜜蜂等。

此外,环境因子也可决定性别,如温度。

易错点6 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如下图所示:

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在非同源区段则不存在等位基因。

解题方法5 “9∶3∶3∶1分离比”偏离类型

    遗传题的解题方法

“9∶3∶3∶1”的变式——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特殊分离比。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

代比例

9∶3∶3∶1

正常的完全显性

1∶1∶

1∶1

9∶7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3A_bb+3aaB_+1aabb)

9∶7

1∶3

9∶3∶4

(9A_B_)∶(3A_bb)∶(3aaB_+1aabb)

9∶3∶4

1∶1∶2

9∶6∶1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9A_B_)∶(3A_bb+3aaB_)∶(1aabb)

9∶6∶1

1∶2∶1

15∶1

只要具有单显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3A_bb+3aaB_)∶(1aabb)

15∶4

3∶1

10∶6

具有单显基因为一种表现型,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1aabb)∶(3A_bb+3aaB_)

10∶6

2∶2

1∶4∶6∶4∶1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1∶2∶1

  【例❶】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D.3∶1,3∶1和1∶4

答案:

A

 

技巧阐释:

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9∶6∶1和15∶1,说明F1为双杂合子,F1的测交后代出现四种比例相同的基因型。

当F2的分离比为9∶7时,即只出现双显性与其他性状之比,那么测交只出现两种性状比为1∶3;F2的分离比为9∶6∶1,说明出现三种性状,测交后代中双显、两个一显一隐、双隐比例为1∶2∶1;F2的分离比为15∶1,则只出现双隐与其他类型,比例为3∶1。

【例❷】 萝卜(2n=18)的根形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

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P    圆形块根  ×  圆形块根

      (甲)      (乙)

F1         扁形块根

           ⊗

F2   扁形块根 圆形块根 长形块根

      9  ∶ 6  ∶ 1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控制萝卜根形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

(2)萝卜体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F2中圆形块根萝卜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亲本甲和亲本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5)若在一块纯合圆形块根萝卜的种植地里,出现了一株扁形块根萝卜。

扁形块根萝卜的出现是环境因素引起的还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请说出其判定思路。

答案:

(1)两对同源染色体 

(2)9 (3)4 8/9 (4)AAbb、aaBB (5)将该扁形块根萝卜自交:

若下一代长出还是圆形块根萝卜,则该植株的出现为环境因素引起;若下一代长出的萝卜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都有,则该植株的出现为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引起的。

 

技巧阐释:

从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为9∶6∶1,可以看出F1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配子和四种类型的雄配子,说明控制根形的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由题意可知萝卜为二倍体,所以一组应当含9条染色体。

圆形块根基因型为A_bb和aaB_,所以共有四种基因型。

F2中扁形块根共占9/16,纯合子AABB占1/16,所以扁形块根中纯合子占1/9,杂合子占8/9。

如果是环境引起的变异,则基因型未发生变化,仍为纯合圆形块根萝卜,自交后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若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变为杂合子,自交后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1.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患者均为杂合子

B.3号和4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C.5号和6号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如果7号和8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3

解析:

图示分析可知:

5号和6号个体患病,而9号为正常女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设该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则1号、3号、7号、9号的基因型均为aa,4号、5号、6号的基因型为Aa,8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即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不能确定其比例),A错误;3号和4号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而生男孩与生女孩的概率各占1/2,所以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B正确;5号和6号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3/4,正常的概率为1/4,C错误;如果7号(aa)和8号(1/3AA、2/3Aa)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2/3×1/2)=2/3,D错误。

答案:

B

2.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一个健康的男子与一个该病携带者的女子结婚,生一个患此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A.1/25B.1/100C.1/204D.1/625

解析:

从“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得出a的基因频率为1/50,则A的基因频率为1-1/50=49/5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49/50)×(49/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49/50)×(1/50)。

在健康男子中Aa所占的概率为[2×(49/50)×(1/50)]÷[2×(49/50)×(1/50)+(49/50)×(49/50)]=2/51,进而可知,一个健康的男子与一个该病携带者的女子的后代中出现得病女孩的概率为(2/51)×(1/4)×(1/2)=1/204。

答案:

C

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那么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1/44B.1/88C.7/2200D.3/800

解析: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该隐性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10,杂合子在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为18/100,则该正常的丈夫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8/99=2/11。

他们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2/11×1/4×1/2=1/44。

答案:

A

 

4.在家猫的遗传实验中,一只黑色家猫与白色家猫杂交,F1均为黑色。

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灰色∶白色=12∶3∶1,则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A.1/6B.1/81C.5/6D.5/8

解析:

由题意可知家猫的黑色与白色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若设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则F2中出的12份黑色为A_B_和A_bb或aaB_,3份浅灰色为aaB_或A_bb,1份白色为aabb,每12份黑色个体中有2份是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因此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5/6,C正确。

答案:

C

5.某动物的体色有褐色的,也有白色的。

这两种体色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Z与z、W与w控制。

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时,该动物的体色就表现为褐色。

现有一对动物繁殖多胎,后代中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值为7∶1。

试从理论上分析,这对动物可能是下列哪一组合(  )

A.ZzWw×ZzWwB.ZzWw×Zzww

C.Zzww×zzWwD.zzWw×zzww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基因型为Z_W_、Z_ww、zzW_的个体,其表现型均为褐色,只有基因型为zzww的个体才为白色,而且子代中白色个体占1/8,因此可以判断该杂交组合为ZzWw×Zzww或ZzWw×zzWw。

答案:

B

6.小鼠由于其繁殖能力强、性状多样而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

下面是不同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

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l的表现型为:

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

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________。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

黄色、灰色、青色。

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

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

分析可知:

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不同组合类型中相同亲本个体基因型一定是________。

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________。

黄色素

中间产物

青色素

灰色素

(3)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①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采取的最佳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褐色为显性,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F1中的每一对形状的分离比可得:

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可推测亲代黄色短尾的基因型为YyDd。

YY及DD纯合致死。

F1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DD(致死)∶yyDd(短尾)∶yydd(长尾)=1∶2∶1,故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2/3。

(2)因aa个体中有50%的死亡,所以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三种。

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aa)和青色,可知亲代青色鼠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性及概率为:

黄色aa__(1/8存活,1/8死亡)∶青色A_B_(9/16)∶灰色A_bb(3/16)。

(3)在自然鼠群中,显性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而隐形个体均为纯合子,若让显性个体间自由交配,则可能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而隐形个体间自由交配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伴性遗传的性状通常与性别相关联,若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褐色雄性(XDY)×黑色雌性(XdXd),子代雌性全为褐色,雄性全为黑色。

若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个体中褐色、黑色都有。

故可以统计雌雄不同性别中的性状比例来判断是否为伴性遗传。

答案:

(1)YyDd 2/3 

(2)3 AaBB 2∶9∶3 (3)①让褐色鼠和黑色鼠分开圈养,看谁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②褐色雄性×黑色雌性

7.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

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

黄色(♀)×黄色(♂)

黄238

黄230

黄色(♂)×黑色(♀)

黄111,黑110

黄112,黑113

乙组的黄色F1自交

黄358,黑121

黄243,黑119

(1)毛色的黄色与黑色的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黄与黑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方案验证你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致死基因是____(显或隐)性基因,且与____(A或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________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

解析:

丙组杂交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个体,在丙组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

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

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为2∶1,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1/3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生存下来的个体基因型为Aa,占子代黄色雄性个体的2/3。

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的现象可以看出:

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

甲组的子代中,只有黄色,说明甲组的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子,但亲本中雄性黄色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是AA(♀)×Aa(♂)。

答案:

(1)黄色 丙组杂交的亲本都是黄色,而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这属于性状分离,分离出的黑色性状是隐性性状

(2)AA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致死 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黄色雌雄个体与黑色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黄色与黑色个体的比例。

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1∶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都为杂合子;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2∶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中,有1/3的个体为显性纯合子,2/3的个体为杂合子

(3)AA(♀)×Aa(♂) (4)显 A 雄性

8.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雌猫和雄猫的体色分别各有3种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最大比例的获得玳瑁猫

解析:

雌猫表现型有XBXB(黑猫),XBXb(玳瑁猫),XbXb(黄猫)3种,雄猫表现型有XBY(黑猫),XbY(黄猫)2种,A错误,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为1XBXb(玳瑁猫)∶1XbXb(黄猫)∶1XBY(黑猫)∶1XbY(黄猫),故玳瑁猫占25%,B错误。

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有XBXB(黑猫)×XbY(黄猫)和XbXb(黄猫)×XBY(黑猫),后代XBXb(玳瑁猫)都占50%,D正确。

故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保留其他体色的猫,C错误。

答案:

D

9.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

已知正常株的基因型为B_T_,基因型为bbT_的植株因下部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B_tt的植株因顶部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因顶部长出的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

对下列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的预测,错误的是(  )

A.BbTt×BbTt→正常株∶雌株∶雄株=9∶4∶3

B.bbTT×bbtt→全为雄株

C.bbTt×bbtt→雄株∶雌株=1∶1

D.BbTt×bbtt→正常株∶雌株∶雄株=2∶1∶1

解析:

BbTt×BbTt→B_T_∶bbT_∶B_tt∶bbtt=9∶3∶3∶1,故正常株∶雌株∶雄株=9∶4∶3;bbTT×bbtt→bbTt,全为雄株;bbTt×bbtt→bbTt∶bbtt=1∶1,故雄株∶雌株=1∶1;BbTt×bbtt→BbTt∶Bbtt∶bbtt∶bbTt=1∶1∶1∶1,故正常株∶雌株∶雄株=1∶2∶1。

答案:

D

10.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16

解析:

对于甲病来说,3、4和8号的患病情况说明甲病为显性遗传病,4号患病而8号不患病,说明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根据题意可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

由3、4和7号的患病情况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所以3号和4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其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4)×(1/4)=3/16。

5号患甲病,含有A基因,因为9号不患病,所以5号甲病对应的基因型为Aa;对于乙病来说,5号正常而10号患病,所以5号基因型为XBXb,可得出5号的基因型一定为AaXBXb。

10号的患病基因是1号通过5号传递而来,但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

答案:

B

11.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1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Ⅱ-4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发病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2与Ⅲ-3结婚后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为____。

解析:

就甲病而言:

Ⅰ-3、Ⅰ-4患病而女儿正常,结合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3、Ⅰ-4的基因型均为Aa,Ⅱ-4为患者,其基因型为AA或Aa,概率分别为1/3、2/3;Ⅲ-2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Ⅲ-3为甲病患者,因其母亲表现型正常,则Ⅲ-3的基因型为Aa。

就乙病而言:

Ⅰ-1、Ⅰ-2生育乙病患者Ⅱ-2,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由Ⅰ-1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在X染色体上,即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的基因型为XbY。

由Ⅲ-5的基因型为XbY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XBXb,Ⅱ-4的基因型为XBY,则Ⅲ-3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

综上所述,Ⅲ-2的基因型为aaXbY,Ⅲ-3的基因型为Aa(1/2)XBXB、Aa(1/2)XBXb。

逐病分析:

Ⅲ-2和Ⅲ-3婚配后,对于甲病,正常、患病概率分别为1/2、1/2,对于乙病,患病概率为(1/2)×(1/2)=1/4,正常概率为3/4。

则Ⅲ-2与Ⅲ-3生育的孩子中完全正常的概率=(1/2)×(3/4)=3/8,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2)×(1/4)=1/8,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3/8-1/8=1/2。

答案: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3AAXBY 2/3AaXBY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隔代交叉遗传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的

(3)3/8 1/2 1/8

12.(2014·重庆卷)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鼠;杂交方法:

__________。

实验结果:

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

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突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__________。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

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