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033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2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0页
亲,该文档总共1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

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态的描绘,抒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默写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

难点: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

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则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的体会到。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在教法上,我主要运用对话法和情景创设法。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指导者,因此我会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

寓教于乐,通过情景创设,不仅能让学生如亲临般体会诗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法:

“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等。

(二)学法

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大多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习古诗,首先要多吟诵,再据诗词与吟诵去理解诗意。

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合作交流法和诵读法,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且多次的诵读,从而初步理解诗意。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下面我分别说一下我的教学安排:

1.引导发现导入新课

出示今天的新课,接着通过诗与词的对比观察发现“词”的特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议是否正确、流利,重点纠正“乐”、“媪”、“亡”和“剥”的读音。

在听录音,进一步校准字音。

在讲解字音的同时讲解字词的意思。

再全班读,指出缺乏感情后教师范读。

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全词的基础上,凭借注释以及学生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先同桌间相互交流,说出已知和未知,再进行全班交流,了解整首词的意思。

之后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3.细读课文慢慢品读

这首词中有描写景物也有描写一家人的形态的句子。

我将这首词所处的环境、翁媪对话和两个儿子劳作、小儿剥莲蓬这几个画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采用读想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通过朗读感悟这农家生活的幸福与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动作等描写体会童年快乐时光展开教学过程。

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并且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正达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4.补充总结深化理解

在对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之后,我出示了作者简介,真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

引入作者简介,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引导他们去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小说原作,拓展文学视野,增加文化积淀。

补充辛弃疾生平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明白作者写作这首词表达了对这么一种无忧无虑、一家人幸福美满的生活的赞美之情。

5.辅助背诵减轻负担

接着,让学生进行背诵。

先是根据PPT的画面提示进行背诵,再是离开画面进行背诵。

争取在课堂上完成背诵任务,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

6.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草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亡赖卧剥莲蓬

2《乡下人家》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

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结合《语文课标》提出的要求和本课的内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运用多种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并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面对这样一篇诗情画意的文章,让学生充分地读,无疑是理解、体验的好方法。

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配乐情境导入,把学生带进恬静迷人的乡村。

然后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

  《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读”“议”有机地结合。

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议后再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走进小组中,成为一个倾听者。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转变成引导者。

学生汇报时无论怎样说都是自己通过读课文所获得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只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即可。

  三、读中积累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能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然后回顾课文揭示写作方法。

最后,进行阅读拓展以此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总之,在教学中我力图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的群体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简单认识,但课堂是多变的,对于出现的不同情况我将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

2乡下人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

本次的说课我设计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一组,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乡下人家》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指名读,自读品味,精读感悟,配乐朗诵,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的特点及本组的编排目的,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

 

2.能力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

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引导生随文章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四、说过程 

(一)音画同步,创设情境感知文章结构,明确学习任务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

这是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藤蔓;这是依着时令次第开放的鲜花;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戏水的小鸭。

这里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

在作者的眼里乡下人家的画面是怎样的?

学生借助第一课时感知的框架,加上画面的重现,在文字的引领下,下乡来了解这是什么样的“家”,是怎样的“人”。

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阅读期待,走进乡下人家。

为深入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写上独特的表达方式奠定了基础。

(二)整合内容,教师导学细化理解方法,夯实学习实效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后直奔中心:

“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明确用“抓重点句、关键词”的方法品味风景“独特”在哪里,“迷人”在何处?

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用文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一幅幅画面的欲望。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对比的描写方法并不难,抓住动词体会也很容易,但是透过文字提取情感,再联系落实到朗读感受就是需要教师具体操作,学生体验实践的最具实效的学习历程。

 

用“方法”实践自主阅读,进一步感悟“独特迷人”的风景,我设计了下列教学板块:

 

(1)动静结合品植物“独特中的迷人”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瓜架、花草、翠竹这些景物,表现出朴实的自然之美。

教学这一部分,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学生反复读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建构画面中捕捉色彩、体验动静。

重点品味风趣装饰的独特农家风光。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这里花开不断,朴素是因为自然生长的勃勃生机,华丽是天然、茂盛的生长态势,反复品读独特之处,学生品出生命之美。

 

乡下人家的竹让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教学中重点抓住一个“探”字,学生体会出“探”字所蕴含的“奇妙和生机”后出示繁花修竹图片,把花与竹迷人的景色连起来品读,学生尽情感受到了动静之美和生命自然向上的勃勃生机。

 

在这一环节中,电教媒体丰富的色彩和柔和的音乐感染着学生,更加重要的是“方法”的导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田园诗情,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身心愉悦地享受着学习。

 

(2)水陆相间悟“迷人中的独特” 

课文中对鸡和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江南乡村画面,教师抓住他们最感兴趣的小动物在交流阅读体会和评读的过程中,巧妙地指导:

“联系‘家’的概念你发现什么?

作者在描写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随着鸡闲庭信步、鸭戏水面场景的出现,学生明确了正是拟人写法的恰当运用,这里的鸡和鸭像人一样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家里。

赏读课文,也就自然而然地读出了悠闲,读出声色,读出快乐,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中乡村独有的意境。

 

(3)重组文章内容,感受“自然和谐” 

课文第5自然段,我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以媒体音乐渲染情境,以情感语言描给情境,力求把孩子们带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

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教师深情地范读课文,孩子进入意境后再重组课文内容,把语文的积累训练和个性化读文结合起来:

“读着课文,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学生在方法导行的实践中,能扣住“辛苦”“甜甜蜜蜜”二词,品味出乡下人家正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丽的家园,和动植物一起幸福生活,进一步感悟到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和谐”的真正内涵。

(三)整体回归,拓展迁移升华美

在学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后,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中心段,以加深学生对“独特、迷人”关键词的理解和感悟,回扣作者之所以身在美国却久久不能忘怀“乡下人家”,他忆的是一幅幅画面,心中思的是“自然和谐”,提升了感受。

还能总结出:

文字带领我们认识了形象描写,发现了“具体的美”“平凡中的美”。

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我把背诵和默写引进课堂,真正把“感悟拟人描写的生动形象”,“积累优美语言”落实心头,准确到笔头。

 

五、说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 迷人 

      绿藤红瓜   鲜花春笋  

      鸡群觅食   群鸭戏水  

      庭院晚餐   月下虫鸣  

我将整篇课文浓缩成了14个词语,它们是文章的精华所在,而这14个词语,又形成了一首诗,一幅画。

学生朗朗地诵读着,感受到的是词语美,韵律美,意境美。

在诗的熏陶中,学生积淀了语言,受到了美的熏陶。

  

  语文,语文,就是要让语文课“文”起来,让语文课堂的“文化气息”更弄一些。

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启迪着学生。

渐渐地,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怀,就会流进学生的心灵,注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内化到学生的生命中。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精神,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二、突显主体,说学情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

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

  三、促进发展,说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四、发散思维,说过程

(一)诵读经典,导入课文(5分钟)

  学生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经典诵读中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10分钟)

新课标提出学生在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

用笔在书中作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1.中心句、感受(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交流从文中看到的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文章的中心句,梳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17分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又出示了如下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自己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学生合作交流,品读感悟,教师随机点拨或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情感熏陶。

(四)联系实际,拓展画面(8分钟)

欣赏乡村风光图片,让学生在“诵”“写”“画”“唱”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我们的乡村生活。

(设计意图)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进自己生活的世界。

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又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五、突出重点,说板书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乡下人家 雨后春笋图

(独特迷人)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整个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回顾课堂,说反思

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时重点引导他们以读为本,在读中思、读中品,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2.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

在这节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学习;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乡村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3.没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于永正老师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没能很好地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我想如果能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3《天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

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的事情,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2.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根据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理解第五、六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品词品读法和想象描述法。

1.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写作训练。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联想等多种途径,训练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1.先出示茅盾的照片,然后提问: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谁能谈谈你对他的了解?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发言完毕后,我将茅盾的资料简单归纳整理,然后引出课题,读课题后提问: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目标清晰)

环节2自主阅读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句话描述读过课文后,与你初识的天窗的印象。

理清文章脉络后,我再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朗读和概括能力。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环节,我将按以下几个步骤来教学。

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慰藉。

2.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朗读。

3.仿写练习。

(出示课件)

(       )的时候,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        );你想象到(      ),你想象到(       )。

第一、第二步的设置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4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逐渐深入,在此基础上,引入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学习。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这句话的意思。

3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天窗”

这个环节既是对课文前几自然段学习的回顾与检验,也是在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有了上一个环节的仿写练习后,学生对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这句话已经有了比较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天窗,学生就能有一些个性化的发言了。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天窗

你是下雨时看风景的地方

你是给人丰富想象的小小空间

你是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

你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啊!

天窗

你是……

4三月桃花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三月桃花水》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赞美了春天的美丽。

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多种句式,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出示课件)

(1)知识目标:

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理解课文的意境,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出示课件)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理解课文的意境,积累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