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075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docx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

2、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①最早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如英国、德国。

②中国手工工场出现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3、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A、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

B、劳动者

作坊主与家人或帮工

手工工场工人

C、生产方式

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

工人之间分工合作

D、生产关系

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E、手工工场特点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F、手工工场的作用

①提高了生产效率,

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③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G、生产力的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H、生产关系变化

作坊主——手工工场主——早期资产阶级

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

4、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文艺复兴”运动

1、开始时间

14世纪-16世纪

2、发生地

意大利,后传播到西欧一些国家

3、发生背景

①中世纪时,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

②手工工场的兴起,工商业发展,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4、代表人物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

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

代表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5、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6、主要宣传内容

人文精神

7、人文精神含义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过上属于人的幸福自由平等生活。

反对天主教会神权的专制和愚昧。

8、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9、性质和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①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千方百计骗人钱财。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2、开始时间、国家、领导者

16世纪

德国

马丁·路德

2、马丁·路德的主张

①只要自己真诚忏悔,就可以得救。

②教皇的权利是人给的,不是上帝赐予的;

③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3、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全国,各地的教会纷纷独立,创立新教。

这一时期,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4、教皇与路德采取行动的依据有何不同?

①、天主教认为除了信仰外,必须通过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各级

神职人员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

②、新教认为,人只凭信心即可得救;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5、路德的主张和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

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代;②、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都具有解放思想作用。

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

人文主义者通过“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路德也从基督教的经典中寻找理论支持。

6、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

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与封建神权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新教的兴起是封建主义基督教向资本主义基督教转变的表现形式。

新教主张“只要信仰,不要教会”,通过人与上帝的直接关系使基督徒获得自由,由于当时资产阶级刚刚兴起,还没有足够力量登上权力舞台,所以人文主义者主张把宗教和教会置于政府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消除教会对世俗权威的威胁。

宗教改革突破了传统宗教的束缚,永久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

,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

1、时间范围

15世纪-16世纪

2、社会背影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出现了全新的自然观念:

人是世界的中心,人高于自然

3、主张

 

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

“知识就是力量”

目前对这种思想应一分为二的评价。

4、主要

成就

A、天文学

①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②比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鲁诺的思想,明白人类的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

B、物理学

③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5、科学的作用

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四、“理性之光”----启蒙运动

1、何为启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

2、启蒙运动

兴起时间:

17、18世纪

3、启蒙运动

兴起背景:

①根本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其他因素: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等

4、启蒙运动顶峰

18世纪后半期,法国

5、运动的性质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6、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①伏尔泰(旗手)

提倡天赋人权

②孟德斯鸠

①君主立宪

②三权分立

③卢梭

人民主权思想

7、启蒙运动

世界影响

①、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②、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④、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一、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

1、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发现:

启航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航线

1487-1488年

葡萄牙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

1492年

西班牙

哥伦布

西欧-美洲

1497-1498年

葡萄牙

达·伽马

西欧-好望角-印度

1519-1522年

西班牙

麦哲伦

环球首航(证实地球是圆的)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手工工场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加上《马可.波罗行记》的刺激,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②但这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丝绸之路),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③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最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

又因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

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

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

开展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

3、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

①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

②欧洲的造船技术当时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新型的多桅多帆、轻便快速的大船。

③当时欧洲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很先进。

所有这些,构成了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

4、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打破了各个区域之间孤立封闭的状态,世界开始联结为一个整体;它对欧洲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世界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

①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②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产生;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④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欧洲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①掠夺土地和财富;②毁灭印第安文明;③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6、率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强占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7、书本上p22的两个思考:

1.为什么富兰克林和印第安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完美的,而对方的文化是野蛮的?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科技、科学理论的局限性,使他们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只看到本民族文化,不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2.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文化?

我们应该看到每一种文化的出现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既有优越处,也有不足。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不同文化应互相吸收、共同发展,而我们应该客观地、辨证地看待文化之间的差异,彼此尊重。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

新体制的创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爆发背景

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13个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和压迫,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统治。

经过

①、1640年,查理一世企图解散议会

②、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③、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胜利。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④、1688年,宫廷政变

⑤、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

①、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②、序幕: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③、建国: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④、胜利:

1781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⑤、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颁布了《人权宣言》

②、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③、1793年,领导者罗伯斯庇尔等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达到顶峰。

结果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限制王权的政体)

总统共和制

共和政体

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①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②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③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

一、最后的盛世----明清盛世

1、背景

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

其中1368~1644年是明王朝统治时期,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是清王朝统治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皇帝进行统治的朝代。

2、“最后的盛世”的表现

农业

①人口增长迅速。

②粮食产量出现“湖广熟,天下足”。

③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手工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商业

①商帮的形成,②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③国际贸易出超。

④经济世界第一

社会

生活

服务性行业兴盛

3、如何正确看待“最后的盛世”

①农业经济仍是经济主体;

②国家日渐走向闭关自守。

③盛世背后隐藏着危机

4、在明及清的早期(14---16世纪),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经济上;工商业兴起,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商人地位提高。

②思想领域: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动兴起。

③对外关系:

西方殖民者开始向海外

拓展殖民地。

④政治上:

资产阶级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英、法、美),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明清时期与蒙古族、藏族以、西南少数民族、回族的关系

①与蒙古族

明朝修筑长城;

清朝修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寺庙。

清朝乾隆支持土尔扈特部回归

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②与藏族

(清朝)

a、册封达赖和班禅、

b、派驻藏大臣、

c、设金瓶掣签制

③与西南少数民族:

改土归流

④与回族

平定回族贵族叛乱

2、针对沙俄的入侵势力

康熙主持雅克沙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

3、明清统治者不同民族政策

①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②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3、明清两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二、专制帝国---明清时期的专制

1、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的表现

政治

①、废除丞相,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专制

国家机构:

明朝建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清朝雍正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③、采取“廷杖”的刑法

思想

①、清朝大兴“文字狱”,打击异端分子,强化皇帝的权威

②、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生活

①、建贞节牌坊;

②、禁止世俗文化;如禁止唱戏等

2、出现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着,君而已矣”,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相比有相似之处:

都反对专制皇权,批判君权神授,被称为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三、来自海上的挑战

1、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路线、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2、传教士来华

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及其对中国的贡献

3、欧洲殖民者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侵略者和维护祖国统一)。

4、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①、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

的到来所持的态度与采取的措施

所持的态度:

闭关自守

采取的措施:

②、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与结果。

5、为什么说中国在19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①、从政治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

②、从思想观念上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

③、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

④、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等。

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船队性质

皇帝特遣船队

私人航海探险队

经费来源

国库支付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航海目的

宣扬国威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和香料

船队成员

官吏、士兵、水手、

工匠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扮演角色

外交使团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时间

最远点

世界正面影响

世界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