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227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3.docx

度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3

 

2013年度

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

申报表

 

学院名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申请人龚胜生

任教学科地理学

主讲课程医学地理学

专业职务教授二级

 

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填表说明

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第3页至第8页由申请人填写,所在学校负责审核。

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3.教学论文及著作一栏中,所填论文或著作须已刊出或出版,截止时间是2013年7月1日。

4.教学手段是指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使用情况是指是否经常使用及熟练程度。

5.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申请人基本情况

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姓名

龚胜生

出生年月

1965.09

性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族

汉族

最终学历

(学位)

研究生(博士)

授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授予

时间

1992.06

参加工作

时间

1992.07

高校教龄

21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二级

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

教学副院长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按时间倒叙)

1.2013年2月,《关于用A型城镇化骨架进行区域整合促进我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

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2.2011年3月,《鄂西圈旅游发展要着力打造‘山水人文’四大品牌》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

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3.2007年7月,《关于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

湖北省政府咨询奖三等奖。

4.2004年9月,获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2004年8月,《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颁:

谭其骧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一等奖

6.2004年4月,获湖北省组织部、宣传部、团省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青年联合会颁:

第七届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提名奖。

7.2003年4月,获湖北省组织部、人事厅、劳动保障厅颁: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8.2001年6月,《清代两湖农业地理》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9.2000年8月,《清代两湖农业地理》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颁:

谭其骧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著作二等奖

10.1998年10月,获武汉市团委、组织部、科委、人事局、青年联合会颁:

第二届武汉优秀科技青年创业奖。

11.1998年9月,获湖北省教委、人事厅、教育工会、教育奖励基金会颁:

湖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2.1998年7月,获国务院颁: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

13.1998年3月,获霍英东高等教育基金会颁:

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奖。

14.1997年12月,获中国地理学会颁:

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即十大青年地理学家)。

15.1997年10月,获湖北省科协、人事厅、组织部颁:

第三届湖北青年科技奖(即十大青年科学家)。

16.1997年3月,《典型城乡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地理考察》,获国家教委颁: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7.1996年5月,《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生产力布局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8.1996年2月,《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颁:

谭其骧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论文二等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2012.10~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二级教授博导副院长

地理学

2007.10~2012.10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三级教授博导副院长

地理学

2005.05~2007.10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地理学

2004.05~2005.05

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行政管理

地理学

2003.03~2005.05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教授博导系主任

地理学

2001.06~2003.03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教授系主任

地理学

2000.06~2001.06

加拿大Queen’sUniversity地理系访问学者

地理学

1997.07~2000.06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系主任

地理学

1994.12~1997.07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地理学

1992.06~1994.12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

地理学

1989.09-1992.06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所硕士生博士生

地理学

1982.09-1986.06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生

地理学

申请人教学工作情况

1.授课情况

必修课

选修课

课程

名称

起止时间

年份-学期

讲授

学时

修课人数

学生测评成绩

课程

名称

起止时间

年份-学期

讲授

学时

修课人数

选修人数在学校选修课中排序

学生测评成绩

医学地理学

2006-2

51

32

92.13

人文科学基础

2007-1

51

88

不详

88.75

医学地理学

2007-2

51

48

93.85

人文科学基础

2008-1

51

104

不详

92.58

医学地理学

2008-2

51

64

95.60

人文科学基础

2009-1

51

134

不详

94.69

医学地理学

2009-2

51

100

96.13

人文科学基础

2010-2

51

98

不详

93.36

医学地理学

2010-2

51

75

95.41

人文科学基础

2011-2

51

94

不详

91.10

医学地理学

2011-2

51

71

88.86

可持续发展基础

2007-2

51

72

不详

91.53

医学地理学

2012-2

51

114

统计中

可持续发展基础

2009-2

51

57

不详

95.81

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健康地理学(讲义)

龚胜生

科学出版社

待出

可持续发展基础

龚胜生

科学出版社

2009

中国医学地理学

方如康、戴嘉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地球环境与健康

谭见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吴鹏森、房列曙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2011

人文科学基础

雍际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1.紧盯学科发展前沿,注重教学内容更新。

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及时将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取广博的学科知识和信息。

我在《医学地理学》课程中特别注重国际期刊成果的介绍;在《人文科学基础》课程中特别注重现实经济、社会、法制问题的剖析;在《可持续发展基础》课程中特别注意发展过程中不可持续现象的分析。

2.授业解惑更重传道,注重学生人格培养。

“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怎样的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材料的补充。

如补充“天人合一”内容,使学生明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补充中国疆域沿革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补充《增广贤文》,使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13日第一版以“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一文予以报道。

3.推行研究型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医学地理学》课程中,我通过组建研究小组,指导他们选题目、查资料、做综述、写文章,开题、结题,培养他们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协作科研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

4.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力显著提高。

如上表所示,从2006年到2012年,我执教的三门课程共计有13次学生测评成绩,平均测评成绩93.06分。

选课学生有多篇课程论文在《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报》上发表;孙月飞、汪新平、卢彦凝撰写的医学地理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应用情况

1.自制了《人文科学基础》的CAI课件和课程资源库。

该课件系2011年自掏腰包组织学生自行制作,因课制宜,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采取讲授、讨论、PPT、音频、视频、演讲等多种方式。

该课件在2012年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完善。

另外,对连续多年学生的演讲材料进行了汇总,初步构建了课程资源库。

2.自制了《医学地理学》课程资源库。

该课程资源汇总了各年级课程研究小组的开题报告、中期汇报、最终成果,以及个人在课堂上的演讲材料,形成了与日俱新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2.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人文地理学

每学年度一次

51

硕士生课程

历史地理学

每学年度一次

51

硕士生课程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

每学年度一次

51

硕士生课程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每学年度一次

51

硕士生课程

环境变迁理论与前沿

每学年度一次

18

博士生课程

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前沿

每学年度一次

18

博士生课程

持续发展理论与前沿

每学年度一次

36

博士生课程

3.其他教学环节

(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

1.领导并参加2009年暑期宜昌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实习情况被《三峡日报》正面报道,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同时获取了野外实习改革的第一手资料。

2.近5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41篇(2009年8篇,2010年7篇,2011年10篇,2012年7篇,2013年9篇),其中4篇(2009年1篇,2010年2篇,2012年1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3.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李桢:

《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研究》),结题被评为“优秀”。

指导本科生自主科研项目1项(万庆:

《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空分异研究》),该生推荐免试读了硕士。

4.担任人文地理研究生指导组长,每年指导博士、硕士在读研究生26人左右,毕业论文8篇左右。

主讲《人文地理学理论》、《历史地理学》、《可持续发展基础》、《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等学位课程。

4.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主持或参加

起止日期

“地理科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华中师大211平台项目

10.0

主持

2012.05-2013.12

“人文地理教学团队”培育项目

华中师大教务处

2.0

主持

2012.10-2013.10

湖北省地理科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

10.0

主持

2011.01-2014.12

《人文地理学》校级精品课建设项目

华中师大教务处

1.0

主持

2009.10-2010.12

高师地理专业教师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湖北省教育厅

2.0

主持

2009.09-2012.09

《历史地理》教材教学体系与方法的整体创新研究

华中师大教务处

0.5

参加

排名3/3

2006.09-2008.09

《可持续发展基础》教材内容体系研究

华中师大教务处

0.5

主持

2004.09-2006.09

5.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时间

主编教材:

《健康地理学》

科学出版社

2014

主编教材:

《人文地理学》

科学出版社

2014

主编教材:

《可持续发展基础》

科学出版社

2009

参编教材:

简体字版《中国地理》

繁体字版《中国地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台湾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1997

论文: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排名2/3

马敏、王坤庆主编:

《变革中的教师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论文:

《<可持续发展基础>教材内容体系研究》,排名1/2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

2005年第10期

2005

6.教学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限填省部级以上以及相当的奖励,并附奖励证书复印件,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

(1)教研成果:

《师范大学地理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12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获华中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人排名第一。

应用推广之一:

新订课程体系付诸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构建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被应用到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验开放化、野外实习基地化、教育实习重点化、实习基地就业化、毕业论文提前化”的培养理念得到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地理专业教学单位的高度认同和借鉴。

应用推广之二:

野外综合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在兄弟单位推广。

依托一个典型城市、建立一个基地、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野外实习的模式不仅在华中师范大学得到坚持与完善,而且为兄弟院校借鉴和效仿。

湖北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等地理单位高度认同这种基地模式,并同参与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指导用书的编纂。

应用推广之三:

地理教育过程实验成为教学技能培训的典型。

重视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建成集学生演课评课、教师评价考核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地理教育过程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的设计与运行模式成为全国多所大学地理院系教学技能培训的典型,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也得到快速提升,每年都有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全省教学技能大赛。

应用推广之四:

地理科学作为湖北省品牌专业的影响不断扩大。

通过实践教学技能指导用书和教材的编撰,通过聘请中学教学名师作为学生的教学指导老师,通过集中的野外综合实习,我院地理科学作为湖北省的品牌专业的形象得到强化和提升,扩大了知名度,提高了影响力。

(2)1996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

(3)2004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7.申请人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1.建设好“人文地理学教学团队”。

该团队现在被列为“培育”团队,争取明年被列入正式团队并冲击省级教学团队。

2.建设好《人文地理学》校级精品课程和在线网络课程。

该课程为地理科学主干课,现为校级精品课程,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争取明年被列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3.建设好“湖北省地理科学品牌专业”。

地理科学是华中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要加强建设,迎接验收,使之真正成为品牌。

4.主编好“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品牌专业精品教材丛书”,首批8本,自己亲自编撰《健康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本。

计划年底交付科学出版社出版。

5.围绕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抓好视频、在线、全英文课程建设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

8.申请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

1.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在自己主持所有科研项目中,注意吸收青年教师的参加,注重对他们学术规范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研究项目中,尤其注意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在省级教研项目中,就吸收了敖荣军、揭毅、刘目兴、杨振、梅琳等青年教师的参与,提高了参与教学研究项目的兴趣。

2.指导青年教师申报各类课题。

在青年教师申报各类项目时,指导他们撰写并亲自为他们修改申报书,取得良好效果。

经过我指导的我院刘目兴博士、杨振博士、刘成良博士、李畅博士,湖北大学余意峰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周玲博士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成功获得资助。

我校科研部还邀请我为全校科研人员做了关于如何成功申报课题的学术报告。

3.扶持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在新进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时,要求院级督导重点听课,并及时会商指导,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秀的专业教师。

将讲授多年的课程交给青年教师时,不仅提供自己的课件,而且告诉讲好这门课程的要点和经验,如将《可持续发展基础》交给敖荣军博士,将《环境健康》和《环境伦理学》交给谢双玉博士,将《历史地理学》交给魏幼红博士,将《人文科学基础》交给梅琳博士,无不都是如此,使他(她)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现在他(她)们都已经成为学院的教学骨干。

4.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近五年,我主持申报并获批了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品牌专业。

这其中,青年教师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在《地理教学论》精品课建设中,陈实、张雪松作为教学团队中的一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文地理学》精品课建设中,敖荣军、杨振作为教学团队中的一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地理学》精品课建设中,郑文升、朱丽霞作为教学团队中的一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5.无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自己是从青年过来的,在学校是没有任何根基的“外来户”,知道孤军奋战的成长有多艰难,因此,我也格外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为了搭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平台,我聘请外国专家来学院讲学,帮助魏幼红博士联系到了出国访学的合作导师;甚至为了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我甚至当起了“红娘”,使我们的两位青年博士找到了美满的婚姻。

“为人处世,与人为善;处事为人,与世无争”,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培养青年老师的动力。

本人签字2013年6月28日

二、申请人科研工作情况

科研简况

1.长期从事地理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将地理学、历史学和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历史医学地理学”新领域。

2.发表历史医学地理、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地理学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近80篇,在医学地理学界和历史地理学界都有较高知名度,是全国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政府智力采购成果项目1项,湖北省人事厅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择优资助项目2项。

4.出版专著《天人集:

历史地理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和《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编著教材《可持续发展基础》(科学出版社2009)和《中国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主编为刘盛佳教授)。

5.获得学术奖励和人才奖励20多项,其中学术奖励有湖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湖北省发展研究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奖3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项。

6.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

汇总

出版专著(译著等)4部

获奖成果共项;其中:

国家级0项,省部级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6项,其中:

国家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

近三年(2010-2012年)支配科研经费共210万元,年均70万元

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序号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署名次序

1

专著:

《天人集:

历史地理学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独著

2

专著: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独著

3

教材:

《可持续发展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1

重大项目:

《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的研究与编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3.01-2016.12

80万

主持人

2

面上项目:

960-1911年间中国疫灾时空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5.12

70万

主持人

3

重点项目:

中国古代传染病流行地理规律与历史影响的综合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4.12

25万

主持人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清单(限填不超过10篇)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日期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

1

1981~2010年间的国际历史地理学研究

龚胜生

(1)

2013年第1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重点核心)

2

《山海经》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龚胜生

(1)

2012年第3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与空间意象

龚胜生

(1)

2011年第8期

《地理学报》

(权威刊物)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龚胜生

(1)

2007年第3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重点核心)

5

湘阴氏族移民地理研究(121-1735年)

龚胜生

(1)

2006年第4期

《地理研究》

(重点核心)

6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龚胜生

(1)

2003年第6期

《地理学报》

(权威刊物)

7

2000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

龚胜生

(1)

1999年第4期

《地理学报》

(权威刊物)

8

两湖平原城镇发展的空间过程

龚胜生

(1)

1996年第6期

《地理学报》

(权威刊物)

9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龚胜生

(1)

1993年第4期

《地理学报》

(权威刊物)

10

先秦两汉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龚胜生

(1)

2010年第3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重点核心)

注:

(*)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