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289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docx

高三新课标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

新课标2016年高三化学寒假作业5《化学》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7道小题)1.

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是

B.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C.Cl—的结构示意图为:

D.HClO的结构式为H—O—Cl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H、D、T互为同位素

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NA个CCl4分子

D.常温下,23gNO2含有NA个氧原子

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由水溶液的酸性:

HCl>HF,不能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

Cl>F

B.人们可在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C.短周期元素正化合价数值和其族序数相同

D.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X2-与Y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

X2->Y2+

4.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四种元素的电子层数之和为10,且它们分别属于连续的四个主族;四种元素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X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

A.四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在第二周期

B.W所在主族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或8,不可能为18

C.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反应

D.工业上获得X、Y单质的方法主要是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

5.

短周期元素X、Y、Z、R和W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元素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从小到大:

X<Y<R<W

B.Z、W元素与X均可以形成AB2型化合物

C.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Z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D.Z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W的氢化物稳定性,是因为Z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同温同浓度下的Na2CO3和Na2SO3水溶液的pH可以确定碳和硫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B.苯的密度比水小,但由苯反应制得的溴苯、硝基苯、环己烷的密度都比水大

C.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D.总质量一定时,甲醛和乙酸无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量或生成CO2量不变

7.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

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3H6N303

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C.属于共价化合物

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共3道小题)

8.回答下列有关周期表的问题:

(1)在下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请用实线(黑色中性笔)画出主族元素的边界。

(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ⅦA族元素,甲元素与另两种非金属元素可组成离子化合物A。

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

(3)在所有的气态氢化物中,元素乙的氢化物最稳定,写出元素乙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元素丙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溶液常用于检验CO2,则元素丙的简单离子与元素甲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丁与戊分别是第三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和最大的金属元素,写出丁元素的单质与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9.(14分)某含氯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常温下该物质为气态,测得该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3.0,A溶于水可得只含单一溶质B的弱酸性溶液,B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酸性会增强.常温下,气体A与NH3反应生成离子晶体C、气体单质D和常见液体E,D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气体A可用某一气体单质与潮湿的Na2CO3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两种钠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的化学式为,气体单质D对应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

(3)气体A与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体现气体A具有性。

(4)试写出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

(5)设计实验探究离子晶体C的成分为。

10.锡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已知:

Sn的熔点为231℃;Sn2+易水解、易被氧化;SnCl4极易水解、熔点为-33℃、沸点为114℃。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元素锡比同主族碳的周期数大3,锡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

(2)用于微电子器件生产的锡粉纯度测定:

①取1.19g试样溶于稀硫酸中(杂质不参与反应),使Sn完全转化为Sn2+;②加入过量的Fe2(SO4)3;③用0.1000mol/LK2Cr2O7溶液滴定(产物中Cr呈+3价),消耗20.00mL。

步骤②中加入Fe2(SO4)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锡粉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

 

(3)用于镀锡工业的硫酸亚锡(SnSO4)的制备路线如下:

①步骤Ⅰ加入Sn粉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调节溶液pH。

②步骤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Ⅲ生成SnO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Ⅳ中检验SnO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已洗净。

⑤步骤Ⅴ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4)SnCl4蒸气遇氨及水汽呈浓烟状,因而可制作烟幕弹,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欲用下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夹持装置略),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开始装置C中收集到有SnCl4时即可熄灭B处酒精灯,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1.D

【知识点】化学用语

解析:

A、图示为甲烷的球棍模型,故A错误;B、碳原子与氧原子间都是两对共用电子对,故B错误;C、氯原子和氯离子核电荷数都是17,故C错误;D、HClO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间有1对共用电子对,氧原子与氯原子间有1对共用电子对,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注意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的差异。

2.C

考点:

物质的量

试题解析:

A、H、D、T三种核素的质子数相等而中子数不等,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NaHCO3中有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以及碳酸氢根离子中碳氧氢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HCOONa中有甲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离子键以及甲酸根中碳氧碳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的物质的量并不是1mol,故C不正确;

D、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存在转化平衡,但是二者的最简式为NO2,23g混合物中含有0.5mol最简式NO2,含有1mol氧原子,含有NA个氧原子,故D正确。

答案:

C

3.C

试题解析:

A、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不能根据氢化物的酸性进行比较,HF的酸性比HCl弱,但非金属性F大于Cl,故A正确;

B、优良的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镍、铂等),大多属于过渡元素,故B正确;

C、短周期元素高正化合价和其主族序数相等但正化合价数值不一定相同,如C有+2、+4价,故C错误;

D、微粒X2-与Y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Y>X,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X2->Y2+,故D正确。

4.B

四种元素的电子层数之和等于10,有两种可能:

1+3+3+3;或2+2+3+3。

后一种情况无法满足X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条件。

因此只有第一种符合要求,四种元素依次是H、Mg、Al、Si,故A错误;B、W是氢元素,第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氢和锂次外层电子数为2,其它次外层电子数都为8,不可能为18,故B正确;C、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Mg(OH)2、Al(OH)3、H2SiO3,Al(OH)3不溶于弱酸和弱碱,故C错误;D、工业上通过电解氧化铝获得铝单质,不能通过电解氯化铝的方法获得,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5.B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X、Y、Z、R和W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Y、Z处于第二周期,R、W处于第三周期,W元素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2倍,处于Ⅵ族,故W为S元素,可推知R为P元素,Z为O元素,Y为N元素、X为C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解答:

解:

由短周期元素X、Y、Z、R和W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Y、Z处于第二周期,R、W处于第三周期,W元素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2倍,处于Ⅵ族,故W为S元素,可推知R为P元素,Z为O元素,Y为N元素、X为C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Y<X<W<R,故A错误;

B.O元素、S元素与C元素分别可以CO2、SC2,故B正确;

C.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多种同素异形体,氧元素存在氧气、臭氧,故C错误;

D.非金属性O>S,故氧元素氢化物比硫元素氢化物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正确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D

考点: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

分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pH越低;

B.环己烷密度小于水;

C.Fe2+、SO2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不变,生成CO2及H2O的质量均不变,化合物各组分所含元素种类相同,说明混合物各组分的最简式相同.

解答:

解: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pH越低,亚硫酸钠不是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钠盐,所以不能据此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环己烷密度小于水,故B错误;

C.Fe2+、SO2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亚铁离子和二氧化硫都体现还原性,故C错误;

D.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不变,生成CO2及H2O的质量均不变,化合物各组分所含元素种类相同,说明混合物各组分的最简式相同,甲醛和乙酸的最简式都是CH2O,所以总质量一定时,甲醛和乙酸无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量或生成CO2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难点是D选项,题目难度中等.

7.C

解:

A.由三聚氰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3H3N3O3,故A错误;

B.分子中化学键都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都是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故B错误;

C.三聚氰酸分子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该反应不符合酸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8.

(1)

(2)

  (3)2F2+2H2O===4HF+O2

(4)r(Ca2+)

9.

(1)Cl2O(2分),第二周期第VA族(1分)

(2)2HClO=2HCl+O2↑(2分)

(3)3Cl2O+10NH3=6NH4Cl+2N2+3H2O(2分)氧化  (2分)

(4)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2分)   

(5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分成两份于试管中;一份加入浓N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含有NH4+;另一份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Cl-,由此证明该晶体为NH4Cl。

(3分,每步1分)

10.

(1)50

(2)将Sn2+全部氧化为Sn4+     60%

(3)①防止Sn2+被氧化为Sn4+②漏斗(或普通漏斗)  玻璃棒③Sn2++ 2HCO3-=SnO↓+2CO2↑+H2O④取最后一次滤液少许于试管中,依次滴加足量硝酸、少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无白色沉淀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SnCl4+4NH3+4H2O=Sn(OH)4+4NH4Cl在A、B装置间依次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熔融锡与氯气化合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放出的热足够此反应持续进行

试题解析:

(1)元素锡比同主族碳的周期数大3,碳为6号元素,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锡位于第五周期,且原子序数为6+8+18+18=50;

(2)该实验中锡粉纯度测定的原理为:

反应为Sn2++2Fe3+=Sn4++2Fe2+,6Fe2++Cr2O72-=6Fe3++2Cr3+,加入Fe2(SO4)3的作用是将Sn2+全部氧化为Sn4+,

可得关系式:

3Sn2+---------Cr2O72-,因为n(Cr2O72-)=0.1000mol/L×0.02L=0.002mol,故n(Sn2+)=0.006mol,所以m(Sn)=0.006mol×119g/mol,其纯度为:

m(Sn)/1.19g=60%;

(3)①步骤Ⅰ加入Sn粉和盐酸共同溶解SnCl2极固体,其中Sn粉的作用是防止Sn2+被氧化为Sn4+;

②步骤Ⅱ将混合物分为滤液和滤渣,应为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应有漏斗(或普通漏斗)和玻璃棒;

③步骤Ⅲ为滤液B中的Sn2+与NaHCO3反应生成SnO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n2++ 2HCO3-=SnO↓+2CO2↑+H2O;

④步骤Ⅳ中检验SnO是否洗涤干净,主要是看有无残留的氯离子,所以可取最后一次滤液少许于试管中,依次滴加足量硝酸、少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⑤步骤Ⅴ的目的是由硫酸亚锡溶液制得晶体,其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4)SnCl4蒸气遇氨及水汽呈浓烟状,因而可制作烟幕弹,根据其现象可推知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Cl4+4NH3+4H2O=Sn(OH)4+4NH4Cl;

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可知,装置的缺陷为:

A装置制取完氯气后,缺乏除杂干燥装置,所以可在A、B装置间依次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

当装置C中收集到SnCl4时熄灭B处酒精灯,反应仍可持续进行是因为熔融锡与氯气化合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放出的热足够此反应持续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