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315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蔡元培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先驱人物,其红学成果备受瞩目,出版于1917年的《石头记索隐》不仅是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即置于“民国学术”经典之林,亦当之无愧。

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出版此书正是山河破碎的前夜,作者在自序中表现出沉痛的民族情绪“不意迩来强寇侵凌祸迫,亡国种族隐痛突激心潮……颇觉原著者亡国悲恨难堪,而一腔红泪倾出双眸矣”,需要指出的是,《石头记真谛》只是将文本索隐当成手段,而终极目的则是为服务于民众救亡伟业。

景梅九将蔡元培以来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红学与政治进一步挂钩,从而推动了新索隐派向以后的红学社会历史学派理论的转型。

这就发生一个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

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为什么竟不能阻止红学索隐著作在整个民国时期的不绝如缕,其影响甚至还绵延至当代?

这就需要将红学索隐派放到《红楼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

应该看到,“索隐”方法的较早运用本在史学领域,如《史记索隐》等史学专著,探求本事、史料还原,还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从文化渊源上考察,索隐派走的是“今文经学”的传统治学路数,“今文经学”对“五经”中的《尚书》《春秋》等史书的阐释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运用到文学领域如对《诗经》的解读,就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

当索隐方法引申到红学领域后,其原始出发点本想约束《红楼梦》评点、题咏、杂评家们释义的发散性,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这一派却很容易在解释作品时陷入误读和主观臆测。

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来的所谓“本事”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辨》莫属了。

这部著作属于新红学产生之初最重要的奠基代表作,于1923年在亚东图书馆出版,写这本书的起因是俞平伯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出版的《红楼梦研究》则是《红楼梦辨》的修订本。

修订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原书存在一些错误,即本来的错误和发现新材料而证明出来的错误。

尽管原著修订后更名再版时增加了些新篇目,但《红楼梦辨》还是一本不可回避的著作。

《红楼梦辨》初版肯定与上世纪50年代特殊时代环境下又增订再版的《红楼梦研究》思路不同,这种不同还不仅仅是删除了胡适的序言。

通过对原著初版、增订再版前后变化的细致深入考查,可以见出作者红学观念移步换形的轨迹走向。

(节选自赵建忠《影印红学要籍的学术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为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就等于说是民国学术经典之作。

B.在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上,景梅九相对于蔡元培更加功不可没。

C.因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索隐派易于在解释作品时以意逆志,牵强附会。

D.民国时期红学研究至少有两大派别,他们都重视对作品情节的考证,且倡导“回归文

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景梅九自序中的话,意在证明《石头记真谛》融入了作者沉痛的民族情绪。

B.开头讲蔡、景红学研究成就,是为探讨“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提供前提支撑。

C.讲“索隐”方法在史学领域里的运用,是为了与后文其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运用相类比。

D.作品一旦形成,与“本事”便无关联,这样的理论足以证明俞平伯研究的局限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头记真谛》是景梅九受《石头记索隐》的启发而著述的,自然与它一脉相承。

B.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竟未能阻止索隐派取代它而成为主流学派。

C.以意逆志,是被写进教科书的鉴赏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易生牵强附会。

D.《红楼梦研究》增加了新的篇目,调整了研究思路,修正了所谓的“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案头清供

张中行

①名为书生的,室内都要有个书桌,也有人称为书案。

如果略去多占地方这个缺点,书案以宽大为好,语云,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之义也。

书案宽大,面上可以放各种用物,写写画画,以及钻研经典,攻乎异端等等;其下还有抽屉多个,不宜于摆在面上的,可以韫椟而藏。

藏了,以不说为是;单说面上的,放什么,如何放,似乎也有学问,至少是习惯。

记得多年以前,大学同学卢君以懒散著名,书案上的东西一贯是多而杂。

有一次,我在场,他想吸烟,找烟斗和烟包,到堆满半尺高杂物的书案面上摸,费半天力,以为摸到烟包了,拉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只袜子。

这是放物多的一个极端。

还有放物少的极端,是已作古的友人曹君,书案面上一贯是空空如也,他说图看着清爽。

我是中间派,实用和看着兼顾。

都放了什么呢?

写小文不同于填登记簿,决定躲开那些估计不能引人入胜的,只说我认为值得说说的一些。

名为清供,清的意义是没花钱,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甚至想套用乾隆年间陈坤维女士的一句诗——珍重寒斋(原为“闺”)伴我时。

②清供三件,先说第一件,是个黄色的大老玉米。

这是北京通用的称呼,其他地方,如东北称为包谷,我们京东称为棒子,正名或是玉蜀黍吧。

名者,实之宾也,关系不大,还是说来源。

是去年秋天,老伴接受她的表妹之约,到容城县乡下去住几天。

我,依义要陪着前往,依情也愿意前往,于是只是半天就到了鸡犬之声相闻的乡下。

坐吃,游观,都是例行之事,可按下不表;只说我最感兴趣的,是年成好,所养驴、鹅、鸭、鸡、鸽等都肥壮,我可短时期偿与鸟兽同群的夙愿。

人,古今一样,虽是逝者如斯夫,却愿意留些驻景。

古人办法少,即如李杜,也不过写几首诗。

今人同样可以写诗,只是因为不会或愿意更真切,一般是用照相法,个别的用录像法。

我用照相法,请驴来,我紧贴在它身旁,照,成功。

请鹅来,它摇头扭身,坚决不干,只好说声遗憾,作罢。

活物不成,只好降级,院里黄色老玉米堆成小丘,坐在顶上也可以洋洋然,于是照一张,胜利结束。

几天很快过去,离开之前,又想到老玉米,于是挑一个大而直且完整的,带回来。

这东西在乡下不算什么,进我的斗室就成为稀罕物,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所以它就有权高踞案头。

③清供的第二件是个鲜红色椭圆而坚硬的瓜,我们家乡名为看瓜,顾名思义,是只供看而不能吃。

也要说说来源。

是今年中秋,承有车阶级某君的好意,我到已无城的番河县城去过中秋节。

吃各种土产,寻开天旧迹,赏月以证“月是故乡明”等等,都是题外话,可不谈。

只说这个看瓜,是一位有盛情的杜君请我到他家吃自做的京东肉饼,在他的窗台上看见的。

他说是自己院内结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如果喜欢,可以随便拿。

窗台上晒着一排六七个,我选了个中等大的,也总可以压满手掌了。

返京的车上,还有家乡产的月饼等等,我把这看瓜放在最上位,因为有老玉米的成例,它是清供,下车之后理应高踞案头的。

④清供的第三件是个葫芦,不是常见的两节、上小下大的,是两节、上下一样粗的,据说这是专为制养蝈蝈的葫芦而种的,比较少见。

也由来源说起,这回是由远在异县移到近在眼前。

是同一单位的张君在单位院内种的,夏天我看见过,没注意。

秋天,霜降以后,一次我从他的门前过,看见北墙高处挂着一排葫芦,也许因为少见,觉得很好看。

我也未能免爱就想得到之俗,敲敲门走进屋。

他热情招待,指点看他的鸟笼和鸟,已经制好的蝈蝈葫芦。

我问他今年结了多少,有不成形的,可否送我一个,摆着。

不想他竟这样慷慨,未加思索就说:

“摆就得要好的,我给您找一个。

”说着就上墙,摘个最大最匀称的给了我。

我拿回屋,放在案头,使它与老玉米和看瓜鼎足而三。

⑤鼎足而三了,我当然会常看。

是不是也常想,或曾想,这有什么意思?

如果追得太深,也许竟是没有意思。

所以为了不至落得没有意思,最好还是不追得太深。

或者哲理与常情分而治之:

坐蒲团时思索哲理,起身走出禅堂或讲堂时还是依常情行事。

我是常人,因而也就如其他常人一样,有想望,也有寂寞。

怎么处理呢?

其中一种可行的是如清代词人项莲生所说: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其实,这意思还可以说得积极一些,即如我这些案头清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我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而也常常,我的思路和情丝就会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我们的周围确是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①段由书生的书案谈起,谈及书案上的物品,对比了朋友们的案头布置,最后

才引出自家的案头格局,引出叙述中心——案头清供。

B.本文的案头清供指的是没花钱的而让“我”很喜欢的摆在案头的三样东西:

大老玉米、

看瓜、葫芦。

它们既普通又特别,成为作者记忆的纽带。

C.本文第⑤段引用项莲生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表明清供本是“无益”

的,只不过是用来打发时光的,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开头表达了对案头清供的喜爱,中间三段分述三件

清供的来源,结尾处则借物抒情。

全文叙议结合,意蕴丰富。

5.本文第②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结合全文,说说文末作者产生“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样的感悟的缘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根据《知识付费经济报告》的数据,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

这里的知识付费不是传统意义上花钱买书、参加培训班等,而是指知识经济时代,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

目前,我国知识付费用户群体达数千万,同样达到千万量级的,还有活跃在喜马拉雅FM、得到、分答等知识付费平台的知识供给者。

“听,见真知”“碎片时间,终身学习”……虽然这些平台的口号不同,但背后的逻辑都很相似:

作为中介,放不同领域学者、专业人士等的认知盈余,以高效率的优质知识为卖点,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

(摘编自《优质的知识有价值成为共识》)

材料二:

知识付费,付费的可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有人帮你消化一本书,然后讲给你听,这就是服务;再比如,一些大V开设小密圈,帮你挑选出精准优质的信息,你可以付费加入,这种挑选,也是一种服务。

知识付费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知识本身是不值钱的,那是XX、谷歌甚至知乎可以做的事情,是免费的,但将知识包装为产品和服务就是值钱的。

所有学习产品的商业模式,无外乎都是某种服务,或者承载这些服务的交易平台。

目前市面上的知识付费产品,其实可以按照服务的不同类型来区分。

这些类型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学习中的痛点。

(如下表)

类型

资讯

知识

课程

个性化咨询

对应传统行业

媒体

出版

教育培训

咨询

满足痛点

对未来的焦虑

对未来的恐慌

能力/技能不足

没有解决方案

关键成功因素

前沿

启发感

效果

结果

类型产品

得到专栏《前哨》

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在线课程/训练营

在行

浅深

(摘编自孙圈圈《知识付费,是不是伪命题?

》)

材料三:

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

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

对于绝大多数人,听再多知识付费内容者不可能成功,因为都是二道贩子的产品,听着很高大上,但是都不够系统,且失真。

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摘编自拾遗《大部分知识付费都是大忽悠》)

材料四:

知识付费(这里是广义的,包括材料二提到的4个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服务,是有价值的。

很多人诟病它,说不如去看书。

但实际上,我们大学里面的学习,也从来不是自己去看教材的,而是听老师上课、听大咖做讲座的。

更何况时代变化这么快,我们都不敢说学习一定只有看书才行的,学习的形态其实一直在演变。

而学习产品(知识付费产品),付出的最大成本根本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学习产品要想发展得更良性,首先需要设计体系化的学习内容,越是碎片化时间学习,越需要体系化内容。

第二要设计帮助用户结合实践的产品,让用户能够以最低的学习成本来“学以致用”,一定是学习产品的发展方向。

第三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根据他们的优劣势、工作的需要来个性化设计。

(摘编自36氪《从教育角度观察,“知识付费”行业是不是好生意?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是指用户为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进行付费的行为,目前,我国知识付

费用户和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提供者数量都达到了千万级。

B.知识付费产品按照服务类型,主要分为“资讯”“知识”“课程”“个性化咨询”四

种,它们都能针对我们学习中的一些痛点,进行有效的解决。

C.购买了知识付费产品并不一定能真正获得知识,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经过

了产品化加工之后,会出现知识不够系统,而且失真的情况。

D.由于学习形态的不断演变,知识付费作为一种学习服务肯定具有存在价值,但是知识

付费要想良性发展还需要在产品内容上进行更科学的设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知识付费行为的存在,证明知识产品是有经济价值的,因此,今天高效率的优质知识

都能在知识付费平台快捷地变现,实现它们的经济价值。

B.根据材料二可知,要想开发一个“课程”类的知识付费产品,无论是在线课程还是训

练营,课程效果是考量其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C.材料三认为现在的知识付费产品普遍存在知识不够系统的问题,材料四在思考知识付

费良性发展时,首先考虑了要设计体系化的学习内容。

D.知识和知识付费产品是两个概念,在今天,知识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免费获得,而知识

付费产品必须付费,是因为知识付费产品比知识更有价值。

E.因为人们进行知识付费学习主要是“利用碎片时间,终身学习”,所以知识付费产品

付出的最大成本根本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9.知识付费和传统意义上的花钱买书及参加培训班有何差异?

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

归纳。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

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

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

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

“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

”上乃召之。

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

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震因言: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

”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

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

“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从之。

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

将行,震曰:

“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

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上从其言。

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

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

震因言:

“《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

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

”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

北宋著名学者。

②袱庙:

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

③明堂:

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

④越绋:

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

⑤禘:

一种祭祀大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

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

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

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

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知政事:

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

B.河南:

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C.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公羊传》:

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

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

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

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

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

“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愤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⑥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王令:

(1032~1059)北宋诗人。

诗人短暂的一生在贫困中度过,曾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②蜺:

古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③却:

此处是“返回”意。

④去:

作“来”讲。

⑤浑:

简直。

⑥夸俗:

拔俗,脱俗。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

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

到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狂吐复自吮”。

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

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

过人识见。

E.“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抒情手法委婉含蓄,用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力

量。

15.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

其中作者以香草来比喻自己之所以遭受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句子是:

“,。

(2)《劝学》中,作者用“”一句指出为了提升自己,君子需要广泛地学习并不断地自我反省。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最能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反腐败斗争上,有“零容忍”的态度,才会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才可能期望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局面出现。

②李白杜甫缘悭一面,公元745年(天宝四年),李白在任城,杜甫来访,后二人同游任城,次年秋又会于曲阜。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

立于巅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重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⑥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是不易之论。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讲究多子多福的中国人突然不爱生孩子了,这得归因于生育成本的上升,孩子的养老功能被削弱和对孩子高质量的培养要求而造成的。

B.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C.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D.据脑科学家研究,天赋所起的作用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他没有天赋的领域成为世界级的大师。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

,。

,,于是标志着远古文明高度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

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①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②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

③所以说,手工的文明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④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⑤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⑥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⑤①⑥③④②B.⑤①③⑥②④

C.④⑤②⑥①③D.④⑥①②③⑤

20.将下面几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可以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6分)

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②函谷关是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

③3月30日,1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道德经》。

④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道教始祖老子诞辰2581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进行。

 

21.请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5分)

“墙上书店”活动是今年4月从伊犁发起的,全疆现在共有16家书店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的捐款人在书店购买图书,将写有书名、价格等内容的便利贴贴在书店墙上。

渴望读书却又买不起书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只要撕下便利贴就可以在书店免费领取这本书,进而分享读书的乐趣和拥有图书的喜悦。

一位书店店主说:

“我们书店开始‘墙上书店’公益活动已经有四五个月了,来献爱心的人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