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49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docx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6-11岁)

6-11岁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专题1 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进入小学后,多数孩子面临着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纪律约束严,以及与新教师、新同学不易相处等具体困难,使他们格外留恋幼儿园的生活。

其中部分孩子会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心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大多数家长虽然意识到这一问题,但不明确小学阶段的学校生活对孩子的要求和孩子遇到的困难,往往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精神上的关注、鼓励与支持,有的家长还对孩子提出许多额外的学习要求,致使问题没能得到很好解决。

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孩子人生发展中一个重要事件,必须学会迈好人生第一步。

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帮助,是这一阶段家长的重要任务。

入学初期,除提供必要学习用品和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外,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在家学习表现,经常与孩子亲切交谈,了解孩子对入学的想法、困难和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措施;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时,不是简单批评指责而要耐心分析,帮助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太看重提前教育的短期效应,而是更注重维护其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专题2 努力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高期望,在家庭中脱离孩子的实际状况,不断向孩子提出“高分”要求和实行“严格”的训练,甚至达到了苛求的程度。

超高的要求与超负荷的作业与练习占用了孩子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压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孩子丧失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将学习视为畏途,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遭到沉重打击,消失殆尽,对孩子的今后学习带来极为不利的长远影响。

对孩子来说,求知欲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发展因素。

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指导,重点之一是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必须注意防止出现孩子的学习求知欲望随年级的升高而减退的现象。

家长不要过多地用分数去逼迫孩子学习;要鼓励孩子随时随地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共同进行分析商讨;始终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对孩子失败中的积极因素要充分加以肯定并探讨改进的方案;应鼓励孩子不断扩大知识面,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专题3 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条件日益重视,但很多家长还是未能为自己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没有独立学习空间,家庭藏书寥寥无几,父母沉溺于玩扑克打麻将,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未能及时阻止电脑网络等负面因素对孩子所带来的影响。

随意对待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影响已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

家长要把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自己关心和支持孩子学习的重要内容。

家庭的学习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建设虽可能会受到家庭经济水平的制约,但家庭的软件建设更为重要,也是父母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做到的。

家长可根据自身条件为孩子创设必需的学习物质条件,如书桌、书柜、藏书、报刊等;通过民主的亲子关系来构建安全、温馨的家庭心理氛围;通过自身的追求上进和不断学习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专题4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终生受益的大事

学习习惯不良是困扰很多孩子和家长的一个棘手问题。

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日益突出,孩子做事拖拉、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学习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

也有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尚可,但在家里却完全成了另一番样子。

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缺乏应有认识,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或者过度干预,甚至学习上“包办代做”,都会直接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孩子今后终生受益的大事。

初入学阶段,家长应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作为最重要的事项,切实加以关注。

学习习惯的养成,贵在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努力和坚持。

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每次提出一、二项要求;孩子做到后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习惯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家长应该身体力行,让孩子沐浴在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之中。

 

专题5 继续关心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多数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己事情父母做;在习惯养成过程中,一些孩子意志力薄弱,持久性较差;有些孩子的生活习惯校内、校外两个样,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许多家长在学生生活习惯养成上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能力轻习惯的倾向,没有明确的行为要求,过多包办代替;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没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一些家长尽管有对孩子提出习惯培养方面的要求,却缺乏对孩子行为的检查、反馈。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样,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活习惯靠养成,而不是单纯的口头教育。

父母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家长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达到生活习惯养成的一贯性、持久性。

父母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行动的榜样。

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空间,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对孩子的行为要求要尽可能具体、一致:

父辈与祖辈要求一致、父亲与母亲要求一致、家庭与学校要求一致、前后要求一致、要求程度一致。

对孩子在习惯养成上的点滴进步,多给予鼓励。

就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主动与教师沟通,形成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合力。

 

专题6 适时、适度地赏识、激励孩子

有些家长看不到孩子的长处,求全责备,经常数落孩子的缺点和短处;经常当众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打骂孩子,有意无意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喜欢翻老帐、拿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批评自己孩子的缺点,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家长认识到批评的负面影响,只是一味对孩子赏识和鼓励,使孩子的不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长期得不到家长正面评价的孩子,成就感缺乏、挫折感强烈,也会存在一些如性格内向、自卑、不擅社会交往等人格缺陷。

批评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

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具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它能激励孩子增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

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要适时,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的赏识需要摈弃。

家长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承认孩子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和重视自己孩子的优点,从而使赏识和表扬有的放矢;表扬要注意分寸,避免虚假的表扬、笼统的表扬和事事表扬;杜绝盲目地给孩子的问题“定性”,理解宽容孩子的失误行为。

家长不必放弃适当的批评处罚,但批评不可过多,要个别进行,而且对孩子的教育要前后一致,常抓不懈。

 

专题7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虽然有些孩子身上存在着盲目自信、过分自信的现象,但大多数孩子自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多方面:

生活中胆小、自卑、敏感、情感脆弱;在交往中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不敢找小伙伴,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与人沟通;学习上的不成功造成对学习缺乏信心和热情,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严重的往往害怕老师提问,不敢置疑或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害怕做不好事;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精神,没有明确的目标,适应环境能力差。

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通过自我实践体验成功的机会少;期望值过高,缺乏对孩子的赏识和正面评价,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受挫。

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

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内在的潜能,才能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的成功。

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是孩子树立自信的重要力量。

家长需平时多用表扬和鼓励来正面评价孩子,少在陌生人和外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当孩子处于困境或做事失败的时候,家长尤其要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鼓励孩子与伙伴交往,并教会他交往的技巧;让孩子懂得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树立“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的自信心;放手让孩子独立活动,不过分依赖家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专题8 支持、指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伙伴交往机会不多;他们习惯于自我中心的思维和行动,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交友中容易产生矛盾与摩擦;在交友中碰到有冲突、被误解而苦恼时,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指导;少数孩子因为胆小,或过分挑剔,或优越感太强而不愿与人交往。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受欺负、学坏、影响学习,往往持反对的态度;有些家长虽能持积极的态度,但能给予孩子指点和帮助的不多。

许多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喜恶给孩子选择朋友。

人际交往是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

由于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与人交往的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需要培养的。

家长不仅应该以自己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而且要帮助、指导孩子与人交往、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朋友观,帮助孩子把友谊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创造交友的机会和条件,协助他们与人交往;倾听孩子与伙伴的交往;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小队活动以及社区服务工作等。

 

专题9 家长也要做孩子快乐的玩伴

由于孩子承担着较重的学业负担和家长布置的额外补习负担,自由玩耍的时间不断减少;独生子女孩子缺少玩伴;一些孩子不知道玩什么,怎样玩。

家长大多抱着玩耍浪费孩子学习时间的想法,不愿意也不重视让孩子有太多的玩耍时间;家长自身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耍,出于安全因素而限制孩子独自玩耍或与伙伴玩耍的机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玩耍兴趣,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双方没有一起玩耍的基础,家长更不会教孩子玩耍。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它对于孩子来说,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这种天性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最佳方式,也是孩子首要的学习方式,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父母是孩子最喜爱的玩伴。

家长要改变玩耍不及学习重要的观念,要重视儿童玩耍的作用;鼓励孩子玩耍,激发孩子玩耍的兴趣;给孩子一个安全清洁的玩耍环境或场所;保证孩子每天的玩耍时间和适当的活动量;保持孩子“社交玩耍”和单独玩耍的平衡;欢迎孩子的伙伴和孩子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去寻找玩伴;陪孩子一起玩,做孩子的玩伴;帮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调节玩的内容,引导孩子健康地玩,有益地玩;有条件的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教会孩子简单的玩具制作技能,及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

 

专题10 走出陪读的误区,正确对待孩子学校学习

陪读现象的实质是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学校学习这一问题。

对此,家长们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课本知识轻课外知识、重记忆轻理解运用的观念;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过早给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有些家长不满足于正常的学校教育,盲目给孩子增加额外的教育,如多做课外练习、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为督促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长期陪读左右。

人的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家长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过早地进行智力开发、过多地增加教育量,往往会适得其反;陪读不是对待孩子学习的最佳办法,一定程度是包办替代,容易扼杀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易使教师教学得不到真实信息的反馈,不利于教师针对问题改进、调整教学。

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首要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仔细观察孩子学习状态的情况下,分析孩子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与适当的帮助。

 

 专题11 通过家长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关心

独生子女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偏执;爱与理解的单向化,把别人关心自己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要求别人的甚多,关心别人的甚少。

家长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关心”品质的培养:

把智力、分数看得过重,关心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是次要的;认为孩子的自私和偏执很正常,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会好;认为孩子的自私、偏执是孩子聪明、不会吃亏的表现。

“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是其他优良品质的生长点和基础,它的形成能使人更好地学会负责、学会尊重、学会认识。

人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人人也都需要关爱他人。

“学会关心”要求孩子要“善于关心”、“会关心”,不仅具有关心的态度、关心的情感,而且要有关心的意识、关心的行动。

家长榜样的力量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在给予爱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对爱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和回报之心,并学着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关心身边的人、事、环境和社会,如:

给父母倒杯水、拿双拖鞋或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看到父母不舒服或累时,不给他们添麻烦,不打搅父母等;看到小朋友或其他人有困难时,能主动地询问、想办法帮助,表示关心等。

当孩子以友善、仁慈的态度对周围的物、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等积极的强化,让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以保持。

家长有时不妨做个“弱者”,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学会关心。

鼓励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关心别人。

 

专题12 家长以身作则,亲子共守诚信

许多孩子会出现与诚信相悖的现象,如嘴上说一套、行动上做另一套,表里不一,校内一个样和校外一个样等;犯了错误不肯承认,能推则推,能赖则赖;很多时候不想承诺、不愿承诺、不敢承诺,反映出畏难情绪和退缩心理。

家长平时只关心孩子的智育,忽视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有些家长对孩子苛刻严厉,动辄非骂即打,由于孩子害怕畏惧的心理特点,导致青少年不诚实的性格形成而出现诚信的缺失;有些家长对道德价值的一些错误导向,动摇了青少年的诚信信仰;家庭所起的诚实守信的榜样作用还不够大。

诚信包含诚实与守信两个方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学生诚信是“立人之本”。

诚信品质应该从小养成,家庭开展诚信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家长是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教育、感染学生,是诚信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家长要重视在孩子面前的率先垂范作用,自觉抵制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教育活动,在具体事件中给予具体帮助和指导,促使孩子兑现承诺,体会到承诺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诚实、不说谎、守时、不迟到、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借别人的东西要按时归还、游戏要讲规则等;不帮孩子圆谎、不替代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一些课外任务,如小制作、小论文、小报等。

 

专题13 创设探索氛围,关注创造力培养

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比,学生创造力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家长往往只重视学校功课,忽视对孩子创造兴趣的保护与培养。

孩子的周围缺乏一定的创造氛围,如没有搞创造的场所、工具、指导人员等等。

即使有的家长支持孩子动脑动手,但又不知如何让孩子去操作,显得茫然而无措。

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创造能力。

家庭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

家长要协同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创设探索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儿童的创造意识、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创造兴趣;对孩子创造方面的想法和做法要持接纳的态度,比如拆装家里的小玩具、小电器等,并给与支持和辅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注重孩子的亲身经历,帮助孩子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题14 从每一件小事着眼,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许多孩子责任心较差,在校内和校外的表现不一致,缺乏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

家长过多地关注知识技巧的学习,忽视责任心的培养。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环境所负责任的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责任心是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学生学会负责任的最好榜样。

通过实践,在体验中学会负责是让孩子学会负责的重要途径。

家长要认识到每一件小事都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开始;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事后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使他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安排孩子适当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比如帮邻居送信、陪爷爷奶奶说话等;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专题15 让孩子在社会实践中扩大眼界、增长阅历

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么聘请家庭教师,要么争先恐后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疲于奔命,效果不佳。

家长们忽略了兴趣是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未将自己的意愿与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往往把自己的兴趣、好恶、意愿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兴趣的培养缺乏经验。

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孩子真正内在的兴趣,孩子才会将家长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儿童生性好动、好奇,有探索世界的强烈欲望,有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父母的应该循着孩子的“兴之所至,着意培养”。

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能过早定向,盲目跟风,过多地偏重一个项目,必然影响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展。

家长最好经常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多看、多玩、多接触,让孩子扩大眼界,增长阅历,培养“广泛的兴趣”;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孩子的行为特点,善于发现孩子的喜好,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有“专一的兴趣”;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不以大人的意识为参考依据。

 

专题16 指导孩子过好有意义的双休日

孩子在度过以双休日为主体的校外闲暇时间时,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是学生闲暇生活的贫乏与不良,许多学生的双休日闲暇生活不是在家长的威逼之下,被迫从事着无休止的学科知识学习,就是在电视机与游戏机前无聊地消磨掉金色的童年时光,除此以外,他们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则凭着家长们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强迫孩子在空余时间奔波于各类“特长班”、“培训班”之间。

而有些家长自己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放任自流。

如何让孩子过好双休日,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有重要意义。

孩子可以在双休日得到充分的休息,身心的调试;走出家门,增长见识;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增进感情。

家长不能以学习为理由,无视学生的闲暇需要,恣意剥夺学生闲暇的自由。

家长要给孩子制定双休日生活计划;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陪孩子一起度过双休日;尽可能带孩子外出游玩、参观,指导孩子多参加一些适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家中设计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操作可行的亲子活动;安排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孩子适当留出一定的空余时间,让他们自由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以身作则,不将时间浪费在无趣的娱乐上。

 

专题17 与孩子一起实践环境保护

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知识贫乏;缺少环保的紧迫感、责任感及相应的行为。

相当多家长环保的自觉性甚至不如孩子,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就却忽视对孩子的环境教育,在行为上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

地球只有一个,爱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一起实践环保是家长的职责所在。

家长应安排固定的时间陪孩子接触自然、亲近自然,通过寓教于乐的实地体验活动,让孩子热爱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自然;可以与孩子一起养花或饲养小动物,让孩子近距离接触生命,感受自然的魅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识地借助杂志、图书、电子音像作品等扩充孩子的知识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应如何保护环境;通过自己的环保行为去引导孩子保护环境,比如:

多用手帕,节约用纸,不乱扔垃圾,不乱扔废旧电池,爱护树木等。

 

专题18 正确指导孩子的消费

如何使用零用钱,反映出孩子的日常消费问题。

一些孩子互相攀比,盲目追风,追求名牌;一些孩子还没有正确认识、理解金钱的价值;多数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节俭观念不强。

有的家长会对孩子正常合理的消费要求不予满足,易造成孩子想方设法去获取金钱;多数家长对孩子各种消费的要求有求必应;多数家长缺乏对孩子零用钱使用的指导或是指导不当。

从孩童时代起学会如何花钱,这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道德和劳动观念意义重大。

家庭消费教育是家庭人生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长要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消费要求,家长在满足孩子消费需要的同时,不能忘记教育孩子勤俭节约。

家长让孩子懂得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成果,要珍惜;让孩子学会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量力而行消费;适度地、阶段性地给孩子零用钱;可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零用钱管理公约”,经常督促、检查孩子的零用钱使用状况。

当孩子懂得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不要把零用钱作为家务劳动的奖励;不要把零用钱作为考试成绩的奖励;更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怒随意扣押孩子的零用钱。

 

 专题19 关注孩子青春前期的变化

上海儿童的性成熟平均年龄提前到12岁左右,在小学部分女孩就月经来潮、男孩出现遗精;性激素的分泌,不仅影响着生理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心理、情绪和性行为上的变化。

大多数孩子不敢和大人谈性发育的话题,怕招来一顿训斥或挖苦,也由于处理不好与异性的关系而苦恼。

家长有的不关心孩子生理的变化,有的能够感觉到孩子外表的改变,却容易忽略孩子内心的变化。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其年龄范围一般界定为10~19岁,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的重大转折时期。

上海儿童的性成熟平均年龄从14岁提前到12岁,孩子长到10-11岁时,身体开始处于快速发育期。

处于青春前期的孩子生理开始发育,性意识刚刚萌动,开始意识到两性差异,开始关注异性。

家长应正确看待由性发育带给孩子的困扰,及时疏导,避免孩子正常的性发育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家长要关注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上的变化,及时了解孩子的困扰;掌握一定的性生理卫生知识,将孩子所需要的健康知识及时地讲给他们,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身体上的变化;鼓励孩子与异性有正常的交往,不矫枉过正;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远离性伤害;改变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结构,给孩子合理的饮食,一定程度避免孩子过早性成熟。

 

专题20 调整心态,帮助孩子顺利结束小学学习生涯

小学即将毕业,进“名牌校”、“重点班”成了多数家长的共同愿望;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和高要求,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许多家长把精力投入到奥数学习、英语等级考试等活动当中,忽略了对孩子基本知识、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学习和培养。

孩子经常参加与一些选拔性测试或相关活动;压力很大,很无奈也很苦恼。

小学学习生涯仅仅是阶段性的人生体验,是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站,但不是终点。

名校不是孩子人生唯一的追求,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进一所好学校而已。

学习的能力有大有小,过分的期望与狭隘的目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果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即使如愿所偿地进入名校,从长远来看也是得不偿失的。

家长自己首先要开拓有关学习和升学的视野,摆正心态;消除补偿心理,不要向孩子索取学习的回报,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读书、升学不是唯一;教会孩子劳逸结合的休息方法;适当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调节心理和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