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562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扬州市江都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扬州市江都区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2017.6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枯瘠(jǐ)袅娜(niǎo)不屑置辩(xuè)好高骛远(wù)

B.星宿(xiù)踉跄(liàng)强聒不舍(qiǎng)忍俊不禁(jīn)

C.矢志(shǐ))伺候(sì)面面相觑(qù)百折不挠(náo)

D.伶仃(líng)憎恨(zèng)迥然不同(jiǒng)不省人事(xǐ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安全事故发生后,市委主要领导奔赴事故现场,下车伊始便组织开展现场救援。

B.如能推广使用电子书,学生便能摆脱卷帙浩繁的纸质教材、参考书,书包的重量便会减轻不少。

C.瑶瑶在阅览室里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撒哈拉的故事》,真是妙手偶得啊!

D.只看他拿起笔画了几下,一匹马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画技已臻炉火纯青之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受到广泛媒体的关注,被喻为是传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

B.青少年能否从功利性阅读向个性化阅读转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C.5月14日,江都区中学生“汉字听写,诗词诵写”大赛在少年宫蓓蕾剧场落下帷幕。

由于选手们准备充分,整个比赛紧张激烈、异彩纷呈。

D.微博之所以受公众关注和追逐的原因,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夜雨剪春韭。

”是杜甫的诗句,清新极了。

解说:

这一句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

B.千百双眼睛在随着姚明的高大声影移动。

解说:

这一句的主干是“眼睛随着移动”。

C.仙露琼浆不二法门众妙必备力争上游

解说:

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解说:

这句话包含了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四种修辞手法。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心武的《错过》是一篇杂文,该文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

B.学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后,将范进与孔乙己比较,我们会发现,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悲”。

C.诗歌《有的人》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D.《马说》《陋室铭》《核舟记》中的“说”“铭”“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重在说明,“铭”重在抒情,“记”重在记叙。

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

(4分)

徜(yáng)语文天地,一个个美好的形象让我们感动不已:

(ào)然挺立在黄土高原上的白杨;奇(jué)而不枯瘠的石榴;旺盛如瀑布般盛开的紫藤萝;面对显(hè)权势,沉思如故的第欧根尼……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爱惜芳心莫轻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⑵▲,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秋思》)

⑶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⑷▲,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⑸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⑹▲,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⑺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⑻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极力描绘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

(1)名著阅读。

(4分)

  阅读《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相关片段,填空。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

唱到: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①选文中的“汉子”是  ▲      ,他的绰号是   ▲      。

(2分)

②我们从这段歌谣中既读出了几位好汉智取生辰纲有利的外部条件——▲,又读出了北宋末年好汉们纷纷走上造反之路的根本原因——▲。

(2分)

(2)语文实践(4分)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大力倡导读书活动,学校将举行一次“阅读伴我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

1学校团委请你就怎样开展本次活动提两点建议。

(2分)

                  ▲                     

 ②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上句与下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题。

(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

制毒龙

【注】①安禅:

佛家语,指指闭

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

指妄念烦恼。

9.

(1)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环境,表达了王维的情趣和心迹。

(2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4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6分)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

,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       (《陆游筑书巢》)

【注】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俯仰四顾(  ▲  )

(2)未尝不与书俱 (  ▲   )

(3)既入又不能出(  ▲  )(4)乃引客就观之 (  ▲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乱书围之何陋之有(《陋室铭》)

B.乃引客就观之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C.或枕藉于床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D.信乎其似巢也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

                  ▲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                     

13.陆游为什么称自己的屋子为书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4分)

                  ▲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7题。

(15分)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

“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

”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

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

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

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

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

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

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

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

“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

不大的书籍上。

”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对自己有价值的书。

④人们常说:

“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

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

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

“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

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

书是人类智慧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

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

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⑤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

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

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

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

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⑥“尽信书不如无书。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

现在的一些图书,平

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有删改)

14.为什么“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呢?

请用简要的

语言分点概括。

(4分)

                  ▲                     

15.选文第③段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                     

16.下面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请你说说它应该在文中哪一段,并说明理由。

(4分)

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

                  ▲                     

17.选文第④段引用了一句俗语: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对于青少年不宜读《水浒传》这一说法,大抵是认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学里面的英雄好汉,会形成不良的习性。

请结合本文中的观点及你对《水浒传》这部名著内容的了解,提出与之不同的看法。

(4分)

                  ▲                     

                  ▲                     

(四)阅读下面

的文章,完成18—21题。

(18分)

有木名凌霄

丁立梅

①我对凌霄花最初的印象并不好,是因为读了女诗人舒婷的诗句: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诗里的凌霄花,既虚荣又自私,不讨人喜。

虽然彼时,我连凌霄花的面都没见过,完全的道听途说。

②这让我想起一段往事来。

那时,我新婚不久,搬到他单位的宿舍住。

单位小,不过七八个人,关起大院,就是一家子。

他们的领导,那时已年近五十,爱人在另一个镇,一直分居两地。

一天,领导突然宣布,他爱人要调过来了。

这在单位里引起“恐慌”,大家纷纷传言,说那女人的厉害———管男人厉害,与人相处厉害,总之是很厉害的。

搞得我的心七上八下,如此一个“母老虎”做邻居,哪有安宁的日子好过?

③女人到底来了,高高胖胖的。

因为我们先入为主了,她虽长得平和,在我们眼里,也是一副凶相。

听她说话和做事,也都好像透着盛气凌人的架势。

故我们远远避着她,她来了半个多月,我跟她的对话,绝对不会超过十句。

某天,下雨,我晚归,记起晒在院门前的被子,心里懊恼着,一定被雨淋透了。

我刚到院门口,却碰到她,她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我帮你把被子收回家了。

④后来,我有了小孩,小孩常蹒跚着去敲她家的门。

她总是翻找出好吃的好玩的给小孩,逗引得孩子一看见她就欢叫奶奶。

她原来是个极和气的人。

可见得,道听途说常是不可信的。

⑤还是回到凌霄花上来。

第一次真正遇见它,是在我所在的中学校园里。

那天天暗得很,一场大雨欲来的样子,我在不常去的一间教室里监考。

偶往窗外一探头,看到教室后有一树的橙黄,满满当当的花,惊天动地开着。

像燃烧着的灯笼似的,把我的眼睛,连同灰暗的天空,照得明艳无比。

心里疑惑着,这什么花呢?

监考完了,我立马跑过去,同事告诉我,凌霄花啊。

⑥当下愣在那树花下,原来,凌霄花是这么的卓尔不群!

它们一朵一朵,亲密无间地挤在一起,笑得无芥无蒂,光华灿烂,把一棵普通的榆树,打扮得如同出嫁的新娘。

它哪里是借高枝炫耀自己,它分明是毫无保留地,捧出一颗热情的心,给天,给地,给你。

———诗人的话,原也是不可信的。

⑦渐渐地,见多了这样的花。

我上班的路上,人家的院墙上,就攀爬着一株。

这么些年了,它一直在那里。

我看着它开花,花从八、九月,一路开下去,开到深秋。

一夜秋风扫落叶,它的叶,也日渐稀落。

却在那稀落的叶间,还有一朵两朵橙黄的小花,顽强地开着。

让人的心,莫名的感动。

⑧春天,别的植物都欣欣向荣了,它还在沉睡。

白褐色的枝条,裸露在春光里,让人担心着它是不是枯死了。

却于某天,惊异地发现,它裸露的枝条上,抽出了嫩叶。

心中的欢喜就那样荡开来,呆呆站着看许久,尔后,满意地走开。

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它就会绿叶婆娑。

再用不了多久,它会打苞开花,又将是一墙头的喜笑颜开。

18.随着作者与凌霄花接触的增多,“我”对凌霄花的认识与情感也在不断发展,试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4分

与凌霄花的接触

对凌霄花的认识

对凌霄花的

态度情感

我在舒婷诗句里读到凌霄花

a

印象不好

我在校园里偶见凌霄花

毫无保留,热情给予

b

深秋我在人家院墙上看到凌霄花

c

莫名感动

春天某日又见凌霄抽出嫩叶

焕发生机,孕育希望

d

19.读下列句子,按括号中的要求完成练习。

(5分)

(1)听她说话和做事,也都好像透着盛气凌人的架势。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                     

(2)它们一朵一朵,亲密无间地挤在一起,笑得无芥无蒂,光华灿烂,把一棵普通的榆树,打扮得如同出嫁的新娘。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3分)

                  ▲                     

20.本文②-④段写人,⑤-⑧段写花。

对于写花与写人的关系,有人说,作者写人是为了写花,也有人说,写花是为了写人。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                     

21.本文标题出自白居易的《有木诗八首(之七)》,原诗以凌霄花象征那些依附权势、攀附高位,一得小利,便洋洋自得,而最终又自取灭亡的小人,这与本文开头引用的舒婷诗中借别人的“高枝”“炫耀自己”的形象相仿。

而丁立梅却将凌霄花塑造成“毫无保留地,捧出一颗热情的心,给天,给地,给你”的奉献者。

同一种植物,截然相反的立意,这对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你自己的阅读经验来谈一谈。

(80到100字)(5分)

K]

三、作文(60﹢3分)

22.请以“有你的日子是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三分,请认真书写。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2分)B2.(2分)D3.(2分)C4.(2分)B5.(3分)D

6.(4分)徉、傲、崛、赫(每字1分)

7.(9分)①且教桃李闹春风②枯藤老树昏鸦③各领风骚数百年④谈笑有鸿儒⑤举杯销愁愁更愁⑥临风一唳思何事⑦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⑧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空1分,错、添、漏不得分)

8.

(1)(4分)①白胜(1分)白日鼠(1分)②天气炎热(1分),贫富不均(社会黑暗、阶级对立)(1分)

(2)(4分)①示例:

a举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读课外书的情况。

b请作家作一场“走近名著”的报告会(2分)②示例:

博览增长智慧阅读带来希望。

(2分)

9.

(1)(2分)幽邃(清幽、宁静、幽深)(1分)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离尘绝世)(1分)

(2)(4分)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2分)山泉在峥嵘的石缝中流淌,泉声自不能轻快流畅,那声音正像极若有若无的呜咽之声(1分)“咽”字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构造出一个远离尘世、宁静幽深的环境。

(1分)(或者:

古木森森的深山到处是高耸的青松,日光自是不能普照,薄暮时分,返照的夕阳涂抹在青森的松林上,更增添了寒意,“冷”字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构造出一个远离尘世、宁静幽深的环境)

10.(4分)⑴看⑵曾经⑶已经⑷走近、靠近(每点1分,共4分)

11.(2分)C

12.(6分)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

⑵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⑶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每句2分,共6分)

13.(4分)①书房里到处是书,甚至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②作者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都与书在一起。

14.(4分)

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

有些书阅读价值不大;

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

同一部作品,也会版本众多;⑤同一本书中,也有平庸陈旧的内容与真知灼见之分。

(意对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即可)

15.(3分)还运用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1分),引用了英国作家罗斯金关于读书的名言,(1分)有力地论述了“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对自己有价值的书”的观点,进而论证了“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这一中心论点。

(1分)

16.(4分)应在第四段(2分),因为这则材料引用了王充的话阐述了文章好坏的标准(1分),这与第四段“书是有好坏之分的”,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的观点相吻合(1分)。

17.(4分)示例:

《水浒传》是值得青少年一读的好书。

这部作品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深刻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性看待书中的人物在特定时代的特殊做法,就一定能在阅读中吸收营养,大大的获益的。

(观点鲜明1分,陈述《水浒传》的价值得2分,语言有针对性1分)

18.(4分)a虚荣自私,不讨人喜欢b惊叹赞美C不惧秋风,顽强开放d欢喜满意(充满期待)(意对即可,每空1分)

19.(2分)

(1)“好像”暗含否定,表示她并非真的有盛气凌人的架势(1分),为下文写她的和气埋下伏笔(1分)。

(3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将盛开的凌霄花写得具有情感(1分),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花儿开得繁盛明丽,榆树在他的装点下美丽异常的动人画面(1分),表现了凌霄花热情奉献的高贵品质,表达了我对它的赞美之情。

(1分)

20.(4分)示例1:

我认为写人是为了写花。

写人们初认为领导夫人很“厉害”,后来才发现原来她很和气,是为了说明“道听途说常是不可信的”(2分),为下文写我对凌霄花看法的改变做铺垫,从而烘托凌霄花团结热情、无私奉献的美好形象(2分)。

示例2:

我认为写花是为了写人。

本文以花喻人(或进行类比),通过描写被人误解的凌霄花依然热情绽放,装点人间,赞美了像凌霄花这样,遭人误解,内心善良热情,无私奉献的人。

(言之有理即可)

21.(5分)示例: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依据自己的创作意图赋与事物不同的内涵。

如同样是燕子,葛天民《迎燕》中的燕子就具有不嫌贫爱富、念旧勤劳的美好品质;而在《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中,燕子则变得胸无大志,目光短浅。

(启示2分,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2分,语言流畅1分)

22.作文(60+3)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

54-60分,中心明确,记叙描写生动形象,议论有独到的见解,结构精当,语言流畅。

二类卷:

48-53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42-47分,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结构尚完整,语言尚通顺。

四类卷:

36-41分,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

五类卷:

35分以下,无明确的中心,无具体的内容,结构紊乱,文理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