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7900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docx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

RevisedonNovember25,2020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

第二章:

干支数理基础知识

干支,是我国古代用来标记时间与空间的工具和符号,它被广泛地应用於古代天文、历法、医学、数术,乃至政治、军事、哲学、历史等各个文化领域。

干支更是构筑中国易学、中医学、数术学的基本瓦石。

不再是局限於表示时间变化的简单符号,还表示事物变化的空间意义,以及生物「生、长、化、收、藏」各阶段,乃至宇宙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壮大、消弱、灭亡、更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属性和规律特点。

干支既是一种数量,又是一种向量,而且干支彼此成员之间亦存在着有机的「生克制化」关系,实质上是能量资讯的某种转化关系,因之它们首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集合系统,但是,同时它们的存在与变化又不是孤立的,它们和宇宙时空之间亦保持着密不可分的统一性,全息性联系。

这一点也正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时空统一”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体现。

如果用现代科学观点加以理解或解释的话,那麽,似乎可以把干支看作是标志一切事物物质、能量、资讯变化及其转化关系的全息性、综合性资讯代码。

第一节:

干支的起源和含义

「干支」一说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又因干属阳象天,支属阴象地,是以分别称之为「天干」和「地支」。

此外司马迁在《史记》中亦称天干为「十母」,十二支为「十二子」。

其他,十二支还有「岁阴」、「十二辰」等别称。

相传为轩辕之时,西元前2967年,大桡氏作甲乙以明日,谓之干,作子丑以明月,谓之枝,此或为干支的最早起源。

从甲骨文研究考证,一说干支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033年至1562年的夏朝,用於占卜记日等活动。

一说最迟从周幽王元年西元前776年10月辛卯日开始,用於历法记时,至今已有2800余年的历史,并且创造了历法记时从未间断错乱的世界记录。

以下从文字学角度,结合《史记》、《汉书》和《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对干支的含义进行具体地说明和理解。

文字学对十天干的具体解释

铠甲

象徵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之意

象徵草木「冤曲而出,阳气尚强,其出乙乙」之

象徵万物「炳然茂盛」但「阴气动气,阳气将亏」之意

象徵万物「丁实,壮丁」之意

象徵万物「繁茂」阶段及其特性

象徵万物「奋然而起」的阶段和特性

象徵万物「秋时万物庚庚有实」後更新之意

象徵万物「彻底成熟一新」之意

任、妊

象徵「气往北方,阴极阳生,万物被天地孕育如人怀妊」之象

象徵「冬时水土平,水从四方汇流土中,催动万物萌生」之意

文字学对十二地支的具体解释

滋、孽

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生繁育的阶段和意义

蜷曲像手五形,指十二月万物萌生、纽芽

虫寅、演

指正月阳气动,万物生长的时候和意义

冒、茂

象二月万物冒地而出

伸、震

象三月阳气动,雷电振,万物伸长的阶段和意义

指四月阳已尽,阴气已现,万物已成的时候和意义

是说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象六月万物长成,具有滋味

指七月万物粗具成体的阶段和意义

老、鲍、絤

象徵万物十分成熟的阶段和特性

灭、毕

代表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归土的时候和意义

核、亥

指十月微阳接盛阴,万物收藏成种子的时候和意义

综上文字学角度,干支原始意义和排列序位,代表了植物「生、长、化、收、藏」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次第,但是後来这种意义被古人进行了科学化、哲学化的抽象延伸,进而被用之以泛指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及其各自盛衰往复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

一些有关干支确立的背景和观点

干支确立的依据,至今尚然说法不一,有待现代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和说明。

但是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它的确立决不是简单的统一行政规定,它蕴含了深刻的思想背景,以及古代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例如古代天文学、历法学、音律学、易学、中医学、人体科学、丹道修炼养生学等等,均与干支的产生和确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总之,它是中国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集中表现。

以下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古今在这个方面的一些观点见解和研究成果。

一、易学、中医学、人体科学对干支的研究解释

(一)干支配八卦

古代思想家、易学家以八卦、六十四卦类象天地万物,后又把十天干、十二地支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规则配入卦中,这样就把干支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亦便形成了易学重要的卦气纳甲、纳子学说。

宋代科学家沈括说:

“纳甲之法,可以推见天地始孕之理。

”意思也就是说卦配干支尽含了天地生育变化的道理,当然这一点亦有待于现代科学地研究与解释。

八卦与干支配应的具体情况如下:

▅▅▅壬戌

▅▅▅壬申

▅▅▅壬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丁未

▅▅▅丁酉

▅▅▅丁亥

▅▅丁丑

▅▅▅丁卯

▅▅▅丁巳

▅▅▅己巳

▅▅己未

▅▅▅己酉

▅▅▅己亥

▅▅己丑

▅▅▅己卯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辛卯

▅▅▅辛巳

▅▅辛未

▅▅▅辛酉

▅▅▅辛亥

▅▅辛丑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癸酉

▅▅癸亥

▅▅癸丑

▅▅乙卯

▅▅乙巳

▅▅乙未

(二)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纳甲、月体纳甲说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着)是我国古代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巨着,素有“万古丹经王”之称。

书中指析了天干与八卦纳甲、卦象与月象变化、月体纳甲的关系,并以之来比喻说明人体能量流的阴阳消长规律。

此外,它还以十二支辰、十二音律等比喻说明人体能量流的运行周期。

总之《周易参同契》中,可以说把干支和宇宙三才———天、地、人的变化关系,做了更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和完美结合。

其说“纳甲”就是将八卦、五行、方位与天干配应,具体组配分别是:

甲乾乙坤,相得合木,故甲乙在东;丙艮丁兑,相得合火,故丙丁在南;戊坎己离,相和合土,故戊己居中;庚震辛巽,相得合金,故庚辛在西;天壬地癸,相得合水,故壬癸在北,如图所示。

八卦

天干

五行

五方

乾(内)

十五

坤(内)

廿九

廿三

下弦

初八

上弦

西

初三

上新月

十六

即望

乾(外)

坤(外)

其说“月体纳甲”,即把月亮盈亏,阴阳消长的过程与八卦、干支等密切联系起来。

“夏历初三,月光始生,由西方升起,一阳初生,象震纳庚;初八,月光生出一半,又增一阳,象兑纳丁;十五

日,月光盛满,为望月,居东方,阳极象乾纳甲;十六日,月光始亏,月初生魄,象巽纳辛;二十三日,月亏一半,即月下弦之时,位南方,更增一阴,象艮纳丙;二十九日、三十日,月光消失为晦,居

东方,阴之极,象坤纳乙;离为火,象日纳己;坎为水,象月纳戊”。

(三)干支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运行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气血流注是支配其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流,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所以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流注亦有着一定的时间序列关系和时间周期,并且深受外部自

然天地节律变化的影响,其与天干、地支日期时间的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1.与脏腑经络气血运行

小肠

大肠

膀胱

中医学将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与日天干变化的关系编为如下口诀: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属肾;

三焦阳腑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

阳干宜纳阳之腑,脏配阴乾理自当。

意思是说甲日为胆经主日,乙日为肝经主日,丁日为心经主日……,总之,它揭示了十二经气血流注盛衰与十天干日配应变化的关系。

此外,中医还充分利用两者的这种关系,并将之应用于中医诊疗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时间疗法。

如《内经》说“肝病者,起於甲乙,愈在丙丁,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

那麽,医者即可据此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周期变化关系,因病因时制宜,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2.十二支与气血流注

中医经络学发现,人体气血流注变化节律和十二支辰的变化是同步和相应的。

每天人的气血流注顺序是,寅时流注肺经,卯时流注大肠经,辰时流注胃经……丑时流注肝经。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具体配应亦有歌诀一首。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大)

西

(小)

医者据此便可对各类经络、脏腑病疾,制订切实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如肺经疾患,实证,可在肺经、肺气方盛的寅时,针泻肺经子穴尺泽,因肺属金,金能生水,尺泽为肺经合水穴,亦本经子穴,故肺经实证应泻尺泽。

而肺经虚证,则可在肺经流注时辰刚过,肺气方衰的卯时,针补肺经母穴太渊,因肺属金,土能生金,太渊为肺经俞土穴,为肺经母穴,是故肺经虚证应补太渊。

其他可依此类推。

二、古天文、气象学对干支的一些解释

1.运气学说中年干确定与天文气象变化关系

《黄帝内经》说:

祖先在长期的天象观测,五气候察过程中,注意到每年运行於天穹之中,分别有五种不同的云气,即红、黄、青、白、黑五色云气,且分应火、土、木、金、水五行类属。

後来他们便把苍穹划分为二十八宿所主之不同区域,把地平亦划为二十四个不同方位,且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具体如五气经天图所示)。

之後,他们又进一步对五色云气的变化做了更加具体的考察,并同时做出如下一些规定和说明。

A.当丹天之气(红色云气)横亘于牛女和奎壁四宿之间时:

此刻四宿在地平方位对应戊、癸,是为火运年份,其年年干非戊即癸。

B.当黔天之气(黄色云气)横亘於心尾与角轸四宿之间时:

此时四宿在地平方位对应甲、己,是为土运年份,其年年干为甲或己。

C.当苍天之气(青色云气)横亘于危室和柳鬼四宿之间时:

此时四宿在地平方位对应丁壬,是为木运年份,其年年干为丁、壬。

D.当素天之气(白色云气)横亘於亢氐与昴毕四宿之间时:

此刻四宿在地平方位对应乙、庚,是为金运年份,其年年干为乙、庚。

E.当玄天之气(黑色云气)横亘于张翼和娄胃四宿之间时:

此刻四宿在地平方位对应于丙辛,是为水运年份,其年年干为丙、辛。

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年干的变化或确立与气候天象变化的复杂对应关系。

而大家又都知道,当确定了每年年干之後,我们便可进一步推算出当年每月的干支配属。

是故,一些学者从天文学角度,提出有关干支产生确立问题的如下观点。

他们认为,地球在宇宙空间一方面本身不停地自转,一方面又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系其他行星和月亮的影响。

而这些天体却都又拥有自己的运动速度和不同的运转轨道。

在如此复杂多变的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必然亦会产生空间的位移,从而影响并引起地球及日、月、五星

等相应位置和角度的变化,而这种相互关系的作用力之和,就集中表现在逐年干支、及干支所代表的时间意义和空间位置上。

2.十二支与朔望月和星象变化关系

郭沫若认为十二支由观天象而产生。

因为十二朔望月是自然界中最易被人觉察到的具有十二数律变化的现象。

另据一些学者认为,十二支不是直接记述朔望月的月次,而是描绘十二朔

望月有关的星象,即十二个朔望月中新月始见时,其附近的星座。

如郑文光在《中国天文学源流》中,举出十二支子,甲骨文中作、、,如果将子月星座图用图线连接作甲骨文字,二者基

本吻合。

如下图。

三、律历十二辰关系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与音律关系十分密切,凡一切与天文历法有关的事情都与音律有关。

不仅如此,古人甚至将音律和一切事物都联系在一起,并以之为万事之根本。

如司迁讲“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规则,壹秉於六律,六律为万事之根本焉”。

周髀说“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知寒暑之极。

”这就是古人“律为历之本,历为律之宗,其数相倚而不违,律历融通;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亦有人认为十二支辰的确立可能源由于此。

以下便是他们绘制的风、律、历、十二支辰的具体配应关

系图。

第三节干支的全息属性

一.十天干全息属性

类别

阴阳

五行

森林

花草

太阳

灯盏

大地

田园

斧头

首饰

大海

雨露

方位

西

西

四季

春季

春季

夏季

夏季

长夏

长夏

秋季

秋季

冬季

冬季

身形

齿舌

脏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军事

总帅

副将

先锋

说客

大队

辎重

劲敌

游骑

骑兵

天堑

天气

旭日

谷风

丽日

和风

新月

电光

景星

庆云

霜雪

岚气

黄云

岚气

恶劣

风暴

轻度

霜暴

大雨

小雨

家庭

父兄

姊妹

儿孙

女孙

祖父

祖母

母姨

部门

长官

副官

宣传

文化

办公

後勤

公安

司法

纪检

法院

二、十二地支全息属性

类别

西

阴阳

五行

方位

四季土

四季土

四季土

西

西

四季土

四季

冬季

冬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夏季

夏季

夏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冬季

月份

11月

12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节气

大雪

小寒

立春

惊蜇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时辰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身形

胞肚

肩胸

咽啮

眼目

脊梁

经络

精血

命门

腿足

脏腑

膀胱

三焦

小肠

大肠

心包

生肖

东木

西金

北水

地支五行方位

卯未

火局:

寅午戌

三角

关系

水局:

申子辰

地支三合

南方

西

三连

关系

北方

地支三会

横对

关系

地支六合

对冲

关系

地支六冲

直对

关系

地支相害

地支相刑

隔三

关系

地支六破

三.五行旺衰与十天干变化规律

(一)五行旺衰

五行

四季

四季月

当令者旺

我生者相(次旺)

生我者休(小衰)

克我者囚(中衰)

我克者死(极衰)

木旺於春

火旺于夏

金旺于秋

水旺於冬

土旺於四季

(二)十天干变化节律

天干

九宫

阴木

阳火

阴水

说明

方位

壬阳水旺

子(正)

墓库地(丁火已土庚金)

丑(墓)

丙阳火生

寅(马)

甲阳木旺

卯(正)

墓库地(辛金壬水)

辰(墓)

庚阳金生

已(马)

丙阳火旺

午(正)

墓库地(甲木癸水)

未(墓)

壬阳水生

申(马)

庚阳金旺

酉(正)

墓库地(乙木丙火戊土)

戍(墓)

甲阳木生

亥(马)

丁已

丙戊

十干旺地表

甲癸

辛壬

乙丙戊

庚丁已

十干墓地表

状态

含意

长生

人始生而向长也

沐浴

如人生後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

”就是说婴儿降生後洗浴易出事端的时期

冠带

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即如小孩可以穿衣戴帽的阶段

临官

如人之临官也”,犹人之可出任做官了

帝旺

极壮盛阶段

中年以後,气渐衰退

如人之病也

如人气尽身亡之时期

埋丧入土之期

如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

气尽已绝之时

已受父母之气,入胎成形

胎儿在母腹成形养育阶段

第四节甲子记时与遁甲用年月日时速演算法

一、甲子记时

甲子记时就是使用「六十甲子」干支回圈记录时间,是我国特有的记时方法。

所谓六十甲子,又称「干支甲子」、「花甲子」,就是把天干地支依次相配排列,阳干配阳支,阴乾配阴支。

因为天干是十进位,而地支是十二进位,是故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因之便形成了六十进位的干支回圈,即六十甲子。

依次分别是“甲子、乙丑、丙寅……到癸亥为止,六十对干支组合。

旬空

1

2

3

4

5

6

7

8

9

10

戍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申酉

甲戍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午未

甲申

乙酉

丙戍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已

辰已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戍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卯寅

甲辰

乙已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子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二、遁甲用年月日时速算法

(一)推算年干支

因为据历史记载西元前2697命大桡氏以干支记年,确定此年为黄帝元年,甲子始元。

以&*甲子年为一轮回,那麽到西元四年,历经$%轮,恰好又为甲子年,由此我们即可得出西历计算年干支的公式。

最後,再对照六十甲子序数表,便可一目了然。

公式:

X年干支序号=(X年-3)/60之余数。

例如:

求1986年年干支

代入公式:

(1086-3)/60余数3,对照前面60甲子序数表,3数对应1986丙寅年。

(二)推算月干支

年干

正月

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方发

甲寅之上好追求

(三)推算日干支

推算日元干支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查万年历,其它还有古代算命先生用阴历速算的《金钱诀》和《流星赶月》,再就是由公历日期推算日元干支。

因为遁甲选局与二十四节气变化极为密切,而且公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变化规律性较强,也容易被人掌握,不象阴历推算法那样所需要记忆的东西过于繁琐,所以在这里就只给大家介绍公历推算日干支方法。

1.首先确定每年元旦的干支

公式

(1):

本年元旦干支=去年(平年)元旦干支+5

公式

(2):

本年元旦干支=去年(闰年)元旦干支+6

例如:

1983年其元旦干支为己丑,六十甲子序号排列为26,那麽我们使用公式1即可得出1984年元旦干支的序数31,即对应干支的甲午。

其他年份依此类推。

2.日元干支推算

公式:

日元干支序数=(元旦日干支序数+日数+月加减数)-60*某数

某数的取值为0、1、2,以使日元干支序数大於零,小於等於60,,与六十甲子序数对应

平年各月份加减数表

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