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005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

沧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沧州市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引言

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处重要位置,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北省,却也是我国沿海经济的低谷,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沿海11省市中为倒数第三。

为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由秦皇岛、唐山、沧州组成的河北沿海地区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并将成为环渤海的一个有潜力的经济增长区。

在环渤海地区,沧州市是一座长期被忽视、被低估的城市。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沧州市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正确认识沧州市的产业演进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而调整发展思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沧州概况

(一)地理位置

沧州位于渤海西岸,北依京津,南临山东,距北京220km,距天津110km,通过高速公路到达北京、天津的行车时间不足两小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加强与京津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1沧州在环渤海中的区位(图片来源于XX图片)

(二)交通条件

沧州拥有令人称道的十分便利的铁路、公路交通条件。

随着朔黄、京九铁路,津汕、石黄、沧保高速公路等一批国家、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建和建成,沧州形成了高度密集的公路、铁路交通网。

举世瞩目号称中国新干线的京沪高

速铁路也将经过沧州,并已选定沧州站站址。

沧州已经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路网密集和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之一,支撑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三)资源条件

沧州是环渤海区域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5亿吨,天然气282亿m3,具有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和配套产业的有利条件。

沿海滩涂40多万亩,海洋生物1000余种,盛产鱼、虾、蟹等海产品。

盐田总面积45万亩,年产原盐150万吨以上,在我国北方原盐年产量排第三。

有待开发利用的沿海空闲荒地及盐碱地100多万亩。

人口稀少地势平坦,地质条件优越,开发成本低,环境容量大,是大规模工业开发的宝贵资源。

区内农业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冬枣之乡、苜蓿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颇具规模;乡谣乳业、葡萄酒业、神农食品、超细毛羊繁育基地等知名企业,依托丰富的农牧资源延伸形成了产业链条。

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新区设立和黄骅港规划建设为综合大港,结合以上沧州市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资条件,正确认识沧州市的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其发展方向和定位,进而应对新的形势和机遇来调整思路,促进其优化升级,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一)沧州经济总体水平

沧州市先后建成完善了黄骅港、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化工园区和南大港管理区等多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地区,其中,临港化工园区于2010年11月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带动了沧州市交通物流业、高新产业、轻化工各产业飞速发展。

该市各项经济指标名列我省前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直接利用外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另外,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3亿元,同比增长14.5%。

(二)沧州产业结构现状

目前,沧州市的产业结构和唐山类似,基本稳定在“二三一”结构格局,短时期内第三产业很难取代第二产业地位,但呈现出比重逐年增加趋势。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1.5:

50.7:

37.8,近年的详细比重见表3-4。

近年来,沧州市实行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改革,逐渐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同时,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调节轻、重工业比例,提升建筑业比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布局比较合理。

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其中,粮、棉、油行业是我省的集中产区之一,2010年全市种植业完成产值252.3亿元,增长4.35%,其次是畜牧业,相比,林果、渔业产值比重较低,但个别行业增长率较高,呈现较快发展势头。

详见表3-5。

表3-52010年沧州市第一产业结构产值及增长率(亿元%)

从第二产业结构看,沧州也是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占主导地位,轻工业和建筑业规模较小,详细数字见表3-5。

此外,沧州市以各个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注重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收入总和为2810.35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总额197.75亿元,增长29.9%,发展较为迅速。

由表可见,沧州市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存在很大的空间,该市轻工业规模小,而且发展较缓;重工业一头独大,建筑业虽然规模小,但不同于秦皇岛、唐山两市,近年来沧州建筑业增长率较高,发展势头强劲。

从第三产业结构来看。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天然优良的港口条件,其物流业仍是主导产业,旅游业、金融、餐饮等相对较低,发展缓慢。

近年来,第三产业占全市总产值比重虽然在不断增加,从2005年的33.6%上升到2009年的43%,但是2010年又跌到了37.8%。

(三)沧州综合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随着沧州市抓特色,搞园区,依靠重工业基础,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现代农场,打造多家大型物流园区,使得全市经济稳步提高,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方面。

沧州市注重把高新科技用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升整体科技含量和综合竞争力。

其中,该市多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有多个县市区被国家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县,2009年,4个县市区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

环境建设方面。

沧州市大力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同时,增加园区投入,加快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水平档次,其中,临港化工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另外,自然环境治理也取得一定成效,空气、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沧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该市过于倚重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随着节能减排等政策的推行,势必影响到整个沧州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三、沧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沧州市产业结构问题和唐山类似,都是第二产业比重偏高,整体产业结构偏向于工业经济,农业发展和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工业经济发展。

从第一产业来看,农业生产集约度不高,在沧州第一产业中棉花、畜牧等重点主导产业中龙头带动企业很少,沧州地区有特色的农业产业中,大型产业化、基地型农业项目少,一些农业项目还存在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其中一些果蔬类农产品仅仅只有初级的加工包装,深加工食品生产较少。

从第二产业来看,类似唐山地区,第二产业偏重,轻工业占比重较轻。

轻工业发展相对非常滞后,就2009年该市统计公报数据来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是轻工业的5.5倍。

在该地区重工业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附加值企业居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大多数,虽然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已经确立为沧州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但就目前来看,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影响力弱,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就沧州当前工业结构,直接造成了该地区整体工业水平不高,管理相对保守,先进技术较少,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

从第三产业来看,沧州地区同样存在着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主要依靠传统服务业

支撑的问题。

交通物流、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现代金融业、咨询服务、房地产、旅游等等所占比重较轻,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深圳市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经验与启示

深圳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比较符合塞尔奎因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式,工业发展前、中、后期层次明显。

同时深圳市产业结构演变也体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作用。

从改革开放成立深圳特区以来,学术界统一认为深圳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即从1978—1992年主要以工业发展为主,第二产业中的加工业等处于主导地位,结构格局呈现“二、三、一”形式。

而从1993年步入工业化后期开始,深圳市依靠长期的工业积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针,开始对第二、三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利用国际上又一次产业转移的契机,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对第二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另外,强力推进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深圳市抓住生产性服务业的承上启下作用,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及市场咨询行业,建立

生物工程、高新材料研发、电子产品等研发机构,壮大交通运输及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引进国外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同时培养一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如:

华为、中兴、招商物流等。

在这个阶段深圳市成功的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成功典范。

2003年当深圳市进入第四个阶段时,该市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跃升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成功进行转型,基本完成由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向电子信息、生物科技、高新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转变。

2010年,深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

47.5:

52.4,形成了以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三大支柱产业的格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10.91亿元,增长12%。

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完成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的“二、三、一”向服务业主导的“三、二、一”转变最好的途径就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沧州市的情况和1993年的深圳极为类似,都是通过发展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化前、中期的积累,进入产业结构向深入调整的工业化后期阶段,一方面第二产业面临由落后工业体系向现代工业体系转变,另一方面第三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并最终超越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完成产业结构向现代经济社会的调整和优化。

在这个转变机遇期,沧州应该充分借鉴深圳模式,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现代沿海物流经济体系,支持金融保险业做强做大,另外,鼓励科技研发与创新、商业咨询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并培养其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同时,调整重工业,引导其技术改造和结构上档升级,积极鼓励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轻工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平稳过渡和优化。

五、沧州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和建议

随着把秦唐沧地区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我省制定的秦唐沧环渤海经济圈的规划,沧州市迎来关键历史时期。

通过长期的工业发展基础,该地区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如何结合沧州市实际,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对沧州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调节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动第一产业现代化

继续保持第一产业的区域竞争优势,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现代化步伐。

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发展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提高产品层次和水平,大力发展面向京津市场的高档农副产品;加快发展沿海林业,进一步推广盐碱地水产养殖,探索渔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思路。

(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1年沧州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1.38∶52.26∶36.37,重工业占主导,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在国家和全省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的形势下,要充分利用油气地热资源丰富及临港优势,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改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业,培育电力工业和冶金工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 构建物流通道,打造旅游城市

积极构建纳入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的两大物流通道之一——冀中南物流通道,该通道以黄骅港为龙头,覆盖沧州、衡水、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市,连接晋中南、鲁西北、豫北等广阔腹地。

沧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区域独特性,但旅游资源总体规模不大、品位不高、功能结构不完善,这与沧州市人文关注度低互为因果。

因此首要任务是塑造城市形象,以此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路线,进一步阐释和巩固城市意象。

可以考虑“运河古郡、生态狮城”这一口号,“运河古郡”突出了沧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指出了沧州市的地理位置,“生态狮城”侧重于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工业,沧州铁狮子传为古代镇遏海啸水患之用,采用精湛的工艺铸造,沧州因而得名“狮城”。

(四) 促进综合大港升级,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黄骅港位于渤海湾穹顶处,是河北中南部六市、神黄铁路沿线和晋陕蒙等中西部地区陆路运输距离最短的港口,全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

2010年8月黄骅港综合港区正式通航,打破了一煤独大的格局。

目前黄骅港仍处于加速发展期,黄骅港仍处于第二代港口的发展阶段,但从港口业务范围、生产特点、货物的运输方式等方面看,黄骅港仍保留着第一代港口的部分特征。

所以首要目标是实现港口升级,不断拓展综合运输、临港工业、仓储、物流等现代港口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随着综合港区的建设发展,港口的引擎作用将日益突出,应以港口为龙头,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速临港产业聚集,打造天津滨海新区南翼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带动沧州沿海经济走出低谷带。

(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增强经济市场活力,促进产业结构顺利调整的角度出发,沧州地区应该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优化行政管理体制,保护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在这方面,我省各个地区普遍都在积极开展,但作为我省的沿海地区,沧州市更应该将政策和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积极鼓励服务业、高新产业、市场咨询、房产物业中介、生物技术等等各个产业、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

(六)发展秦唐沧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

由深圳市产业发展可以看到,在地区经济进入工业发展后期阶段,需要将产业结构向轻型、软型方向调整,支持发展第三产业,应从生产性服务业入手。

随着沧州地区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当前,应该全面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用不太长的时间,将其培育成为地区性支柱产业,从而完成工业化后期到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

(七)推动秦唐沧经济一体化进程

借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东风,把我省建立秦唐沧环渤海经济圈的计划提升到更高级层次,即建设推进秦唐沧经济一体化,就如同企业合并是扩大规模最快、最有效的途径一样,进行沿海地区经济一体化整合,可以快速提高地区经济实力,并更容易从总体上进行经济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互补长短、相互促进,从整体上改变北京、天津地区对三市的“大树效应”,增强参与地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实力。

推动秦唐沧沿海经济一体化可以作为一个中长期的建设愿景,随着“十二五”期间各种条件的成熟,逐步进行推进。

具体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采取“统一规划、集体支持、各自为政、协调发展”的方式,在中长期内以发展三市生产服务业为地区支柱产业、统一规划沿海旅游业、港口经济联合等具体措施,逐步揉合三市经济,并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涉及范围、产业,最终实现一体化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魏礼群.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J].求是.2000(21).

[3]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06).

[4]何龙娟,肖敏,吴殿廷.“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

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

424-431.

[5]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

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国家统计局.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0[M].北京:

海洋出

版社,2011

[7]刘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6).

[8]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

[9]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2003.

[10]沧州市统计局.沧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tp:

//www.cangzhou.gov.cn/jjbz/czfjjsjk/tjgb/

148447.shtml,2012-0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