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22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教学设计5总结.docx

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8》教学设计5总结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投影片、《雷锋日记选》。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我先来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有个习惯,

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记日记,通过日记总结一天的生活和学习。

他从19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写了51年的日记,他早年的小说《昨天的事》,就完全是从日记里构思出来的。

请看图(图1)。

在咱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人,鲁迅先生一生坚持写日记,直

到逝世前3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雷锋同志也写下了大量的日记,《雷锋日记选》中就留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很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这对他们事业成功很有帮助。

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如果养成了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对今后的成才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自主思考明白需要

  1在我们班有没有曾经记过日记的同学?

谁能谈谈记日记有什么好处?

  2教师总结:

日记不仅能为自己提供写作的机会,提高写作水平,还能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成绩或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一些事情时间长了总是会遗忘的,写日记可以克服这一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

三、互动交流发表见解

  1那么怎样才能坚持写好日记呢?

(学生自由发言)

  2请看图(图3)。

教师在黑板上总结了三条: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3谁能说说你对这三条的理解?

  4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

  

(1)俗话说: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暴十寒。

写日记尤其如此,贵在坚持。

坚持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看看图上的几篇日记(图4),都写些什么?

(3)日记是什么?

经常写,但未必天天写。

摊开本子,记下几笔几十笔的,就成了。

叶圣陶曾说:

“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

一句两句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要勉强拉长,也不要硬缩短。

”关键是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说的话,真实就成了日记的灵魂。

  (4)还有一点必须提醒同学们:

你瞧图上的这位同学坐姿很端正,桌上的文具摆放得很整齐,字也写得很工整。

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学习。

  5日记作为一种文体,也有它固定的格式,谁来说说。

(开头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等)

  四、激发鼓励总结全文

  总之,写日记就是练笔,全在一个“练”字上,勤学苦练,才可能笔下生辉。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勤奋耕耘,就一定有收获!

板书设计

日记的格式

开头某月某日

星期几

天气

正文

文献摘录

钉子有两个长处:

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当代优秀战士烈士)引自《雷锋日记》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教学反思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投影。

一、你喜欢读书吗?

你喜欢看哪一类的书?

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高尔基就曾说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健康的图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鲁迅年轻时发愤求学,他购书数千卷,日夜攻读,学识日长,以至达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博学程度。

他以烧饼充饥,辣椒御寒,节衣缩食省钱购书。

因为成绩优秀而获得的勋章,鲁迅都拿去换书,从不保留。

  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人士也许正因为认识到书所具有的价值,往往嗜书如命。

宋代的司马光,既是政治家,又是学问家,藏书达万册以上,故人称“藏书癖”。

大诗人陆游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书巢”,因为他藏书之多使书籍堆满房间,“或栖或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非无书者”。

二、切入话题

  1那么对于给予我们精神食粮,带给我们快乐的书籍,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它呢?

请看屏幕。

  2屏幕上显示5幅照片:

  

(1)一位学生无视类别,将书随意插放。

  

(2)一位学生将书折角。

  (3)一位学生读书时将书卷起。

  (4)一位学生放书时用力过猛,书角已折坏。

  (5)一位学生正用软刷轻轻刷去书上的灰尘。

  3请学生说说,5幅照片,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

教师进而总结:

  

(1)图书要分类整理和摆放。

  

(2)看到某处不能随便打个折,而应用书签或者书中的丝线。

  (3)不可将书随意卷起来看。

  (4)翻看图书动作要轻,放置时不能硬塞。

  (5)要保持书架的整洁,营造良好的藏书环境。

  4如果书不小心损坏了,怎么办?

  图上(图2)的这些同学正在干什么?

(修补图书)

  

(1)他们使用哪些工具?

(胶棒、胶带、剪刀、白纸等)

  

(2)你知道如何修补吗?

假设:

如果图书卷起角,如果图书被撕坏,如果书壳已脱落……怎么办?

  (3)现场请同学示范,教师给予指导,并用实物投影显示其修补的效果。

三、总结话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任何事都应该防患于未然,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教育周围的人要懂得爱护图书!

板书设计

 

文献摘录

宋代的司马光,既是政治家,又是学问家,藏书达万册以上,故人称“藏书癖”。

大诗人陆游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书巢”,因为他藏书之多使书籍堆满房间,“或栖或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非无书者”。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也曾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教学反思

 

课题1、走,我们去植树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卡片若干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

(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

(板书课题:

《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

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

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

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

(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

(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植树沟渠版图乖乖栽树

 

文献摘录

 

教学反思

 

课题:

1、走,我们去植树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卡片若干。

一、复习旧课

   1、回忆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

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

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B、“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D、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

(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放课文录音三遍,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

  2.指导朗读技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文献摘录1、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1979年2月,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

  

2、绿色工厂:

指树木有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之为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

 

课题2、第一朵杏花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

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投影片。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

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

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

为什么?

   4.小结:

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一株树广泛仰头皱眉精确估计掌握

 

文献摘录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教学反思

 

课题2、第一朵杏花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

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课前准备:

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

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

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

记叙事情时。

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

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2、第一朵杏花

 一个中午

  第一朵杏花   长期观察

  细致精确又是一年

文献摘录

在气象科学研究中,竺可桢一向十分重视气象气候与生产及人类生活的联系。

早在1922年,他就发表过《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学术论文。

1964年他又发表了《中国气候特点及其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他运用植物学的原理,以太阳辐射总量、温度、雨量三个气候要素为依据,分析了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粮食作物在各地区发展的潜力及限度,为改革栽培制度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

这篇论文,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教学反思

课题3、燕子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准备:

投影片。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

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

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

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

这一段。

  6、问:

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

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

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

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

评议。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板书设计燕子

    活泼可爱  乌黑光滑 俊俏 轻快 剪刀似的

    增添生趣  细雨、微风、柔柳、青草、绿叶、

文献摘录家燕

别名:

燕子、拙燕、观音燕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

地理分布为留鸟。

生态:

生态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

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咝咝”声。

寻食时,一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

以小型昆虫为食。

3-8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

经济意义: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教学反思

 

课题3、燕子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准备:

五线谱、《春天奏鸣曲》第五乐章、歌曲《小燕子》、课件制作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

(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2)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

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4)什么叫“赶集”?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

斜、掠过、唧)

  3、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4、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

  5、师:

“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

想过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

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读读、划划。

  3、“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的是什么?

看看书上的插图。

  4、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5、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板书设计3、燕子

细雨、微风、柔柳、青草、绿叶、

    鲜花(静中有动)赶来

    轻快飞行 斜掠、横掠(动态)

    悠然 停歇()像曲谱(静态)

文献摘录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是我国"五四"时期涌现的著名作家,文学家和翻译家。

也是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他原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

1921年与沈雁冰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

他还先后参与编辑了《闽潮》,《新社会》,《文学旬刊》等刊物。

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等。

译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另有《郑振铎文集》。

郑振铎一生不仅著述丰富,他发表的大量译作、译论在中国翻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

 

课题4古诗两首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南春》。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理解《江南春》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3、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