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30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雄人物及事迹.docx

英雄人物及事迹

英雄人物及事迹

英雄人物及事迹

●1841年2月26日关天培血战虎门

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

关天培,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这时候,外国侵略者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千方百计企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关天培到任以后,亲自查看海防要塞,决定增修和加强虎门炮台,并加紧操练军队。

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关天培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

他一面积极协助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一面认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桩,设置铁链,准备抵御侵略。

1840年7月,英水手在尖沙嘴一带横行霸道,杀死一无辜村民,林则徐提出抗议,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机扩大侵略,接连几次向广东沿海武装进犯。

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严阵以待,英勇抵抗,屡次打败英军,使他们的侵略行动未能得逞。

义律看到关天培率领的兵力强大,不敢任意挑衅,而英国的鸦片贩子仍在继续走私鸦片。

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搜捕鸦片走私船。

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在林则徐领导下,率兵英勇反击英军,英军无法侵占广东,只得分兵北上,进犯天津。

而昏愦的道光皇帝却屈从了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将林则徐革职,派直隶总督琦善替任。

琦善一到广州,就反对林则徐、关天培的做法,下令撤除关天培多年苦心经营的海防,水师被遣散三分之二,战斗力最强的募勇被全部遣散,这正迎合了英军的需要。

1841年1月,英军乘虚而入,攻陷沙角、大角两炮台,这样虎门失去屏障。

此时虎门炮台只有少数兵力防守,形势万分危急。

关天培坐镇前线,向琦善请求增援。

可是,琦善这个可耻的卖国贼唯恐防碍“议和”,不敢发兵。

关天培极为愤恨,决定死守。

他拿出自己的银钱补充军饷,鼓励将士英勇杀敌,又将数枚脱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寄给家眷,表示了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

2月26日,英军向虎门大举进攻。

敌人在炸断拦江铁链,攻占横档等几座炮台之后,全力轰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

关天培率领将士,挥刀上阵,指挥士兵顽强坚守。

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

无奈寡不敌众,守卫炮台的将士大半英勇牺牲,关天培也受伤10多处,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

这时,敌人从炮台背后蜂拥而上,一士兵要将关天培背下阵地,他横刀阻止。

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敌手,关天培急令随从将大印带走,随从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

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

忽然,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牺牲。

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民族英雄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抗英名将。

十六岁时,陈化成跟随伯父来到台湾。

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当地老百姓受洋人压迫的痛苦,听说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

这些事迹深深地震憾着他,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像郑成功那样为国效力。

清道光十年(1830年),陈化成晋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水师进驻厦门,位居武职从一品高官。

虽然陈化成位列福建省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的生活却非常俭朴,在一间不足200平方米的普通民居里他一住就是十年。

从1832年12月开始,英国军舰不断地侵犯我国东面沿海一带,陈化成“督帅水师,认真巡逻”,查缉鸦片走私船和货栈,多次将滋扰我国沿海的英舰驱逐出境。

后来,英舰又多次窥伺我国福建沿海,陈化成都及时发现了敌情,亲自率领将士进行阻击,粉碎了英舰妄图从沿海入侵中国的阴谋。

道光皇帝曾在召见陈化成时对他赞不绝口,谓其“身经百战,勇敌万人,宜膺重任”。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侵略者全面入侵,鸦片战争爆发。

这一年,已逾六十的陈化成正任江南水师提督。

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益感愤激昂,誓以死报国”。

在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等抗英派的支持下,陈化成积极备战,在察看了吴淞一带的江防地形后,他在这一带筑起了26座坚固的土堡炮台,并亲自督造精良的铁炮、火药。

江南水师向来缺乏训练,而且没有和敌人实战的经验。

陈化成便任命勇敢善战的福建亲兵为教练,他还经常亲临校场,对将士们督促激励,即使是在“风雪方盛,平地稷数尺”的寒冬腊月,年迈的陈化成也会驾着小舟和将士们一同操练。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浙江定海不幸再次沦陷,葛云飞等三位总兵在战役中英勇牺牲。

不久,镇海地区失守,裕谦宁死不降,投水自杀,以此报国。

陈化成感慨于国家的苦难和同僚的牺牲,在写给同乡、四川总督苏廷玉的信中说:

“英夷到处猖出,已破虎门,势必窥吴淞。

某海上攻战40余年,风涛素习,严兵戒备。

如夷来,必能破之,以振军威。

设时机不测,亦以死继之!

英军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侵犯吴淞口,陈化成和全体官兵一致表示要同侵略者决一死战,吴淞以东西炮台为犄角,对于两江总督牛鉴向英军求和的建议,陈化成坚决反对,他带参将周世荣坚守东炮台。

六月十六日,开蒙蒙亮时,英舰蜂拥而来,对炮台进得犯烈攻击。

在大炮不停的轰击下,整个炮台硝烟弥漫,烈焰腾腾,弹片横飞,形势十分危急。

就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陈化成亲自上前开炮,打沉了一艘冲在最前面的敌舰。

炮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清军水师在陈化成的带领下共击沉、击伤敌舰四艘,打死、打伤侵略者无数。

清军士气大振,愈战愈猛,英舰不得不仓皇逃遁。

这时,一直躲在宝山城内未敢露面的牛鉴收到了陈化成击退英舰的消息,便大摆总督仪仗,想要到西炮台捞取战功。

没想到,在去往西炮台的途中,英军认出了他的旗号,对他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牛鉴听到炮声,顿时吓得面如死灰,顾不得总督的身份,混在士兵中狼狈逃跑。

崔吉瑞也临阵脱逃,致使东炮台陷落。

东炮台陷落后,英军开始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

陈化成腹背受敌,水师伤亡惨重。

在这紧要关头,周世荣也逃跑了,部将请求陈化成迅速撤离炮台。

陈化成爷望青天,豪迈地说:

“奉命御贼,有进无退,我将以死报国。

”接着,他拔出佩刀,带领士兵与爬上炮台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在搏斗中,陈化成多处负伤,战袍被鲜血染得通红。

在击退了一批敌人后,陈化成终因流血过多,倒在了炮台上。

吴淞保卫战一共坚持了七个昼夜,虽然这场战役没有获得成功,但是水师在陈列化成的指挥下击毁英舰八艘,击毙英军500余人。

英军统帅占领上海后心有余悸地说:

“清朝如果有两个陈化成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又字凌台、雨田,萧山进化山头埠村人。

7岁进私塾,边读书边习武。

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二十四年中武举。

道光三年(1823)为武进士,授守备,又擢升游击、参将,至定海总兵。

道光十九年(1839),葛云飞因父病故奔丧,行前,曾上书浙江巡抚:

广东告急,恐及浙江,应事先定谋。

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进攻广东失败,北犯浙东,侵占定海、镇海、宁波。

巡抚乌尔恭额,服葛之先见,专函邀之共商战事,葛即辞母前往,主张“先言守,后言战”。

后清廷向英方屈辱议和,英军撤离定海。

葛奉命与王锡朋(寿春总兵)、郑国鸿(处州总兵)率将士重建定海防务。

二十一年(1841)九月下旬,英军再犯定海,葛云飞和郑、王协力奋起抗敌,几度击败英军。

当时葛云飞一面飞书求援,一面亲自组织炮火还击,击伤击沉英舰二艘。

苦战4天,王、郑先后阵亡,葛在前后无援,腹背受敌,粮尽弹缺之中,率兵士二百余人与敌人肉搏。

拼杀中,葛云飞手握战刀,转战二里许,格杀无数,气贯长虹。

终因多处中弹,依崖身亡,壮烈殉国。

谥壮节。

葬于所前乡三泉王村黄湾寺北侧。

葛云飞一生善武,亦能习文。

著有《宝刀歌》、《名将录》、《制械制药要言》9卷、《全浙沿海险要图说》8卷及诗文等。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

河南确山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

1929年至东北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

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人,生于直隶(今河北)青县。

早年入伍北洋陆军。

辛亥年为响应武昌起义。

参加了滦州起义。

以后历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

●正式宣布下野。

冯下野后,拒绝蒋汪电邀其赴南京“共商大计”,决定仍回泰山。

8月14日,在宋哲元等陪同下,冯离察赴鲁。

1936年,冯以蒋介石答应抗日为条件,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抗日战争初期,他曾任第三、六战区司令长官,后被蒋介石撤职。

1939年以后,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冯据理力争,营救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多人。

抗战胜利后,他继续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与卖国政策。

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

次年11月在美国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反对美国援蒋内战。

1948年1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委兼政治委员会主席。

同年7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绕道苏联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

9月1日,轮船行至黑海时突然失火,不幸遇难。

终年6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