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89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人员、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11、人员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业务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分别由医务科科长与护理部主任担任;委员分别由院感办、临床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总务(设备、后勤)科、门诊、急诊及防保科等部门责任人、护士长等担任。

委员会成员名单以文件形式下发。

2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二、各主要部门职责:

1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应履行的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2)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责

(1)根据国家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的法规、标准,拟定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购入购入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2、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1)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2)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33、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1)协调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的调配。

44、总务后勤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1)负责组织、管理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2)负责组织污水的处理、排放工作,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3)监督医院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4)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5)负责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购入。

55、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

(1)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2)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3)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66、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1)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2)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药敏实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4)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7.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时进行上报,并对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4)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监督检查本科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7)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8)逐步推进科室的手卫生工作,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100%,手卫生应从性≥98%,洗手正确率≥95%。

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100%(9)科室悍然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负责,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10)督促检查本科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项工作。

(11)负责做好本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不合格者予以反馈整改。

(12)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指导和宣教工作。

三、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监控小组

11、人员组成:

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成员名单以文件形式下发。

22、主要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对医院感染病例按要求登记、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院感办及医务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4)制定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方案,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组织本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督促检查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

(7)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病人、陪护、探视者的卫生管理。

33、科主任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根据全院感染监控计划制定本科的感染监控计划、措施和质量管理标准。

(2)组织本科开展感染专题讨论,宣传预防感染的知识。

(3)全面管理监督感染监控计划的落实。

(4)掌握本科医院感染情况,发生院感流行暴发趋势时应及时上报。

44、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管理和督促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

(2)督促并支持监测护士搞好感染监控工作。

(3)对护士进行消毒隔离方法和无菌技术的培训。

(4)发现有关医院感染问题及时向院感办反映或提出意见。

55、感染监控医师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2)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时,督促经治医师及时进行有关项目和病原学检查,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3)及时督促经治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科室漏报率控制在20%以内。

(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科主任,12小时内报告医务科和院感办,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流行。

(5)定期分析科室感染监控情况,并向科主任汇报。

(6)负责督促本科室无菌技术操作的实施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7)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研究工作。

66、感染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按要求进行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及微生物学监测、登记工作,按时填写并上交感染监测报表。

(2)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预防医院感染规章制度的落实。

(3)疑有医院感染病例时,督促医护人员准备留取各种相应标本,及时送检。

(4)熟练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和技术,指导各类人员正确实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5)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协助专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入控制工作。

(6)配合科护士长监督清洁员、护理员、卫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环境、食品、卫生制度。

(7)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科研工作。

77、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院感办,并协助调查。

(5)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第二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市、区卫生局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

不定期进行核查。

3、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室,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以及无菌物品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各科室做好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4、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10%。

6、检验科积极开展我院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耐药情况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7、药剂科建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并且不定期检查督促实行。

8、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监测的方法,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9、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对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10、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搞好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与评价。

1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相关工作预案、指引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制度1、工作会议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主持,由委员会全体成员、各科主任、护士长参加。

2、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重要问题随时召开。

3、工作会议内容:

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总结每季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公布有关院内感染监控结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

4、参加会议人员不得缺席。

三、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经常深入病区,以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回顾性调查作为补充,尽可能在以上监测的基础上每年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3、临床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科室应及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认真填写报告卡,

并在424小时以内报感染管理办公室。

4、感染病例报告卡由各病区床位医师进行逐项认真填写,并且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医院感染名称准确填写在病案首页。

5、检验科及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及临床科室反馈微生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

7、一周内出现3例同源同种院感病例,有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科室应及时报院感办、报告主管院长、医务科,调查证实后应于21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与区CDC。

8、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报告本科主任及护士长,及时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协助调查,制定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时报告主管院长,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分析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3、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报告龙岗区卫生局和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4、发生以下情形时,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5、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并同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及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6、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7、感染管理办公室要计算其罹患率,根据调查感染的原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五、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物品一律需高压或环氧乙烷灭菌;2%碱性戊二醛浸泡无菌持物钳(镊)应每周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柜内保持清洁干燥,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放置、使用,使用前查灭菌标志,灭菌有效期为7天,开启24小时重新灭菌。

5、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6、科室常用消毒液要标明开瓶时间,瓶盖应盖严保持无污染,在有效期内使用。

7、冰箱每周消毒保养1次,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不可放置私人物品。

8、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患者所用器械、布类均应先用清水冲净血水、体液等污染物再送供应室消毒灭菌处理。

9、各工作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

治疗室、产房、手术室、人流室、换药室及抢救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次1-2小时。

每月空气细菌培养和消毒检测1次。

紫外线灯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或强度不达标时更换。

10、各类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监测记录。

13、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开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应对病室及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4、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吸痰器、氧气管、湿化瓶、雾化器等,

均应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处理;氧气湿化瓶一用一更换,使用无菌水。

六、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监测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1、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1)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含菌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

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不少于一次。

(3)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必须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5)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6)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第一锅需进行B-D试验。

(7)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和维修后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8)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照射强度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积照射时间、擦拭、使用人签名。

新灯管照射强度监测不低于10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9)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10)各种灭菌后内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总数≤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监测。

2、对手术室、内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每季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按监督意见进行整改。

3、院感专职人员每月对重点部门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情况进行监督,有医院感

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总务科为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部门,任何科室和私人不得自行采购。

2、总务科专管人员与院感办应对本院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3、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是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证件的产品。

包装上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附详细使用说明,介绍产品保存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4、总务科每次购置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查供应商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做到推销员证件、定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

5、仓库管理人员进行质量验收时必须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包装、检验合格证、灭菌消毒日期、出厂日期和有效期,作详细登记并保存。

6、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要严格防止再污染。

消毒供应室负责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发放工作,并作详细登记。

各科室在领取后应按用途设专柜妥善保管。

7、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产品一律不得使用。

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总务科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采取有效措施。

8、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有关医疗事件,必须按规定登记:

发生时间、种类、受害者临床表现、结局,所涉一次性器具的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并及时上报护理部、医务科。

9、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均为医疗废物,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

八、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审证制度

1、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必须由总务(设备)科统一购入。

2、医院购入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入合格的产品。

三类或进口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购入的消毒液(剂)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颁发的《卫

生许可批件》、企业或供应商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4、购入的消毒器械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企业或供应商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5、对科室拟购入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总务(设备)科首先应按《消毒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向供货单位索取并严格查验必备证件再交由院感办进一步审核。

6、院感办对总务(设备)科提供的证件逐项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反馈给总务(设备)科。

7、由总务(设备)科根据临床需要负责制定采购计划报主管院长审批。

8、购入产品时,必须再次核对供货单位提供的相关证件是否与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经审核后的证件分别在总务(设备)科和院感办登记备案。

9、更换同类产品或供货单位,总务(设备)科应重新索取、查验相关必备证件,交由院感办共同审核,并登记备案。

10、购入的每一批号产品,总务(设备)科应向供货单位索取该批号产品检测报告单,每月10号前将上月购入产品的检测报告单汇总,送院感办备存,以掌握产品的质量情况。

11、院感办每季度对备案的产品证件进行检查,对即将过期的证件,由总务(设备)科负责向供货单位提出索取有效证件,如证件在申请受理中则应提供受理证明。

12、各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更换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如发现科室使用未经审核证件的产品,上报院领导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九、消毒药械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消毒灭菌剂、消毒器械购进与使用的监督管理。

2、院感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总务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复审核,并具体负责对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院感办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4、总务(设备)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5、总务(设备)科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7、使用部门应严格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务(设备)

科、院感办报告。

8、总务(设备)科应对本院的消毒器械,如压力灭菌炉、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等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药剂科、药事管理委员会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2、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