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005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政治必修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是正义的事情)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义务的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

怎样结合?

  

  原因:

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

(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

内容?

要求?

  

 本质:

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

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

(1)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决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

(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如何: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敢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同,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

(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

为人民服务;原则:

对人民负责 

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工作态度: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2.什么是依法行政?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根本要求。

 

重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总体要求:

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基本要求: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5、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

权利是把双刃剑。

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

 

(1)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3)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6、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7、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

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8、如何接受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例如,“阳光工程”。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29、“阳光工程”意义 

(1)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3)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4)朋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5)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0、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

(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声望。

(3)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要求:

(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

(2)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要坚持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3、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注意: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

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4、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5、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

同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6、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

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0“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客观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

(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 科学执政:

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

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

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核心、本质)  

 

(1) 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3)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核心、精髓是什么?

 

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核心: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

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7、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8、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9、我国的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绝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

 实质:

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后果:

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

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其中: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

我国:

基本现代型

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机械增减(人口迁移)。

7.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特点

举例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①集团性、大批的移民

②旧大陆到新大陆

15~16世纪,欧洲人、非洲黑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

二战以后

①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①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②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③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8.我国的人口迁移

时间

原因

特点

意义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人口移动规模小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③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

脆弱的农业经济

频繁的战争

自然灾害

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流量增大,频率加快

自发流动为主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9.美国的人口迁移: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

气候、水、土壤、矿产等

●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影响: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①资源(成正比)②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6.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正面】①缓解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促进迁入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②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负面】①对城市环境造成压力,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②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山区相反。

2.城市形态的类型: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

4.三大功能区比较:

 

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形成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

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向外扩展的趋势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核心点。

 

特点

①城市的中枢部分是中心商务区。

②第二环是过渡带,初期是住宅区,后由于商业、轻工业活动而环境恶化,最后成为新来移民居住区。

③第三环是工人住宅带,居民多从过渡带迁来,因为不希望离工作点太远而集聚在此。

④中产阶层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与通勤带之间,这里住房条件较好。

⑤第五环是通勤带,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它们是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

①高房租住宅区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扇面形。

地势较高,环境较好。

②随着城市的发展,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已占据的地区旁边发展起来。

③随着中等级住宅区的外移,近市中心的部位逐渐演化为低级住宅区。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的焦点。

②批发业务主要分布在市中心附近,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又可接近市场。

③低级住宅区多在中心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布置,而中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则向城市的另一侧发展。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

①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核心;②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者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

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7.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交通的便捷程度,②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9.我国的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

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10.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等级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等级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11.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③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12.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