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0078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17版八年级下 61诗词五首5.docx

语文17版八年级下61诗词五首5

6.1《诗词五首》教案

《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解读文本。

 1、默读。

2、提问: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题眼是哪个字?

 3、自行朗读,划分节奏:

(课件展示)  

4、解读文本(课件展示) 

5、齐读。

 

6、提问: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讨论、明确:

(课件展示)

二、探究文本

1、小组讨论:

你认为田园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汇报)

2、学生找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并汇报。

(1)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诗的味道,体会一下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特点吧!

(2)学生齐声朗读。

诗的味道读出来了吗?

(3)下面我们再读一遍诗歌,读出它的情味来!

(4)(课件展示)那么同学们感觉到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特点了吗?

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现实生活如此清贫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呢?

想知道原因吗?

让我们从陶渊明的仕途经历和诗歌中去寻找答案。

一起读一读他的《归园田居》一、三。

他面对困顿生活时不抱怨现实,种种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写在诗歌中,你们找到了吗?

(课件展示)“但使愿无违”中“愿”具体指什么呢?

自由读。

3、小结:

五、拓展:

同学们,你是怎样看待陶渊明“归隐”的呢?

如果他生活在现代社会还会归隐吗?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课件展示)

任选一题:

1、用散文的手法改写《归田园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2、自选一角度(如语言、意象、意境等),赏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背诵和默写《归田园居》(其三),朗读《归田园居》组诗。

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古诗简析】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自主学习: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

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

首先请大家欣赏、回顾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古诗《寻隐者不遇》。

(2)多媒体播放古诗《寻隐者不遇》的配乐朗诵。

(3)师:

请你们谈一谈什么是“隐者”?

(4)生自由谈对“隐者”的认识。

(5)师: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一位古代隐者的诗歌。

(6)请欣赏:

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和歌唱。

[清新自然的导语,色彩和谐的背景画面,曲调优美的音乐,使美的空气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二、多媒体出示:

学习目标:

1、 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背诵诗歌;

2、 学会用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诗歌;

3、 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而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

三、丰富语言宝库,进行积累。

(1)(指导背诵)师:

生活如诗,诗的行行段段赋予我们激情和联想,我们爱诗没商量,我们怕诗也没商量,因为我们最怕背那些拗口的诗句,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易学,又有创新的背诗方法——唱诗。

方法就是给诗歌配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旋律唱出来。

(2)学生活动,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3)自由练习唱、背诗歌。

(4)检查背诵。

活动:

小组接力背诵——全班齐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欣赏优美的唱诗,学生全身心沉浸在美的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

四、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

[多媒体出示] (学生齐读)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帮你充充电:

[多媒体出示] (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

关于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

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关于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

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以上资料摘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明确工具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

(3)根据方法学生赏析诗歌 :

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诗歌的前言介绍,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

五、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 (学生默读)

1)请你品味:

(诗歌的语言) 

抢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它描写的对象的是洞庭湖。

写出景物水气蒸腾、广阔浩大、波涛汹涌……的特点。

*诗人婉转地向张丞相表白心愿的诗句是: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的心愿是:

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说一说:

你对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为欣赏,为什么?

*朗诵——背诵——默写名句。

2)请你想象和联想:

*听“唱诗”闭目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讨论:

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

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

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引导想象,加深印象;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

六、拓展延伸:

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1)讨论:

孟浩然是不是真正的“隐者”?

2)师:

东莞市提出了“三现代”的奋斗目标,第一个就是做现代人。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

我能行!

今天,老师还兼有一个神秘的重任——要在我们班物色一位学生会的干部。

选谁呢?

看着你们,觉得谁都这么可爱、能干、聪明。

老师实在是很为难,为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我提议,现在进行口头竞选。

请大家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你自己的才华,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3)学生活动,教师相机鼓励。

[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情入境。

一次触及心灵的体验也许会开启一扇早已封闭的心灵之门,教师必须善于学会倾听,并恰当地点拨。

]

七、作业:

(任选一题 )

(一)请你留住年轻岁月的声音:

 

(1)配上背景音乐,朗诵孟浩然的其他诗作,并录音。

 

(2)配上熟悉的旋律,唱一唱孟浩然的其他诗作,并录音。

(二)请你收集资料;

 

(1)收集孟浩然的其他诗作。

 

(2)收集描写洞庭湖的作品。

[搜集诗歌,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

八、小结。

(1)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

(2)师:

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

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

同学们,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最后,真诚地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赢得每一次的成功!

谢谢!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

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板书:

《终南别业》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这首诗。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

二、题解 

  1、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

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

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闲适情趣。

三、合作学习

  1、听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勾画重点词的注释

  ①终南:

指终南山。

  ②陲:

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胜事:

快意的事。

  ④值:

遇到。

  ⑤林叟:

乡村的老人。

 

  ⑥无还期:

无一定时间。

  

  3、参考译文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4、名句点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板书:

《渔家傲》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调动学生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一、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

三、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梦)

四、学生诵读

五、欣赏意境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看到了天帝。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

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

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4、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

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

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二、小结: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

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

“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三、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

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清新、含蓄、缠绵的。

板书: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王国维曰: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二、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三、朗读课文 

  1、正音

  更    聒

  2、注释

  榆关:

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

那边。

指关外。

  帐:

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

搅碎。

聒,嘈杂。

  四、感知理解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五、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

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六、感悟课文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七、知识归纳

  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八、拓展练习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