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30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下载.docx

让我们止步不前;

(3)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过度的负面情绪可能危害我们身

心健康。

3.如何管理情绪/如何调适情绪?

(1)善于激发正面情绪感受,积极面对负面情绪;

(2)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了解并接受自己

的情绪,学会恰当方式表达情绪;

(3)学会合理调适情绪,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如改变认知评价、转

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

(4)帮助他人改善情绪,学会安慰他人。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

感染,如语言、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等。

考点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1.学习点亮生命?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①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

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

②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学

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了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④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

加独立和自由;

等等。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

进的持续动力。

2.学习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

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

同伴时,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中有辛苦。

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尽管抱有兴趣和

探索的欲望,学习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

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3)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

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3.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

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

考点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

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

活态度。

1.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挫折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造成挫折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因素:

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和人祸,如地震、海啸、沙尘暴等。

②社会因素:

恐怖活动、

战争等。

③人为因素:

老师教育方法不当、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等学校因素;

家庭暴力、亲人亡故等家

庭因素。

④个人因素:

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等。

2.正确认识挫折?

(1)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生活难免有挫折;

(2)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

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3)挫折既可以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

经验,又会产生失落、焦虑、愤怒等负面的情绪感受,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4)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3.如何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如何发掘生命力量)

(1)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2)发挥生命里蕴含的一定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

的能力;

(3)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4)不排斥借助外力,学

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寻求帮助,获得支持与鼓励。

(培养幽默感、关心帮助他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等)

考点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1.如何认识自己?

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②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自我观察与分析、与他人比较;

③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保持理性心态,既不盲从,也不忽视。

2.如何做到接纳和欣赏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③要学会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3.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①接纳自己的全部,需要乐观的态度、勇气与智慧;

②欣赏自己的独特,悦纳自己,不骄傲自大;

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激发自己潜能;

④做更好的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

4.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①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②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

对自己的需要;

③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考点6.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1.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①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生命是属

于我们的自己的幸运。

②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的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代替。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

从婴儿到儿童再到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④生命是短暂的。

在实践的长河里,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2.怎样爱护我们的身体?

①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珍视肉体生命,不做过激行为;

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

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如遇火灾、地震、交通事故、溺水等灾害或

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发生地震时,第一时间跑到安全地带。

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撤离火源现场。

遇到雷

电暴雨天气,尽量在室内或屋檐下避险,远离有电地方。

考点7.体会生命的价值,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1.怎样的人生值得过?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路事情大小,都

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这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2.如何关切他人的生命?

①设身处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②当他人需要时,主动热情伸出援助之手。

③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传递温暖。

3.如何理解生命中的平凡与伟大?

①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因为他们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了比自己

有限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

代人;

②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默默无闻。

但是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

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矜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③生命虽平凡,却也可时时创造伟大。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社会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

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考点8.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考点9: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认识自尊?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表现为①知耻,

②尊重他人;

③看重人格;

④豁达,对待议论和批评,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

(1)学会自尊:

(2)学会尊重他人

3.理解自信?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和希望,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

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示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②自强让我们更自信,勇敢尝试,不断进步,在体验成功中增强自信。

4.理解自强?

①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②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③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考点10.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

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行己有耻”是青春探索的底线;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

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解;

在行动之后,反思

效果与影响。

(3)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

知耻而后勇。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地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

不做。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4)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2.如何认识“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3.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见贤思齐,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

的力量.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

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考点1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的含义。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行为准则。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这是法律

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显著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我国法律的本质: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4.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

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法律具有保护的作用。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

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意义)

(2)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内

涵)

(3)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各项义务。

(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

限等)(权利义务平等)

(4)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保护追究平等)

考点1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理解违法行为?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违法行为类别?

(1)违反法律的类别,法行为分为三类: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照违法情节的轻重,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应受到的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刑事违法行

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考点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

容,学会自我保护。

1.凡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保护未成年人的必要性?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

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

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

进步的应有之义。

4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技能?

(1)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害。

我们需要增

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

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需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考点14.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1)法律服务所:

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助我们出

主意,甚至替我们去解决涉及法律的问题。

(2)律师事务所:

律师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

律师能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

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

他们还能受委托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3)公正处:

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

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4)法律援助中心。

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

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

民法院起诉。

4.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

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考点15.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

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名称

比较内容

一般违法

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触犯的法律法规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违反了刑法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用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受刑罚处罚

联系

①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我国法律。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2.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①社会是复杂的。

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

越的鸿沟。

一个人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

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③无数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

的。

因此,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

4.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1)家庭方面:

(2)学校方面:

(3)社会方面:

(4)个人方面:

5.预防违法犯罪?

①我们要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②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③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

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

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不良行为有?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有?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淫秽的读物或

者音像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偷窃;

参与赌博,吸食、注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社

会的行为。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考点16.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

应对能力。

1.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类别?

1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三类

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承担民事责任行为,比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刑事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22)按照违法情节的轻重,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般违法行为:

情节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情节教严重,对社会危害性重大,即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对他人、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原则,是维护法律尊严、权威的需要。

②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4.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

(1)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温馨提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

违法性。

[温馨提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

6.刑罚的种类?

(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法。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2)我国刑罚的种类:

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7.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

成犯罪,但并不意味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

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

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

“雷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

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8.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

(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

益。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

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

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