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631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15920524968

Email:

tommy6723@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前、课间和课后,一对一问答答疑;

2.课后采用QQ、电子邮件方式答疑;

3.课堂上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答疑;

4.晚上不定时到实验室答疑;

4.答疑次数不少于7次。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第三次IT科技浪潮的方向。

本课程为我院物联网工程方向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从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分别进行阐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深入浅出地掌握物联网中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所涉及的核心技术,并为以后的学习、创新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将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并分别进行阐述。

通过对各层所涉及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以及技术举例,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联网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与内部运行机制,为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使用能力打下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先修课程:

计算机科学引论、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

4

机网络。

后续课程:

计算机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网络管理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

《物联网导论》(第2版),作者:

刘云浩,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参考书:

1.吴功宜,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物联网工程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7

2.黄东军,物联网技术导论(国家级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9

3.黄玉兰,物联网:

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2

4.郑军,物联网核心技术丛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6

5.刘连浩,国家级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规划教材: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9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教学主题

要点与重点

要求

1

第一章 物联网

概述

概念、核心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及应用前景

理解物联网概念,各层所涉及的

核心技术

第二章 自动识

别技术与RFID

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分析

理解各种自动识别技术,重点掌

握RFID技术

3

第三章 无线传

感网

感知硬件、操作系统、组网技术

了解无线传感网硬件平台的设计,

主流的操作系统,及组网技术

第四章 定位系

定位系统、技术、服务

了解LBS、各种定位系统,及主

流技术

5

第五章 智能信

息设备

智能设备及运行平台

了解手持等智能设备及运行平台

6

第六章 无线宽

带网络

无线网络、WiFi、WiMAX

了解无线网络、WiFi、WiMAX

的架构

7

第七章 无线低

速网络

无线低速网络通信技术

了解各类无线低速网络通信技术

8

第八章 移动通

信网络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3G技术、移

动互联网、4G

了解移动通信发展历史、3G通信

技术及标准

9

第九章 大数据

与海量存储

数据中心技术、云存储

了解数据中心技术

10

第十章 数据库

系统

关系数据库、物联网数据的特点

了解物联网数据的特点

11

第十一章 物联

网中的信息安全

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

了解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

与隐私保护

12

第十二章 智能

交通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

了解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

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13

第十三章 智能

物流

物联网与智能物流

了解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

14

第十四章 智能

建筑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

了解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系统

15

第十五章 环境

监测

物联网与环境监测

了解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

周次

实验项目

名称

掌握程度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学时

16

实验1:

物联网实验箱学习及操作

熟悉并掌握物联网实验箱基本操作

结合物联网实验箱的学习及操作,掌握物联网的概念及

演示型

必做

表2 实验教学进程表

*实验类型:

分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四种。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

分必做、选做两种。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涉及的概念和技术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课后作业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分析、设计的训练,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用课堂讨论和答疑来活跃学生思维,解决同学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

期末总成绩包括实验成绩、平时的作业、考勤和课堂讨论及期末考察成绩。

上机实验和实际操作实验相结合,使学生从原理到应用对物联网有理性和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且与其它课程(尤其是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联系紧密。

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而且在课下要多读,多练,善于归纳总结。

教材中关于物联网的应用案例部分讲解的内容很多,要想熟练掌握这一技巧,需要阅读更多的参考书,尤其是阅读已有的物联网系统的设计文档。

2.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

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3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7小时。

3.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

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

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4.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及要求

权重

出勤和课堂情况

1.评价标准:

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

4%

作业

能正确解答问题,提出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见解。

2.要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查阅资料,独

立、按时完成作业。

21%

上机实验

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回答实验思考题的正确性。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按照实验报告要求对实

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回答实验思考题。

5%

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采取考察形式,要求:

解答问题准确清晰

70%

期末考试方式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