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652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docx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

福州地区的陈靖姑传说

相传五代时期,王审知在泉州任刺史时,因泉州城外洛阳江风高浪阔,阻隔两岸,曾着手兴建洛阳大桥。

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加中书令后,迁于福州大都督府统管闽地(闽国的地界,基本上即为后来福建省的省界);他委派其次子王延钧任泉州刺史,责令其继续完成建桥工程。

但王延钧无所作为,仅一味施加压力于承造官宋忠。

宋忠苦于工程浩大、钱粮难筹富绅们大多吝于题捐,贫穷人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造桥期限又勘为急迫,因而烦恼奔忙,终日坐立不安、形容憔悴,唯有在观音大士神像前频频祈祷,乞求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垂怜相助。

就在承造工程的官府束手无策、企盼桥梁早日建成的百姓望眼欲穿之时,突然出了桩天大的奇事震动了城内城外。

原来是江上飘来了一只漂亮的彩船,船上端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这姑娘让人传出话说: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用银两去抛掷她,谁能掷中她的身子,她就跟谁结为夫妻!

这下子可不得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众百成千、千成万,转眼之间,洛阳江两岸聚人似潮、抛银如雨,谁都想碰碰运气掷中美女娶她为妻。

可更奇怪的是,任凭你怎么抛,怎么掷,眼看就要抛中了,结果却总是差那幺一点点,银两只纷纷飞落到船上沾不到美人。

这美人却也分文不取,倒叫人将这些钱财一船一船地运给官府造桥使用。

这件奇闻越传越广,也传到了城里一位卖菜小哥王小二耳朵里。

王小二连忙带上多年辛勤积攒的一些银两,兴冲冲地赶往江边也来抛掷;慌忙之中,却让一个名叫阿富的纨夸子弟撞倒在地。

这阿富原本带着家丁抛掷过许多银子,都掷空了,越发不甘心,又命家丁们挑来一大批银子,非要将船上的绝代佳丽弄到手不可;此时把王小二撞翻在地,不仅不赠礼道歉,反倒仗势欺人,说什么穷小子撞坏了他的桃花运,破口就骂,动手便打,还一把抢下小二的银两扬长而去。

小二无奈,只有哀哀哭泣。

事有凑巧。

这时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正好云游经过洛阳江上空,因见江岸上人头攒动、众声喧哗,当即按下云头,化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挤在人堆里想看个究竟。

他见小二坐在地上啼哭,便上前问明了缘由,听后不规劝道:

小哥呀小哥,不是老朽说你。

既然任谁都无法掷中美人,你又何必枉费血汗钱财,也来凑什幺热闹,想聚什么美人呢小二听了连忙辩解说:

不不,老伯您误会了。

小二前来抛掷争两,并非为的聚那美女。

我只钦慕这位姑娘容貌好、心地更好,为咱们造桥不惜献身聚财;倘若是每个人都有这份热心热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洛阳桥又何愁不早早建成呢因此我小二也该为造桥大事尽一份心意还说他今天带上一点银两,原只想掷到船头捐助造桥大事罢了。

吕洞宾听小二说得这么言词恳切,正在暗暗赞叹而又半信半疑,突然身旁掀起一片欢腾,原来美人的彩船恰也飘到眼前的江面。

吕仙手搭凉棚一看,心中顿时明白了:

那美人哪里是什么凡间女子,分明是南海观音大士化身而来,为的是聚集钱财襄助人间建造洛阳桥;故尔任凭众人银两怎样抛掷,自然无法掷中她的佛身。

吕仙看在眼里,并不点破,却有心同观音大士开个玩笑,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试一试小二究竟是为了造桥还是为了美女;于是暗地点石为银,拿在手里,对小二说:

来来来,小哥不必悲伤,待我赠你些许银两,且有妙法包你将美人掷中聚来,你看可好小二连连摆手说:

不好不好!

老伯呀,包我掷不中倒是使得,包我掷中却是万万可!

吕仙惊怪道:

小哥你糊涂了!

掷去银两,能助造桥;掷中美女,又可聚妻。

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你又何乐不为小二发急道:

老伯差矣,老伯休提!

若是掷中,叫如此美丽善良的千金小姐,嫁与我这个穷酸的卖菜小子,岂不是把人家冤死屈煞了么!

说着掉头便要走开。

吕仙只得连忙改口说:

好吧好吧,中与不中,且都由你!

这点银耳就算是老朽捐赠造桥的小小心意,只烦你代我将它随意掷去如何

小二闻言,转怒为喜地满口应承。

他手里接过银两,心中暗暗得意:

老伯呀老伯,你说是包我掷中,我却是包掷不中!

待我专掷船头不掷美人就是却不料信手一掷,偏偏不高不低、不左不右,银子居然恰恰掷中了美人,牢牢沾住她的衣襟!

这自然是吕仙暗中作法所致。

一时间两岸欢声四起,有人赞叹小二能耐,有人妨嫉小二好运,有人催唤美人上岸与小二成亲唯独小二以倒如坠五里云中,半天说不出一句言语,唯有瞪着大眼、张着大嘴、淌着大汗呆如木鸡;忽听得有人催叫美人上岸,才慌忙着彩船拼命摆手申辩道:

姑娘不必当真!

小二我并非存心掷中,也并未掷中于你急得连话都说得语无伦次。

小二这一呼喊不要紧,那花花公子阿富却顿时乘虚而入。

只见他猛的推开小二,冲到岸前狂叫起来:

对对对!

美人美人,你不是他掷中乃是我掷中,快快上岸与本少爷拜堂成亲!

说罢就命家丁们登船抢人。

小二见状大吃一惊,赶紧连声高喊:

姑娘姑娘,你是被我掷中,与他无干;我绝不为难于你,你快快开船走啊!

快快开船走啊!

一边呼叫,一边冲上前去拦阻家丁岂料猛一失足,竟跌落江中,撞上礁石,立时气绝身亡!

出了人命大事,两岸顿时大乱。

美人连同彩船也转眼消失了,众人只得扫兴散去。

那喜欢戏闹的吕仙这才后悔不迭,正想施法拯救小二性命;又见观音大士从天而降,料想大士自有分教,便连忙腾云驾雾继续游历去了。

观音大士经过点算早已了然于心,却也不同吕仙计较。

她径直来到小二身旁,轻赞一声道:

小二小二,果然忠信不二。

好人自有好报,尔亦不必再以卖菜为生了。

屈指又一点算,古田教谕刘通其人忠直处世,仁厚成家,其妻朱氏临盆在即,恰是小二的好去处。

于是尘拂一挥,着小二的魂魄飞往刘府投胎转世。

大士正要离开,想想仍觉过意不去;吾既被其掷中,此事亦当有所交代才是。

正在思忖,又忽然看到江中有一条硕大的白蛇游窜而去,略一点算,不禁吃了一惊:

原来吕仙作法让小二掷中大士时,大士也曾仓促应战,作法令银两化为灰尘反向吕仙飞扑;吕仙的一根白发恰被银尘紧紧粘住,霎时断落变异,化为一条白蛇悄悄逃离去了。

大士料定此蛇日后必然成精作怪危害人间,于是剩上莲座、驾了祥云返回空中,咬破中指,滴下鲜血;那鲜血化为一颗硕大的杨梅,落到福州闽江下渡。

大士口中念念有词道杨梅一颗吾血凝之,福州下渡葛氏可食;孕育慧女取名靖姑,婚配刘杞同心济世。

大士念毕飘然而去。

过不多时,福州下渡陈昌之妻葛氏果然前来江边淘米洗菜,她看到一颗又大又红的杨梅顺水飘到跟前,便好奇地随手捞起往嘴里一送,那杨梅竟骨碌一声滚进她的喉咙,落入她的腹中。

葛氏由此怀了身孕,十个月后,于正月十五日生下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娃,这便是后来与刘府公子结为伉俪、与妖孽势不两立的临水夫人陈靖姑。

人都说,只因靖姑原是观音的鲜血化身,且受命于观音的嘱咐降世,所以她诞生时,陈府祥云绕屋,紫气盈庭,异香满室;靖姑自幼出落得美丽端庄、聪明贤淑,不仅饱读诗书满腹学识,还一片虔诚地拜观音、诵经卷,胞怀大志,人人都说她绝非寻常女子,父母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这女婴便是后来的伏妖降怪的靖姑。

靖姑自幼聪颖,七岁读书到十五岁,四书万卷腹中存。

传说她十五岁往闾山(传说在福州下渡龙潭角水下)学法,拜许真君为师,学成设醮法、呼风唤雨、缩地腾空、退病祛疫等法术。

十八岁师满,别师下山,嫁与古田刘氏为妻。

下山时,师父让她不要回头,径直走去。

可是,她依恋师恩,走二十四步回头望师父,从而天定她只有二十四岁寿数。

她二十四岁那年怀孕居家,正遇大旱,稻田龟裂,禾苗枯黄,民不聊生。

堂兄陈守元奉令祈雨,半个月不应,闽王欲焚诸道士,守元不得已再三哀求靖姑相助。

为解除久旱拯救百姓,也不顾自己胎孕三月,脱胎于陈府,到福州南台岛龙潭角披发仗剑,吹角拜斗步天罡,祈雨。

左手执龙角,右手持宝剑,渡片席立江中,念真言焚血云,立时乌云密布,大降甘霖,旱解,施泽万民。

此时,白蛇精、长坑鬼结伙作祟,风浪翻滚,草席漂流欲沉。

在这危急时刻,闾山大法院许真君得知靖姑有难,派出四个仙童在闽江变为四只鸭牳,各衔草席一角,从闽江万寿桥的上游随水漂流而下,到闽江下流﹙今台江第六码头﹚一块沙坡上时,她弃席上岸,驾云而归。

于是,后人便把这块沙坡地叫做鸭牳洲﹙即今瀛洲街道所辖的竹排埕、尾墩、排尾等一带地方﹚。

白蛇精、长坑鬼结伙乔装靖姑回家,窜入靖姑母房盗胎并食之。

靖姑得知大怒紧追之,长坑鬼逃落水口,白蛇精飞入临水洞,靖姑施法压蛇精,令其永不出洞。

由于她未学救产之术,产后因受大雨湿身,又曾坠落水中,风寒侵入不能自救,遂于蛇精洞门坐化,终年仅24岁。

闽王加封她为崇福昭惠临水夫人,俗称临水奶。

陈靖姑羽化后,世人感其斩妖除怪、扶危济难的恩德,在这里建起仿宫殿建筑的庙宇临水宫奉祀。

传说她羽化后,成了神,经常扶佑百姓,威灵显赫,不断受到历代皇帝的赐封,有临水夫人、天上圣母、顺懿夫人等。

为此,临水宫历代香火兴旺,文人墨客慕名前往游览朝拜者甚多,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其中,在《道园诗钞》中,清代文人魏杰的诗更为珍贵留传至今。

诗云:

欲谒龙源路问津,寻真瞻礼洞中神。

蛇投古井妖氛伏,螭驾丰碑往迹陈

陈靖姑的传说是美丽的,陈靖姑的故事是感人的,其事迹具有内容丰富、故事完整、形象生动。

蚂蚁补天

有一个晚上,秀才在房间里温习功课。

突然,天色大变,雷声隆隆,哗啦啦下起雨来。

不一会儿,门外的地面上就涨满了水。

一群小蚂蚁来不及躲回洞里,在水洼里挣扎着。

救命啊!

救命啊!

秀才看见了这群奄奄一息的小蚂蚁,他觉得蚂蚁们好可怜呀!

于是,秀才急忙捡来一根树枝,伸到水洼里。

可怜的小家伙们,快爬到树枝上来吧!

小蚂蚁们一只接一只地从水洼里爬到树枝上,全都得救了。

谢谢你,蚂蚁们对秀才说,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第二天秀才参加了考试,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有个错别字:

试卷中的一个天字少了一横,变成大字。

考官他的卷子,连连叹气:

可惜啊,因为这个错别字,他得不了状元了。

过了一会儿,考官又拿起秀才的试卷看。

奇怪,试卷上的错字没了,好好的一个天字。

咦,不会是我看花眼了吧考官揉了揉眼睛,再认真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在大字上面排成一横。

考官觉得很惊奇,找来了秀才,得知秀才救了蚂蚁的事情。

考官觉得,秀才不仅有才华,人也善良。

他对秀才说:

既然蚂蚁已经替你被天了,就不算你写错字,你得了满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小蚂蚁都知道知恩图报,做为更高级的人类我们对这个世界一定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多行善事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累积福德,善有善报是人世间一条不变的真理。

福州蛇王庙及风流神的传说

大隐隐于市。

繁华的台江三捷河畔,有一座外观华丽的商住楼,楼上楼下商铺林立,五楼以上是架空层和原地拆迁户的住宅,朴素、简洁。

而让人意外的是,在架空层中央却意外地隐藏着一座小庙,局促、简陋。

门前立一大红福字屏权当照壁,匾题:

古迹玉环境九使庙,玉封广利侯。

旧时福州一乡的社庙俗称境,这一带属于玉环境。

对联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烛长明万寿灯,通俗却缺乏特色。

神龛供奉五尊神像,中间略为高大者是九使神灵坐像,方脸长须身着蟒袍。

两旁分别为十使、十一使,陈太后、许总政。

拜垫已旧,香火常新。

据一位自称九使庙理事的人介绍,这庙原是坐落在附近的三通桥弄比现在阔多了,坐东朝西,面向三捷河,前后殿,规模颇大,是明代古迹。

供奉蛇神蛇王九使,也就是蛇神蛇王庙了,不熟悉的要寻找难免周折。

信徒们是不敢直呼九使的,大多恭恭敬敬称为九爷,一般人也称九使爷。

原来诸神分祀,主祀九使、十使、十一使三尊神,配祀陈太后和一些杂神如许总政等。

拆迁后,委身在这高楼大厦之中,地盘狭小,只好委屈诸神,混杂合祀了。

陈太后,即福州地区十分著名的乡里守护神临水夫人,其信仰非常昌盛,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女神,多见。

九使、十使、十一使都是蛇神,福建简称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释为闽,东南越,蛇种也,可见古闽人以蛇为祖,崇拜蛇。

唐宋以来直到明清近代,福州各地崇蛇习俗仍很流行,很多地方建有蛇王庙,塑神像,奉香火。

明王应山《闽都记》载,闽县东有一龙窟,山穴有蟒,天骄蜿蜒,额有王字,人以为龙也,祀之,故名。

类似的蛇神庙,明清时常见,九使庙即为其一。

九使蛇神的传说主要流行于闽中各地,据明人徐火勃《榕阴新检》引《晋安逸志》载:

唐僖宗时,福清黄蘖山有巨蟒作祟,乡人刘孙礼其妹三娘被蛇精摄入洞中为妻。

刘孙礼后去学法,归与蟒斗,是时,其妹已生十一子,孙礼杀其八。

妹奔出,再拜,为蟒请命。

孙礼乃止,其后三子为神曰:

九使、十使、十一使,闽中往往立祀之。

封神后,蛇神三兄弟常巡游乡里,驱赶精妖,为民除害,逐渐成为民间保护神。

成书于清乾隆时期的福州方言小说《闽都别记》,对这些故事、传说,多有演绎。

又据《榕阴新检》记载:

明朝侯官高盖山亦有一蟒,山下有齐姓百余口,世受毒乡人娶妇,婿必他宿以让之,次夕乃敢成婚。

嘉靖初,有一妇先知此事,乃令人祷于九使庙,密怀利刃以往。

在九使化为金甲人的帮助下,此妇女终于杀死了入室的白衣少年,明日,有蟒死于山中,其怪遂绝。

类似的传说在福州流传甚广,于是妇人祭祀九使的渐多。

而位于九捷河畔的九使庙,信众更具特殊性。

晚清及近代,台江地区商业畸形发展,街市繁荣,烟花场所密集。

近代翻译家林琴南在《冷红生传》一文自述,读书苍霞洲,洲左右皆妓寮。

清诗人张际亮著《南浦秋波录》一书,专言榕垣南台(即台江)妓院之胜,那时三捷河一带歌院比邻,层台傍水,香巢小结,深巷垂杨。

书中记载倡门九月重九日,诸姬家祭神曰九使,民间传说九月初九为九使神诞。

只是后来蛇神九爷在此地有了新的附会,衍生出一个并非蛇神的九爷又称柳九爷来。

旧时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祖师爷、行业神的,清代学者纪昀说倡族(娼妓)祀管仲,以女闾(宫妓)三百也,指的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大臣管仲正式设立娼妓制度,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

管仲是娼妓行当的始作俑者,理所当然成了祖师爷和行业神受到膜拜。

但在台江,九使庙因地处花柳场所,妓女们另辟蹊径就近拜起九爷,并视之为行业神、保护神。

只是不知何时这九爷又成了柳九爷。

柳九爷是个风流神,原名归守明。

据清乾隆《福州府志》记载:

归守明为唐五代时闽王王延钧的内臣,实为男宠。

美晳如玉,延钧嬖之,尝呼为归郎。

延钧素多疾,守明侍禁中乘机宣淫内宫,后国乱被杀,草草埋在城内的冶山。

《闽都别记》中借一老叟之口说:

此乃冶山,有个柳九爷,不是人是鬼。

此鬼乃风流鬼,不时去人家迷妇女,外人皆见之,有称九使爷,此时已经与蛇神九使相混淆了。

柳九爷名称的来由,据说是因为归守明死后埋在冶山第九棵柳树下,又经常寻花问柳。

或许是由于这风流鬼魔力特别强,人们迫于淫威不得不弯腰祭拜,于是风流鬼变成了风流神。

至于玉封广利侯,清代郭柏苍《乌石山记》中认为福州社神通称广利侯王,不知何指,多塑夫人像并祀。

现代有人考证认为,这是借用了另一类九使庙中的九使封号。

在福建的一些地方如福鼎秦屿,现尚存一座九使庙但祭奉的九使是,明代山西藉人士汤仁汤义汤德同胞三兄弟。

三兄弟七岁时,同往黄辟山白云洞学习武艺,二十六岁时同时下山,跟随明太祖打天下。

因战功显赫,分别受封为威烈、显烈、英烈,统称为广利侯王。

因有功于国、有利于民,玉皇大帝赐封他们为九天巡使简称九使,这传说显然比福州地区九使的出现晚了很多。

当然神灵以及神灵的封号是无法较真的

经过上百年的演变,人们大多已分不清坐落在三捷河畔的这座九使庙,祭祀的是何方神灵。

在现代信众眼里,只知敬神如神在,认为膜拜九使可以保佑平安、禳灾祛病,因此不吝香火,屈居楼隙的这座九使庙每逢神诞仍十分热闹蔚成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