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5319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docx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重点题型训练北师大版

2015小升初语文重点题型训练:

基础知识3

1.根据句子的意思依次选词填空,正确的是第()组。

爸爸()地向我推荐他刚刚看过的一本书,而此时我正()地读着一本小说。

我绘声绘色地给他讲了作者如何安排跌宕起伏的情节,如何把人物刻画得()。

爸爸赞赏地对我说:

“是呀,读书一定要伴随着思考,切不可()。

A.兴致勃勃栩栩如生津津有味囫囵吞枣

B.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囫囵吞枣栩栩如生

C.兴致勃勃津津有味栩栩如生囫囵吞枣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中杂记》的作者是冰心,我们还学过她的《忆读书》。

B.“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这句话是欧阳修说的。

C.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D.《野草》,作者夏衍通过对种子、野草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野草的赞美。

3.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认识;价钱便宜;解决疑难;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身体强大;发扬风格;灌溉稻田

C.发现问题;远大理想;参观演出;改正错误

D.改善生活;天气晴朗;安排工作;工作认真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班长李杰学习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B.她总是津津乐道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C.这份试卷中的第三小题他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D.程成画的这幅漫画夸张而传神,连李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的笑了。

5.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著名文学家。

B.我国古典名著中很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

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雨;诸葛亮—卧龙。

C.“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而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后世影响也很深远,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D.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首尾照应(zhàoyìng);雏鹰(yīng);石笋(shǔn);埋藏(cáng)

B.精心照应(zhàoying);圆茎(jīn);穿凿(záo);埋葬(zàng)

C.挖掘地道(dìdào);聆听(líng);斋饭(zhāi);矿藏(cáng)

D.口感地道(dìdao);挑衅(xìng);雕琢(zhuó);宝藏(zàng)

7.词语中,写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唱念坐打余音绕梁

B.粉妆玉砌银装素裹

C.匪疑所思莫衷一是

D.白驹过隙穿流不息

8.

A.“鉴往知来”和“半亩方塘一鉴开”中的“鉴”字,意思相同。

B.“昼出耕田夜绩麻”和“锄禾日当午”中带点的字,都和锄头有关。

C.“莺歌燕舞”“流金砾石”“丹桂飘香”“风刀霜剑”,这四个成语依次形容春、夏、秋、冬。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句孔子名言:

学习中要善于复习。

9.下列关于笑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A.最舒心的笑——微笑

B.最无奈的笑——苦笑

C.最阴险的笑——狞笑

D.最真诚的笑——哄笑

10.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一样的一句是()

A.宇航员在太空中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B.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C.当我们在新华书店或图书馆里,看到那一排又一排图书的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如人“书城”的感觉呢?

D.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11.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句是()

A.—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远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

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C.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净,惹人喜爱。

D.春天的脚步悄悄的,她笑着走来——溪水唱起了歌儿——叮咚,叮咚,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

12.下列这段话中,有语病的句子是()

A.我们小学生要养成事事关心。

B.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C.只要我们坚决捍卫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其他国家的阴谋诡计就不会得逞。

D.面对H7N9禽流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要谈虎色变。

1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流出了_______,流出了_____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黃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14.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1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C.一首律诗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出自骆宾王的《滕王阁序》。

16.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究竟采用哪个方案更有利于抢救受伤人员,他不能不__________。

(2)面对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受灾同胞,我们怎能袖手__________。

(3)到伦敦去观看奥运会,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__________。

(4)经过这次打击,他终于__________了:

人不能游戏人生。

A.思考;凝望;盼望;领悟

B.思想;眺望;渴望;感悟

C.深思;观望;奢望;醒悟

D.沉思;远望;期望;觉悟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ì);押解(jiè);奄奄一息(yān);风靡全球(mǐ)

B.艄公(shāo);蜷伏(quán);鳞次栉比(zhì);翘首远望(qiáo)

C.攫取(jué);刽子手(kuài);硕果累累(léi);舐犊之情(shì)

D.躯壳(ké);诘难(jié);气吞斗牛(dǒu);唯唯连声(wěi)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A.呵责;忧心忡忡;融会贯通;郑重其事

B.迁徙;张皇失措;恼羞成怒;不可明状

C.箫索;烟熏火燎;莫名其妙;冥思苦想

D.辩别;黯然失色;顾名思义;相得益章

1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间卧室布置得大方得体,每件物品都放得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

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C.事情还没有到山重水复的地步,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会有转机。

D.刚一开局,他就带着一个“炮”杀一儆百地闯过来。

20.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今日;经过;北京;晶莹

B.存款;嘴唇;纯洁;鹌鹑

C.谨慎;渗透;甚至;昌盛

D.大山;衬衫;蹒跚;删去

21.下面是“黄、董、郭、张、唐”五种姓的几种排列,正确的一种是()(2分)

A.按笔画从少到多排列:

郭、董、唐、张、黄

B.按部首笔画从少到多排列:

郭、董、黄、唐、张

C.按音序排列为:

董、郭、黄、唐、张

2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liáo”字。

(4分)

(1)星星之火,可以()原。

(2)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乱。

(3)他的作业一向字迹()草。

(4)奥运会()亮的会歌旋律随水柱飞扬。

23.根据意思用“自”字组词填空。

(3分)

(1)自己尊重自己叫();

(2)只顾自己利益叫()

(3)自己克制自己叫();(4)自己感到骄傲叫()

(5)自己埋怨自己叫();(6)自己相信自己叫()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和“高瞻远瞩”的成语可以互为解释。

请你根据下列诗句的意思,写出一个含相同道理或意境的成语。

(2分)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25.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⑴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

()

⑵《半截蜡烛》这篇文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⑶《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宋代词人所作,这都是词牌名。

()

⑷三四月份是广玉兰盛开的季节。

()

⑸莫泊桑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

()

⑹“鼎”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D”,再查音节“ding”。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目”字旁,再查7画。

()

⑺“那名妇女怀抱着婴儿”和“他年轻时就怀抱着远大的理想”两句中的“怀抱”一词的解释是相同的,都可以解释为“抱在怀里”。

()

⑻《鸟鸣涧》是唐代的杜甫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他被人们称为“诗圣”,他写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

()

⑼“一出校门,就忍不住拆开信封”这句话的语病是缺少主语,修改的时候应该在“就”字前面加上主语“他”。

()

⑽“花儿以它馥郁的芳香,作为对哺育它的大自然的回报”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⑾《史记》是一部按年代顺序记叙历史的文学巨著。

()

⑿“圆舞曲之王”贝多芬创作了《蓝色多瑙河》。

()

⒀西汉时期,让匈奴心惊胆战的“飞将军”是张骞。

()

⒁杨绛笔下的老王是个典型的勤劳、朴实、本分的普通劳动者。

()

⒂《那时候,我爱“玩儿课”》中的“玩儿课”指的是课外活动。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思路分析: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作答时首先大致了解句子含义,明确待选项一项成语含义,结合具体选项,两者对照答题即可。

名师详解: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可用来形容爸爸向我推荐书时兴奋的神态;“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此句中我读书入迷的情态可用这个成语来概括。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本句中指人物刻画非常形象;“囫囵吞枣”原指“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本句中指爸爸对我读书方法的告诫。

易错提示:

“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容易混淆,要充分结合语境作答。

易错提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中未直接出现与“别”相关的词语,导致学生判断错误。

2.D

【解析】

思路分析: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

名师详解:

《野草》是夏衍早期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

夏衍是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野草》中,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

本文揭示了一个真理:

民众(野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易错提示:

对典范课文理解不够深刻,理解表面化。

3.D

【解析】

思路分析:

词语的搭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修改病句的依据之一。

完成此题时,要根据平时的积累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前后词语搭配是否恰当。

名师详解:

A项中“保卫”适用的对象应为较大的事物,如“祖国”,与“公物”无法搭配,应为“爱护公物”;B项中“强大”的意思是“(力量)坚强雄厚”,应与“实力”“阵容”等搭配,与“身体”搭配不当,应为“身体强壮”;C项中“参观”指实地观察,一般与设施、名胜古迹等搭配,应为“参加演出”或“观看演出”。

易错提示:

学生由于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不了解而出现错误。

4.B

【解析】

思路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名师详解:

A项“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不能用于形容学生;C项“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指无此必要。

此题属于望文生义;D项“忍俊不禁”中“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整个词语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

这与下文“笑了”重复。

易错提示:

学生会因为不了解词语的比喻义而出错,如“小题大做”这个成语。

5.D

【解析】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掌握情况。

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名师详解:

A项“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D项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纯阳历,而丝毫不是按阴历制定的。

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节”不属于二十四节气。

易错提示:

语文知识积累不丰富、不扎实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弊端。

6.C

【解析】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名师详解:

A应为石笋(sǔn)B应为圆茎(jīng)

D应为挑衅(xìn)。

“照应”有两种读音,区别如下:

[zhàoyìng]:

呼应;配合。

如,文章要首尾照应;[zhàoying]:

照料如,他还年少,需要精心照应。

地道有两种读音,[dìdao]:

没有异物;纯正无误的,正宗的、未掺杂的,多指吃的和生活类的。

如,口感地道;[dìdào]:

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如,挖掘地道。

7.B

【解析】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名师详解:

A应为唱念做打。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念白。

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C应为“匪夷所思“。

匪:

通“非”,不是;夷:

平,平坦,平安,如:

化险为~,表示“一般的,平常的”。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

D应为川流不息。

川:

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易错提示:

平时不注意对易错成语的积累,不理解成语的意思,导致写错别字。

8.A

【解析】

思路分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名师详解:

“鉴往知来”的意思是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鉴:

审察或引为教训。

“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意思是: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

鉴:

鉴:

古代的镜子。

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易错提示:

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9.D

【解析】

思路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名师详解:

D应为带嘲讽的大笑——哄笑;类似的还有:

无拘无束疯狂的笑——狂笑;藏在心里不公开的笑——暗笑;无意义的一味的笑——傻笑;轻蔑讽刺或无可奈何的笑。

——冷笑;故意做出的,不真实的笑——假笑。

易错提示:

平时不注意对同义词的积累,不理解同义词的意思,导致出现错误。

10.B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

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d.表示否定和讽刺。

名师详解:

A、C、D三项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B“合作”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相同用法的句子还有:

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

“早”。

易错提示:

对引号的几种用法理解不到位,致使解题时出现错误。

11.C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名师详解:

A根据“嬉笑着追逐着”“害羞”。

B根据“摇晃着脑袋”“惋惜”。

C将“广玉兰花”比作是“婴儿的笑脸”,因为没有赋予它人物的情感、动作,所以是比喻的修辞。

D根据“悄悄”“笑着走来”“唱起了歌儿”“报到”判断可知是拟人的修辞。

易错提示:

要注意区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

拟人就是把事物作为人看待,就是具有人似的特点,例如有感情,有动作以及语言,但是不出现具体的人。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一般有关键词犹如、有如、像、好像、好似、如、仿佛等等,但是一定出现喻体。

12.A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名师详解:

修改病句,我们要观察句子的成分、用词、搭配。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A缺少宾语,应改为我们小学生要养成事事关心的好习惯。

易错提示:

不经过句子分析,凭印象修改。

13.D

【解析】

思路分析:

辨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名师详解:

解答此题,要注意句子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黄河”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土地”孕育了“黄皮肤人的群落”;“群落”孕育了“黄河的古文化”。

易错提示:

答题没有思路,出现选择错误。

14.C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认真读诗句,寻找诗句中的关键字。

名师详解:

①②④句分别有“小荷”“荷花”“荷花”这些关键词。

③⑤句描写的是菊花。

①选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意思是: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②宋代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

碧伞:

指荷叶。

这两句大意是:

天已入暮,署气未减,荷花还在热得发愁,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碧绿的荷叶之中。

③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④选自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⑤选自唐代元稹《菊花》,大意是: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易错提示:

不认真读诗句,出现选择错误。

15.D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调动自己的文学常识积累,可以用排除法。

名师详解:

A、B选项考察对诗人李白与词人李清照的了解。

C选项考察律诗的相关知识。

错误的是D选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易错提示:

不注重积累,文学常识记忆不准,再现错误。

16.C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侧重考察同义词辨析,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可用排除法。

名师解析:

第①句:

“思考”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想”为念头、想法;“深思”是比较深刻的思考;“沉思”为深思。

结合语句,因为“抢救受伤人员”事情比较重大,应是深刻的思考意思,应为“深思”。

第②句:

“凝望”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眺望”从高处向远望;“观望”是怀犹豫的心情观看情况;“远望”是向远处望;结合句子,面对“受灾群众”应是怀犹豫的心情观看情况,即“观望”。

第③句:

“盼望”“渴望”“奢望”“期望”四个词虽都有期待的意思,但去“伦敦”看奥运会,因中途遥远与经济能力,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应填“奢望”。

第④句:

“领悟”“感悟”“觉悟”的意思都是通过自身得到的,而句子意思是经过触动而觉醒明白,所以应为“醒悟”。

易错分析:

出现分析错误,误选为A选项。

17.B

【解析】

思路分析:

此类习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对于字音准确的把握,排除法是解答此类习题较为准确与快捷的方法。

名师详解:

A项中“奄奄一息”读音有误,“奄”只有一个读音:

yǎn,“奄奄”形容气息微弱。

C项中“刽子手”读音有误,“刽”字只有一个读音guì,“刽子手”是执行死刑的人,后来也泛指镇压人民、屠杀人民的专制统治者的爪牙。

D项“躯壳”中的“壳”读音有误,应为qiào,指相对于精神而言的身体。

运用排除法,A、C、D三项均有错误,故选择B选项。

易错提示:

对于日常生活中易念错的词语、汉字读音把握不准确失分。

18.A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字形,解答这类题可采用逐一分析选项的方法也可以用排除法。

名师详解:

B选项“不可明状”中的“明”字应改为“名”字,名:

是指用言语说出,状:

描绘,形容。

不可名状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而“明”的意思与“暗”相对,是明亮的意思。

因此应为“不可名状”。

C选项中“箫索”正确写法应为“萧索”,萧索的意思是荒凉,冷落,萧条,其中“萧”的字义是:

萧条;D选项中“辩别”的“辩”字应写为“辨”字,“辨别”的意思是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而“辩”字是辩解;争论的意思组词:

分辨产,争辩产,辩论。

“相得益章”应改为“相得益彰”,“彰”是显著,“相得”是互相配合、映衬;“益”是更加;“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易错提示:

无法准确的掌握成语的字形导致失分。

19.A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成语的运用,对于成语的准确把握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名师详解:

B选项中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迁:

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是贬义词,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不符,本句应将见异思迁改为见贤思齐,意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向他人学习。

C选项中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用于描写风景,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不符,本句应将山重水复改为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没有转机。

D选项杀一儆百指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不符,本句应将杀一儆百改为大刀阔斧。

易错提示:

对于相似成语的混淆导致失分。

20.D

【解析】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拼音知识点。

要区分声母和韵母,来选取正确答案。

名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拼音的掌握。

(1)是韵母的区别,“今”韵母是“in”后三个字的韵母“ing”;

(2)前二个划线字的声母是“c”后两个划线字的声母是“ch”;(3)前三个词语的韵母是“en”,“盛”的韵母是“eng”。

所以,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

易错提示:

韵母“in”和“ing”、“en”和“eng”不分,声母“c”和“ch”不分会易错。

21.C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的笔画、部首和音序。

首先要能区分什么是笔画、部首、音序,然后能判断出笔画、部首的多少,音序的正确排列顺序。

名师解析:

⑴郭是十画,董是十二画,唐是十画,张是七画,黄是十一画。

可见排列错误。

⑵郭的部首是“阝”,二画;董的部首是“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