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65447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276 大小:9.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6页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6页
亲,该文档总共2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2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

,学前心理学,课堂常规,关于上战场要带枪的问题;关于:

“老师我出去一趟.”关于女孩子的貌美如花;关于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课程安排及考试形式,计划:

共24学时。

平均每周一章,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考试类别:

考查科目/考试?

考试形式其一:

1.口试2.笔试,学前心理学课程体系,绪论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记忆第五章学前儿童的想象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第十一章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绪论,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一、心理学是怎样一门学科

(一)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开始,心理学一直是包括在哲学之中;说它年轻,是指直到1879年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

(二)心理学是一门教授幸福的学科本世纪初以来,美国心理学界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

在主观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人的层面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三)心理学是一门认识自我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心的幸福。

面对压力,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松;面对压力,要不断改正和弥补自身缺点和不足,找出压力根源。

面对压力,最主要的是自己永远有颗自信的心,不断提高自身抵抗压力的能力。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四)心理学是一门充满朝阳的学科心理学在国内已成为热门专业、学科。

1.认知神经科学方向2.工业与经济心理学方向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4.临床心理学方向,二、走出心理学认识的八大误区,

(一)“读心术”就是心理学“读心术”是通过对人的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判断其内心活动及细微动机,是生活经验的总结。

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科学,通过实验、测量、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获取资料,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其可靠性是“读心术”无法比拟的。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

(二)心理学家知道你在想什么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等来研究人的心理,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一眼看穿你的内心的。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三)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科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等。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四)心理学只研究变态的人大多数心理学研究正常人,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病学家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治疗,其工作对象是所谓“变态”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在治疗精神疾病时必须接受心理学专业培训。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五)心理学家会催眠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并不涉及催眠术,他们更喜欢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六)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心理学以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为研究对象,解梦只是其中一个细小分支。

梦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流派所使用的治疗技术之一,不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心理学的代名词。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七)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1825年,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巨著的问世,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1982年,国际科学联合会接收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为其会员协会,肯定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

第一节科学认识心理学,(八)“星座”就是心理学内容心理学中有一个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人格描述就能十分准确地代表自己特点。

如果对星座信服得五体投地,那就陷入了巴纳姆效应误区。

三、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呢(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想象理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情操现意志过程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自我意识,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心理学的起源在英文中,心理学叫“Psychology”,意思是”灵魂之科学“。

在希腊文中,“灵魂”也有呼吸的意思。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

荀况:

(公元前313-238)关于“形具面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现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与身体的身心观。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二)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德谟克利特(Democritos,公元前460-370)认为感觉是原子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并与感觉器官接触的结果。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60-370)认为人的行为有三个来源:

欲望、情绪和知识,并提出灵魂先于身体且独立于身体的身心观。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30)写的灵魂论一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

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

(一)构造主义学派诞生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231920),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

冯特和其铁钦纳(18671927)。

2.主要观点:

(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2)实验内省法(内省:

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依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二)行为主义学派,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认为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1.代表人物:

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1990)。

2.主要观点:

A.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1)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

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2)如何研究人类行为。

观察法很重要。

(3)行为主义的思维:

心理的实质就是观察行为。

(4)行为主义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

(如熟能生巧)(5)行为主义的人格:

人格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自然也可以由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

(三)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与构造主义相对立。

1.代表人物:

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2.主要观点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客观心理指通过身体的五大感官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

(2)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四)格式塔主义学派,诞生于1912年,“格式塔”意为“形式”、“形状”,心理学中表示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1.代表人物:

魏特墨(18801934)、柯勒(18871967)和考夫卡(18861941)。

2.主要观点:

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成的,相反,整体乃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五)精神分析学派,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1.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

2.主要观点: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人的意识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

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

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

前意识:

在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

(五)精神分析学派,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遵循快乐原则,唯一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自我,即是指现实的“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它遵循“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3)梦的解析理论。

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表达。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五)精神分析学派,(4)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A.口唇期(0-1岁左右)。

这一时期获得快感区域是口唇、口腔活动,婴儿主要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咬等口腔的刺激获得性的满足。

B.肛欲期(1-2岁左右)。

这一时段获得快感区域转移到肛门、直肠区的活动,幼儿可从排便与控制大便潴留中获得快感。

C.性器期(2-4岁左右),这一阶段获得快感区域转移到幼儿尚未发育的生殖器,通过玩弄或刺激生殖器而获得快感。

D.恋母(父)情结阶段(4-6岁左右)。

依恋异性亲长。

E.潜隐期(约自6-7岁至11-12岁)。

性心理比较平静,会出现一种类似“同性恋”现象:

男孩喜欢与男孩作伴,女孩喜欢与其他女孩游戏。

F.生殖器(约自11-12岁至20岁,又称青春期,异性恋的开始。

(六)人本主义学派,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1.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

2.主要观点:

A.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七)认知心理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种西方心理学思潮,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1.代表人物: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2.主要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1.同化2.顺化3.平衡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2.物理环境3.社会环境,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学前期的概念学前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学前期等同于幼儿期,指的是36岁的儿童。

广义的学前期则指的是06岁的儿童。

(二)学前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一般是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三、研究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1.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2.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四)提升服务幼儿教育实践的能力水平(五)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第四节研究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活动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三)谈话法(四)测验法(五)调查法(六)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人的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唯心主义观点:

心理即灵魂。

唯物主义观点:

早期认为是由心脏决定的。

后期认为是由脑决定的。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物质基础(即人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1.脑的结构:

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地,控制人的感觉、运动、语言、情感、思维等。

1)脑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最发达的是大脑。

2)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其中额叶是最新发展起来的部分。

第一节人的心理实质,2.人脑的机能1)大脑的机能:

主要是接受、分析、综合、储存和提取各种信息。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同P6。

皮层各部分既分工又合作。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P7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

无条件反射:

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大类:

一是具体信号,包括各种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刺激物等。

二是抽象信号,如人类的词语。

总之,心理现象就其产生而言,是两种现象的有机结合。

第一节人的心理实质,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反映内容人所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者都是人的心理的源泉,但是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是心理的主要源泉。

举例:

狼孩等。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反映形式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目的的,主动加以选择的;2.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3.人的心理不仅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认识自己,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为,改造自己和世界。

第二节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客观因素

(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

(1)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自然前提。

(2)遗传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

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一、客观因素,

(二)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成为现实。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二)社会因素,2.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

(1)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满足一些条件:

第一,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受教育者必须具有可教育性和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第二,从教育自身的影响条件看,教育必须是高质量的;第三,家庭环境;第四,社会发展状况。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相互作用论5.科学的观点,二、主观因素,()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第二章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一节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儿童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

(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1.新生儿环境的变化。

胎内环境是恒温、比较安静、黑暗、寄生;胎外环境,是变化的,有声音、光、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2.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吮吸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

(二)新生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动作可以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三)与心理发展关系密切的几种动作的发展1.坐婴儿大约在6个月的时候就能坐。

2.爬婴儿在8个月左右就能爬。

3.手的动作。

坐、爬、站、走这些动作都是在612个月期间学习的,二、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亲子关系与婴儿心理发展1.亲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婴儿失去与母亲的交往,也就失去了被爱和爱的权力。

(2)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

(3)缺乏与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境。

2.婴儿交往行为的发展

(二)婴儿认知情感的发展和言语发展的准备,三、婴儿的教育,

(一)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多和孩子交往(三)鼓励和训练婴儿的动作(四)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节、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称为先学前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因此,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一、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身体动作1岁左右,儿童开始学习独立行走

(二)手的动作1岁时,手逐渐灵活,能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采取适当的动作。

1岁半后,孩子逐渐把物体当“工具”使用;2岁以后,开始学着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用筷子吃饭等。

可以说,这是人一生中开始使用“工具”(用具)的年龄。

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的转折期,其中:

1到1岁半:

是理解语言阶段,能听懂许多话;1岁半后,孩子有一个突然开口的时期,说得很多,说得很好;2岁左右:

话不成句,但喜欢模仿大人说话。

具体思维开始出现的时期,但思维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

2-3岁:

独立性出现,用语言进行交际,能进行思维和想象,有了自我意识。

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一)语言的形成先学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二)思维的萌芽先学前儿童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出现了,使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第三节幼儿期的年龄特征,一、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三)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四)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二)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三)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三、幼儿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

(一)幼儿期初期的心理特点(3-4岁)3-4岁孩子年龄特点:

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他的身躯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一)幼儿期初期的心理特点,小班儿童主要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年龄越小越突出。

2.爱模仿。

小班儿童独立性差,爱模仿人。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

(二)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4-5岁靠想象进行思维即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

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更加活泼好动看到东西喜欢看、听、摸、动。

开始接受一些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

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

怎么玩,有什么规则。

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

(三)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5-6岁好问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喜欢探索,喜欢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有意记忆。

(三)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

大班儿童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

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四、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一)讲解法

(二)游戏法(三)讨论法(四)角色扮演法,作业:

试述幼儿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教学目标1.掌握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2.了解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3.理解注意的品质;4.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教学重点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教学难点理解注意的品质作业或思考题1.什么是注意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第一节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开端,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如“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指“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的特点1.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是心理活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是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指向性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割。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时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出现。

注意一个物体,会“注目凝视”;注意一种声音,会“侧耳细听”;2.无关动作停止。

教师讲课时,对其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呼吸运动变化。

人在注意时,呼吸常常轻缓而均匀,有一定节律。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一)注意与知觉的发展。

(二)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三)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

(四)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

三、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种类,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强度越小,则越不易引起注意。

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一股浓郁的气味。

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相对强度即与某个刺激物同时出现的其他刺激物在强度上的对比关系。

三、注意的种类,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无意注意。

刺激物新异性包括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

绝对新异性指该刺激物在我们经验中从未有过。

如新教师走进课堂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对新异性指刺激物的各种特征是不寻常的结合,该刺激物在人经验中有些熟悉但又感到新奇。

如:

原任教师全副武装走进教室,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注意的种类,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包括刺激物在空间的运动和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变动的刺激物比无变化活动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民的注意。

例如,忽隐忽现的事物、忽暗忽明的光线、忽高忽低的声音、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声音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三、注意的种类,d.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与周围环境在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差异特别显著或对比特别鲜明,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

例如,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注意的种类,

(2)人本身的状态a.需要和兴趣。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无论是机体的、物质的或是精神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刺激物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b.情绪情感。

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容易注意周围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而人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无心注意周围的一切。

三、注意的种类,c.有机体状态。

人在心境不佳、过度疲劳和困倦时,常常无心注意周围的事物。

d.人的知识经验。

过去经验也明显影响着注意的方向。

人们看报时所注意到的消息往往不同,这多半是由于知识经验不同之故。

当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三、注意的种类,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两个特征:

一是有预定的目的,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

它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

三、注意的种类,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

(1)明确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对活动目的、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有意注意。

三、注意的种类,

(2)间接兴趣的培养。

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另一种是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活动过程感兴趣;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活动结果感兴趣。

三、注意的种类,(3)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在有意注意过程中,外部刺激(如噪音或某种诱惑)的干扰,内部机体某些状态(疾病、疲倦)或无关思想、情绪干扰。

外界干扰不利于注意的保持,应设法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