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5720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共45个自然段,可以大致分成四个部分。

第1、2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诺曼底号”的概况。

第3~39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写“诺曼底号”遇难,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自救。

第40~42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葬身大海。

第43自然段至结束写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运用言行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等写法,成功塑造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

首先,课文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

黑暗中那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语言虽短,但十分有力,让人感受到急促、紧迫的气氛,又突出了哈尔威船长的果断、镇定。

最后,“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哈尔威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伟大品格。

课文还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客轮遇险以后,在乘客“惊恐万状”“你推我搡”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乱。

此外,小说描写“雾越来越浓了”“阴惨惨的雾气”等环境,一方面渲染灾难的气氛,另一方面用沉郁的夜色烘托哈尔威船长黑色雕像一般的高大形象。

教学目标

1.会认“弥、脉”等生字,会写“伦、腹”等生字,正确读写“行驶、凌晨”等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联系已识生字和生活经验等方法自主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不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4.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不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会认字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学生字,圈画自己不认识的字,提出疑问。

然后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字音教学。

“酣、遣”是前鼻音,“汹、岗”是后鼻音,需要提示学生读准确。

教学“汹”,可以结合形旁的意思来教学,指水向上翻腾。

总体来说,本课生字较多,可采用先集中识字,后随文复习强化记忆的方式学习。

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对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指导左右两部分的比例,“伦、腹、剖、混、嘶、维、秩、措、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了“剖”字,其他都是左窄右宽;对上下结构的字,要提示学生注意上下两部分的占位及布局,比如“窟、隆、岗、宰”这4个字都是“上窄下宽”。

还要注意指导笔画较多的生字。

本课要求的词语,如“行驶、窟窿、调遣”,学生在生活中常用,不用着重讲解,可创设语境让学生用这些词写句子。

2.阅读教学

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涉及一些人名、地名,学生可能会感觉陌生,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时带领其按照类别进行梳理,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

比如可以先用横线画出外国人名:

哈尔威船长、奥克勒福大副等;用曲线画出外国地名:

南安普敦、根西岛等;用圆圈圈出外国船名:

“玛丽号”“诺曼底号”。

有了这些标记作为提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流利地朗读课文,也更有利于帮其理顺事件的相关人物、地点,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可以在自学生字、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题引导学生思考:

“遇难”这件事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可以结合本册第六单元刚刚学完的“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梳理课文的脉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课文,提炼小标题,如“大雾夜航——海难发生——组织救援——赞扬英雄”,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列小标题,以此为支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积累表达

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看起来平常,但面对生死的考验时,做起来却很困难。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从原文中的人物形象出发,表达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试着说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熟知的人物,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谈谈对生命意义的体会。

比如白求恩是忠于职守的典范,雨来是坚强不屈的小英雄……这些主人公与哈尔威船长一样,他们的生命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生命感悟的名言。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雨果的信息。

2.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尝试自己运用方法解决生字词。

3.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梳理课文的脉络,感受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4.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识“弥、脉”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伦、腹”等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行驶、凌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梳理课文的结构,找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探究“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视频播放《泰坦尼克号》中人们遇到海难的情节片段。

2.导入: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巨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这个电影就是其中之一。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灾难是多么可怕啊,人们在灾难中急于逃生、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国作家雨果走进“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境中,看这次灾难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板书课题)

3.请学生介绍有关作者雨果的相关资料,检查预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任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阅读课文。

(1)读通课文,并借助工具书对字词进行认读和理解。

(2)用横线画出外国人名,用曲线画出外国地名,用圆圈圈出外国船名。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自读成果,互相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接力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遣”是前鼻音。

“汹、岗”是后鼻音。

“宰”是平舌音。

“剖”读pōu,不读pāo。

“酣”是前鼻音,读hān,不要读成gān。

4.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对生字进行识记。

(1)“伦、维、秩、遣”等生字可引导学生联系熟字进行比较识记,加深对易混字的记忆。

伦(伦理)——轮(轮船)  维(维持)——唯(唯一)

秩(秩序)——铁(铁路)

遣(遣散)——遗(遗失)

(2)“腹、岗、宰、措”等可引导学生使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月+复=腹 山+冈=岗

宀+辛=宰 扌+昔=措

(3)书写指导时,强调生字的结构。

“伦、腹、剖、混、嘶、维、秩、措、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的比例,此处除了“剖”字,其他都是左窄右宽。

“窟、窿、岗、宰”这四个字都是上窄下宽。

“嘶”左边“口”要写得小;“其”的下横左伸托住“口”。

“宰”下面“辛”的三横之间空白大致相等,中间横最长。

“遣”平捺要写得舒展。

 

5.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

行驶 凌晨 窟窿 混乱 维持

秩序 岗位 主宰 调遣 践行 

6.全班齐读词语,在读中巩固,强化记忆。

板块三 感知内容,梳理结构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故事情节,找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时间

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

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的航线上

起因

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诺曼底号”的船身剖开一个大窟窿

经过

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

结果

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随轮船一起沉入了大海

(3)引导学生将整个故事连缀起来,用意思完整的话来表述,从而理清故事的情节。

(4)让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学生复述时,教师相机指导。

2.在了解课文所写内容后,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过,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一说。

(指名反馈)

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害怕、恐慌、慌张…… 

3.通过对情节的梳理,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按照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结构层次的划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诺曼底号”的概况。

(开端)

第二部分(第3~39自然段):

写“诺曼底号”遇难,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脱险。

(发展、高潮)

第三部分(第40~42自然段):

写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沉没,突出了他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

(结局)

第四部分(第43~45自然段):

写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

(评价)

4.学生再读课文,尝试给每个部分取一个小标题,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列小标题,以此为支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大雾夜航——海难发生、组织救援——葬身大海——赞扬英雄

板块四 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1.设问引导:

“诺曼底号”为什么会遇难?

撞船事故是否严重?

撞船之后人们的表现怎么样?

哈尔威船长是怎样表现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2.学习第一部分“大雾夜航”(第1、2自然段)和第二部分的“海难发生”(第3~9自然段)的内容。

(1)通过抓关键句法,找出“诺曼底号”遇难的客观原因。

①学生通读第1~5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

②全班进行分享,教师适时指导。

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

雾越来越浓了。

茫茫大海。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③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雾的大。

④引导学生结合“诺曼底号”的概况和周围的环境,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客观原因是夜晚大海上雾很大,可见度低,不容易发现危险。

⑤引导学生回顾环境描写的作用,并明确此处环境描写对“诺曼底号”的遇难有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课文中对事件发生时的环境描写,表明天气和环境越来越恶劣了,环境恶劣是灾难发生的客观原因,为灾难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2)学法迁移:

学生自主运用抓关键句法,讨论“诺曼底号”为何受到重创。

①学生阅读第6~9自然段,在课文中画出“诺曼底号”遭受重创的相关语句,并进行分享。

那是“玛丽号”……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

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②引导学生明确,因“玛丽号”负重大,船速快,撞船之后使“诺曼底号”受到重创,情况危急。

为后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紧急情况下沉着冷静、机智、果敢地处理危机埋下伏笔。

3.体味表达。

(课件出示句段)

句段1: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1)抓住关键字“冒”“阴森森”,引导学生体会黑点出现之突然,和恐怖的气氛。

(2)“好似……又仿佛……”把黑点比作幽灵和山峰,体会黑点的危险性。

(3)引导学生抓住“突破黑暗”“飞驶”,再联系课文句子“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体会“玛丽号”的行驶速度之快,事态之严重,“诺曼底号”面对撞击过来的“玛丽号”已经无法躲避。

句段2: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4)齐读句段,体会句段的表达效果,关注“剖”字能否换为“撞”字。

(5)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再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不能,因为“剖”“撞”虽然都是动词,但是用“剖”更能形象地表达“诺曼底号”被毁坏得很严重这一情况,巧妙地把物拟人化,表达效果更佳。

4.小结:

“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遭遇了灾难。

当时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61人,除了哈尔威船长,其他人全部逃生。

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危险来临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2.通过朗读,学习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船长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不迫、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听写。

2.学生自行校对和订正,教师巡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再次指导和强调。

3.指名让学生概述“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

4.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一谈:

同学们,当你们正在沉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你会怎么样?

(全班交流)

5.过渡:

是啊,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

当“诺曼底号”的乘客们被巨响惊醒,知道自己所乘坐的船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绘的。

板块二 理解文意,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第二部分“组织救援”(第10~39自然段)的内容。

2.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灾难突然发生时乘客活动的句子,在脑海中想象乘客混乱的画面。

3.视频播放《泰坦尼克号》人们逃难的片段,帮助学生想象“诺曼底号”上人们逃生的场面。

4.引导学生思考“诺曼底号”刚刚遇难时哈尔威船长做了什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比较乘客的恐慌和船长的镇定。

通过对比,体会船长的人物形象。

句段1: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句段2: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1)引导学生抓住“奔跑”“尖叫”“哭泣”等词语,感受当时场面的混乱,人们的惊恐万状。

(2)齐读句段1,引导学生认识场面描写及场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场面描写,写“诺曼底号”被撞后船上的混乱场面。

这与下文的哈尔威船长镇定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突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的品质。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追问:

“吼喝”是怎样的喊叫?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吼喝”过?

你能从“吼喝”的内容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4)学生想象自己是哈尔威船长,用“吼喝”的语气读一读船长说的话,和同桌比一比谁读得好,边读边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威严、临危不乱、忠于职守。

(5)引导回顾描写人物的方法,明确句段2运用了语言描写,师生共同探讨此处语言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语言描写,描写了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时说的话。

简短的四句话表现了哈尔威船长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也表现了他冷静、果断的品质,

(6)男女生对比朗读,进一步体会乘客的慌乱,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体会到雨果对比写法的用笔之妙。

5.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并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把自己给忘了”?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把自己给忘了”有两种可能:

一是危急关头,哈尔威作为一船之长,他只想着救人,确实忘了自己;二是他已抱定了与船共存亡的信念,只要能把其他人全部救出,甘愿牺牲自己,并非是忘了自己。

板块三 品味对话,感受“英雄”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4~39自然段,引导学生关注哈尔威船长发出救援命令后乘客的表现,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句段1: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句段2:

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句段3: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

句段4: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

 

2.过渡:

乘客由最开始慌乱、推搡变得井然有序,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什么引起了这样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探究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学习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师生合作朗读文中第16~30自然段的对话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读好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

对话前有提示语的,可以借助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来体会人物的情感,读好对话。

没有提示语的,可以根据人物说话的内容,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他们对话时的心情、神情或动作,在心中把提示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补充的提示语来读好人物的对话。

(3)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读出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的特点,要读出画面感,读出急迫感。

(4)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对话内容,明确这组对话中,船长一共说了八次话,前六次是了解当时的处境,第七、八次是安排人们到小艇上去,授予大副开枪的权力。

(5)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对话“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联系前文的“一名女服务员……其中十二名是妇女”“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等句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船长下令,大副有权处置抢在女人前面逃生的男人,体现了船长一方面有他自己绝对坚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侧面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出他处理事情有智慧有方法,下达了死命令是为了控制住混乱的场面,确保人们都能逃生。

(6)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为什么将人物对话写得如此简短,但讲话人的神态、动作等均未涉及?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反馈)

①紧急关头,不容冗长对话。

②人物语言简短有力,写出船长临危不惧,处事果断。

③人物对话是“黑暗中人们听到的”,故作者不写人物神态,从语言上也可以想象出人物的神情,不必赘言。

(7)同桌合作,再次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4.学习第三部分“葬身大海”。

(第40~42自然段)

(1)学生自由阅读这几个自然段,想象哈尔威船长和“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的画面。

(2)视频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船沉没的情节片段,帮助学生想象画面。

(3)抓住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句段5:

船长站在驾驶室里,小心翼翼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句段6: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

句段7: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①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明确船长对工作严肃认真。

表明撞船与船长没有关系,为后文突显船长尽职尽责、舍己救人的伟大形象做铺垫。

②结合课文插图,抓住“巍然屹立”“纹丝不动”等动作描写,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体会船长的镇定自若、视死如归。

③指名学生阅读句段7,找出环境描写的短语,明确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阴惨惨的雾气

“阴惨惨的雾气”这一环境描写为船长的悲壮牺牲作背景,这样写有力地渲染了当时的悲壮气氛,烘托了人们感动而哀伤的心情,表现了人物的崇高形象。

④想象黑色雕像的样子,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把船长说成是“黑色的雕像”?

把船长说成是一尊黑色的雕像,突出了他的沉稳、坚毅和誓与船同在的决心,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5.学习第四部分“赞扬英雄”(第43~45自然段)的内容。

(1)导读:

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他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悄悄地离开了我们。

雨果是如何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的?

(学生齐读课文第43~45自然段)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践行一次英雄的“壮举”的机会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付出行动。

在死亡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6.小结:

“诺曼底号”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慌乱中,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被海水无情地吞没,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板块四 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对比描写等手法表现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的。

3.表达体会,升华情感。

(1)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熟知的人物、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在作业本上写一写对生命意义的体会。

(2)学生自由练写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4.总结:

同学们,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会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无论如何,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骇浪,你要冷静,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舵手。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情境再现,激起阅读兴趣。

随着学生知识、阅历的增长,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充分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视频及相关音频资料,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想象当时的场面,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

2.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本文表达的情感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体会文章的感人之处。

同时,文章的工具性也不容忽视。

本课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点:

其一,通过语言描写,感悟人物品质;其二,理解词语的比喻义。

第一点是教材要求实现的单元教学目标,第二点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

3.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

教学从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体会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指导学生进入情境反复朗读。

针对学生出现的语速过快,个别句子朗读时不够清楚等问题,要进行指导提示。

还可以去掉旁白,使朗读衔接紧密,更好地表现在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