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5950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docx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

浙江123456有限公司

培训系列(4)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内审知识

 

一、总述………………………………………………..……2

二、拟定内审计划和方案…………………………….……5

三、内审员的培训和教育………………………………….8

四、检查清单的准备………………………………………..9

五、内审方法介绍及审核技巧……………………………14

六、不符合及内审报告……………………………………20

 

一、总述

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定义

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定义是: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的一个系统化、文件化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从定义可知,EMS审核是一个系统化、文件化和客观的验证过程。

所谓系统化是指审核有计划、有组织的,遵循一定的程序。

而文件化是EMS审核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实施的过程及结果记录以及相关文件。

客观则是EMS审核所必备的,审核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审核准则为准绳,而不能凭主观臆断,审核应当具备重复再现性。

2.审核目的和作用

根据ISO14011:

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中指出,审核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有如下5点:

对照EMS审核准则,确定组织的EMS符合情况;

确定组织的EMS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实施与保持;

发现组织的EMS中可改进的领域;

评估组织的管理评审是否能确保EMS持续适用和有效;

对一个有意与之建立合同(或合作)关系的组织评价其环境

管理体系。

当前许多企业实行内审目的只限于和,忽略、和,这未免美中不足,而是属于第二方审核,区别于第一方审核(内审)和第三方审核(认证)。

组织对有意与之合作的相关方的审核同样可参照本章审核内容去进行审核。

3.审核准则

根据ISO14011标准之定义,审核准则大约有如下3点:

ISO14001标准,这是组织建立EMS的基准,是内审及外审最重要之审核准则;

组织的EMS文件,包括手册、程序、作业书、记录、表单及各类文件;

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审核范围

确定审核范围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一般可基于以下3种方式来界定审核范围:

组织的管理权限——主要在行政、财务、资源等管理上具有独立性;

组织的活动领域——范围可延伸至产品和服务方面;

组织的现场区域——可单一或多个现场。

审核范围尽量覆盖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所有领域,但这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有的企业为减轻治污责任,而有意把厂内生活区或其他污染区域划出体系建立及认证范围,这样做未免投机取巧,有违ISO14000宗旨。

当前环保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工厂如刻意回避污染问题很可能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内会有不同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往

 

往有高度自主权,能单独和客户发生独特的关系,像这些职能部门如建立EMS应详细划定其职责范围,以免到内审及外审划定审核范围时和其他部门混淆;

即使组织的EMS中有部分(如地域、产品、活动、服务)不纳入认证范围,但内审的也应覆盖EMS全部范围;即使每次内审是抽样进行,抽样量也应多于外审。

为此,组织在确定审核范围时应尽量覆盖EMS全部范围,从而确保EMS审核这一要素运行的充分性。

5.审核的步骤

根据ISO14011标准,我们把审核过程用下图来表示。

在下面章

节中,我们还会对审核过程的重要环节进行详细论述。

 

二、拟定内审计划和方案

对于已经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来说,内审工作也许是驾轻就熟了,而ISO14000内审在许多方面跟ISO9000的要求是一致的,本节所讲的内审计划就是属于这类相同点。

考虑到有的企业未曾实施ISO9000就直接实施ISO14000,在这里还是有必要作些解释。

1.制定年度审核计划

组织在编写EMS文件时,在编写内审程序中会提到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确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审核,故组织在实施ISO14000时,应根据文件要求制定年度内审计划。

通常内审可采用集中审核或滚动审核的方式,以下对两种方式作一个简介:

(1)集中审核

集中审核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通常在几天内),组织对全部要素和部门进行集中审核。

组织一般每年安排1~2次审核,可安排在外审前一个月进行。

集中审核具有连续性、系统性,能综合地反映体系实施情况,且具有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特点,缺点是因统一占用时间,可能在人员召集和生产上造成不便。

尽管如此,目前众多企业都采取这种审核方式。

(2)滚动审核

滚动审核是指组织每月对1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一次审核,逐月开展,每年或半年应覆盖所有部门(或要素)一次。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审核时间短,且灵活,人员召集方便,缺点是缺乏系统性,难以从深层次发现问题。

不论是采用集中式审核还是滚动式审核,均应在一个审核周期(1年或半年)覆盖所有部门和要素。

年度审核计划应由最高管理者或管理代表批准实施,必要时可在执行过程中按程序要求调整(例如:

组织生产经营状况有重大改变,受相关方强烈抱怨等),调整后计划仍需得到批准才能实施。

2.制订审核计划

每次的审核计划均应在年度审核计划指导下编制,审核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审核目的;

审核范围;

审核准则;

审核起止日期;

审核组成员名单及分组情况;

审核日程安排及会议安排。

制订审核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审核员计划时注意避免审核员来自被审部门,否则会影响客观性和公正性;

每次审核应让审核员轮换审查不同部门,这既有利于审核员了解组织各部门情况,也避免长期审同一部门可能会有作弊现象;

审核日期安排上应根据部门的环境问题严重程度合理分配审核时间,问题严重的部门要多安排时间审核。

以下是一个仅供参考的审核计划。

 

EMS审核计划

一、审核目的

审核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与ISO14001标准的符合性,为正式认证审核作准备。

二、审核范围

位于东莞清溪镇XX工业区的XXX电脑有限公司的产品的生产及管理

(生活区除外)。

三、审核准则

1.ISO14001标准;

2.适用于工厂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工厂的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环境管理文件。

四、审核方法

审核文件、查看记录、现场观察和洽谈询问相结合。

五、审核组成员

组长

组员

第1小组

第2小组

六、审核日程安排

日期及时间

第1小组

第2小组

1

7

8:

30~9:

00

首次会议

9:

00~10:

00

与最高管理者及环境管理者代表交谈

10:

00~12:

00

生产一部

生产二部

13:

30~16:

30

污水处理站、分析室

工程部、总务部

1

8

8:

30~12:

00

供应部、财务部

品质部、仓管部

13:

30~14:

30

审核小组追踪审核

14:

30~15:

30

审核小组内部会议

15:

30~16:

00

末次会议

 

三、内审员的培训和教育

组织要实施内审,需有一批具备内审员资质和一定环保及审核知识的内审员担负起这项工作,内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内审质量和效果。

为此,组织应在推行ISO14000之前物色单位内有关人员做内审员。

目前许多企业让ISO9000的内审员受训使之兼做ISO14000内审员,这样做未尝不可,但恐怕不太合适。

ISO9000内审员大多未学过环保或与环保有关的专业(如化工、化学、矿业、石化等),亦无从事环保工作的经验,单凭内审班的几天学习是不能达到基本要求的。

从长远考虑,组织应物色单位内有相关专业或环保工作经验的人员,让其进一步接受培训,担当内审工作重任。

如组织内物色不到合适人员,可到社会上招聘合适的人员充实内审员队伍。

对经过培训教育的内审员,组织应尽量让每一位合格的内审员都有机会参与内审工作,在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内审员的工作经验,并在工作中物色最佳的几位内审员。

内审员应具备如下特点:

精通审核程序、过程和技术;

有丰富的环保知识;

办事公正、严谨;

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强;

有较佳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变通能力、倾听能力等。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组织往往会对有关人员素质及表现进行评估,以确定该人员是否值得聘用或重用。

同样,对于ISO14000内审员,组织也可把上述5项要求细化为评分标准,对每位内审员进行评分,以确定哪些适合从事ISO14000内审工作,或值得委任为审核组组长。

为保

证评分的有效性,组织如能请咨询机构协助评分则效果最佳。

对于筛选出来的优秀内审员,组织应提供更多的机会以进一步培训他们,如让他们参加外界学术(或认证咨询)机构举办的讲习班等,都能进一步丰富内审员的见识。

组织应考虑对内审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组织在实施ISO14000之初,往往会请顾问机构协助推行ISO14000,顾问机构也会在组织推行ISO14000初期进行内审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

环境意识、环保技术(法规)知识教育;

ISO14001、ISO14011等标准;

审核技巧。

但培训后到内审往往有一段时间,许多内审员对审核知识有所遗忘,为此,有必要在内审前几天再集中培训审核知识,以求最佳审核效果。

四、检查清单的准备

在审核步骤中已提到准备工作应包括编制检查清单(即检查表),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原始资料之一,可供日后追溯检查。

对于刚涉足ISO14000审核的审核员来说,认真编好检查表显得尤为关键,它可避免审核员因经验不足而漫无目的地审核,也可缓解审核员的紧张情绪。

以下来谈谈检查表的设计。

一般来说,检查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列出受审核部门、审核时间、表单编号等;

表内列出序号、要素、检查事项和检查方式、审核发现和追踪记录、备注等;

表底有审核员、审核组长(签字)等。

下表是一份仅供参考的检查表。

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审核时间

年月日

序号

标准要素

检查事项及检查方式

审核发现和追踪记录

备注

 

审核员:

审核组长:

在上表中,审核员在正式审核前还应编写好检查事项和检查方式的

内容。

要编好上述内容,审核员应做好以下几件准备工作:

了解程序、作业书之要求,对程序、作业书中有规定(特别是针对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岗位的至关重要的规定)的部分,摘其主要内容记录下来;

了解各层次职责,避免审核时错审当事人;

了解策划部分的内容,如(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适用法规及其他要求一览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一览表等;

如厂方先前有内审、外审、管理评审报告等,应作参考。

完成上述几项工作,也就对工厂体系运行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审核

员可在检查表中编写检查事项(方式)的详细内容了。

下表是仅供参考的现场审核检查表,每个要素都列出几项审核内容,但实际操作中,不必生搬硬套,应视实际情形灵活运用,必要时可审核其他内容。

现场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审核时间:

年月日

序号

标准要素

检查事项及检查方式

审核记录

备注

4.2

(针对最高管理者或管理代表)问如何理解和制订环境方针?

问如何贯彻环境方针?

问环境方针如何传达?

 

4.3.1

问如何识别环境因素?

(查环境因素清单)

查看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表,问有何重要环境因素?

抽查员工本岗位有何(重要)环境因素?

如产品、活动、服务有改变,查看环境因素更新的记录、评价资料等

 

4.3.2

问(部门)适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查看保存的清单及法规文本

问定期去获取法规要求的情况及记录

问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跟哪些法规有关,法规大致上是怎样要求的?

检查新法规的了解和发放,作废法规的回收处理情况

4.3.3

问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制订了什么目标指标?

查看目标、指标一览表

问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怎样?

查看目标、指标监测和测量有关记录

 

续表

序号

标准要素

检查事项及检查方式

审核记录

备注

 

4.3.4

问为实现某目标制订了怎样的管理方案?

查看管理方案一览表

问方案完成情况如何?

到现场核查方案实施进度

到车间问员工对某环境因素如何管理?

查看针对新修改的产品、活动、服务,对管理方案有何修改,实施情况如何?

4.4.1

问部门主管及岗位员工在实施ISO14000方面的职责?

查看机构、职责一览表

查看人力、财力等资源是否按管理方案要求按时提供

 

4.4.2

查看部门的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了解计划是否满足(年度)培训需要

现场询问重点岗位员工针对某程序(或作业书)如何操作,观察其操作步骤、方式是否正确。

根据考核试卷,现场抽查员工掌握情况

现场抽查员工是否知道所使用的化学品特性,是否知道紧急情况下的自我职责和应急措施

现场询问员工是否知道违反程序、作业书将产生的后果?

询问员工是否知道自己工作中的改进将产生什么环境效益?

 

4.4.3

查看各种信息沟通记录(特别是与相关方有关的信息沟通记录)

询问某部门(或某人)是否收到某信息?

要求出示资料

核查相关方的信息是否被成文并答复

4.4.4

在文件预审时看EMS文件体系是否充分有效和适用

续表

序号

标准要素

检查事项及检查方式

审核记录

备注

4.4.5

要求出示文件分发清单,查看文件是否全部收到

核查作废文件是否按规定得以处理

现场询问员工是否知道作业指导书放于什么位置?

 

4.4.6

了解有无重点岗位

询问针对某重要环境因素有何控制措施?

询问有无针对相关方的作业指导书?

看是否通报给相关方(查签收记录)

现场巡视运行操作情况

 

4.4.7

询问有何紧急情况?

分别有何应急措施?

现场查核应急设施是否齐全(如灭火器数量,是否有效,备用设备是否正常等)

抽查员工是否了解火灾时逃生线路、是否懂使用灭火器?

大量泄漏及其他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是否正确

了解应急演习的情况

4.5.1

查日常监控记录、法规符合性、评价记录,看有无不符合点

了解仪器核准情况,检查核准记录

询问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4.5.2

如发现监测和测量时有不符合,追踪纠正和预防措施制订和实施情况

现场检查不符合纠正情况,看有无重犯

如预防和纠正措施引起对程序或作业书的修改,查看修改记录

4.5.3

查看记录是否按期限保存,字迹是否清楚,有无签名、日期等

查原始记录是否与正常登记归档的记录相一致

续表

序号

标准要素

检查事项及检查方式

审核记录

备注

4.5.4

查阅内审记录、检查表、不符合报告内审报告等

检查方式和检查事项是否合理

4.6

查核上次管理评审报告要求,看评审发现的不符合纠正完成情况

查看管理评审要求改善的方面是否得到贯彻执行

上表检查事项之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如认为凭此就达到内审要求则是大错特错了,随着组织EMS的改进,审核要求也相应有所改进,故每次审核前,审核员都应认真阅读EMS文件,做到心中有数,抓重点、抓难点、抓屡犯事项,编好检查表,以达到审核之目的和质量。

五、内审方法介绍及审核技巧

大凡当过ISO9000内审员都知道,审核的方式有3种:

按部门审核的方式;

按要素审核的方式;

以环境因素为主线审核的方式。

3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建议按部门审核的方式去实施。

而审核的方法也有3种:

提问与交谈;

查阅文件及记录;

现场观察。

而审核技巧大致是要求掌握提问、倾听、记录、观察分析的技巧。

上述内容许多书本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不少审核员认为这跟ISO9000的内审一样,其实就审核内容而言有很大差异,表面看来挺简单的,但其中较复杂。

即使长期从事ISO9000及ISO14000审核工作的资深审核员。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审核就像侦探破案那样,针对作案现场的任何蛛丝马迹紧追不放,对每个嫌疑人仔细盘问,综合各种信息反复推敲,最终取得突破。

可见,如果审核员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环保知识)和经验,很可能被种种假象所蒙骗或未能从深层次挖掘出众多问题,从而达不到审核效果。

为此,结合实践中一些真实案例,再具体讲一些ISO14000审核的技巧,但愿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1.注意提问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审核员都会采取较直接的提问方式,即以5W+1H(What、Who、When、Where、Why、How)作为问题提出,要求被审核人员作清晰准确的回答(开放式提问)。

但事实上,被审人员如自身有问题,他往往会极力掩饰自己的过失或不足,甚至撒谎以求瞒天过海,此时用5W+1H方式正面提问往往难以奏效。

这时就需要旁敲侧击的方式进行提问了,这种方式包括问被审核人员一些表面看来无关痛痒的问题,再逐步“收网”,并暗中问其他人以求证情况。

以下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案例一:

含油污水大追踪

笔者于前年曾对某鞋厂进行认证审核,当审到危险化学品仓库现场时,在仓库旁下水道发现有油渍(见下图),从外观判断油渍是刚进入水不久的。

笔者于是看仓库内是否有清洗过,但无任何迹象表明清洗过仓库,于是又问被审核人员,这些含油水是怎么来的。

答曰:

“此下水道与其他工厂共用,这是其他工厂产生并流过来的。

”但从地形上看不大可能水从外面流入,这时笔者留意到在新建厂房和危险化学品仓库之间尚有一无名小屋,当问被审人员那是作什么用时,他说以前用作放杂物,现弃置不用了。

小屋门是锁着的,从窗口望进去看不见东西(因玻璃窗是特别制造的)。

笔者感到此乃重大嫌疑,碍于被审人员说无锁匙,难以进屋查证。

这时笔者留意到新

下水道

危险化学品仓库

小屋

新建厂房

暗沟

水沟

 

某鞋厂部分厂区示意图

建厂房内有外来工人在施工,就趁被审人员不在意,迅速跑去了解情况,很快就查出那无名小屋原来是一间喷漆房,工厂偶尔使用里面的一套喷漆设备,如此一来,真相大白。

厂方认为那是偶尔使用,且大多数情况下喷漆水循环使用,故对此不大重视,未把它识别作环境因素,对间歇排放的污水不作任何处理,但在审核时担心被开不符合标准,故极力隐瞒。

谈到这里,各位别以为事情就此完结。

从水中的油渍来看,这不像刚产生不久的喷漆残迹,如大家到过喷漆车间就会知道,大凡手工喷漆,用水帘吸收漆雾后排出的污水表层是有薄薄的漆膜的,这是漆中的固体微粒粘结而成,但此时水中见不到这种漆膜,只是下水道壁面略有这样痕迹(也许鞋厂在审核前派人清洗掉“罪证”)。

也就是说,水中的油迹也许从其他途径来。

从周围环境来看,这些油有可能来自新建厂房,但厂房里空荡荡的,笔者凭直觉感到这些油迹极可能跟施工队有关,于是先问被审核人员,“他们施工时是否使用小型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

”被审人员答曰:

“是的,我们已在其施工前作出若干环保要求,例如使用发电机时间不能太长,且不能夜间作业,柴油、机油等物品要存放于我们指定的库房内,需时取出等,他们都严格按我们的规定去做,至今未有任何违反规定的事发生。

”趁被审人员处理急事时,我去问施工队队长:

“你收到厂方给你的《XX作业规定》吗?

”答曰:

“从未见过,假如厂方给了我的老板,老板也会告知我的。

”再问:

“如产生一些漏油怎么办?

”答曰:

“厂方要求我们用水清洗排入下水道中,前天我们是按此执行”。

至此一切真相大白。

在这次追踪过程中,采取迂回作战,旁敲侧击的提问方式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抓住问题的关键切入点,由此向纵深扩展

许多内审员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点: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按标准17个要素从上到下的次序来发问,从中发现隐藏的问题。

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特别对于刚接触ISO14000的内审员来说,这也是初期的一种熟练过程。

但这种做法最大的缺点是浪费大量时间,而又不见得查到什么东西。

为此,审核时应视情况,可以不用从上到下的方式而用中间开花的方式。

也就是说,根据问题的实质,如与实施运行过程要素相关的,则直接从这些要素审起,再从此上溯或下追其他要素,而与问题无甚关系的要素可不审。

如此一来,变分散为集中,有针对性地发掘出更多的问题,以下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案例1:

危险废物管理失误事件

笔者曾于前年到某电子厂作审核,见到现场情况是这样的:

审核前几小时下了一场大暴雨,地面有大量积水,在仓库旁的通道上,左边有矩形敞口铁罐,内装有大量废机油,右边有几个废油桶,雨水冲刷令许多油流出,含油水慢慢流进下水道。

如你作为一名审核员,你该如何审核呢?

也许你仍用从上到下方式审遍17个要素,但此时应从中间环节——即运行控制等要素进行。

通常厂方会把化学品潜在泄漏作为一重要环境因素,已制订方案及运行程序或作业书进行管理,故不必从环境因素审起,此时,你只要翻阅文件,了解其要求后,就可对有关人员进行彻底追查了。

经翻阅文件,文件要求下雨前应把装机油的矩形铁桶及废油桶移入室内,一旦发现有漏油,应立即用布擦拭,平时都要上盖以减少油类挥发污染大气。

而现场显示,仓管人员根本未按规定执行。

审到这里,请不用急着给工厂下结论,我们还可对运行控制以上或以下的几个要素进行追踪,先谈向上追踪吧。

询问仓管人员是否了解自身职责,是否有受过这种应急培训及日常操作培训。

仓管人员告诉笔者,他刚来1个月左右,只知收发物品,尚未接受环保运作等方面培训,他不知道有文件要求的具体做法。

问到这里,再查一下培训程序,其中提到对这一重点岗位的员工(包括新员工),须培训考核后上岗,

而且有关作业指导书要放于现场。

如此一来,厂方ISO推行小组人员不得不承认这是他们工作的疏忽。

再往下对几个要素作核审,监测与测量程序中规定仓管部主管每周都应对运行控制情况进行监测。

从监测记录显示,以前未有发生同类事件,但仓库的新员工说最近已发生几次这种情况,他向主管汇报了,该主管既未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更未按信息沟通程序要求把情况向上汇报(也许是担心被上级责备)(从4.5.2上追回4.4.3了),对待这位极不负责的主管,应毫不客气地给他开几个不符合了。

案例2:

汽车管理失误事例

笔者在审核某电子厂管理处现场时,恰逢一辆外来货车在装运厂方的废铁料,汽车长时间未熄火,明显看到黑烟和发出噪音。

厂方制订了一项关于汽车污染防治管理的作业书,规定厂内(含外来)车辆停车超过1分钟就要熄火的。

根据这种情况,笔者毫不犹豫地从4.4.6(C)条款入手,进行追踪审核。

先问外来车司机是否了解厂方对车辆管理要求,他说不太清楚。

又问他是否收到厂方有关车辆管理的作业书,他说从未见过。

此时,我又问管理处负责人有无把作业书通知他们,负责人不得不承认,因事务太忙而还未通知他们,但每次作业时,厂方都派人按作业书要求来监管他们的行为。

审到这里,我想每位学员都会跳到4.5.1要求审查监测情况,既然厂方每次都有人监管,为何现在车辆一直未熄火呢?

笔者通过管理处负责人找到了厂方负责监管车辆作业的职员(换言之,车辆作业时他根本不在现场),职员说体系运行初期他都认真按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