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013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

学科

语文

单元

课题

16可贵的沉默

执教人

邓月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2.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3.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所需课时

2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流程

批注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可贵的沉默。

齐读课题。

2.说说什么是“沉默”、“可贵”?

(ppt出示:

沉默就是不说话;可贵:

宝贵、珍贵)

3.质疑。

师: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示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纠正读音:

“霎”“稚”“拙”为翘舌音;“烦”“犯”为前鼻音;蕴,读yùn,不读wēn

(2)同桌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重点识记“顾、缓、稚、蕴、霎”。

(3)你还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小结:

同学们真棒,自己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待生说后ppt出示主要内容:

在一节课上,老师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

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

(1—15自然段):

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

(16自然段):

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

(17自然段):

写“我”的感受。

(3)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4)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会提出问题了,很了不起,课下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书上,下节课,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相信你们在认真学习课文后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初读课文时,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①什么事情让学生沉默?

②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2.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图文对照,读悟结合

1.指导看图:

出示两幅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试着说说图画中描写的内容。

(一图中同学们高高地举着手,很高兴,神气十足,有的站起来;二图中同学们低着头,不说话,眼睛不敢看老师,沉默了。

(2)为什么学生在同一节课上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呢?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两幅图的内容。

指名学生说。

第一幅画(1-9),第二幅画(11-13)

2.学习第一幅图的相关内容。

(1)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描写的场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2)读完后你发现这些孩子心情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Ppt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前排的孩子回过头往后看......父母祝福。

师:

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

(板书:

感受爱)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变得沉默了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10—13自然段吧!

3.学习第二幅插图的相关内容。

①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沉默了?

(Ppt出示:

当老师问孩子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向爸爸、妈妈祝贺时,孩子们沉默了。

②找出能体现孩子们沉默的句子、词语。

(Ppt出示词语:

安静、依然安静、沉静、寂然无声)

③这就是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自己读一读。

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回报父母的爱。

(板书:

回报爱)

4.学习第二个热闹场面的相关内容。

(1)沉默之后教室又恢复了热闹,怎样热闹?

找出有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句子。

句子: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赦免是什么意思?

孩子的心情怎样?

(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

(3)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5.说得再好不如付出行动。

孩子们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学生结合16段自由说)

总结:

也正如文中老师所说的,无论是什么方法,“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6.理解句子:

啊,我真快活!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1)“享受”是什么意思?

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2)理解: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的意思。

(3)总结:

这句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又点明了课题。

学到这里,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个问题你理解了吗?

(4)齐读课题,升华情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6可贵的沉默

    

 兴奋  沉默  兴奋

     感受爱  思索回报爱

反思

学科

语文

单元

课题

17 她是我的朋友

执教人

邓月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查看、休克、迫在眉睫、草垫、呜咽、拳头、竭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动作、神情的变化中体会阮恒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的对阮恒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所需课时

2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流程

批注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创设情景

有一对好朋友—个胖子和一个瘦子。

有一天,他们到野外去玩,忽然遇到一头熊向他们逼来。

瘦子手脚麻利,迅速地爬上了身边的大树,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着急地向瘦子求救:

“嗨,拉我一把!

”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可瘦子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

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想起了熊不吃死人,于是马上屏住呼吸,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

当危险过去以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

()

1、同学们,假如你是胖子,你会说什么?

2、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胖子说的话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相信学了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更深刻的理解。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把课文读准确、流利,想想课文讲了阮恒和朋友之间的什么事。

2.是啊,在阮恒的心里,他认为献血是有巨大危险甚至会失去生命,可他为什么要献血呢?

他是怎么想的?

请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交流是否找对了。

3.学生活动。

三、研读

1.交流汇报:

⑴献血前,“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让学生从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提出问题同大家讨论。

如:

沉默之后,阮恒为什么颤抖地举起小手?

阮恒举起手为什么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

两次“举”起手,有什么不同?

⑵献血时,“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⑶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阮恒内心的痛苦。

2.总结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提出的问题,反思自己是怎么提问的,帮助学生概括提问的方法。

⑴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

⑵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提问。

⑶由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推测人物的内心提问。

⑷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阮恒感情变化的层次,体会他当时心情的变化。

二、发挥想象,合作释疑

1.我们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

(阮恒为什么会哭呢?

阮恒输血时为什么那么痛苦?

阮恒是不是后悔为小姑娘输血呢?

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几句话,结合下文,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下面的几句话,想象一下阮恒当时可能在想什么?

(ppt出示文段)

在()里写上阮恒当时的想法,愿写几句就写几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⑴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

⑵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

⑶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

⑷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

3.各小组派同学汇报本小组的想法: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误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三、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1.医生到底跟阮恒说了什么,使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医生说的话,然后同桌合作,将它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并表演出来,看谁说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选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

2.表演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阮恒吗?

(引导出示问题:

小男孩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同在孤儿院里生活,平时一定互相关心和爱护,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小姑娘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阮恒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救他的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出表达的感情。

四、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相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1.这个故事可以什么为题?

课文为什么用阮恒的话作为题目?

你从阮恒的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3.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你想对阮恒说些什么?

请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17她是我的朋友

输血

阮恒小姑娘

朋友

真挚友情

反思

学科

语文

单元

课题

18 七颗钻石

执教人

邓月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所需课时

2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流程

批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想象

1.出示:

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2.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

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

七颗钻石)

二、理解──感知想象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文)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板书:

神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4.“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

”(板书:

爱心)“迅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学生交流汇报,着重指导学习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

“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重点指导朗读,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三、创造──发挥想象

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

①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③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练写)

四、延伸──拓展想象

介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优秀儿童读物,感受童话魅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词。

出示以下四组词语:

旱灾  干涸  干枯  焦渴

劳累 水罐竟然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绊倒哀哀地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涌出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中,有哪些字的结构是一样的?

左右结构:

渴凑咽唾沫涌舔罐

上下结构:

累竟忍

重点指导:

“渴”“舔”“罐”(相同点:

左窄右宽)“累”(下面不是“系”),其它的字自己练写。

3.通过上面的四组词语,分别练习复述课文每段内容。

二、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练习讲述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续编故事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2.指名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四、拓展阅读

互相介绍自己曾经读过的童话故事,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18七颗钻石

                   空水罐

                   装满

         

神奇 还是满满的  爱心

                   变成了银的

                   又变成了金的

                   跳出涌出

反思

学科

语文

单元

课题

19妈妈的账单

执教人

邓月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拼音读通顺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4.从课文的事例中受到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读通顺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事例中受到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1.课件。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所需课时

1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流程

批注

一、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二、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

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三、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四、全班交流

1.齐读课文,正音。

2.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

3.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

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

0芬尼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

(2)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

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

亲情是无价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

(2)画出描写小彼得心理、神态、动作的词。

“读着读着、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走近、藏、小心翼翼、塞进。

(3)谈谈体会。

(小彼得在看到妈妈的“0芬尼”账单后,羞愧万分,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悄悄把60芬尼还给妈妈。

妈妈很高兴看到小彼得知错能改。

五、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

(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六、随文练笔

19妈妈的账单

彼得索要

账单知错

妈妈不要

反思

学科

语文

单元

课题

语文园地五

执教人

邓月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妈妈的礼物》

学生准备;感受、回报父母爱的小制作、作文、记录等等。

所需课时

4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流程

批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故事激情导入,感受父母之爱。

1.老师动情讲故事《妈妈的礼物》。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就非常伤心:

“啊,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

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

老人并不生气,还关切地问:

“孩子,你哭什么?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

“孩子,你错了!

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

”“那------我怎么会不知道?

”孩子惊奇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

“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

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眼前一亮。

老人接着说:

“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陷入了深思。

老人又说:

“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2.激情导入: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界上最亲情的爱是父爱。

我们每一天对生活在快乐的日子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口语交际大赛,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

二、明确交际要求,引导交流,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

1.教师提示:

爱的方式不同,如生活中的爱、生病时的爱、学习上的爱、游戏中的爱等等,你愿意介绍哪一方面父母的关爱呢?

(学生思考)

2.课件出示要求:

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可以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也可以结合你的一些感受来谈;还可以一边说事情,一边加入你的感受,注意把事情的过程说完整。

教师激励:

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

比一比谁说得好。

有信心吗?

3.小组交流。

每人说一件事情,谈谈父母的关爱。

小组中选出发言代表。

4.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1)教师提示:

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其他学生当评委,等同学讲完后,评价一下他讲的如何。

(2)学生交流比赛

(3)学生评价。

(4)老师总结评价。

三、讨论交流,怎样爱父母

1.教师启发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应该如何爱自己的父母呢?

2.分小组讨论:

谈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4.集体讨论:

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课件出示:

①不会向父母表达爱,怎么办?

②自己想向父母表达爱,但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③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你应该怎么办?

5.大家互相交流,想办法,出主意。

四、生活拓展

1.自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动一次。

2.与自己父母一起交流一次,体验爱和亲情。

3.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