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040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

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

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C.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D.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3.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体现于()

①语言文字②宗教信仰③思想理论④文学艺术

⑤民居建筑⑥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4.我们之所以说文化是多样性的,是因为()

A.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不同决定的

B.各民族间人们的信仰等主观因素决定的

C.是由于各民族间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不同而导致的

D.是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5.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互联网D.教育活动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据此回答6—7题。

6.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人人保护,人人关心,全民共享”。

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A.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7.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文化遗产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8.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科学技术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D.我们要以科技发展为工作的中心

9.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文化“复兴”。

上述观点()

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B.肯定了现代文化的优越性

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D.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

10.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就必须()

20080904

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小

12.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

“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

”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

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3.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

B.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吸收

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应批判继承

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会钳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保守因素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在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之间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这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14—16题。

14.通过上述材料说明了()

A.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仍有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C.传统思想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对传统思想要全部保留和吸收

15.温家宝总理就国家之间关系引用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说明()

A.文化继承,就是要原封不动地继承

B.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古至今是一成不变的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6.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在时代的高起

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回答18—19题。

18.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

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改革开放30年来,约有数万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北京奥运会、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

这一事实说明()

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

21.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2007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③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08年6月28日,是我国申报的“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周年。

回答23—24题。

23.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珠类型,被专家誉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

我国对开平碉楼进行有效保护,这是对的继承。

()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24.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文化

④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5.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为增进文化认同。

融合同胞亲情,论坛建议在教育领域重视两岸血脉相连的史实,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文化论坛的建议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是现代人们创造的文化

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0080904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2006年1月1日起中国“俄罗斯年”正式启动。

以宣传中俄友好,增进友谊和信任,推动务实合作,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为宗旨的“俄罗斯年”,举行了两国元首出席的开幕式、八个国家级大型活动和二百余项其他活动,涵盖了两国交往和合作的各个领域。

2007年11月,俄罗斯“中国年”胜利闭幕,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圆满结束。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

“中俄‘国家年’虽然结束,但其倡导的‘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精神将世代相传。

它所创造的两国合作的新模式将成为中俄关系的宝贵财富。

结合课本文化交流有关知识回答这种互办文化年的意义。

(9分)

 

27.辨析:

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0分)

 

28.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

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9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6分)

 

29.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双方都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

近几年,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亮点。

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欧洲,他在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温总理回答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

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同在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中欧文化传统的不同?

(16分)

 

参考答案

20080904

1.C本题设置的内容和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辩证地认识和把握问题的能力。

文化多样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它是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把握其方向的关键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构成是: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综合上述知识,我们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为A项,④表述错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2.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作用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检测学生调用知识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重视”一种事物,是基于这一事物的地位作用,D项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A项表述不准确,B、C两项没有把握住“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价值。

3.C文化具有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文学艺术、民族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并不表现于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⑥排除不选。

4.D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A、B、C三项表述都不全面。

5.C考查学生对大众传媒的特点的掌握程度。

根据“全球同时”的提示,当然是非互联网莫属了。

6.C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使文化遗产保护从一个专业领域的名词,上升和扩大为全民文化生活的义务、大事和话语,这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故选C。

7.A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故B不正确。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C项错误。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D项错误。

8.A党和国家领导人之所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因为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说法不对,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D那些浩瀚典籍、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

故选D项。

10.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传统文化应该批评地继承,③表述错误。

11.D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理解。

A、B、C三项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而D项说法与事实不相符合。

12.A按照要求,选项和题干之间要构成因果关系,②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④项“钳制”表述错误。

13.C本题通过一种错误观点考查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首先明确传统文化有精华、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糟粕、落后腐朽的东西;其次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A、B、D项说法都不正确。

14.A“和而不同”的思想虽然是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但现在对我们仍然产生重大影响,温家宝总理引用它就说明了这一点,故A项正确。

B项不符合题意。

C项说法不正确,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正确的传统思想才起积极作用。

D项说法不正确,我们应批判继承。

15.BA、C项说法都是错误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本意是指各种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温家宝总理推陈出新,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精神,故B项正确。

D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6.A考查学生对文化交流、传播这一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

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④项明显错误,应该排除。

17.C“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说明了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③错误,本题运用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答案。

18.D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考核学生判断易混点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A、B两项说法带有片面性。

C项不符合题意。

D项全面地指出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9.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意义的认识和把握。

本题采用排除法,②项说法不正确,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取代。

20.B材料中的新名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和反映,故选B项。

材料并未体现这些新词产生后的作用,因此A项虽然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颠倒了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关系。

21.D本题以“中国文化年”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途径、手段、意义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重在检测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前提下的文化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加深理解、密切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世界文化的作用,故选D项。

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有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不包括材料中的内容,①错误。

②表述也错误。

22.C本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检测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所在,是永不褪色的旗帜,是我们所要弘扬的主旋律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抵制多种错误思想侵蚀的伟大武器,故选C项。

②中判断文化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而不是主观的马克思主义;③中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只有社会实践,故②③不能入选。

23.B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属于传统建筑,故选B。

24.A开平碉楼从产生到成为“群体建筑形象”,再到申遗保护,这一过程既说明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故①②正确;③④说法都太绝对,对传统文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25.D重视两岸血脉相连的史实,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直接体现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应选D;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具有稳定性,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现代人们创造的文化。

B说法错误;C说法不符合题意。

26.[答案]

(1)中国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3分)

(2)俄罗斯在中国举办“俄罗斯文化年”有利于俄罗斯优秀文化的传播,加深了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了解。

(3分)

(3)中俄文化传播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意义。

中俄两国互办文化年,是中俄两国文化传播的盛事,同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故在回答本题时既要突出文化传播的意义,同时又不能忽视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7.[答案]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3分)

(2)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4分)

(3)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

(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正确理解,答好本题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记忆,并做到语言表达简明扼要。

28.[答案]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文化现象。

(3分)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

(3分)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取创作的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

(3分)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

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文化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等能力。

此题为漫画题,题目的本质要求,往往在漫画的标题中,画面则是对标题这一本质的展示,可以对回答问题提供有用的信息。

“取”和“翻拍”说明有可取之物,有“取”的价值。

“不尽”说明其内容的丰富性,“翻拍”意指“翻版”缺乏创新、发展。

“古典”说明是传统文化,从这些字里行间获取了这些信息、综合梳理,答案便渐趋明确了。

29.[答案]

(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4分)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4分)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分)

(4)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4分)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应结合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