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120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docx

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

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我国史籍记载,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史籍中描述的“黑气”是指(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日珥

2.产生这种现象的能量来自于(   )

A.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B.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C.铀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D.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黑气”区域是光球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气”区域是光球表面的高温区域

C.“黑气”区域是色球表面的低温区域   D.黑气”区域是色球表面的高温区域

4.有关这种现象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现象发生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可以使地球运动状态发生明显改变

 B.该现象产生时,地球上的降水量一定明显增加

 C.该现象产生时,人们使用中的手机可能会出现信号中断现象

 D.该现象产生时,地球上的降水量一定明显减少

5.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20时    B.20时56分4秒   Cl9时      D.19时56分4秒

6.下列概念的从属关系中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一地球一月球B.宇宙一银河系一河外星系C.太阳系一木星一天王星 D.太阳系一地月系一月球

7.被称为天体的是( )A.闪电     B.天上彩虹   C.星云   D.太阳系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至2011年10月6日18时,天宫一号已绕地球飞行l09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天宫一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由快变慢    B.由慢变快  C.接近最快    D.接近最慢   

9.“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10.太阳耀斑活动的周期约是(   )   A.6年   B.11年   C.21年   D.76

读右图1-1-2,完成下列各题

11.右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2.春、秋分日时,右图中A—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而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3.下图中横线是0°纬线,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箭头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14.下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15.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七区的区时  C、东六区的区时    D、东九区的区时

16.北京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日子大致在(   )A.3月21日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

17.下列关于赤道上产生的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每天都是昼夜平分  B.每天太阳高度均最大C.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D.自转角速度最大

18.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因地球公转运动而产生的是(   )

A.昼夜交替       B.地方时的产生     C.昼夜形成     D.四季的形成

1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      B.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20.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

A.寒带范围缩小   B.温带范围扩大  C。

温带范围缩小   D.热带范围缩小

2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有可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且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点在(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纬20°    D.北纬20°

23.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位置关系是(   )

A.不可能重合   B.只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C.每天都可以重合    D.只有夏至日才能重合

24.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

A.4、5、6三个月    B.5、6、7三个月 C.6、7、8三个月   D.7、8、9三个月

25.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   )

A.白昼最长、太阳最低的季节   B.白昼最短、太阳最高的季节

C.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D.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26.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27.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 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④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①一③一②一④C.①一④一②一③  D.④一②一①一③

28.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于等压线,指向高压区        B.垂直于等压线,指向高压区

C.平行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D.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29.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

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

30.同纬度地区,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读图1—1—5,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运行到B点时,北半球正值         节气;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来源om]

(3)运行到C点时,南半球是     节气,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4)五一劳动节前后地球公转到          (填“AB”,”BC”,”CD”,”AD”)之间,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填“加快”,“减慢”)

32.下图是地球光照图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北半球正值        节气。

此刻A点正值        (填“日出”或“日落”)。

(2)图中A、B、C三点中,自转的线速度最大的是      地。

昼长最短的是       点,A点昼长     小时.

(3)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沿C点向正北方向发射的炮弹将向       (填“东”或“西”)偏移。

(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33.读图1—13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                。

(2)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______波,(P)表示_______波

(3)S、P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               不连续面。

(4)在2900km深处,S波          ,P波波速       ,从而发现了E          不连续面。

34.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如图所示,回答

(1)在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B地的气温比A地              。

(填“高”或“低”)

(3)C处气压比D处            。

(填“高”或“低”)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             。

(5)若A在B的西方,则AB之间的地方吹            风。

35.下图为地球北半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c点此时是          (填“日出”或“日落”),

(3)A地位于B地的       方向。

(4)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该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

(5)直射点的经度为            ,纬度为               。

36.下图是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                ,③                

(2)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有夹角的。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填 “南”或“北”)半球。

(3)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2.D 

3.A     

4.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史籍曾记载“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记载所说的“黑气”是指光球层上的黑子,所以A正确。

2.太阳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4个氢原子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聚变为1个氦原子核而发生质量亏损产生的巨大能量。

3.“黑气”指的是黑子,是光球层上常出现的暗黑的斑点,“黑气”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比周围温度低,所以A正确。

   

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体现在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考点: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5.D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文可知,以天空中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向后推23时56分4秒即可,即为19时56分4秒。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6.D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太阳与地球、地球与月球没有从属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相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没有从属关系,木星与冥王星没有从属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地月系包含月球。

考点:

宇宙中的地球

7.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天体即在天空中被观测到的存在于地球大气以外的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和星系等。

考点:

宇宙中的地球

 

8.B

9.D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8.“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故地球的公转运动正由远日点逐渐向近日点运动过程中,故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所以B正确。

9.“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刚过秋分日9月23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所以D正确。

考点:

宇宙中的地球

10.B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11年,黑子数目的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考点: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1.D

12.B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1.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称为太阳日;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所以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C,只有一个。

12.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DCF三点和B点经度不同,所以地方时不同,所以B正确。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3.B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横线是0°纬线,横线以北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横线以南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4.A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南极圈有极夜现象判断,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在图A中,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说明是北半球,极圈内是极昼现象,说明北半球是夏至日,图B中,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说明北半球此时是冬至日,图C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是二分日,图D中,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说明北半球是冬季。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5.A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的太阳时。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6.D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为一年中最小值,夜长为一年中最大值,北京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日子大致在12月22日。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7.A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赤道与晨昏线相互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当春分或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最大,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最大;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最大,自转线速度是赤道最大,且由赤道向两侧递减,两极为0;自转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其他地方都是15°每小时。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8.D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昼夜交替属于自转的意义,地方时的产生属于自转的意义,昼夜的形成与地球本身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天体有关,四季的形成属于地球公转的意义。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9.B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大气圈中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而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考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极圈的范围为90°-65°之间,故增大,黄赤交角增大到25°,热带的范围增大到0-25°之间,寒带的范围增大到90°-65°之间,则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增大到25°,热带的范围增大到0-25°之间,寒带的范围增大到90°-65°之间,则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增大到25°,热带的范围增大到0-25°之间。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1.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2.A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说明该地点位于南半球,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说明该地点位于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所以A正确。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3.B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春分(3月21日)与秋分(9月23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分到夏至(6月22日)、秋分到冬至(12月22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大,到夏至时,夹角最大,夏至到秋分,冬至到春分时间段,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渐变小。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4.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6、7、8三个月。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5.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天文上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是季节划分的基本依据,故夏季是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故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6.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考点:

大气受热过程

27.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考点:

大气运动

28.D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并垂直于等压线,所以D正确。

考点:

大气运动

29.A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发生了左偏,应是南半球高空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发生了右偏,应是北半球高空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应是近地面的风。

考点:

大气运动

30.C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故而晴天的温差大于阴天;陆地相对于海洋比热容小故而温差大,综合得知陆地的晴天温差最大。

考点:

大气运动

31.

(1)自西向东

(2)秋分   昼夜平分

(3)夏至     昼长夜短(4)CD  减慢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2)读图可得,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B处为秋分,9月23日前后,C处为夏至,6月22日前后,D处为春分,3月21前后。

(3)读图可得,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B处为秋分,9月23日前后,C处为夏至,6月22日前后,D处为春分,3月21前后。

(4)五一劳动节前后地球公转到CD段,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2.

(1)冬至  日出

(2)C     A     4

(3)东

(4)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A点正值日出。

(2)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赤道上昼夜平分,南半球昼长夜短,四地中白昼最短的是A地。

(3)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沿C点向正北方向发射的炮弹将向东偏移。

(4)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考点: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33.

(1)地震波

(2)横  纵

(3) 莫霍

(4)完全消失  突然下降   古登堡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根据传播介质和速度的差异判读研究地球内部。

(2)地幔与地壳的界限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限为为古登堡界面。

(3)S、P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莫霍界面。

(4)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

考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34.

(1)略

(2)高(3)高(4)相反(对称)(5)西北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等压面分布的基本原理:

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热力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2)A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弯曲,表明气压高,其原因是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而形成高压。

(3)C地高空等压面向上弯曲,表明气压高。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对称。

(5)风由高压指向低压,若A在B的西方,则AB之间的地方吹西北风。

考点:

大气运动

35.

(1)逆时针

(2)日出(3)西南(4)A A  B  (5)45°W   23°26′N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为北半球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C点正值日出。

(3)根据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可以得出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

(4)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此时45°W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的经度。

考点: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36.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2)北  (3)N   N处等压线密集

【来源】2016-2017学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