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299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docx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本+答案解析

四川省2014年12月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教育公共基础》题本

一、判断题(共27小题,每小题1分,共27分。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背道而驰的,强调教育的个体功能会削弱教育的社会功能。

错误【解析】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衍生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的个体功能发挥具有制约作用。

2.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力。

正确【解析】

(1)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来看,教育表现为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2)从教育经济效果来看,教育是有限的消费,又是扩大了的生产。

(3)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看,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

3.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错误【解析】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包括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而基础教育则基础教育则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

4.教师专业化既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己地位的途径。

正确【解析】教师是一种专业的职业,所以教师专业化既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己地位的途径。

5.道家的教育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这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错误【解析】西方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要使人的自然本性得到张扬,要求把人作为中心,是要培养自然状态的人,能够充分利用人的自然本性,发扬人的自然本性。

道家的“道法自然”教育思想,是要让人完全的融入到大自然中,达到自然与人的统一。

所以两者的存在本质差别。

6.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正确【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认识和学习是表征和反映真实客观事实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内部过程,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所以说,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

7.教育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错误【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教育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或某一专业的具体要求。

8.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得多。

正确【解析】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译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了三百多年。

9.程序教学是以学生个别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

正确【解析】程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按照一定程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程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过程程序化,使学生按程序进行独立的、个别化的教学。

10.我国古代的“六艺”可以说是最早的活动课程。

错误【解析】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或“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学科课程,是将人类文化按科学分类,从中选出最基本的原则与知识,组织由不同学科构成的课程体系。

最早的学科课程是中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

11.孩子每次按时上课均予以表扬的效果优于偶尔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效果。

错误【解析】强化可以分为立即强化和延缓强化,间隔强化和连续强化,立即强化效果优于延缓强化,间隔强化效果优于连续强化。

12.打乱的魔方重新“还原”,属于启发式问题。

错误【解析】让魔方复原的过程是典型的算法式策略的应用过程,把魔方复原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种情况都有固定的公式,操作者只要按照这样的程序一步步去操作就可以保证实现魔方复原。

13.课堂上学生看课外书不好好听课,教师没收课外书,这种行为属于负强化。

错误【解析】负强化是指当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如取消对学生的全程监控后,学生努力学习行为增加。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消除或者抑制此类的反应。

题干里面描述的是惩罚。

14.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正确【解析】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道德推理的发展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前提。

正确【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推理发展阶段不能超越逻辑思维发展阶段,道德推理的发展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前提。

16.技能的掌握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无关。

错误【解析】虽然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即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7.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错误【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18.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正确【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提供了物质前提,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决定作用)。

19.“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学习策略。

错误【解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学习迁移。

20.《中小学幼儿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小学、幼儿园应该建立中低年级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中低年级的学生、幼儿学生交与无关人员。

错误【解析】《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21.中小学有权将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开除。

错误【解析】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无权予以剥夺。

22.教师的教育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错误【解析】由于教师的职业权力是一种公务性质的行为,且涉及学生,因此往往是不能放弃的;而与职业相关的利益,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放弃。

23.根据我国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如果没有过错则不承担法律责任。

错误【解析】无过错责任,也称为无过失责任,是指当损害发生后,当事人无过错也要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定责任形式,其目的在于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如果没有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24.某校高二学生王某撕毁图书室一本书的彩图插页5页,学校根据本校的规定对王某进行了罚款,学校的这一做法是合法的。

错误【解析】学生损坏公物、违反纪律给予警告处分和要求照价赔偿是合法的,而对学生给以罚款则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只有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学校是事业单位,当然也就没有行政处罚权,无权对学生进行罚款。

25.师德的内涵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错误【解析】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断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则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师德的内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6.“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应有内容。

错误【解析】“保护学生安全”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应有内容。

27.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正确【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2)勇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

(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西方教育史上,创立“实验教育学”的人是()

A、福禄贝尔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梅伊曼和拉伊

D【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D。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以下哪一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

A、遗传素质B、环境因素C、学校因素D、个体因素

B【解析】材料强调了环境的作用。

3.在教学时,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气氛B、课堂管理C、课堂凝聚力D、课堂控制

B【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B。

4.教育要素不包括()。

A、教育影响B、教育形态C、教育者D、学习者

B【解析】教育的三要素包括: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B。

5.工业社会教育的突出特征是()。

A、阶级性B、封闭性C、生产性D、个别化

C【解析】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C。

6.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与人类教育共始终的基本功能是()。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科技功能

A【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一个基本功能,与人类教育共始终。

文化是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出现的,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传递的形式、手段和工具。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A。

7.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训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

A、定向功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指导功能

A【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具体体现为:

一、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具有明确的规定。

二、对人才培养的定向作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明确规定。

三、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它对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选择何种水平的教育内容、对内容如何进行取舍等具有决定性作用。

四、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除了要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方面的教学定向外,还有对培养思想品德方面的夹着定向作用,使教师知道自己所要教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正因为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教育活动才有所依循,避免其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上的失误。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A。

8.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不包括()。

A、教学思想的确定过程B、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C、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D、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

A【解析】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A。

9.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达方面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一以贯之,

这就是()。

A、坚持社会为本B、始终弘扬个性C、强调人的全面发展D、培养专业人才

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虽有几次字面上的变化,具体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有两点基本精神是一贯的:

第一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与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第二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在脑力和体力两方面协调发展。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C。

10.以下不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是()。

A、教学目的和任务B、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C、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D、学生的心理特点

C【解析】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C。

11.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

()

A、建立专业理想B、拓展专业知识C、发展专业能力D、形成专业自我

A【解析】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自我的精神内核。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A。

12.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B、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教育关系

C、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D、以传承文化为目标的授受关系

B【解析】师生关系的类型包括:

(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最基本关系)(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B。

13.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的考虑,知识分类不包括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条件下知识

D【解析】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D。

14.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不包括()。

A、当前的形势B、学生的年龄特征C、学生的思想实际D、德育的方法

D【解析】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

(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牲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D。

15.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

A、理论重于实践B、实践重于理论

C、学习与实践相结合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解析】解析:

知行统一是指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16.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不包括()。

A、班主任B、任课老师C、学校管理人员D、学生

C【解析】学校管理人员

17.以下关于大班教学说法正确是()。

A、有利于尊重个性、发展个性B、能体现学习中为中心的理念

C、符合现代教育开发的潮流D、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与次数有限

D【解析】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与次数有关。

解析:

大班授课是教师中心的体现,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不属于开放的教育潮流;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交流的次数有正相关。

18.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是()。

A、抑郁症B、强迫症C、焦虑症D、社交恐怖

D【解析】在公共社交场合出现情绪紧张、脸红等症状属于社交恐惧症。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D。

1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6、7岁儿童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怯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学龄初期(3—5岁)所面对的矛盾是: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B。

20.对追求成功者相比较,害怕失败者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B、比较容易的任务

C、难度适中的任务D、非常难或者非常容易的任务

D【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

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力求成功者喜欢选择难度中等(0.5)的任务,而避免失败者则喜欢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D。

21.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教学模式是()。

A、情景教学其他选项没有

A【解析】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这里的“锚”指的是支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支撑物,它通常是一个故事、一段历险、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一系列问题情境。

该题题干描述的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但是选项中无该选项,因此,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A。

22.如果某学生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力”等原则作为道德判断标准,那么该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习俗阶段B、习俗阶段C、后习俗阶段D、超习俗阶段

C【解析】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后习俗水平包括:

社会契约和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道德原则和良心的道德定向阶段。

该题干描述的是道德法制的后习俗水平。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C。

23.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失败,做了多种努力也不能改变这种失败现状后,表现出不听课、不做作业,成绩极差但遵守纪律的行为特征。

这被称为()

A、习得性无助B、自我归因感C、期望效应D、学习困难

A【解析】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习得无力感产生会经历四个阶段:

①获得体验。

②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

③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

④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A。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道德情感内容的是()。

A、爱国主义情感B、幸福感C、自尊感D、事业感

B【解析】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其中,幸福感在广义上属于道德情感,但又狭义上来说道德情感不包括幸福感。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B。

25.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看到风景B、分析问题C、打字D、洗衣服

B【解析】心智技能,又称认知技能、智力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B。

26.学生在掌握金属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金属铜和铁的具体特性,这种学习称作()。

A、异联结合学习B、总结学习C、类属学习D、重复学习

C【解析】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是指新知识的概括程度和范围小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旧知识(新知识——橄榄树与原有的知识——树)。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C。

27.儿童能借助小餐具玩过家家的游戏,一旦他们手中的餐具被收回,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这些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会逐渐发展起客体永存性的概念。

客体永存性是指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成年人是拥有客体永存性概念的。

皮亚杰认为,婴儿并没有这一概念。

皮亚杰发现在六个月之前,你将婴儿喜欢的物体比如说拨浪鼓藏起来,隐藏在某物的后面,就像这东西消失了一样。

皮亚杰认为婴儿真的会以为他喜欢的东西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只要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婴儿就会认为物体已经不存在了。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A。

28.每次上新课前老师都会预设问题激发学生,并让学生预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

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学习律

B【解析】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就会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B。

29.以下不属于联结学习理论的观点是()。

A、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B、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

C、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十分重要D、学习的成效影响后继学习

C【解析】C选项属于建构主义的观点,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C。

30.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时,教师做法错误的是()。

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C、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D、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D【解析】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解析:

教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并非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是要以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高问题解决的相关能力。

31.狗最初对圆形和椭圆形会做出同样的反应,经训练后仅对圆形做出该反应,这是条件反射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D【解析】分化是指对类似刺激做出不同反应,如儿童识别“己”、“已”和“巳”三个汉字。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D。

32.因为回忆某些痛苦的经历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所以与之有关的事件可能更容易遗忘,解释这种遗忘现象的理论是()。

A、消退学说B、干扰学说C、压抑学说D、提取失败学说

C【解析】动机遗忘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也称压抑理论,即认为对自己很重要的信息易被记住,而对自己可能引起痛苦或不快的信息就不大可能记住,如一个因失恋而受伤的女孩将她和前男友之间的点点滴滴都忘了,这并不代表她真的忘了,而是她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都压抑到了自己的潜意识中了。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C。

3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2周岁以下B、12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D、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解析】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

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可以不公开审理,而非明确规定禁止)。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34.以下不属于教育法本质特点的是()。

A、强制性B、规范性C、普遍性D、恒定性

D【解析】纵观我国教育法的制定过程,一直在完善和修改中,故恒定性不是其特征。

35.我国的教育立法程序除教育立法准备、提出立法议案、表决和通过法律、公布法律之外,还有()

A、审议法律草案B、制定法律C、解释法律条款D、制定法律

A【解析】审议法律草案。

立法实践和《立法法》的规定,教育立法一般分为提出法律议案、审议法律草案、通过法律、公布法律四个步骤。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A。

36.《教育法》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A、责令引咎辞职B、承担民事法律责任C、给予行政处分D、追究领导责任

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四条规定: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由政府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

C。

37.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

A、学校或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B、学校或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责令限期改正

C、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教育局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D、当地法院或县教育局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C【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

适龄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